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治疗早期贲门癌术后合并同时癌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芳 孙晓林 +2 位作者 陈玉华 张虎 冯祯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5期796-798,806,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治疗早期贲门癌术后合并同时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EGCC患者250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EGCC。根据是否合并同时癌将患者分为同时癌组、EGCC组。分析同时癌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 目的探究内镜治疗早期贲门癌术后合并同时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EGCC患者250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EGCC。根据是否合并同时癌将患者分为同时癌组、EGCC组。分析同时癌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内镜治疗早期贲门癌术后合并同时癌的高危因素。结果250例患者中24例患者存在同时癌,同时癌发生于胃窦9例,胃角5例,胃体4例,胃底2例,贲门下4例。同时癌组切除病灶小于EGCC组,萎缩及肠化中/重度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高于EG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病灶大小、萎缩及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影响内镜治疗EGCC术后合并同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除病灶大小、萎缩及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影响ESD治疗EGCC术后合并同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予以重视,以降低同时癌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内镜手术 同时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2
作者 李智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回顾性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提示贲门黏膜均发生病变。...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回顾性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提示贲门黏膜均发生病变。病理检查共确定98处病灶,平均肿瘤直径(12.87±2.30)mm。后壁为多发位置,大体类型以0-Ⅱc型、0-Ⅱa+Ⅱc型为主;浸润深度:SM151处,SM247处;浸润模式以INFa为主;②98处病灶中治愈性切除率44.90%,不良事件发生率3.06%;③治愈性切除组与非治愈性切除组在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浸润模式构成方面对比,P<0.05。结论: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早期贲门癌 癌前病变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贲门癌的疗效分析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殷晓飞 罗文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于早期贲门癌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4例早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ESD手术治疗。针...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于早期贲门癌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4例早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ESD手术治疗。针对患者的各围术期指标、近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1.15±6.12)min长于对照组(56.25±5.4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病灶完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基底切缘阳性率为2.38%、侧切缘阳性率为4.76%,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随访率92.86%,平均随访时间(17.25±1.52)个月。对照组远期随访率90.48%,平均随访时间(17.11±1.48)个月。观察组追加手术率5.13%、远处转移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早期贲门癌患者,采取开放手术与ESD手术治疗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应用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在近远期疗效及预后上更佳,因此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开放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贲门黏膜病变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的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真真 张开光 +3 位作者 张明黎 王业涛 宋继中 陈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内镜诊断对贲门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113例贲门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给予胃镜病理活检、超声内镜检查及放大内镜检查,短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内镜诊断对贲门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113例贲门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给予胃镜病理活检、超声内镜检查及放大内镜检查,短期内均行ESD,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胃镜活检、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诊断效果及其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46.9%,LGIN、HGIN和ECC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45.8%、68.8%,Kappa值为0.175。术前超声内镜诊断贲门黏膜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3.5%,诊断黏膜内层和黏膜下层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和21.2%,Kappa值为0.202。术前放大内镜判断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为64.6%,判断非癌性和癌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1.1%和56.6%,Kappa值为0.319。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55.8%,对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1%、53.1%和25.9%,Kappa值为0.313。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黏膜病变的可靠性欠佳,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上皮内瘤变 早期贲门癌 超声内镜 放大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用不同手术对早期贲门癌患者实施治疗对预防其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邹庆伟 蒲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用不同手术对早期贲门癌患者实施治疗对预防其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14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实施... 目的:比较用不同手术对早期贲门癌患者实施治疗对预防其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14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实施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实施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和幽门成形术。在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钡剂向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在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食管黏膜的分级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结果 :在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钡剂向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研究组中,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为A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为C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在研究组中,胃镜下食管黏膜的分级为健康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食管黏膜的分级为B级、C级、D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为A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为B级、C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进行近端胃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前壁吻合术相比,对早期贲门癌患者实施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联合幽门成形术的效果更理想,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近端胃切除术 食管胃前壁吻合术 幽门成形术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早期贲门癌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分析及内镜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焦洋 张月寒 张建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加强认识早期贲门癌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及好发部位,提高内镜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早期贲门癌集中好发于贲门小弯及小弯偏后壁(10点位 ̄2点位)。高分化型病灶表面... 目的加强认识早期贲门癌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及好发部位,提高内镜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早期贲门癌集中好发于贲门小弯及小弯偏后壁(10点位 ̄2点位)。高分化型病灶表面以充血、发红和糜烂多见,病灶边界较清淅,有时伴有浅凹。低分化和未分化型病灶则表面以黏膜粗糙、褪色,甚至结节形成为主,病灶边界不清。21例患者共进行了44人次内镜下活检方得以明确诊断。内镜下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0.9%。结论早期贲门癌内镜下形态特征和活检对诊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内镜检查 病理
下载PDF
NBI内镜与普通碘染色内镜在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应碧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4期27-29,6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与普通碘染色内镜在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8例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内镜、NBI与碘染色内镜检查,比较各检查方式的图像清晰度,在NBI与普通内...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与普通碘染色内镜在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8例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内镜、NBI与碘染色内镜检查,比较各检查方式的图像清晰度,在NBI与普通内镜放大模式下观察病变部位毛细血管结构和腺管开口形态,并比较NBI与碘染色诊断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NBI与碘染色观察病变部位清晰度均高于普通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与碘染色观察病变部位清晰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放大观察病变部位毛细血管结构和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高于普通内镜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与碘染色诊断低级别黏膜内瘤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低于高级别黏膜内瘤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染色组诊断高级别黏膜内瘤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低于N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碘染色内镜相比,NBI可更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其该部位毛细血管结构和腺管开口形态,利于对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情况进行观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技术 碘染色内镜
下载PDF
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及其在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清 魏文强 +4 位作者 郝长青 吕宁 林冬梅 王国青 乔友林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150-15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内镜筛查情况,探讨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在林州市北部山区三个村741位村民的上消化道内镜筛查结果和近20年文献上临床报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资料,讨论食管...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内镜筛查情况,探讨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在林州市北部山区三个村741位村民的上消化道内镜筛查结果和近20年文献上临床报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资料,讨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比率的变化及贲门癌发病情况。结果 730例食管鳞状上皮活检标本中,诊断食管癌4例,癌前病变49例;731例贲门腺上皮活检标本中,诊断贲门癌10例,癌前病变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两者检出率的比率为1:2.5。而河北省肿瘤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两大临床研究组动态观察20年的资料,发现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没有变化。结论上消化道肿瘤内镜筛查中,早期贲门癌检出率明显上升是由于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和活检靶标的锁定,致使潜在的临床前期的贲门癌病灶提前暴露的结果。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病率是否升高应考虑近年来开展人群筛查项目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早期贲门癌 高发位点 发病率 筛查 食管镜检查
下载PDF
203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状况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尤朵 赵学科 +9 位作者 徐瑞华 魏梦霞 李新敏 陈亚杰 孙琳 白合林 马琳琳 乔佳欣 李吉林 王立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探讨术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203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均行贲门癌根治术(R0切除)并随访至2022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生存概率,统计术后5年死亡原因。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 目的观察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探讨术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203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均行贲门癌根治术(R0切除)并随访至2022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生存概率,统计术后5年死亡原因。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474例为死亡组,生存患者1516例为生存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35例患者术后1、2、3、4、5年生存概率分别为94.1%、87.5%、80.8%、75.1%和69.8%。截至2022年3月,2035例患者死亡801例,其中术后5年死亡519例(64.8%)。519例中,死于贲门癌复发/转移474例(91.3%),心脑血管疾病13例(2.5%),术后并发症10例(1.9%),其他疾病9例(1.7%),自杀3例(0.6%),意外2例(0.4%),自然死亡2例(0.4%),原因不详6例(1.2%);术后1、2、3、4、5年死亡率分别为22.5%(117/519)、23.7%(123/519)、21.4%(111/519)、17.1%(89/519)、15.2%(79/519)。年龄>60岁(HR=1.423,95%CI:1.182~1.712,P<0.001)、肿瘤浸润程度为T_(2)(HR=1.469,95%CI:1.223~1.765,P<0.001)是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概率为69.8%,术后5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复发/转移;年龄>60岁、较深肿瘤浸润程度是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5年生存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白光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万银 林瀛 +3 位作者 林晓露 王国伟 郭仙斌 郑金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80-685,共6页
目的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探讨术前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35例患者的内镜检查... 目的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探讨术前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35例患者的内镜检查图像,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SM1)浸润癌归为黏膜内-SM1癌,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进行比较,评估白光内镜、超声内镜、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2为一致性差,0.2~0.4为一致性一般,>0.4~0.6为一致性中等,>0.6~0.8为一致性较高,>0.8~1.0为接近一致。结果73例早期贲门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47例为黏膜内-SM1癌,26例为黏膜下深层浸润癌。术前白光内镜、超声内镜、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分别为79.5%(58/73)、72.6%(53/73)、65.7%(48/73)和87.7%(64/73)。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白光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40,P<0.01),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46,P=0.002),ME-NBI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差(Kappa值=0.175,P=0.108),而三者联合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24,P<0.01)。结论与单一检查方法相比,白光内镜、超声内镜和ME-NBI三者联合评估早期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浸润深度 白光内镜 超声内镜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贲门癌的疗效分析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仁颂 杨维忠 +2 位作者 崔光锐 温必盛 卢利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4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贲门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ESD治疗的299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以年龄界限为60岁分为中青年组(n=...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贲门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ESD治疗的299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以年龄界限为60岁分为中青年组(n=104)和老年组(n=195)。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结果104例中青年患者共有106个病灶,195例老年患者共有207个病灶。老年组患者年龄高于中青年组,体重指数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治愈性切除率为79.7%(165/207),较中青年组的89.6%(95/1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中位随访为42.5个月,老年组患者ESD后有13.3%(26/195)追加了切除术,较中青年组的14.4%(15/104)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总体病死率、疾病相关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5年的总体生存率(94.8%vs.95.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99.0%vs.9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老年早期贲门癌患者可从中获益,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早期贲门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庄端明 曹友红 +4 位作者 邢一鸣 赵静 傅启英 王小平 徐桂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评估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科10例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147处病变)... 目的评估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科10例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147处病变)均行ESD治疗,最终病理证实均为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主要观察指标为短期疗效(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长期疗效(五年总体生存率、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ESD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147/147)、84.4%(124/147)和38.8%(57/147)。75处浸润至黏膜下浅层(浸润深度<500μm,SM1)的病变中,57处为扩大适应证,均为治愈性切除;其余18处为超适应证,均为非治愈性切除。72处浸润至黏膜下深层(浸润深度≥500μm,SM2)的病变,均为超适应证和非治愈性切除。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2-101个月),133例完成随访,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0.9%。133例完成随访患者中,扩大适应证者(50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5.7%,超适应证者(83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8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48);扩大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0%,超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对于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ESD超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切除也有较好的预后,但术后要进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扩大适应证 超适应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