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开海初期中西贸易探微 被引量:9
1
作者 万朝林 范金民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5,共11页
晚清以来直至时下的学者均认为,康熙开海后至乾隆十四年(1749)间的早期中西贸易情形由于案牍无存已难考索,故相关研究均从乾隆十五年说起。实际上,相关档案尚存人寰,可资利用。本文主要依据这批尚未被引用的档案,结合《东印度公司对华... 晚清以来直至时下的学者均认为,康熙开海后至乾隆十四年(1749)间的早期中西贸易情形由于案牍无存已难考索,故相关研究均从乾隆十五年说起。实际上,相关档案尚存人寰,可资利用。本文主要依据这批尚未被引用的档案,结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所载,专门考察清代早期中西贸易情形,对康熙开海后至乾隆十四年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数量及其载运的商品与白银等作出估算,认为洋船数量持续增多,其输入的绝大部分是白银,每年在100万两至200万两之谱。其贸易格局对当时及后来的广州对外贸易规制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从而基本上链接了清代前期开海后中西贸易的缺环,为完整考察清代中西贸易历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早期 中西贸易 洋船 白银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吴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6
2
作者 程有为 《鄂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朝也向这一地区发展势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大都是在不断地吸取中原的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及至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霸,吴、越也北上争霸中原,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又互相吸收和影响。战国时期楚国和中原地区通过战争和政治交往,加速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文化 先秦 地域 经济文化 交流
下载PDF
1644年日本越前国人的“鞑靼漂流”与清初中日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孟晓旭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刚刚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充分利用了日本越前国人的"鞑靼漂流",通过朝鲜向日本"宣谕",希望日本能够认同清王朝的国际地位并进入它的秩序圈内。此举引起德川幕府强烈反应,甚至积极筹划出兵中国。尽管此后清仍希望实现对... 刚刚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充分利用了日本越前国人的"鞑靼漂流",通过朝鲜向日本"宣谕",希望日本能够认同清王朝的国际地位并进入它的秩序圈内。此举引起德川幕府强烈反应,甚至积极筹划出兵中国。尽管此后清仍希望实现对日"建交"愿望,但是由于日本对"夷狄"出身的清王朝的怀疑以及清对日消极的"不治主义"外交转向,使得中日在清初即渐行渐远,终德川一代两国没有建立起正式的官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日本 鞑靼漂流
原文传递
档案文献所呈现的清前期在台湾地区设立土司之议
4
作者 邹建达 张雷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6,共9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统一台湾地区后的六十余年间,闽台官员先后五次提出仿照施行于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在台湾地区“番族社会”设立土司,其中康熙朝两次,雍正朝两次,乾隆朝一次。前三次均为“私议”,第四...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统一台湾地区后的六十余年间,闽台官员先后五次提出仿照施行于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在台湾地区“番族社会”设立土司,其中康熙朝两次,雍正朝两次,乾隆朝一次。前三次均为“私议”,第四次为南澳镇总兵许良彬的奏请,虽直达“天听”,但均未纳入清政府决策程序加以讨论。乾隆九年,福建布政使高山奏请在台湾地区“熟番”中设立土司,则经过户部议准、乾隆帝允行,再到闽浙总督马尔泰等提出反对并获乾隆帝支持的反复,前后历时近一年,最终被否决,相关讨论由此画上句号,此后再无人提及在台设立土司之事。本文拟通过档案文献厘清这一历史过程,并从雍正朝西南边疆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的发展变化,结合同时期川西北“番族社会”设立“流职土司”情形,审视高山奏议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特殊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台湾地区“番族社会” 土司土官 流职土司 私议
下载PDF
清初西北茶马御史述论
5
作者 郭宇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5,214,共14页
顺治二年,清朝平定陕西后,沿袭明朝之制,由中央选派监察御史一员赴西北地方专责西北茶马贸易及苑监牧政,称“茶马御史”。茶马御史任期例以一年一更,下辖茶马司、苑马寺及孳牧诸监。受西北形势影响,茶马御史权责屡有调整,后经几任茶马... 顺治二年,清朝平定陕西后,沿袭明朝之制,由中央选派监察御史一员赴西北地方专责西北茶马贸易及苑监牧政,称“茶马御史”。茶马御史任期例以一年一更,下辖茶马司、苑马寺及孳牧诸监。受西北形势影响,茶马御史权责屡有调整,后经几任茶马御史整饬,茶、马诸务有所复兴,但始终未复旧观。由于清朝用马情况与边疆形势相比明朝发生了变化,不再专一依赖茶马御史提供马匹,加之蒙古各部相继臣服,边外平靖,已无须专职维护,待清世祖驾崩、清廷满汉关系变化引发政治形势转变,茶马御史遂于康熙七年裁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茶马御史 茶马贸易 马政 西北
原文传递
清前期蒙古死刑制度考述(1644—1756)
6
作者 张心雨 周建波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3,共13页
本文考证清前期(1644—1756)蒙古死刑制度的发展演变与适用。清入关后,理藩院比照《大清律》制定《大辟条例》,确立蒙古死刑制度,同时蒙古传统法律在死刑制度中得以保留。监候作为蒙古死刑的覆核程序,制度规定始见于顺治十五年,实际推... 本文考证清前期(1644—1756)蒙古死刑制度的发展演变与适用。清入关后,理藩院比照《大清律》制定《大辟条例》,确立蒙古死刑制度,同时蒙古传统法律在死刑制度中得以保留。监候作为蒙古死刑的覆核程序,制度规定始见于顺治十五年,实际推行追溯至康熙初年。雍正元年,死刑监候适用于蒙古盗窃四项牲畜罪,后纳入蒙古例。司法实践中,以刑部为首的三法司对蒙古死刑的裁量权提升。皇帝之下,死刑判决原由理藩院独掌,后改理藩院会三法司共同掌握。刑部“部权特重”现象有延伸至蒙地之势,有助于清廷对蒙古诸部最高司法权力的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蒙古 死刑制度
原文传递
八旗、保甲与清前期社会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轶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1,共17页
明清政权更迭不仅带来国家政策调整,而且带来社会分层结构的改变。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随着原为边疆地区性制度的八旗体系通过中央权力辐射全国,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构成一个依附于皇室同时相对于社会其他人群又享有多方面特权的特殊阶层,... 明清政权更迭不仅带来国家政策调整,而且带来社会分层结构的改变。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随着原为边疆地区性制度的八旗体系通过中央权力辐射全国,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构成一个依附于皇室同时相对于社会其他人群又享有多方面特权的特殊阶层,从而使层级性社会区分大幅度凸显。八旗的特殊地位以及八旗体系内部的多层级身份区分,扩大了依附性社会关系的规模并增加了底层人口奴仆化的通路。清中期以后,奴仆通过买赎等方式上升为庶民的途径有所拓宽,一些前代既有的贱民也在法律上获得了与庶民相等的地位,但抵至清中后期,依附性社会关系仍然普遍存在。保甲制度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在清前期普遍推行,体现帝制体系政治专制与社会等级深化的深度结合。社会结构在清代的此种推演,与商品经济在明清两代相继活跃繁荣相比,显示更多的断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 保甲 清前期 社会分层
原文传递
从汉口到湘潭——清初湘潭县重建过程中的徽州盐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瑶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7,共8页
明末清初,随着汉口的兴起,湘潭逐渐发展成为汉口面对湘江流域商品集散的下一级市场。清初,湘潭县经历了顺治六年和吴三桂叛乱两次大的战乱与屠杀,活动于汉口与湘潭两级市场之间的徽州盐商和盐商公匣"吴鼎和"对湘潭县的清理和... 明末清初,随着汉口的兴起,湘潭逐渐发展成为汉口面对湘江流域商品集散的下一级市场。清初,湘潭县经历了顺治六年和吴三桂叛乱两次大的战乱与屠杀,活动于汉口与湘潭两级市场之间的徽州盐商和盐商公匣"吴鼎和"对湘潭县的清理和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从侧面说明湘潭县在清初是淮盐从汉口输入湘江流域的转销市场中心。本文也说明在战乱之后的非常时期,寻求商业利益之外,商人进入下一级市场的首要之举是恢复市场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湘潭 徽州盐商
下载PDF
明清之际北部湾地区的“海寇”与海疆经略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维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明清之际,北部湾地区的"海寇"利用清朝集中力量对付南明政权和郑氏集团之机,以钦州湾内的龙门岛为基地,接受南明政权和郑氏集团的招安,发展壮大为控制北部湾洋面的海上势力。随着南明政权退出广西特别是清朝平定"三藩之... 明清之际,北部湾地区的"海寇"利用清朝集中力量对付南明政权和郑氏集团之机,以钦州湾内的龙门岛为基地,接受南明政权和郑氏集团的招安,发展壮大为控制北部湾洋面的海上势力。随着南明政权退出广西特别是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取得北部湾海域的控制权,加强了对北部湾海疆的经略,措施包括建设沿海水师、确立巡洋会哨制度、调整沿海岛屿的军事部署、完善海岸防御设施等,保障了清前期近百年北部湾海域的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北部湾 海寇 杨彦迪 海疆经略
下载PDF
论清代前期满文出版传播的特色 被引量:3
10
作者 章宏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91,共12页
清代前期官方积极推动满文典籍的翻译,各种汉籍的满文译本不断完成,促进了满文出版传播的开展。顺治年间,宫内刻书还利用明朝的刻书机构经厂。康熙十年(1671)左右,因翻"书"的需要而设立"内翻书房",康熙十九年(1680... 清代前期官方积极推动满文典籍的翻译,各种汉籍的满文译本不断完成,促进了满文出版传播的开展。顺治年间,宫内刻书还利用明朝的刻书机构经厂。康熙十年(1671)左右,因翻"书"的需要而设立"内翻书房",康熙十九年(1680)又设立了武英殿修书处,专门负责编纂和刊印宫内编纂的各种图书,也成为满文出版传播的中心。顺康雍三朝满文出版传播在满族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满族的文化发展及其与汉文化的互动,为乾隆朝满文出版的鼎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满文 出版 传播
下载PDF
论清初贰臣和遗民交往背后的士人心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一瑾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71,共8页
清初失节仕清的贰臣士人,往往热衷与守节不仕的遗民文人往来,其原因是出于忏悔赎罪,寻求心理安慰,与借助遗民文人的声望改善自身舆论压力。在交往中,他们藉由对昔日友情的追忆和明朝故国的怀恋,寻求双方共有的情感交汇点,并知趣地保持... 清初失节仕清的贰臣士人,往往热衷与守节不仕的遗民文人往来,其原因是出于忏悔赎罪,寻求心理安慰,与借助遗民文人的声望改善自身舆论压力。在交往中,他们藉由对昔日友情的追忆和明朝故国的怀恋,寻求双方共有的情感交汇点,并知趣地保持忏悔与自惭的身份立场。而遗民对其态度亦较复杂,谴责其失节、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也有各行其志的宽容友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贰臣 遗民 交往
原文传递
故宫奉先殿建筑形制特征与建造年代考
12
作者 卓媛媛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1期93-108,共16页
基于近期对故宫奉先殿建筑勘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本文在建筑构造、斗栱形制、遗存题记、用材特点等方面对其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参考宋代《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并与明、清殿阁式建筑实例对比,结合清初宫廷史资料记... 基于近期对故宫奉先殿建筑勘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本文在建筑构造、斗栱形制、遗存题记、用材特点等方面对其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参考宋代《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并与明、清殿阁式建筑实例对比,结合清初宫廷史资料记载进行综合分析后,推断出故宫现存奉先殿应建造于清顺治朝,这不仅代表了北方明清官式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对研究清初官式殿阁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奉先殿 清初 建筑特征 建造年代
下载PDF
伍瑞隆的牡丹图与清初另类水墨画
13
作者 朱万章 《故宫学刊》 2022年第1期157-176,共20页
伍瑞隆在清初以画水墨牡丹见长,但知其人、知其画者却寥寥。本文考证其行迹及艺术嬗变历程,梳理其传世作品,并与晚明及清初的水墨花卉名家如徐渭、陈道复、石涛等比对,解析其水墨牡丹在清初画坛的生存状态。就其艺术特色而言,作为明遗... 伍瑞隆在清初以画水墨牡丹见长,但知其人、知其画者却寥寥。本文考证其行迹及艺术嬗变历程,梳理其传世作品,并与晚明及清初的水墨花卉名家如徐渭、陈道复、石涛等比对,解析其水墨牡丹在清初画坛的生存状态。就其艺术特色而言,作为明遗民的伍瑞隆水墨花卉迥异于时流,其笔墨的“野趣”与飘逸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为清初艺坛中的一股清流。在题材上,伍瑞隆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趣好,而在意境及气韵上,则保持了遗民的孤高与野逸。这也是他写牡丹与众不同之处,同时反映出明遗民那种淡泊、寂寥而又隐逸的普遍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瑞隆 清初 水墨 牡丹 野趣
原文传递
康熙朝理学与理学名臣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佐良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64-66,共3页
从康熙朝开始,理学成为清朝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康熙帝的表率和众多理学名臣的推动下,理学在缓和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社会伦理秩序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清初 康熙朝 理学
下载PDF
清初海洋政策再思——以清初的海禁与开海为讨论中心
15
作者 吴旭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清政府在清初的内外情势变化之下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海禁政策来完成其政治上巩固统治、经济上争夺贸易控制权、军事上对抗东南沿海反清力量的总体战略。在法令颁布与政策执行之中,在禁海与开海之间,其权衡与反复的历史情况是极为复杂的... 清政府在清初的内外情势变化之下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海禁政策来完成其政治上巩固统治、经济上争夺贸易控制权、军事上对抗东南沿海反清力量的总体战略。在法令颁布与政策执行之中,在禁海与开海之间,其权衡与反复的历史情况是极为复杂的。清初所实施的海禁政策对其统一进程的影响也是充满两面性的,但其治策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不宜以后世形成的关于“开放”与“封闭”的观念来笼统地批判清初包括海禁在内的海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海禁 开海 海洋政策
下载PDF
论清前期官员任职的地方回避制度
16
作者 张建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8-41,共4页
清代前期(此处特指1840年之前的清朝),统治者为了整顿吏治、巩固皇权,制定并推行了严密而庞杂的回避制度。其中,清官员任职的地方回避制度就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局限,对它的历史考证、理论概括和价值评价,将对前人的某些错误记录... 清代前期(此处特指1840年之前的清朝),统治者为了整顿吏治、巩固皇权,制定并推行了严密而庞杂的回避制度。其中,清官员任职的地方回避制度就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局限,对它的历史考证、理论概括和价值评价,将对前人的某些错误记录作出纠正,对今人的某些诠释提出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官员制度 地区回避 任职
下载PDF
清初藏族婚姻、丧葬风俗礼仪研究——以《西藏志》《西藏见闻录》为主
17
作者 吴亚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清朝初期出现了以《西藏志》《西藏见闻录》等为代表的较为全面记载西藏地方史的藏族方志,其中记载的疆域、山川、时节、饮食、宴会、嫁娶、婚葬等内容为人们了解清朝前期西藏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学者们较多关注方志的作者、... 清朝初期出现了以《西藏志》《西藏见闻录》等为代表的较为全面记载西藏地方史的藏族方志,其中记载的疆域、山川、时节、饮食、宴会、嫁娶、婚葬等内容为人们了解清朝前期西藏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学者们较多关注方志的作者、成书时间、体裁、体例等方面的考订,但忽视了其内容的研究。文章将通过对汉文藏族方志中关于藏区风俗的梳理和对比,从而分析清朝早期藏族人民社会生活习惯和礼仪道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藏族 风俗礼仪
下载PDF
《春秋大事表》的编撰特点和思想价值
18
作者 张爱芳 屈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7-50,59,共5页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至今仍是研究《春秋》经传和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栋高 《春秋大事表》 清前期 历史编纂学
下载PDF
Abstract
1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08,共7页
关键词 期刊 编辑工作 英文 摘要
原文传递
顾亭林的纪游诗及清初士人游历风气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顾氏之诗学成就则往往为其思想与学术光芒所掩。其纪游诗独具之艺术特色及精神内涵,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考察此类作品,同时还是对明清之际士人游历风气之成因的极好入手处。
关键词 顾亭林 纪游诗 清初古人 风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