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69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袁媛 周炳喜 +4 位作者 程黎娜 张建民 刘博伟 谢甲贝 贾长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00%(69/69),完整切除率95.65%(66/69),治愈性切除率95.65%(66/69)。切除标本最大直径7.0 cm。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69.57%(48/69),与活检相比,手术标本诊断更准确。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癌 癌前病变 食管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雅华 郑家垚 +5 位作者 陈洋洋 郑晓玲 邓万银 郭仙斌 罗蕾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分为粉色征阳性组及粉色征阴性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评估粉色征与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记录粉色征出现时间的病灶分为0~30 s、>30~60 s、>60~90 s和>90~120 s 4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粉色征出现时间对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 312处病变中,粉色征阳性组208处,其中炎症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180处;粉色征阴性组104处,其中炎症或LGIN 69处,HGIN或癌35处.粉色征阳性诊断HGIN及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7%、71.1%和79.8%.多因素分析显示,HGIN和癌与粉色征出现时间显著相关(P=0.000,OR=0.016,95%CI=0.042~0.324).粉色征阳性组中89例记录了粉色征出现时间,粉色征出现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截断值为60 s,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8%、84.2%及91.0%.结论 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粉色征出现时间在60 s以内诊断价值更大,通过对粉色征最早出现的部位靶向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早期食管癌 碘染色 粉色征
原文传递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蕾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0,共4页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内镜技术不但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迅速发展,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流手段。现综述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内镜技术不但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迅速发展,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流手段。现综述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多环黏膜切除术、隧道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射频治疗及光动力治疗等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艳霞 余世界 +1 位作者 沈磊 罗和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12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57例食管可疑病变患者分别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染色放大内镜、2%Lugol液染色内镜、2%Lugol液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将内镜检查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进...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57例食管可疑病变患者分别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染色放大内镜、2%Lugol液染色内镜、2%Lugol液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将内镜检查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CIE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2.6%(25/27),Lugol液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88.9%(24/2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6.3%(26/27),Lugol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2.6%(25/27),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56)。FICE染色放大内镜可清晰观察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形态并进行分型,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IPCL分型主要为Ⅳ和V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炎主要为Ⅱ和Ⅲ型,正常食管主要为I型;而2%Lugol液染色放大内镜尚不能清晰观察IPCL分型。FICE染色内镜模式下无不良反应发生;2%Lugol液染色内镜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33/257)。结论FICE染色放大内镜能准确判断早期食管癌病理分型,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是Lugol液染色内镜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惠晶 冯明亮 +3 位作者 矫太伟 周环 刘梦园 孙明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NBI-ME)观察下食道病变上皮乳头内血管袢(IPCL)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该院内镜诊治中心2013年7月-2016年12月发现的食管黏膜表面异常的102例(共132处病变)患者内镜表现... 目的探讨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NBI-ME)观察下食道病变上皮乳头内血管袢(IPCL)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该院内镜诊治中心2013年7月-2016年12月发现的食管黏膜表面异常的102例(共132处病变)患者内镜表现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PCL分型对食道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作用。结果IPCL为A型的病变中95.0%(38/40)病理诊断为食管炎,IPCL为B型的病变中96.7%(89/92)病理诊断为EEC及癌前病变;NBI-ME观察后,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完整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0.485>0.4,P<0.01);B1、B2、B3型IPCL预判食道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68.0%(34/50)、73.3%(11/15)及100.0%(4/4)。结论NBI-ME观察下对食道病变的IPCL进行AB分型,有助于对食管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同时结合病理结果及超声内镜(EUS)等技术,可实现对病变病情的综合评估,从而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前病变 窄带谱成像 放大内镜
下载PDF
食管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和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庄洁 吴洪磊 +4 位作者 王洪波 王红娟 陈兆生 郭建强 许伟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6年4月经白光内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患者51例,分析毛细血管袢(...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6年4月经白光内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患者51例,分析毛细血管袢(IPCL)、碘染色、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1例患者共58处病变,IPCL分类58处病变中A型8处(13.79%),B1型44处(75.86%),B2型6处(10.34%);术前活检结果 11处(18.97%)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42处(72.41%)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5处(8.62%)为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结果 10处(17.54%)病变为LGIN,27处(46.55%)为HGIN,21处(36.21%)病变为鳞状细胞癌,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0.34%。微穿孔、狭窄和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概率分别为0.00%(0/58)、8.62%(5/58)和3.45%(2/58)。结论 ESD术后食管早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术前活检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ESD治疗能减少食管早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丹丹 刘冰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40,共7页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疾病检出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预后很好,然而进展期食管癌预后却不容乐观.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了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层...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疾病检出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预后很好,然而进展期食管癌预后却不容乐观.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了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诸如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I-Scan技术等多种诊断方法.然而,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尚待确定.本文就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业涛 张明黎 +3 位作者 张开光 宋继中 叶飞 王巧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患者65例,其中64例成功切除,1例发生穿孔,60例整块切除,58例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卫星灶16例,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明显进展20例,其中发现早癌8例,术后狭窄4例。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患者65例,其中64例成功切除,1例发生穿孔,60例整块切除,58例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卫星灶16例,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明显进展20例,其中发现早癌8例,术后狭窄4例。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微创、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能获得准确的病理资料,可更好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食管癌前期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卫星灶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春艳 吴龙云 +7 位作者 吕瑛 张晓琦 张以洋 徐桂芳 凌亭生 王雷 沈珊珊 邹晓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1-457,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标本出现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15例ESD治疗的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ESD术后标本切缘病理特征及切缘阳性患者随访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标本出现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15例ESD治疗的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ESD术后标本切缘病理特征及切缘阳性患者随访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明确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315例病例中,切缘阴性290例、阳性25例,切缘阳性者包括单纯侧切缘阳性13例、单纯基底切缘阳性8例、基底和侧切缘均阳性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浸润深度(SM层浸润,P=0.048)是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标本基底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累及管周范围(≥3/4管周,P=0.014)、病变浸润深度(M3以深,P=0.007)是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标本侧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灶大小及浸润深度与ESD术后标本是否发生切缘阳性有直接关系,术前充分评估病灶范围及深度是避免ESD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切缘阳性
原文传递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23例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文静 刘海燕 +8 位作者 沈小春 杨莹莹 曹艳 李平 敖兴 肖前松 司颖 陈东风 兰春慧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10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针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2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病灶共25... 目的 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10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针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2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病灶共25处,食管原位鳞癌12处,食管黏膜内鳞癌4处,胃食管连接部黏膜内腺癌2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25处病灶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形态(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分型为IPCL-Type-Ⅳ型、Ⅴ1型及Ⅴ2型为主23处,IPCL-Type-Ⅴ3和Ⅴn型改变为主2处.病灶超声内镜下表现为第1~3层结构增厚.结论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早期食管癌病变浸润深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窄带成像 超声内镜 早期食管癌 诊断
下载PDF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后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颖 夏红香 +3 位作者 倪婧鑫 刘梦媛 周静 刘文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后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收治的10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后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收治的10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肾上腺素(E)]、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后,观察组CRP、皮质醇、E水平分别为(29.65±3.64)mg/L、(182.65±30.10)μg/L、(56.62±4.25)ng/mL,均低于对照组[(45.56±4.25)mg/L、(196.32±31.25)μg/L、(72.26±4.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32.25±2.11)%、1.10±0.15,均高于对照组[(28.98±2.14)%、0.86±0.11],CD8^(+)水平为(29.22±2.52)%,低于对照组[(33.62±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IL-6、IL-8、IL-10、TNF-α水平分别为(2.72±0.42)pg/mL、(2.25±0.32)pg/mL、(0.68±0.10)pg/mL、(1.30±0.21)ng/mL,均低于对照组[(2.96±0.45)pg/mL、(2.69±0.35)pg/mL、(0.87±0.11)pg/mL、(1.71±0.2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17.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分别为5.88%、3.92%、0,对照组分别为3.92%、3.92%、0,手术后3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分别为13.73%、7.84%、3.92%,对照组分别为7.84%、7.84%、3.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较传统手术而言,可有效缓解机体应激反应,解除免疫抑制的基础上,稳定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中远期疗效与传统手术无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 早期食管癌 中远期疗效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超 李翔 +2 位作者 黄兴广 李文波 董倩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食管狭窄是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防治ESD术后食管狭窄的方法。本文就有关ESD术后食管狭窄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食管狭窄是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防治ESD术后食管狭窄的方法。本文就有关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防治EDS术后食管狭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危险因素 防治方法
下载PDF
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美东 初元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35-541,共7页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及证据的积累,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及证据的积累,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等。针对不同具体病变选择适当的内镜治疗方式,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术前评估、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上仍有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制约了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和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对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述评,阐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早期食管癌 术前评估 适应证 并发症
下载PDF
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12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58例,白光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对照组(62例,超声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12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58例,白光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对照组(62例,超声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复诊异常率和术后2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减小手术造成的损伤,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前后病理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月晓 李萍 +1 位作者 李炳庆 陈健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病理标本的差异。[方法]55例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确诊为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病理标本的差异。[方法]55例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确诊为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55例均顺利完成ESD;4例术中并发出血,均成功内镜下止血,无穿孔、迟发性出血和操作相关死亡发生;2例术后出现食管创面狭窄,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ESD术后病理:炎症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早癌8例,浸润癌2例,巴雷特食管1例。所有患者水平切缘均阴性。相比较ESD前的钳夹活检,有28处标本病理结果发生变化。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49.09%(9/20)。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诊断正确率53.84%(14/26),重度不典型增生诊断正确率45.00%(6/14),早癌诊断正确率80.00%(4/5)。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的低估率为67.56%(25/37)。术前术后病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的正确率。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怀疑食管早癌的患者,应该积极微创手术治疗,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食管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治疗
原文传递
浅表浸润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度 江丹 +1 位作者 陈桃林 张文燕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864,共6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2月31日ESD术后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187例。对每例标本的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浸润生长方式、肿瘤是否出芽、脉管是否侵犯...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2月31日ESD术后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187例。对每例标本的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浸润生长方式、肿瘤是否出芽、脉管是否侵犯、切缘状态进行判读。查询所有患者术后内镜活检记录及手术根治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年龄42~83岁,男性147例,女性40例。9.1%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癌/上皮内瘤变,以胃腺癌最常见。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别占0.5%、41.7%、15.0%,其余42.8%的病例仅有微灶浸润,难以分级。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浸润者,分别占39.6%、32.6%、27.8%。黏膜下层浸润<200μm(SM1)占9.1%,黏膜下层浸润≥200μm(SM2)占18.7%。淋巴管侵犯与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出芽、浸润生长方式有关。淋巴管侵犯率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及出芽级别增加而增高。浸润方式为混合型和弥漫型的淋巴管侵犯率高于膨胀型。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之间淋巴管侵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完整切除130例(占69.5%)。非完整切除者(57例,30.5%)切缘多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9例再次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无复发46例(66.67%),复发19例(27.54%),其他部位新发4例(5.80%)。完整切除者与非完整切除者之间病理活检复发率[28.3%(13/46)vs.31.6%(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出芽、淋巴管侵犯均应作为ESD标本病理报告的必要指标,其中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病理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涛 王拥军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CNKI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有关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Tla、Tlb分期的研究,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保留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CNKI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有关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Tla、Tlb分期的研究,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保留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优势,并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20篇文献1336例病例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内癌T1m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0.86(95%CI:0.83-0.88)、0.81(95%CI:0.78-0.85)、4.92(95%CI:3.02-8.00)、0.19(95%CI:0.14-0.27),诊断优势比为32.54(95%CI:15.52—68.25),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下癌T1sm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另4是0.81(95%CI:0.78-0.85)、0.86(95%CI:0.83—0.88)、5,17(95%CI:3.66-7.32)、0.20(95%CI:0.13-0.33),诊断优势比为32.02(95%CI:15.31-66.99),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2。结论超声内镜用于食管早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其判断早期食管癌Tim及T1sm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早癌 浸润深度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橡皮圈牵引辅助技术在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汶甫 韦明勇 +3 位作者 石小琼 彭薛 何美林 舒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63-2466,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橡皮圈牵引辅助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早癌患者86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牙线组(43例,牙线牵引辅助技术)、橡皮圈组(43例,... 目的:观察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橡皮圈牵引辅助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早癌患者86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牙线组(43例,牙线牵引辅助技术)、橡皮圈组(43例,橡皮圈牵引辅助技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 d两组应激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结果。结果:与牙线组比较,橡皮圈组手术时间缩短,进镜及退镜次数、补充注射次数减少,止血夹脱离率降低(P<0.05)。术后1、3 d,与牙线组比较,橡皮圈组血清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EG2)、P物质(SP)水平均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行ESD手术,牙线组病变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一次性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100%、100%、97.67%,1例因黏膜下深浸润癌,未达到一次性根治性切除;橡皮圈组病变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一次性根治性切除率均为100%。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大量出血、穿孔,术后无狭窄发生。随访至2022年11月,随访时间6~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牙线组有1例在14个月时追加外科手术及放疗,后续随访未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或复发。结论:食管早癌ESD中应用橡皮圈牵引辅助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减少进镜及退镜次数、补充注射次数,装置不易脱离,且可完整根治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橡皮圈 牙线 牵引辅助
下载PDF
BLI-ME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B2型血管对浸润深度的判断
19
作者 刘黎 魏文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蓝激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BLI-ME)观察下食管病变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环(IPCL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的诊断价值及预估病变浸润深度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174处病灶)可疑食管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IPCLs对食管病变... 目的:探讨蓝激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BLI-ME)观察下食管病变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环(IPCL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的诊断价值及预估病变浸润深度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174处病灶)可疑食管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IPCLs对食管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作用。结果:BLI-ME诊断IPCLs A型病变中92.98%(53/57)病理诊断为食管炎,IPCLs B型病变中97.44%(114/117)病理诊断为EEC及癌前病变。BLI-ME观察下,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完整病理一致度尚可(Kappa=0.573>0.4,P<0.01);B1、B2、B3型IPCLs分型预判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9.86%、61.90%、100.00%。结论:BLI-ME观察下对可疑食管病变黏膜IPCLs改变进行分型,有助于对食管黏膜性质及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同时在BLI-ME下靶向活检可实现对病变的精准预估,从而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蓝激光成像
下载PDF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范颖英 孙娟 +4 位作者 张彩凤 姬娟娟 靳玉红 常勇生 张超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的围术期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I...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的围术期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IKAP干预模式。干预前后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Champion健康信念评估量表(CHBMS)、中文版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自我负担感受情况、康复信念情况、健康行为、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C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CHBMS、SRAH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患者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IKAP干预模式通过系统的信息支持和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自我感受负担,增强其康复信念,促进其健康行为,提升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早期食管癌 自我感受负担 康复信念 健康行为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