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导向联合早期负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覃开兵 蒋劲松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2989-2993,共5页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联合早期负重训练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TH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任务导向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42例。任务导向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术后第7天进行一般的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联合早期负重训练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TH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任务导向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42例。任务导向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术后第7天进行一般的康复训练,术后3周开始进行负重训练;常规康复组患者术后6周进行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两组患者均训练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跛行、病残、日常活动、髋关节活动、肌力的Harris评分均有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术后3个月、1年,各Harris指标评分均高于术前,且任务导向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的SF-36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术后3个月、1年,各生存质量指标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任务导向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术后1年,任务导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联合早期负重训练能够提高老年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任务导向 早期负重 髋关节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负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卢红信 陈笑天 +4 位作者 叶龙飞 王晓盼 吴敏 代秀松 肖玉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563-56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与晚期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胫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18~77(39.9±10.9)岁,均接受髓内钉内...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与晚期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胫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18~77(39.9±10.9)岁,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肢负重开始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4周内患肢开始负重者25例为早期负重组,术后4周内患肢完全不负重者82例为晚期负重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置入髓内钉的直径、术后植入材料的失败率、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胫骨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Gustilo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损伤机制、是否开放性骨折、有无腓骨骨折、有无外固定架等一般资料比较,以及手术时间和髓内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与晚期负重组患者术后植入材料失败率分别为0和1.21%(1/82),术后6个月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6.0%(4/25)和29.3%(24/82),术后1年骨不连分别为4.0%(1/25)和11.0%(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88.0±2.4)分,高于晚期负重组的(7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01)。结论与晚期负重相比,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4周)负重能够提升患肢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髓内钉 运动疗法 早期负重 晚期负重
原文传递
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早期负重的并发症风险:2年随访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海峰 刘宇 +3 位作者 殷渠东 孙振中 芮永军 顾三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75-2880,共6页
背景:传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主张早期下地康复和负重。经皮加压钢板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新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早期下地和负重,中短期随访结果显示骨不连和头坏死等并发症风险并没有增加。目的:探讨股骨颈关... 背景:传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主张早期下地康复和负重。经皮加压钢板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新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早期下地和负重,中短期随访结果显示骨不连和头坏死等并发症风险并没有增加。目的:探讨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是否可早期负重以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90例,按内固定方法分为2组,每组45例。空心加压螺钉组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晚期下地负重;经皮加压钢板组以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逐渐负重。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内固定失败、头坏死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并发症与年龄、性别、病程、骨折类型、Pauwel角和内固定方法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空心加压螺钉组内固定失败5例、不愈合6例、头坏死6例,总体并发症17例;经皮加压钢板组头坏死5例,无内固定失败和不愈合,总体并发症5例;经皮加压钢板组内固定失败、不愈合和总体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0.021,0.006);空心加压螺钉组头坏死发生时间较经皮加压钢板组早;末次随访两组头坏死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48);②术后6,12个月经皮加压钢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01),但术后24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4,0.28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固定方法是唯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并发症风险因素,经皮加压钢板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空心加压螺钉组降低了73.9%(OR=0.261,P=0.034);④提示与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有关的影响因素是内固定器性能本身,而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 经皮加压钢板 内固定 早期负重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东 周君琳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5期257-259,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优点已达成共识,但术后早期负重具体细则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及规范。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负重时机的选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优点已达成共识,但术后早期负重具体细则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及规范。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负重时机的选择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术后 早期负重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雪 李璐兵 +3 位作者 帕尔哈提 李飞 王成伟 王旭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6期515-519,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采用尸体模型模拟早期负重来评估骨折有无移位和移位发生的时间。方法方法:将24具下肢尸体标本分为3组。第一组:双踝骨折(n=6);第二组:未固定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n=9)... 背景: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采用尸体模型模拟早期负重来评估骨折有无移位和移位发生的时间。方法方法:将24具下肢尸体标本分为3组。第一组:双踝骨折(n=6);第二组:未固定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n=9);第三组:固定了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n=9)。并以3 Hz频率从0到1000 N,25万次的轴向压力负载来测试,用以模拟5周的全负重。用可变磁阻测量传感器来测量是否移位、移位侧程度。结果结果:三组中所有骨折部位的平均移动均显著地小于1 mm(P〈0.05)。第一组:内、外踝骨折的移位分别是(0.4±0.4)mm和(0.1±0.1)mm;第二组:外踝、内踝、后踝骨折的移位分别是(0.6±0.4)mm,(0.5±0.4)mm,(0.5±0.6)mm;第三组:外踝、内踝、后踝的骨折移位分别是(0.1±0.1)mm,(0.5±0.7)mm,(0.5±0.4)mm。大多数(64.0%-92.3%)的移位发生在前50000个周期中。在每组中的骨折部位处,骨折位移和骨密度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结论:经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踝关节骨折尸体模型中,早期负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骨折移位和新发骨折,固定材料未断裂。本研究进一步支持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可以早期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早期负重 骨折移位 固定材料断裂 术后康复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非手术治疗的动态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敬 徐昕 周敬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2-1167,共6页
目前对于急性跟腱断裂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共识。手术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已被广泛地认可,但非手术治疗的功能康复还未有具体的研究。本文综合各类跟腱断裂的临床实践,探讨最佳的动态功能康复方案和评价手段,以期能为跟腱断裂患者带来更有... 目前对于急性跟腱断裂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共识。手术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已被广泛地认可,但非手术治疗的功能康复还未有具体的研究。本文综合各类跟腱断裂的临床实践,探讨最佳的动态功能康复方案和评价手段,以期能为跟腱断裂患者带来更有效的康复策略,减少再断裂率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跟腱断裂 非手术治疗 早期负重 动态功能康复
下载PDF
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负重训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余浩 张锦明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0期2006-2010,共5页
下肢骨折术后长时间的制动会影响骨及周围软组织的愈合,而骨折断端的应力刺激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但是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过重的压力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因此,临床医师建议下肢骨折患者需早期进行部分负重训练,以便在骨折愈合的... 下肢骨折术后长时间的制动会影响骨及周围软组织的愈合,而骨折断端的应力刺激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但是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过重的压力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因此,临床医师建议下肢骨折患者需早期进行部分负重训练,以便在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产生最佳的机械环境促进骨折愈合,通过控制不同时期负重量的大小保证负重训练的安全性。当前的下肢负重训练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早期负重训练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设计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技术来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科学负重训练将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制动 骨折愈合 早期负重
下载PDF
早期负重锻炼对后Pilon骨折术后愈合及踝关节功能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路雪 裴梦鸽 +3 位作者 彭玲 王德强 于慧 孙雪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8期1862-1867,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负重锻炼对后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后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负重组和常规负重组,常规负重组(23例)采用术后石膏固定行常规康复锻炼,... 目的:研究早期负重锻炼对后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后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负重组和常规负重组,常规负重组(23例)采用术后石膏固定行常规康复锻炼,早期负重组(23例)行早期负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AOFAS)、踝关节周径差、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术后24 h和术后1周踝关节周径差、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早期负重组术后2周、6周、3月和6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周和6周踝关节周径差,骨折愈合时间都较常规负重组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负重锻炼在后Pilon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和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骨折 早期负重 康复
下载PDF
早期负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跖趾骨骨折临床观察
9
作者 吴思团 葛继荣 +5 位作者 陈娟 蔡树河 涂丰 黄韵婷 柴昊 郭澜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早期全负重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跖趾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1年9月于香港骨伤针灸专科诊所接受早期全负重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的跖趾骨骨折13例;以固定前、固定当天、2周、6周、解除固定2周及随访... 目的 观察早期全负重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跖趾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1年9月于香港骨伤针灸专科诊所接受早期全负重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的跖趾骨骨折13例;以固定前、固定当天、2周、6周、解除固定2周及随访日为顺序,比较固定前后患足全负重行走疼痛VAS评分及步态评分。结果 疼痛VAS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8.803,P<0.001),随访日VAS评分低于固定前、固定当天、2周、6周和解除固定2周步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59,P<0.001);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发现,固定前步态评分高于固定后2周、6周、解除2周和随访日(调整后P=0.030、P=0.002、P<0.001和P<0.001);固定当天步态评分高于固定6周、解除2周和随访日(调整后P=0.042、P=0.002和P<0.001)。临床愈合与功能恢复基本同步;治愈率100.00%,愈合时间6(4,8)周。未见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 早期全负重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跖趾骨骨折,于固定当天即可较为显著减轻行走疼痛、改善痛性跛行步态,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跖骨颈骨折 趾骨骨折 足形小夹板 小夹板固定 早期负重
下载PDF
早期离床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文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下...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下床活动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术后3天内下床活动者)和晚期组(7天后离床活动),采用股静脉流速、髋关节Harris评分和BADL指数评价2组的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0天时2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峰速=0.040,P均速=0.019);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后6个月时早期组的评分则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BADL指数评价显示,早期组能独立生活的患者人数多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有效的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负重时机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张霞芬 王洁 +2 位作者 蒋伟刚 徐海波 何罕亮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负重时机的选择及不同时期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行常规内固定手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术后1周负重,对照组术后...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负重时机的选择及不同时期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行常规内固定手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术后1周负重,对照组术后4周负重;分别在术后2、4、8、12周时对两组患者根据改良Weber量表进行评价,量表评分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3.00(2.00,3.00)vs.2.00(1.00,2.00)分]与肿胀评分[3.00(3.00,4.00)vs.2.00(1.00,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肿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2.00,3.00)vs.1.00(0.00,1.00)分,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和12周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是可行的,虽然会出现肿胀和疼痛情况,但并不影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早期负重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阳 田跃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下地活动对内固定失败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承德医学院2002年至2014年收集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后1...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下地活动对内固定失败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承德医学院2002年至2014年收集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内、1-1.5个月、2个月后进行负重恢复训练。分析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范围负重训练对内固定失败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负重组发生内固定脱出、折断失败比例最多,共7例,失败率为23.3%,其余两组分别为2例、1例,失败率分别为6.67%、3.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负重训练时间为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适当延长术后功能恢复训练时间可减少内固定失败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早期负重 失败原因
原文传递
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负重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建 《大医生》 2020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负重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负重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3周下床进行负重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2~4 d下床开始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比2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状况与X平片分析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rris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平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的负重训练,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X线平片分析患者的康复状况更好,在实际临床中有更高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非骨水泥型 全髋关节置换 早期负重 效果
下载PDF
早期负重和步行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王凯 张振 杜彦凯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和步行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手法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和步行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手法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实施步行和负重训练,研究组术后3 d便进行步行和负重训练。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进行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早期负重和步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骨折的快速修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负重 步行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全负重训练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维勇 徐卫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27-2832,共6页
背景:生物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负重方式尚未达成一致,临床上对于早期负重锻炼仍存在质疑。目的: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下,观察生物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全负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天津医院骨科收治因... 背景:生物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负重方式尚未达成一致,临床上对于早期负重锻炼仍存在质疑。目的: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下,观察生物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全负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天津医院骨科收治因股骨颈骨折而行生物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早期全负重锻炼;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康复理念术后3周内限制完全负重。所有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符合天津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18个月随访;②术后3 d、2周、3个月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术后3个月测量髋关节活动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术后6个月、1年、1.5年分别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⑤术后1.5年SF-36评分显示生理机能及肢体疼痛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⑥术后1.5年进行影像学评估,股骨假体下沉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7);⑦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显著低于对照组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试验组围术期恶心呕吐、静脉血栓、术后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⑧结果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联合早期全负重锻炼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中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会造成假体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非骨水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早期全负重康复 髋关节活动度 HARRIS评分
下载PDF
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及关节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巧燕 程海荷 +1 位作者 蔡一慧 颜夏卫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5期18-21,67,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及关节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及关节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并于术后第7天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化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采用规范化功能锻炼联合早期负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步速检测、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跛行、日常活动、疼痛、病残、肌力、髋关节活动评分、内收、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步速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规范化功能锻炼 早期负重训练 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效果
17
作者 段会婷 毛海艳 +1 位作者 邹颖 刘惠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队列对照研究。抽取河南省职工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功能... 目的分析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队列对照研究。抽取河南省职工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负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步态功能(步长、步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日常活动、病残、肌力、跛行、髋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前屈、内收、外展、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34)较对照组(23.53%,8/34)低(P<0.05)。结论早期负重训练联合规范化功能锻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活动度,恢复其步态功能,降低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术 早期负重训练 规范化功能锻炼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负重锻炼对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成福 曾红霞 豆映霞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负重锻炼对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四川省洪雅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口... 目的观察早期负重锻炼对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四川省洪雅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中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术后早期开始负重锻炼,对照组采用术后石膏固定2周后进行功能锻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①治疗组踝关节周径差,术后24h为(2.78±0.67)cm,术后1周为(1.67±0.59)cm,与对照组同阶段[分别为(2.81±0.68)cm、(1.69±0.5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周时,治疗组踝关节周径差为(0.53±0.31)cma,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5±0.47)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时肿胀缓解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15,P〈0.05)。③疼痛指数: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1周时和术后6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3、0.68、0.28,P均〉0.05)。④治疗组术后3个月Baird.Jackson评分为(73.28±6.11)分,对照组为(71.89±5.9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为(95.21±8.25)分,高于对照组的(82.52±6.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负重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回流,缓解肿胀,有利于不稳定踝关节骨折肢体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踝关节骨折 早期负重锻炼 石膏固定 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永霞 刘建国 戚晓昆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为正规康复组40例和非正规康复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了2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但非正规康复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过早下肢负重。结...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为正规康复组40例和非正规康复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了2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但非正规康复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过早下肢负重。结果非正规康复组与正规康复组患者在入组前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其肢体功能恢复不及正规康复组(P<0.05)。结论过早下肢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过早负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术后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急性跟腱断裂病人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
20
作者 孙洁 李春梅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5期3537-35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急性跟腱断裂病人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115例急性跟腱断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急性跟腱断裂病人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115例急性跟腱断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病人给予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术后1周开始)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于术后3 d即开始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负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跟腱断裂评分(ATR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跟腱相对静息角(R-ATRA)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实施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踝关节功能,提高踝关节活动度,且干预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屈伸锻炼 早期负重康复训练 急性跟腱断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