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早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少华 任丁 +3 位作者 王恰如 蒙冰 周欣梅 卢建政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病例组,212例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患者纳入对照组,病例组按照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病例组,212例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患者纳入对照组,病例组按照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均检测血尿酸水平,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根据血尿酸水平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采用NIHSS评分和Barthel Index(BI)评分于患者入院、出院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间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血尿酸水平高于心源性脑栓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不明原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尿酸组对比,高血尿酸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且与患者早期预后有关,尿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TOAST 早期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胆红素与TOAST分型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路惊宇 王小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6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胆红素与TOAST分型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15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分型方法分为五型,另外选取4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不同TOAS...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胆红素与TOAST分型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15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分型方法分为五型,另外选取4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所有脑梗死患者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治疗14 d后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心源性脑栓塞(CE)患者血清TBIL和IBIL水平低于其他各组。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与各种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关,但预后不良组血清TBIL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TBIL和IBIL水平可能对脑梗死TOAST分型具有鉴别作用,尤其是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另外,血清TBIL与短期预后可能相关,表现为血清TBIL水平越低,患者短期预后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胆红素 TOAST分型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对三尖瓣及右心功能早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若瑾 廉虹 王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对患者三尖瓣及右心功能早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于阜外医院因二尖瓣疾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合并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反流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9例、女... 目的探讨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对患者三尖瓣及右心功能早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于阜外医院因二尖瓣疾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合并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反流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9例、女152例,中位年龄53.00(44.00,60.00)岁。根据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手术修复(包括DeVega术和Kay’s术的缝线成形和成形环植入)分为单独二尖瓣手术组(nTAP组,289例)和同期三尖瓣手术组(TAP组,17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的变化。同时对43例三尖瓣环直径<40 mm的TAP组患者术前、术后右心室内径变化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三尖瓣手术对改善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00(0.10~9.30)年。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TAP组患者右心室前后径较nTAP组显著改善[右心室前后径变化分别为–1.00(–3.00,1.00)mm vs.0.00(–0.20,2.00)mm,P=0.048]。术后3年,TAP组右心室前后径的改善仍然较nTAP组患者显著[–1.00(–2.75,2.00)mm vs.2.00(–0.75,4.00)mm,P=0.014]。TAP组患者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更低(3.64%vs.35.64%,P<0.001)。植入成形环与缝线成形相比防止反流进展的效果更好(P=0.044)。对于术前三尖瓣环直径<40 mm的患者三尖瓣手术仍对早期右心室前后径的改善有效(P=0.036)。结论二尖瓣手术同期对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反流患者进行三尖瓣修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早中期三尖瓣和右心功能,通过植入成形环修复三尖瓣能更好地阻止三尖瓣反流进展。术前瓣环直径<40 mm的患者同样能够从手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 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反流 二尖瓣手术同期三尖瓣修复 右心功能 早中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