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崔颖 佟旭 +6 位作者 王伊龙 郑华光 刘静 刘静华 田月明 史楠 曹亦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5-931,共7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的发病4.5h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溶栓后是否发生早...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的发病4.5h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危险因素的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220例患者,其中34例(15.5%)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OR=1.963,95% CI=1.067~3.614)、入院血糖(每增加1 mmol/L:OR=1.409,95%CI=1.191~1.667)、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97,95% CI=1.018~1.409)、基线NIHSS评分(每增加1分:OR=1.267,95% CI=1.091~1.475)、吞咽障碍( OR=4.312,95% CI =1.131~16.435)、昏迷( OR=22.314,95% CI =1.385~359.505)、责任大血管闭塞(OR=11.739,95% CI=2.600~52.999)和心源性脑栓塞(OR=3.671,95%CI=1.090~12.367)与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高龄、较高的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基线NIHSS评分、吞咽障碍、昏迷、责任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更容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于这些患者,临床医生应该加强溶栓前的沟通,慎重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尽早桥接血管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潘晓帆 秦琳 +3 位作者 韩杨 朱晓华 周燕 郭强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2期140-142,147,共4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根据阿替普酶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根据阿替普酶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分为恶化组(43例)和非恶化组(71例),收集2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饮酒人数、吞咽功能障碍人数、责任大血管闭塞数、心源性脑栓塞数、白细胞计数、TC、LDL-C、脂蛋白(a)、ApoB、肌酐水平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均<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恶化组(P<0.05),而其它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HDL-C水平、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均与患者溶栓后发生END显著相关(P<0.05)。结论脂蛋白(a)及HDL-C水平异常、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等均为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溶栓 急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市1-4岁儿童龋流行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邓辉 徐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调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利于早期防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丰台8所幼儿园408名l-4岁儿童.女195名。男213名。通过口腔检查龋齿及详细问卷调查。最后分别作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耍幼儿龋患病率... 目的调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利于早期防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丰台8所幼儿园408名l-4岁儿童.女195名。男213名。通过口腔检查龋齿及详细问卷调查。最后分别作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耍幼儿龋患病率为40.19%,男性45.07%,女性34.87%,两性问有显著差异。备年龄组间患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耍幼儿龋和乳磨牙龋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龋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睡前哺乳,年龄。母亲受教育的程度。每天吃甜食及含糖饮料的次数,哺乳持续时阃.刷牙的频率,均有相关性。针对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予以早期防治。结论强调对双亲早期教育,尽早地去看口腔医生及局部用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龋 患龋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孙运军 刘松 李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内镜微创治疗已成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2013-01-01—2015-12-3... 目的内镜微创治疗已成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2013-01-01—2015-12-31行ESD治疗的6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手术平均操作时间(78.9±11.5)min,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0%和91.80%。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共11例,无穿孔病例发生。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贲门-胃底部)、病理类型(早期胃癌)为ESD并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OR=53.428,95%CI:3.191~1 000.543,P=0.005;OR=13.765,95%CI:1.216~241.139,P=0.029)。治疗结束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2.1)个月,2例复发后再行ESD治疗,治疗后再次随访,未再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结论ESD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贲门-胃底病变和早期胃癌治疗时更容易发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红娜 冀瑞俊 +5 位作者 于凯 王拥军 何艳 徐丽华 张会玲 殷小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56-61,共6页
背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病因及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且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缺乏可靠的预测、评估指标及预防措施。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 背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病因及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且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缺乏可靠的预测、评估指标及预防措施。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9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END 136例(END组),未发生END 3861例(非END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脑血管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情况、过量饮酒情况、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脑梗死分型(TOAST分型)、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ND组年龄大于非END组,入院收缩压、入院NIHSS评分、FPG、TC及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5,95%CI(1.008,1.043)〕、入院收缩压〔OR=1.010,95%CI(1.004,1.017)〕、入院NIHSS评分〔OR=1.048,95%CI(1.010,1.088)〕、TC〔OR=1.165,95%CI(1.010,1.344)〕、颈动脉狭窄〔OR=1.669,95%CI(1.154,2.41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和收缩压、NIHSS评分、TC升高及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积极干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扬 陈为安 +1 位作者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FMA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康复训练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景伟 冯世庆 +5 位作者 焦新旭 于铁强 张学利 邓树才 姜文学 王景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9-572,共4页
目的:统计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在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 目的:统计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在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情况及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者178例,发生率为19.9%,两组间在发病年龄、脊髓损伤程度和损伤节段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是合并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与否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易合并早期并发症,在脊髓损伤急性期需综合防治,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并发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冉 张巧 +5 位作者 杨旭 王军 王熠杰 蒋云秋 李琦 王长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常规、凝血六项、炎症标志物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DS高危患者发展成为ARDS和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6.764,P=0.001)、低蛋白血症(OR=10.54,P=0.002)、白细胞计数(OR=3.912,P=0.012)、纤维蛋白原(OR=9.953,P=0.064)和D-二聚体(OR=4.239,P=0.029)。64例ARDS患者中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75%,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氧合指数(OR=6.573,P=0.014)、血小板计数(OR=9.376,P=0.003)和低蛋白血症(OR=10.738,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发生风险,APACHEⅡ+低蛋白血症的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92.42%,APACHEⅡ+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93.33%;而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死亡风险,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特异度为77.78%,敏感度为60.71%。结论低蛋白血症或APACHEⅡ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ARDS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较低。严重的低氧合指数、血小板减少及低蛋白血症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诊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孕早期先兆流产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新娟 王静 +1 位作者 黎东梅 张栋武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孕早期先兆流产的危险因素,为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年龄结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 目的研究孕早期先兆流产的危险因素,为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年龄结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既往流产史、孕酮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将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孕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危险因素,同时计算各因素与先兆流产的关联强度及95%CI区间范围。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结构、既往流产史、孕酮水平、IGF-1含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GF-1的低表达、孕酮水平降低、既往流产史是先兆流产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关联强度及95%CI区间范围分别为:5.436(2.471~12.106)、3.710(1.643~8.402)、3.341(1.613~7.414)。结论孕早期先兆流产受IGF-1水平降低、孕酮低表达及既往流产史影响较大,有针对性地纠正上述指标为先兆流产治疗提供了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早孕 因素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唐健 刘枫 +2 位作者 陈洁 施新岗 李兆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因早期食管癌在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剥离范围≥3/4环周,术后发生狭窄的35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狭窄的内... 目的探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因早期食管癌在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剥离范围≥3/4环周,术后发生狭窄的35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次数分成难治性狭窄组(n=21)和非难治性狭窄组(n=14),组间对比分析使用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组在固有肌层损害(P=0.018)、黏膜剥离纵径长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P=0.031)以及止血夹使用数量(P=0.03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既往放化疗史、肿瘤位置、内镜下分型、术后口服激素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食管癌行大范围ESD治疗者,肿瘤浸润深度超过M2、术中固有肌层损伤、黏膜剥离纵径≥50mm以及止血夹使用数量≥6个时术后可能易发生难治性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中断原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宫雪梅 叶向红 +1 位作者 邢娟 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5-290,共6页
目的:系统回顾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中断的相关文献,分析肠内营养喂养中断原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关于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原因的横断面研... 目的:系统回顾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中断的相关文献,分析肠内营养喂养中断原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关于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原因的横断面研究,采用定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10篇。手术和影像学检查、喂养不耐受、护理及气道相关性操作占中断原因比例较高(涉及文献9、8、6篇)。结论 :肠内营养喂养中断原因主要与手术和影像学检查、气道及护理相关性操作、喂养不耐受、管道问题有关。为了减少滋养性肠内营养的喂养中断,多学科合作、执行更加规范合理的早期肠内营养喂养流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早期肠内营养 喂养中断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胡薇潇 龙顺华 +6 位作者 王强 舒徐 祝荫 张振东 朱萱 吕农华 陈幼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术前EUS诊断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120例患者资料,将EUS所...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术前EUS诊断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120例患者资料,将EUS所示肿瘤浸润深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0例病例中,36例存在过度分期,10例存在分期不足,EUS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是否受侵准确率为61.67%(74/120),灵敏度为58.33%(14/24),特异度为62.50%(60/96);其中隆起型(Ⅰ型)的准确率为74.36%(29/39),灵敏度为50.00%(6/12),特异度为85.19%(23/27);平坦型(Ⅱ型)的准确率为59.02%(36/61),灵敏度为83.33%(5/6),特异度为56.36%(31/55);凹陷型(Ⅲ型)的准确率为45.00%(9/20),灵敏度为50.00%(3/6),特异度为42.86%(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部位、内镜下形态与过度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形态为平坦型(OR=3.667,95%CI:1.086~12.386,P〈0.05)及凹陷型(OR=6.552,95%CI:1.421~30.218,P〈0.05)是导致EUS过度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及肿瘤最大径与EUS判断的准确性无关。结论EUS判断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肿瘤分化程度、部位及内镜下形态影响EUS判断的准确性,凹陷型、平坦型早期胃癌易导致过度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肿瘤分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海市1296名3~5岁儿童龋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沪宁 王艳 +5 位作者 张皓 毛艳敏 董华 华敏 江一巍 张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市3~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58.07%、2.99,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饮用甜饮料频率高、睡前吃甜食、刷牙频率少于每天1次、开始刷牙年龄大于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及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差是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加强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教育,提高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是防治儿童龋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低龄儿童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苗江霞 李文珺 +2 位作者 张艳玲 张萍 孙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3岁儿童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幼儿园集体儿童龋病综合预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海淀区12所幼儿园588名3岁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3岁儿童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幼儿园集体儿童龋病综合预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海淀区12所幼儿园588名3岁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统计分析Ecc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3岁儿童Ecc患病率为47.6%,龋均(dft)为2.20,dft>3的儿童占样本量的26%,其龋齿数占样本量龋齿总数的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的喂养方式、口腔中唾液的变链细菌水平及母乳喂养时间与Ecc的发生率有相关性。【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刚入园3岁儿童Ecc患病率较高,治疗率低,绝大多数的龋齿集中发生在少部分人身上,提示对龋高危儿童应进行重点监控,及早进行筛查,做好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龋 患龋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状态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庆冉 张素杰 +1 位作者 田倩倩 薛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4-957,共4页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探讨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对抑郁早期发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4个社区年龄≥45岁的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横断面筛查,登记人口基本情况及脑...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探讨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对抑郁早期发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4个社区年龄≥45岁的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横断面筛查,登记人口基本情况及脑卒中危险因素,最终选择年龄≥60岁者469例,分为抑郁组146例,非抑郁组323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对其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469例社区脑卒中高危者中,合并抑郁状态者146例,发生率为31.1%。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女性、单身、既往有抑郁病史、心脏病、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及有脑卒中家族史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542,95%CI:1.373-4.707,P=0.003)、单身(OR=4.272,95%CI:1.706-10.696,P=0.002)、心脏病史(OR=2.734,95%CI:1.728-4.325,P=0.000)和脑卒中家族史(OR=1.583,95%CI:1.013-2.474,P=0.044)是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以轻度抑郁状态多见,应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抑郁量表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多相筛查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健康管理对社区脑卒中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人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先辉 陈珍 +5 位作者 陈文 黄鸿 邓健忠 高建军 陈颖华 王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74-37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分析其对脑卒中前期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符合脑卒中前期诊断入选标准的8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管理组450例,对照组446例。管理组实行健康管理,包括脑卒中预防知识讲... 目的通过对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分析其对脑卒中前期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符合脑卒中前期诊断入选标准的8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管理组450例,对照组446例。管理组实行健康管理,包括脑卒中预防知识讲座,指导其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质量,避免超重与肥胖,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照组仅告知有高血压或存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做任何预防措施,两组对症治疗均相同。比较管理后3个月、6个月管理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前期转归及脑卒中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脑卒中前期患者管理前血糖、血压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后血糖、血压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措施6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的血糖、血压正常率及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前期人群进行自创性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脑卒中发生,提高脑卒中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前期 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严洪新 罗建华 余练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精准化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发病4.5 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精准化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发病4.5 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80例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以及非恶化组。恶化组包括患者31例,非恶化组包括患者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溶栓治疗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恶化组患者的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肌酐、吞咽障碍、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糖、白细胞计数、NIHSS评分、吞咽障碍、昏迷、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等均与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前,应尽快完善易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颖 佟旭 +2 位作者 王伊龙 郑华光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尽管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症状进一步加重。目前学术界对于END的定义尚未统一,因此导致END的发生率不尽相同... 尽管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症状进一步加重。目前学术界对于END的定义尚未统一,因此导致END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关于END确切病因、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病理生理机制仍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END的发生强烈提示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21
19
作者 Ling Ding Feng Deng +8 位作者 Chen Yu Wen-Hua He Liang Xia Mi Zhou Xin Huang Yu-Peng Lei Xiao-Jiang Zhou Yin Zhu Nong-Hua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5期4054-4060,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PSMV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 Patients with SAP in a tertiary care setting from January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PSMV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 Patients with SAP in a tertiary care setting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T) studies were reassessed and reviewed. Clinical outcome measu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SAP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SMV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sequentially performed to asses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MVT in SAP patients.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 was generated for the qualifying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RESULTS Twenty-five of the one hundred and forty(17.86%) SAP patients developed PSMVT 6.19 ± 2.43 d after acute pancreatitis(AP) onset. PSMVT was confirmed by contrast-enhanced CT.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Balthazar's CT severity index(CTSI) scores [odds ratio(OR): 2.742;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664-4.519; P = 0.000], hypoalbuminemia(serum albumin level < 25 g/L)(OR: 32.573; 95%CI: 2.711-391.353; P = 0.006) and gastro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OR: 4.367, 95%CI: 1.218-15.658; P = 0.024)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SMVT developed in patients with SAP.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for Balthazar's CTSI scores was 0.777(P = 0.000), the sensitivity was 52%,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3% at a cut-off value of 5.5.CONCLUSION High Balthazar's CTSI scores, hypoalbuminemia and gastro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SMVT develop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COMPLICATION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tage risk factors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早孕期妇女高危妊娠因素3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马春芸 张映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02,408,共3页
目的了解辖区内早孕期妇女存在的高危妊娠因素,并探讨高危妊娠因素的预防、干预管理措施。方法2009-2011年对1118例早孕期妇女初次建册时按《宁波市孕期高危因素评分标准》进行筛查,并输入系统后统计分析。结果3年早孕建册孕妇数1118... 目的了解辖区内早孕期妇女存在的高危妊娠因素,并探讨高危妊娠因素的预防、干预管理措施。方法2009-2011年对1118例早孕期妇女初次建册时按《宁波市孕期高危因素评分标准》进行筛查,并输入系统后统计分析。结果3年早孕建册孕妇数1118侧中共发现有高危妊娠因素者664例,检出率为59.39%。其中本地户籍孕妇中有高危妊娠因素者515例,非本地户籍者149例,其检出率分别为60.02%、57.3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610,P〉0.05)。本地户籍早孕期妇女年均高危妊娠因素数量递减率为19.91%,非本地户籍早孕期妇女年均高危妊娠因素数量递减率为5.02%。早孕期高危妊娠因素前3位分别为孕妇及一级家属遗传史(39.01%,259/664)、流产〉12次或早产史(12.80%,85/664)、孕早期病毒感染史(11.14%,74/664)。结论加强孕妇管理应从妇女生育期甚至更早开始,关注非本地户籍育龄妇女保健,建议根据新形势修改高危妊娠评分标准,以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期 妊娠 高危因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