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联合RASS评分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丽 荣晓姗 +2 位作者 沈丽 李道昌 顾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联合RASS评分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74例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EGDS组和对照组。EGDS组中36例病人采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为主导的镇...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联合RASS评分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74例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EGDS组和对照组。EGDS组中36例病人采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为主导的镇静药物实施EGDS策略;对照组中38例以咪达唑仑注射液为主导镇静药物实施常规镇静策略,镇静目标为维持RASS评分-2~1分,比较2组病人12 h内浅镇静的达标率和镇静治疗后第30 min及第1 h病人处于浅镇静状态的比例;比较2组镇静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结果:持续镇静12 h,2组病人处于浅镇静、深镇静和烦躁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治疗30 min时EGDS组浅镇静病人占全部浅镇静的比例为54.55%,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在镇静治疗1 h时EGDS组浅镇静病人占全部浅镇静的比例为77.27%,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用药前,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病人呼吸频率和心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EGDS组(P<0.05)。2组用药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联合RASS评分相对安全、可行,较常规镇静策略能更有效使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达到早期浅镇静目标,舒适度高,安静配合,对生命体征干预少,安全有效,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RASS评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跃进 许丹香 黄庭龙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84-687,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标准镇静(STDS)干预。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表(CAM-ICU)比较2组患者的谵妄症状,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1期占有效睡眠百分比(N1%)低于对照组,N3期占有效睡眠百分比(N3%)、快速眼球运动期占有效睡眠百分比(REM%)与睡眠效率(S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在转出ICU时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DS可显著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睡眠 多导睡眠图 认知功能 康复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