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地球表层与地球表层学 被引量:6
1
作者 周俊 《自然杂志》 1999年第4期187-190,共4页
本文对地球表层概念的演变作了简短回顾,指出地球表层新概念将地球表层的范围拓展为软流圈以上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整个大气圈的地球部分.在新概念的框架内就地球表层的系统结构、组织特点和以岩石圈为基础的物质运动特点及其规... 本文对地球表层概念的演变作了简短回顾,指出地球表层新概念将地球表层的范围拓展为软流圈以上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整个大气圈的地球部分.在新概念的框架内就地球表层的系统结构、组织特点和以岩石圈为基础的物质运动特点及其规律和影响等作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球表层学的定位及其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层 新概念 系统结构 物质运动 地球表层学
下载PDF
盖亚假说和地球表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贤法 韩广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由生物负馈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 ,地球自身是一个活的整体 ,活的部分就是地球表层 .生物整体不仅适应环境 ,同时也改造了环境 ,使环境条件稳定和最优化 ,有利于自身生存 .尽管这一假说引起了争议 ,限于时空尺度还... 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由生物负馈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 ,地球自身是一个活的整体 ,活的部分就是地球表层 .生物整体不仅适应环境 ,同时也改造了环境 ,使环境条件稳定和最优化 ,有利于自身生存 .尽管这一假说引起了争议 ,限于时空尺度还无法证明 ,但它却提供了理解地球表层物质之间特别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复杂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亚假说 地球表层 生物反馈 控制系统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的内容和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白彦光 武胜忠 +1 位作者 彭彦彬 祝日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总结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环境问题 地质工程 地球表层
下载PDF
“地球表层”再讨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共7页
对"地球表层概念"的界定与发展和基于新概念的地球表层系统(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讨论和阐述;定义了地球表层概念的内涵,提出:地球表层是指地表和近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和渗透的地球部分,是地球上部多态(固、液、气、生物和有机态... 对"地球表层概念"的界定与发展和基于新概念的地球表层系统(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讨论和阐述;定义了地球表层概念的内涵,提出:地球表层是指地表和近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和渗透的地球部分,是地球上部多态(固、液、气、生物和有机态)物质相互渗透、交融并不断进行物能交换、转化和作用而结合形成的具有内部协同性和一定系统结构的有机整体,是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地表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基础;进一步确立了地球表层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外延),即包括地球表面上下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物理(能量)场及其相关作用在内的地球空间,其下界是软流圈(以软流圈为过渡层),上界为大气圈最外层,至少应包括磁层在内;岩石圈以下的地幔和地核与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均为地球表层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层 新概念 内涵与外延 系统结构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符睿 韦志刚 +1 位作者 文军 李振朝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2-1449,共8页
利用1961—2000年中国西北干旱区49个气象台站百叶箱气温、0cm地温、降水和近地层风速月平均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世纪后40a西北干旱区冬季地-气温差呈减小趋势,... 利用1961—2000年中国西北干旱区49个气象台站百叶箱气温、0cm地温、降水和近地层风速月平均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世纪后40a西北干旱区冬季地-气温差呈减小趋势,其可能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进一步变暖,西北干旱区对流层中层高度场升高、气温升高,风场易出现反气旋式环流距平,寒潮活动减少,近地层风速减弱使得气温增暖高于地温。而春初对流层中层高度场偏低时,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风场易出现气旋式环流距平,近地层风速减弱使得气温增暖低于地温,所以春初地-气温差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区 地-气温差 降水 近地层风速 环流
原文传递
山前带砾石区激发技术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剑 刘梦花 +2 位作者 苏腾飞 曹瑞山 梁亮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228-1234,共7页
复杂山前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但由于其复杂的地表、近地表及复杂地下构造,造成该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精度差。基于山前带砾石区的激发特点,笔者认为在山前激发点选取过程中可借助Google Earth平台进行点... 复杂山前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但由于其复杂的地表、近地表及复杂地下构造,造成该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精度差。基于山前带砾石区的激发特点,笔者认为在山前激发点选取过程中可借助Google Earth平台进行点位设计,在激发点选取时应采取避高就低、避砾就岩、避陡就缓的原则;小排列层析反演技术能较好地结合小折射和微测井优点,适用于山前表层调查;井深设计时应尽量选择在速度较高、激发能量较强、激发频率高的介质中激发。ZD地区的采集资料显示,采用山前砾石区激发方式能较好地改善地震资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平台点位设计 激发点选取 表层调查 小排列层析反演 井深设计 ZD地区
下载PDF
地球表层物质运动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俊 《自然杂志》 2000年第4期194-198,共5页
地球表层的研究涉及到地质、地理、生态、生物、气象、水文、医药、海洋、天文、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或领域,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有关地球表层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本文基于地球表层新概念,就地球... 地球表层的研究涉及到地质、地理、生态、生物、气象、水文、医药、海洋、天文、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或领域,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有关地球表层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本文基于地球表层新概念,就地球表层巨系统的物质运动(包括固体圈、气液圈、有机圈三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作用或影响以及各系统或子系统的物质运动可能带来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层 物质运动 生态系统 有机演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碳氮共渗的催化作用、应用及其机理之探讨
8
作者 曾昭义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碳氮共渗的催化作用,并对催渗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稀土碳氮共渗加深了渗层,提高了工件的性能。
关键词 碳氮共渗 稀土元素 催化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