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发现古元古代地体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世平 李荣社 +5 位作者 王超 张宏飞 计文化 于浦生 辜平阳 时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拉萨地块东部呈断块状分布的松多岩群包括岔萨岗岩组、马布库岩组和雷龙库岩组,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西藏工布江达县一带岔萨岗岩组变基性火山岩中获得2... 拉萨地块东部呈断块状分布的松多岩群包括岔萨岗岩组、马布库岩组和雷龙库岩组,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西藏工布江达县一带岔萨岗岩组变基性火山岩中获得2450.3±9.9Ma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原岩形成时代,属于古元古代早期,是目前拉萨地块获得的最老基底同位素年龄值.依据野外调研和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结合新近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建议将原"松多岩群"解体,新建工布江达岩群(Pt1Gb),松多岩群仅保留马布库岩组(AnOm)和雷龙库岩组(AnOl).拉萨地块古元古代地体的发现,对重新厘定该区前寒武纪基底格架、区域对比、构造归属划分以及寻找与前寒武纪相关的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松多岩群 古元古代早期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南缘约2.5Ga构造变质事件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曹正琦 翟文建 +6 位作者 蒋幸福 胡正祥 曾佐勋 蔡逸涛 张雄 徐少朋 郭君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85,共16页
林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它对于探讨中部造山带碰撞时代及其在克拉通南缘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林山岩群主体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获... 林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它对于探讨中部造山带碰撞时代及其在克拉通南缘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林山岩群主体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斜长角闪片岩样品锆石多呈长柱状,且外形不规则,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其中少量锆石保留有早期原岩残留的岩浆核.锆石核部具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大部分Th/U比值范围为0.10~9.24,且外形不规则,边部具溶蚀结构;绝大部分锆石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以及低Th/U比值范围为0~0.09,个别比值为0.12,显示为典型的变质锆石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片岩的核部残留加权平均年龄为2 528±43Ma(MSWD=1.5,n=10),经历变质作用的加权平均时限为2 474±22Ma(MSWD=1.3,n=21).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林山岩群变基性岩贫硅(47.70%~50.77%,平均值为48.90%)和低钾(0.56%~1.78%,平均值为1.13%),轻、重稀土分异较弱,亏损微量元素Nb、Th、Ti、Zr等高场强元素,且具有低的微量元素Zr含量(〈130×10^-6)和Zr/Y比值(〈4).这些特征表明林山岩群形成于俯冲作用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因此,上述证据共同反映了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产物的中部造山带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早期 变质事件 林山岩群 华北克拉通 中部造山带 同位素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五台滹沱群建安村组地质时代界定及其意义
3
作者 李超 雷勇 +5 位作者 韩伟 冯志强 李建荣 闫涛 唐臣燕 崔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滹沱群属古元古代地层,作为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代地层之一,滹沱群年龄的再限定对早前寒武地层年代格架的建立以及对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探讨和板块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滹沱群东冶亚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 【目的】滹沱群属古元古代地层,作为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代地层之一,滹沱群年龄的再限定对早前寒武地层年代格架的建立以及对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探讨和板块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滹沱群东冶亚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采集了滹沱群建安村组变质砂岩24颗碎屑锆石样品,从年龄相近的23颗碎屑锆石得出滹沱群底界加权平均年龄为2469Ma,并且大约在1855 Ma时五台地区发生过区域构造运动。整理前人所做关于滹沱群1109颗锆石年龄数据得出滹沱群中大于2.5 Ga的锆石来自下伏的高凡亚群,滹沱群底界年龄为古元古代早期。【结果】结果表明,五台地区在2376、2170、2066、1988和1825 Ma时地壳不稳定,发生多次岩浆的侵入或者喷发,其中1825 Ma的锆石年龄可以进一步指示吕梁运动的发生,从而为古元古华北克拉通的拼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滹沱群 建安村组 锆石U-PB测年 古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Early Paleoproterozoic(2.40–2.32 Ga) Nb-Enriched Mafic Rocks in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3
4
作者 Guichun Liu Xin Qian +5 位作者 Jing Li Jian-Wei Zi Tianyu Zhao Qinglai Feng Guangyan Chen Shaobin H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5-52,共18页
Recent geological survey has identified the Early Paleoproterozoic meta-mafic intrus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We present geochronological,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Nd isotopic data for these meta-mafic r... Recent geological survey has identified the Early Paleoproterozoic meta-mafic intrus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We present geochronological,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Nd isotopic data for these meta-mafic rocks to better addres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during the Early Paleoproterozoic Period.Geochronological data show that the meta-mafic rocks have zircon ages of 2 395-2 316 Ma.They have high TiO_2 contents of 1.40 wt.%-3.66 wt.% and Nb concentrations of 13.7 ppm-45.5 ppm,thus aregrouped as Nb-enriched mafic rocks.These maf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oleiitic compositions with enrichment of LREEs and LILEs,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1 samples display E-MORB-lik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Group 2 samples have positive ENd(t) values of 4.0-5.0.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all meta-mafic rocks were likely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asthenospheric mantle.REE modeling indicates lower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for Group 2 samples(3%-10%) relative to Group 1 samples(15%-20%).Taking into account contemporaneous post-collisional granitoids in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we propose that these meta-mafic rocks were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setting.These meta-mafic rocks can b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frica,South America and Europe,and might be linked with the Arrowsmith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dating geochemistry early paleoproterozoic Nb-enriched rocks Yangtze Block
原文传递
辽宁兴城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岩石学特征、侵位顺序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晓萍 郑常青 +4 位作者 徐学纯 刘云虎 钟定鼎 张慧明 崔一兵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571-589,共19页
辽宁兴城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主要由4种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分别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花岗细晶岩和花岗伟晶岩,前两者分布广泛且为研究区的主要岩石单元,后两者则呈脉状侵入到前两者中。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 辽宁兴城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主要由4种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分别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花岗细晶岩和花岗伟晶岩,前两者分布广泛且为研究区的主要岩石单元,后两者则呈脉状侵入到前两者中。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及花岗细晶岩的年龄分别为2 496±18 Ma,2 490±19 Ma,2 479±29 Ma,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结合野外地质特征,侵位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花岗细晶岩,花岗伟晶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主量元素方面具高硅(SiO2=61.38%~74.99%),富碱(Na2O+K2O=6.86%~9.41%),富Mg#(56~70)特征;A/CNK=0.91~1.18,属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方面,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Eu异常(δEu=0.50~0.9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εHf(t)值为-1.12^+6.13;TDM2(Hf)介于2 594~2 937 Ma,显示该套岩浆杂岩可能为地幔物质加入新生地壳再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兴城 新立屯地区 岩浆杂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古元古代早期 侵位顺序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早期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敬宇 龙晓平 翟明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5-1006,共22页
古元古代早期是地质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也称为“静寂期”,在此期间全球只有零星的岩浆记录并伴有重大环境的巨变。传统观点认为这可能与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的停滞有关,俯冲的停滞导致火山作用及大陆地壳生长的暂停。然而,近年来的... 古元古代早期是地质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也称为“静寂期”,在此期间全球只有零星的岩浆记录并伴有重大环境的巨变。传统观点认为这可能与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的停滞有关,俯冲的停滞导致火山作用及大陆地壳生长的暂停。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45~2.2 Ga期间全球构造-岩浆作用并不完全“平静”,在局部地区表现为板块边缘的汇聚作用和新生地壳产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增生造山带。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是全球广泛分布“静寂期”岩浆活动的地区之一,记录了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地壳增生过程。该文聚焦华北克拉通“静寂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的南缘地区,以花岗质片麻岩和钾质片麻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以及辉绿-辉长岩,综述了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并详细探讨了“静寂期”岩浆岩的成因以及古元古代早期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早期 华北克拉通南缘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晚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岩浆事件及构造热体制 被引量:114
7
作者 耿元生 沈其韩 任留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45-1966,共22页
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广泛出露岩浆成因的正片麻岩。本文将华北克拉通分为11个变质地区,对其中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的产状、岩性、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这11个变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广泛出露岩浆成因的正片麻岩。本文将华北克拉通分为11个变质地区,对其中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的产状、岩性、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这11个变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具有以下特征:(1)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岩浆事件分布广泛,该期岩浆事件所形成的正片麻岩不仅在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广泛分布,而且在中部造山带也有广泛出露,在各变质地区该期的正片麻岩通常占变质基底总面积的70%以上;(2)该期岩浆事件主要集中在从2540Ma到2490Ma的50Ma期间。目前的年龄数据统计该期间形成的正片麻岩占2600Ma到2450Ma所形成的正片麻岩的75%;(3)该阶段形成的钠质片麻岩和钾质片麻岩在形成时间上几乎一致,在各变质地区不同成分的正片麻岩不具分带性。但钾质花岗岩在辽宁鞍山、辽西绥中、冀东秦皇岛和鲁西傲徕山分布相对集中;(4)该期岩浆事件与变质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变质事件通常较岩浆事件晚10~15Ma,在有些地区几乎同时,表明岩浆事件和变质事件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5)该期岩浆事件所产生片麻岩的εHf(t)值绝大多数为正值,表明它们是有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再造的产物。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广泛的岩浆事件是地幔柱底侵导致的,该期广泛的岩浆事件造就了华北克拉通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 岩浆事件 正片麻岩 地幔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Tectonothermal Records in Migmatite-Like Rocks of the Guandi Complex in Zhoukoudian, Beijing: Implications for Late Neoarchean to Proterozoic Tectonic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5
8
作者 Yating Zhong Chuan He +4 位作者 Neng-Song Chen Bin Xia Zhiqiang Zhou Binghan Chen Guoqing W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54-1275,共22页
Migmatite-like rocks transformed from strongly metamorphosed and deformed enclave- bearing felsic plutons usually make people confuse with the true migmatites and mistake in interpreta- tion of their petrogenesis and ... Migmatite-like rocks transformed from strongly metamorphosed and deformed enclave- bearing felsic plutons usually make people confuse with the true migmatites and mistake in interpreta- tion of their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Here we report a suite of rocks that have long been called as migmatites from the Guandi complex in Zhoukoudian region, southwest of Beijing. The rocks are dominated by felsic gneisses with garnet-free amphibolites. Field occurrence,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felsic gneisses and amphibolites were metamorphosed from protoliths of intermediate-acid and basic igneous rocks, respectively. New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and geothermobarometry study further reveal that precursor magmas of the two types of rocks were emplaced at 2.54-2.56 Ga and the rocks subsequently underwent medium P/T-type metamorphism with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of 0.55-0.90 GPa and 670-730℃ at -2.48-2.50 Ga. Geochemically, precursor magmas of the amphibolites were suggested to be derived from an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source in continental arc setting, and those of the felsic gneis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onalitic to trondhjemitic magmas that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hydrated, thickened metamorphosed mafic crust with garnet as residues, suggesting that the rock associations are not of true migmatites but migmatite-like rocks. Our study reveal that protoliths of the migmatite-like rocks from the Guandi complex, were likely formed via magmatism in a continental arc setting, followed by accret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continental arc as well as the intro-oceanic arc terranes to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Late Neoarchean to Early Paleoprnterozu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oukoudian migmatite-like rocks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tectonic evolution Late Neoarchean to early paleoproterozoic transition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吉南天桥地区基性岩墙与其围岩TTG片麻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鹏川 董晓杰 +4 位作者 刘正宏 赵庆英 石强 李长海 李天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1-1598,共18页
吉南地区太古宙基底中发育大量早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是陆壳伸展的直接证据。对白山市东部天桥太古宙基底出露区内基性岩墙及其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该期伸展事件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天桥地区基性岩墙岩性为... 吉南地区太古宙基底中发育大量早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是陆壳伸展的直接证据。对白山市东部天桥太古宙基底出露区内基性岩墙及其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该期伸展事件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天桥地区基性岩墙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侵位于TTG片麻岩中。英云闪长质片麻岩(TN1)中锆石具核-边结构,岩浆核的LA-ICP-MS测年结果为2500±6Ma,指示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天桥岩墙(TN3)中的锆石内部结构与TN1相同,酸性岩浆核的SHRIMP测年结果为2490±17Ma,与TN1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些锆石不是基性岩墙原生锆石,而是岩墙侵位过程中在围岩中捕获的锆石,但根据岩墙仅侵位在太古宙基底中且变质程度高于周围古元古界老岭群,将其侵位年龄大致限制在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基性岩墙具有低SiO_2、Na_2O、K_2O含量,高CaO、MgO含量,A/CNK=0.56~0.59,属于准铝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REE低、配分曲线平坦,富集LILE(Rb、Ba和K),亏损HFSE(Th、U、Nb和Ta),具有与原始地幔相同的Nb/Ta、Zr/Hf比值及接近地壳的Nb/U、Ta/U比值,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TTG片麻岩具有中等的SiO_2和MgO含量,高Al_2O_3和Na_2O含量以及低CaO含量,A/CNK=1.00~1.14,属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REE低、具有右倾的REE配分曲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LILE(Rb、Ba、K和Sr),强烈亏损HFSE(U、Nb、Ta、Sm和Ti),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变质玄武质岩石和极少量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结合邻区TTG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前人研究表明,新太古代晚期板块构造体制可能已经启动,结合我们以往研究,认为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可能发生了弧陆碰撞造山运动,天桥岩墙的侵位标志着新太古代末期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吉南地区 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早期 基性岩墙 锆石U-PB年龄 伸展事件
下载PDF
开展华北地台古元古代早期微古植物群与真核生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淑芬 牛绍武 辛后田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深入开展古元古代早期 (2 5 0 0~ 180 0Ma)微古植物化石研究 ,查清其产出层位、种属组成、组合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 ,在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层位之下建立一个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层位最低的真核生物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 ,这是在国内外... 深入开展古元古代早期 (2 5 0 0~ 180 0Ma)微古植物化石研究 ,查清其产出层位、种属组成、组合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 ,在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层位之下建立一个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层位最低的真核生物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 ,这是在国内外该时期生物地层学研究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极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形态学、分子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 ,查清微古植物群中真核生物的生物学属性 ,追索真核生物产出的最低层位 ,探索真核生物的起源 ,为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直接的化石证据。开展古元古代早期微古植物群研究和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 ,不但具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实际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早期 微古植物群 真核生物 华北地台 时空分布 古生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