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检测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莉莉 杨霏 +1 位作者 郭小梅 马业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比较H-FABP、cTnI、CK-MB和MYO四种物质定量检测诊断发病6h内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定性检测结果与ELISA定...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比较H-FABP、cTnI、CK-MB和MYO四种物质定量检测诊断发病6h内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定性检测结果与ELISA定量检测结果。结果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cTnI、CK-MB和MYO。试剂条定性检测结果与ELISA比较符合率达96.9%。结论H-FABP定性检测试剂条可用于早期AMI筛选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快速检测试剂条 诊断准确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 H-FABP CK-MB ELISA CTNI
原文传递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建海 陆建琼 黄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8例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37例患者达到再通标准,再通成功率为...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8例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37例患者达到再通标准,再通成功率为77.08%,11例未达到再通标准,发病后6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要优于6-12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两组再通成功率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金标记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莉莉 郭小梅 +1 位作者 马业新 孙自庸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4-325,共2页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抗H-FABP单克隆抗体67D3,将其与生物素化的抗H-FABP单抗66E2包被于吸水纤维,将链霉亲合素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制成免疫层析试条,依据试剂条上出现肉...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抗H-FABP单克隆抗体67D3,将其与生物素化的抗H-FABP单抗66E2包被于吸水纤维,将链霉亲合素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制成免疫层析试条,依据试剂条上出现肉[可见的红色线条判定结果。用其检测93例发病6h内的胸痛患者血浆中的H-FABP,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比较,评价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记试条检测H-FABP的浓度低限值为16.8ng/ml,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比较符合率达96.9%,诊断发病3h内和6h内AMI的敏感性分别为64.29%和84.38%,高于cTnI(28.57%、53.13%)和CK-MB(21.43%、56.25%)(P<0.05),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AMI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心电图联合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曹亮亮 严卫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心电图(ECG)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因胸痛入院、疑似早期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究心电图(ECG)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因胸痛入院、疑似早期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MI组(85例)和非AMI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CG检查,并对其血清NT-proBNP、cTn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ECG检查结果和NT-proBNP、cTnT水平。绘制ECG+NT-proBNP、ECG+cTnT、ECG+NT-proBNP+cTnT在早期诊断AMI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两组ECG检查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NT-proBNP、cTnT水平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G+NT-proBNP+cTnT诊断早期AMI的曲线下面积(0.874),明显高于ECG+NT-proBNP、ECG+cTn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G结合血清学指标NT-proBNP、cTnT能够显著提高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鸿远 陈波 《系统医学》 2017年第3期27-29,51,共4页
目的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将82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手段,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 目的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将82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手段,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是选择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血管的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并对溶栓时间和血管的再通率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得出,实验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80.48%,对照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58.53%,实验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9.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60.90%,实验组患者明显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实验组的治疗时间划分为6 h以内、6~12 h治疗时间,其中实验组在6 h内的再通率为91.30%,而在6~12 h之间的再通率为5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静脉溶栓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不仅能改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值得临床不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庆涛 任泽菊 吕庆彬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 分析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静脉溶栓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 目的 分析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静脉溶栓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损伤情况更小,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结论 静脉溶栓能够缓解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莉莉 杨霏 +1 位作者 郭小梅 李仁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研制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64例发病6 h内的老年胸痛患者的血浆标本,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同工...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研制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64例发病6 h内的老年胸痛患者的血浆标本,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诊断早期AM I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快速检测H-FABP诊断AM I的敏感性(90.48%)显著高于cTnⅠ(57.29%)和CK-MB(57.29%)(P=0.016),与MYO(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特异性(95.35%)高于MYO(60.47%)(P=0.014),与cTnⅠ(97.44%)、CK-MB(83.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检测H-FABP对于早期AM 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老年早期AM I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文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了83.3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了83.33%。患者室颤、休克、心力衰竭、右束支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0.00%。分析60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中38例为发病后6 h内进行治疗,其血管再通率为89.47%,22例发病后6~12 h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2.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且静脉溶栓时间越早,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也越高,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在其发病早期及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率 溶栓时间 治疗时机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鱼建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以发病后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观察组(210例),以发病后6~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以发病后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观察组(210例),以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者为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中共208例再通,再通率为69.3%,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明显更高,死亡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并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死亡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文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5期664-66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段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回顾性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段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回顾性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4例患者达到冠状动脉再通标准,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75.56%,11例未达到冠状动脉再通标准;其中发病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2.35%(28/34),发病6~12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4.55%(6/11),2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作为静脉溶栓治疗的常用药,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发病后越早应用,疗效越佳,同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宇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本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49±3.25)mm小于对照组的(50.41±3.69)mm、左室射血分数(58.77±2.95)%高于对照组的(51.14±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8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8(142.81±4.37)ng/L和超敏C反应蛋白(5.02±0.49)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95±4.66)ng/L、(10.48±1.6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6%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因此,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卫霞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8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患者10 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患者10 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患者20 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更佳,且更利于调节血脂水平,降低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水平 CRP水平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3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为AMI胸痛患者126例,进行H-FABP、cTnT及CK-MB检测。结果 34例AMI患者发病3h内血液H-FABP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为AMI胸痛患者126例,进行H-FABP、cTnT及CK-MB检测。结果 34例AMI患者发病3h内血液H-FABP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AMI患者发病3-6h血液HFABP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MI患者H-FABP在以上两个时间段均为正常值。结论 H-FABP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微伏极T波电交替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立群 范洁 +2 位作者 张进 王礼琳 姜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估微伏极T波电交替(MTWA)能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起病7d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5例入选,根据起病12h内有无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分为两亚组:Ia组(n=68行直接PCI),Ib组(... 目的评估微伏极T波电交替(MTWA)能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起病7d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5例入选,根据起病12h内有无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分为两亚组:Ia组(n=68行直接PCI),Ib组(n=107未行直接PCI)。另选无心肌梗死来我院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做动态心电图用时域分析法检测MTWA最大值,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心室晚电位分析仪检测心室晚电位,观察住院期间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比较上述这些指标组间有无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结果心肌梗死组合并糖尿病者高于对照组,Ib组合并糖尿病者高于I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和MTWA最高值均高于对照组,而LVEF值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两亚组间比较,Ib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和MTWA最大值均高于Ia组,而LVEF值低于Ia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WA最大值、LVEF、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和有无糖尿病是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0.29、0.21、0.13,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82、1.55、1.36、0.87,MTWA的相关性最强(R=0.34),相对危险度最高(OR=2.82)。当LVEF和心室晚电位进入回归方程时,决定系数R^20.448,增加MTWA最大值进入回归方程后,决定系数R^2显著增加至0.628。结论MTWA最大值、LVEF和心室晚电位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因子,MTWA的预测价值优于LVEF和心室晚电位。如果三者联合运用能更好地预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伏极T波电交替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恶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心肌三项检测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杨旭 曾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3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心肌三项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将其作为研究组,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体检人群35例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肌三项检测,对...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心肌三项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将其作为研究组,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体检人群35例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肌三项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 Tn T水平、Mb水平和CK-MB水平较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实施心肌三项检测,可以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三项检测 基层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雷柯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5期14-15,共2页
目的对比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酶谱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方法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48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32例,两组均同时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谱检查,... 目的对比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酶谱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方法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48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32例,两组均同时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AMI组患者心肌酶谱阳性率为83.3%,低于cTnⅠ组的95.8%,健康对照组心肌酶谱阳性率为9.4%,高于cTnⅠ组的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肌钙蛋白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阳性诊断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心肌酶谱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方法及意义
17
作者 邱进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0期53-53,55,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的30 min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的31 min^12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的30 min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的31 min^12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发病后30 min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早发AMI患者MPV、PDW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18
作者 刘东升 韩海莉 +2 位作者 刘娜 张绍增 刘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6期72-73,共2页
目的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PV、PDW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52例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入院后及时测定患者的MPV参数和PDW参数,观察早发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PV、PDW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52例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入院后及时测定患者的MPV参数和PDW参数,观察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的分布宽度等参数与冠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单支组与多支组患者相比较,多支组患者的MPV参数和PDW参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冠脉病变越严重时,血小板MPV、PDW升高,即早发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血小板功能亢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急性心肌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的分布宽度 冠脉病变 严重程度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发急性STEMI患者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路路 王瑞亚 +1 位作者 苏林 冯静 《神经药理学报》 2021年第5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以2018年09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以2018年09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早发急性STEMI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组95例,女性组21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检查指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年龄更大,GRACE评分、CRUSADE评分、2型糖尿病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水平及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风险更高,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尿酸水平更低,入院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更长(P<0.05);男性组支架直径及吸烟史比例均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早发急性STEMI患者中,女性患者发生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早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20
作者 于德爱 宋会伟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超早期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超早期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凝血功能指标、再通率、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前后PT、TT、FIB、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T、TT、FIB、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AMI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病死率低,可实现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诊溶栓 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