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敖尔盖铜矿中-酸性侵入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志军 周振华 +6 位作者 李贵涛 李进文 武新丽 欧阳荷根 王挨顺 向安平 董旭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6-1500,共15页
敖尔盖铜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大地构造归属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本次研究所采样品为矿区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4±1.8)Ma(MSWD=1.4),为该区... 敖尔盖铜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大地构造归属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本次研究所采样品为矿区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4±1.8)Ma(MSWD=1.4),为该区印支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敖尔盖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SiO2≥56%(65.03%-70.11%),Al2O3≥15%(14.45%-15.49%),MgO<3%(1.18%-1.61%),Y<18×10-6(5.85×10-6-6.83×10-6),Yb≤1.9×10-6(0.416×10-6-0.637×10-6),Sr>400×10-6(380×10-6-642×10-6),LREE/HREE=11.60-12.24,δEu=1.00-1.18。说明其来源较深,形成压力较大。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岩体的εNd(t)值(+3.9-+4.4)较高,同时(87Sr/86Sr)i值(0.70380-0.70412)较低,且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较年轻,为578-657 Ma,指示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新元古代形成的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古亚洲洋在本区消失后,该岩体是在挤压构造背景下,由新元古代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同时通过对比区域岩浆活动并结合大地构造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南段印支期岩体随着年龄由老到新,其形成构造环境从挤压转为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特征 埃达克岩 印支期 敖尔盖铜矿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腾冲地块内早印支期构造事件的厘定:来自那邦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志英 戚学祥 +5 位作者 唐贯宗 刘金科 朱路华 胡兆初 赵宇浩 张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0-741,共12页
腾冲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与拉萨地块相对应。近年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揭示拉萨地块内存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俯冲-碰撞事件,与其相对应的腾冲地块是否也经历了相应的构造事件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腾冲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与拉萨地块相对应。近年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揭示拉萨地块内存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俯冲-碰撞事件,与其相对应的腾冲地块是否也经历了相应的构造事件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为偏铝质、富钾、钙碱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侵位于(245.0±2.9)Ma。锆石εHf(t)值变化于+7.8~+14.9,在εHf(t)-U-Pb年龄图解上所有样品都落在球粒陨石线和亏损地幔线之间、较小的单阶段模式年龄和地壳模式年龄,在Th/Yb-Ba/La图解上分布于俯冲板片流体区和Yb/Hf(<1.2)比值,以及较高的Mg#值和Th、U负异常,说明其来源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的混合岩浆。LREE和LILE强烈富集、Th、U、Nb、Ta、Ti明显负异常,以及La/Yb-Sc/Ni和La/Yb-Th/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揭示其岛弧型岩浆岩的性质。形成时代与松多榴辉岩带相近、形成于俯冲-碰撞构造环境及腾冲地块内存在类似于拉萨地块内缺失晚二叠—早三叠世地层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说明腾冲地块内也存在与拉萨地块和澳大利亚陆块北部边缘发生俯冲-碰撞相对应的构造事件,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是腾冲地块内对这一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印支期 那邦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组成 腾冲地块
下载PDF
东昆仑土鲁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董亮琼 董国臣 +1 位作者 黄慧 白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7-1749,共13页
岩浆活动在板块构造机制中可以看作是大洋板块俯冲或者大陆板块碰撞等过程所伴随的深部作用响应,也是探索深部作用过程的“岩石探针”.土鲁音岩体位于东昆仑东部,紧邻昆中断裂南部区域.在详细野外调研基础上,主要对土鲁音花岗岩体进行... 岩浆活动在板块构造机制中可以看作是大洋板块俯冲或者大陆板块碰撞等过程所伴随的深部作用响应,也是探索深部作用过程的“岩石探针”.土鲁音岩体位于东昆仑东部,紧邻昆中断裂南部区域.在详细野外调研基础上,主要对土鲁音花岗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土鲁音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SiO2为68.49%-70.87%,全碱含量为5.94%-7.16%,K2O/Na2O比值为0.34-0.57,Mg^#值中等(35.92-41.86),A/CNK值(1-1.07)均小于1.1,属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体稀土总量较低(118.91×10^-6 -143.97×10^-6),(La/Yb)N为4.17-9.14,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分布的特征,弱负Eu异常,且显著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显示土鲁音花岗岩体侵位时代(245.1±3.3)Ma,和区域内下得波利、埃坑德勒斯特花岗岩体具有-致的成岩年龄,同属印支早期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壳源部分熔融成因,并有幔源物质及热流参与,结合区域已有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地质资料,笔者认为土鲁音岩体形成于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鲁音岩体 东昆仑造山带 印支早期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诸广中段印支期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杰 黄宏业 +4 位作者 刘子杰 张涛 王前林 方适宜 邹明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6-1232,I0001-I0007,共24页
诸广中段是华南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集区之一,区内已发现的铀矿床(点)均集中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附近。为了更好地限定花岗岩源区特征和成因,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本次研究选择鹿井地区花岗岩(文英、大场坪、官庄岩体)为研究对... 诸广中段是华南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集区之一,区内已发现的铀矿床(点)均集中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附近。为了更好地限定花岗岩源区特征和成因,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本次研究选择鹿井地区花岗岩(文英、大场坪、官庄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成岩时代集中于227~238 Ma,均为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该区花岗岩属于典型的壳源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构造环境,是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地壳叠置熔融作用过程中,由加厚地壳中的泥质沉积变质岩系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该地区铀成矿作用受燕山晚期‒喜山期区域性岩浆‒构造‒热液活动的统一制约,铀矿床的空间定位则往往受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叠加的印支期过铝质富铀花岗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印支早期 诸广中段
下载PDF
西秦岭印支早期铁堂峡石英正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东辉 平先权 +2 位作者 郑建平 艾磊 邓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03-4221,共19页
西秦岭东部发育大量小规模中酸性脉岩,但对这些脉岩的研究相对缺乏.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天水铁堂峡石英正长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石英正长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 西秦岭东部发育大量小规模中酸性脉岩,但对这些脉岩的研究相对缺乏.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天水铁堂峡石英正长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石英正长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为~250 Ma,属印支早期岩浆产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它们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列,高Mg#,以富集Ba、Sr、K,强烈亏损Nb、Ta,且Eu异常不明显为特征.这些特征与埃达克岩的性质相似.铁堂峡石英正长斑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1.44^+3.17,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在765~945 Ma之间.铁堂峡石英正长斑岩形成于阿尼玛卿洋北向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是俯冲洋壳及大洋沉积物熔体与上覆地幔楔作用的产物,并在浅部岩浆房中经历了轻微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正长斑岩 错石U-Pb定年 皓石Lu-Hf同位素 印支早期 西秦岭 岩石学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70
6
作者 邓秀芹 蔺昉晓 +4 位作者 刘显阳 庞锦莲 吕剑文 李士祥 刘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7沉积期,沉积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盆地西缘、西南缘地区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拗陷幅度急剧增大,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可达10×104km2以上,而且湖盆中心向西南迁移了几十公里,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增高,岩矿组合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异性。此外,从延长组凝灰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长7底部沉凝灰岩分布稳定,为同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厚度由盆地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薄至不发育。上述分析表明,长8沉积末期为湖盆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地质事件,火山活动频繁,为印支运动第一幕重要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演化 凝灰岩 早印支运动
下载PDF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德乌鲁杂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7
7
作者 靳晓野 李建威 +2 位作者 隋吉祥 文广 张金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38,共19页
德乌鲁杂岩体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北侧。该岩体由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2个侵入单元组成,其中石英闪长岩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报道了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及石英闪长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锆石U-Pb... 德乌鲁杂岩体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北侧。该岩体由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2个侵入单元组成,其中石英闪长岩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报道了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及石英闪长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以综合限定德乌鲁杂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并讨论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238.6±1.5)、(247.6±1.3)Ma,属于早—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石英闪长岩、暗色微粒包体及石英闪长斑岩的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64.21%~66.22%、56.28%~58.18%和62.33%~64.58%,全碱含量较高,相对富钾,Na2O与K2O质量分数比值接近或大于1。石英闪长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为准铝质,石英闪长斑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但它们均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Mg#值(61~70)。德乌鲁杂岩体的各单元岩石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La与Yb质量分数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比值w(La)N/w(Yb)N为6.88~16.55,具有中等到弱的负Eu异常(0.43~0.79)。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非常相近,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为0.707 3~0.707 8,εNd(t)为-6.7~-7.6。以上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岩浆均可能起源于富钾的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岩浆加入;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高镁安山岩相似,其源区可能为受板片流体/熔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德乌鲁杂岩体属于印支早期活动大陆边缘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弧岩浆活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德乌鲁杂岩体 印支早期岩浆活动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西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桂南钦防构造带西南段印支早期花岗岩的成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22
8
作者 覃小锋 王宗起 +3 位作者 曹洁 冯佐海 胡贵昂 潘罗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1-1488,共18页
对桂南钦防构造带西南段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存在含变质矿物和不合变质矿物两类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在岩石化学成分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对桂南钦防构造带西南段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存在含变质矿物和不合变质矿物两类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在岩石化学成分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包括Rb、Th、U、K和Pb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包括Nb、Ta、P和Ti等),并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_i=0.715 250~0.716 316)和较低的ε_(Nd)(t)值(-10.80^-9.92),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含紫苏辉石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8.8±1.9)Ma(MSWD=1.5)和(246.0±3.4)Ma(MSWD=2.2)。结合本区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二叠纪弧后扩张中心环境形成的E-MORB型玄武岩的资料,认为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古生代洋盆的存在。本区印支早期花岗岩很可能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的洋壳岩石圈向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幔源岩浆诱发俯冲板片中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受到地幔源区岩浆不同比例的交代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早期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钦防构造带 桂南
下载PDF
SHRIMP zircon U-Pb age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for Indosinian granitoids of southern Zhuguangshan granitic composite, South China 被引量:21
9
作者 DENG Ping REN JiShun +4 位作者 LING HongFei SHEN WeiZhou SUN LiQiang ZHU Ba TAN ZhengZ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13期1542-1552,共11页
The large southern Zhuguangshan granitic batholith composite consists of granites with ages varying from the Caledonian through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Based on K-Ar dating data, the ages of the major parts of this ... The large southern Zhuguangshan granitic batholith composite consists of granites with ages varying from the Caledonian through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Based on K-Ar dating data, the ages of the major parts of this composite were previously regarded as Yanshanian. In this study, the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method has been adopted for six plutons, Ledong, Longhuashan, Dawozi, Zhaidi, Baiyun and Jiangnan, in the southern Zhuguangshan composite, in which the four plutons other than Baiyun and Jiangnan were previously regarded as Yanshanian granites. Magmatic zircons from these six plutons, dated by this study, have yielded ages of 239±5 Ma (MSWD = 2.5), 239±5 Ma (MSWD = 2.5), 239±2 Ma (MSWD = 1.7), 239±4 Ma (MSWD = 3.2), 231±2 Ma (MSWD = 0.81) and 231±3 Ma (MSWD = 1.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plutons were formed by early Indosinian magmatism.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se granites were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Indosinian period granites in the southern Zhuguangshan composite were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Paleo-Mesoproterozoic crustal components during the collapse of thickened lithosphere after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and Indosinian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花岗岩 复合材料 中国南方 诸广山 构造意义 燕山期花岗岩 岩浆活动
原文传递
东昆仑五龙沟矿田岩金沟金矿床成矿时代新认识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柏林 王永 +1 位作者 韩玉 陈建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1-556,共16页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文章以岩金沟金矿床为例,在补充开展金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显微鉴定的基础上,运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文章以岩金沟金矿床为例,在补充开展金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显微鉴定的基础上,运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直接测定被封闭的成矿流体年龄的方法,测得成矿年龄为237Ma,结合成矿构造、成矿地质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早期。金矿床属于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温度为195~319℃。综合控矿构造和成矿地质体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进一步找矿方向是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之内有NWW向偏脆性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部位,或者是有隐伏成矿地质体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远成低温热液矿床 印支早期成矿 金矿找矿方向 五龙沟金矿田岩金沟金矿床
下载PDF
湖南省印支运动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柏道远 李彬 +1 位作者 曾广乾 杨俊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52-269,共18页
长期以来,华南中部湖南印支运动的构造表现暨上古生界盖层褶皱的形成时代备受研究者关注,但至今仍存在显著的认识分歧。鉴此,本文在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湖南省印支运动早、晚两幕褶皱相关的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厘定依据进行了系统总... 长期以来,华南中部湖南印支运动的构造表现暨上古生界盖层褶皱的形成时代备受研究者关注,但至今仍存在显著的认识分歧。鉴此,本文在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湖南省印支运动早、晚两幕褶皱相关的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厘定依据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释,并探讨了应力场形成的动力机制以及印支运动的其他相关问题,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印支运动早幕发生于中三叠世后期,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变化很大,省境中带,自湘西北往南东至湘中、湘东南东部,总体由NNW向—近SN向→NW向→NWW向弧形偏转;南西带,由湘西南的NW向→湘中南的EW向→湘东南西部的EW向变化;北东带,由湘东北的SN向转为湘东地区的NW向、NWW向。印支运动晚幕发生于晚三叠世,区域最大主应力为SN向,湘中局部地区为NNE向。(2)印支运动早幕区域挤压应力场主要与华北地块向南、思茅-印支地块向北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北西的挤压有关,呈NE向—NNE向展布的各次级块体之间的继发性陆内汇聚、NW向基底隐伏断裂左行走滑以及加里东期越城岭和苗儿山花岗质岩体的阻挡等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印支运动晚幕SN向区域挤压应力场与华北地块向南的挤压、思茅-印支地块向北的挤压有关,局部NNE向最大主应力与NW向常德-安仁、郴州-邵阳基底隐伏断裂右行走滑有关。(3)古太平洋板块的NW向挤压或许是华南印支期NE向褶皱最好的动力学解释;湘中地区NE向褶皱发育程度远高于EW向褶皱,是前者早于后者的重要证据;湘中高挂山—四明山NE向构造隆起带是印支运动晚幕SN向挤压下,先期NE向构造软弱带横向压扁和垂向拉伸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早幕 印支运动晚幕 区域挤压应力场 动力机制 华南地块 湖南
下载PDF
鄂西北武当山岩群的划分及构造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杰 刘早学 杨美华 《资源环境与工程》 1998年第3期9-15,共7页
重新厘定的武当山岩群(包括三个岩组),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前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及顺层掩卧褶皱为特征;印支主期为北西向倒转同斜褶皱及伴随的推覆型或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开阔褶皱及脆... 重新厘定的武当山岩群(包括三个岩组),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前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及顺层掩卧褶皱为特征;印支主期为北西向倒转同斜褶皱及伴随的推覆型或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开阔褶皱及脆韧性推覆构造为特征。由此铸造了武当山岩群现今北西—近东西向复式倒转背向斜间到(局部似“穹盆”)及脆韧性剪切带分割拼贴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岩群 前印支期 印支主期 晚印支期 构造格局
下载PDF
西秦岭早三叠世陆缘弧环境岩浆作用:来自那扎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
13
作者 曾俊杰 蒲万峰 +2 位作者 刘斌 袁臻 杨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012,共12页
甘肃合作那扎岩体岩性为花岗斑岩。对岩体地质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岩体的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为该地区印支期的构造演化提供新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_(2)含量为69.50%~73.48%,TiO_(2)含... 甘肃合作那扎岩体岩性为花岗斑岩。对岩体地质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岩体的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为该地区印支期的构造演化提供新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_(2)含量为69.50%~73.48%,TiO_(2)含量为0.008%~0.084%,CaO含量为0.22%~2.07%,Na_(2)O含量为2.96%~3.40%,K_(2)O含量为4.38%~4.84%,Al2O3含量为14.74%~16.19%,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1.49~1.91,>1.1,里特曼指数σ为1.88~2.27,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42.82×10^(-6)~62.85×10^(-6),LREE/HREE值为16.55~24.19,轻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富集,δEu值为0.79~1.41;高场强元素P、Ti相对亏损,Nb、Ta略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Th、Rb、K相对富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那扎岩体起源于地壳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等物质部分熔融,Mg#值高(67~77),稀土元素总量低,成岩过程中有幔源组分的加入。花岗斑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9.7±1.8 Ma,形成于早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所在的西秦岭夏河—合作一带,在早印支期处于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陆缘弧环境,那扎岩体就是该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花岗斑岩 早印支期 那扎岩体 地质调查工程 西秦岭
下载PDF
从中下三叠统膏盐特征看中下扬子早印支运动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光明 张亚金 周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4-744,共11页
中下扬子早-中三叠世膏盐层是对早印支运动的沉积响应,本文从膏盐的成因、中下扬子膏盐层位的差异、沉积环境的变迁、膏盐的厚度变化和产状特征、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分布等方面,分析早印支运动的表现形式。中下扬子早-中三叠世依次出... 中下扬子早-中三叠世膏盐层是对早印支运动的沉积响应,本文从膏盐的成因、中下扬子膏盐层位的差异、沉积环境的变迁、膏盐的厚度变化和产状特征、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分布等方面,分析早印支运动的表现形式。中下扬子早-中三叠世依次出现陆棚台地(碳酸盐岩)、潟湖—潮坪(白云岩与膏盐)和滨海(碎屑岩),这种大规模海退,正是早印支运动表现为构造抬升的结果。抬升过程中,残留海水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蒸发形成膏盐层,而中扬子的膏盐层位比下扬子低,据此推测中扬子先于下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而抬升。平面上,现今构造格局(主要由中印支—早燕山运动形成复向斜、复背斜和推覆构造)的坳陷区主要为白云岩与(硬)石膏互层或石膏夹少量白云岩或云质石膏,膏盐层厚度大,现今构造的隆坳过渡区主要为石膏假晶、含膏云岩、石膏质白云岩、白云岩夹石膏等,膏盐层厚度小,而膏盐的厚度和产状与沉积时的水深和地势直接相关;另外,地层等厚图显示膏盐层主要分布于当时的沉降中心。这些沉积特征显示膏盐沉积时的地势与现今隆坳相间的构造地貌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说明膏盐沉积时的地层已经发生了轻微的褶皱变形(未见角度不整合和地层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扬子 中下三叠统 膏盐 早印支运动
下载PDF
吉辽边界梅河口-开原地段晚海西—早印支期岩浆旋回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娟 彭玉鲸 +3 位作者 丁明广 刘大业 张宁 杨传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本区已获晚海西—早印支期花岗岩类6件锆石高精度测年数据和两件继承锆石年龄,确定了其活动时限305~242 Ma,主体分属早中三叠世岩石序列、晚二叠世岩石序列、中二叠世岩石序列相应的岩石单元.小四平岩体的年龄及其被晚三叠世地层不整... 本区已获晚海西—早印支期花岗岩类6件锆石高精度测年数据和两件继承锆石年龄,确定了其活动时限305~242 Ma,主体分属早中三叠世岩石序列、晚二叠世岩石序列、中二叠世岩石序列相应的岩石单元.小四平岩体的年龄及其被晚三叠世地层不整合覆盖,指明古亚洲洋构造域完成在242~228 Ma间.基于上述岩石年龄及形成构造环境和邻近地区磨拉石相发育的层位,揭示古吉黑造山带晚海西—早印支期构造运动或构造-岩浆旋回具有多幕式的递进演化模式,并受显生宙泛大陆旋回所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河口-开原 晚海西—早印支期 岩浆旋回 构造意义 吉林-辽宁
下载PDF
辽南金州地区地质构造再认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宏 王小凤 《辽宁地质》 1995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时辽南金州地区重点区段的研究,根据同位素测量数据和野外实测剖面结果,笔者认为辽南以大和尚山地区为代表的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燕山早期,而印支期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为特征。
关键词 地质构造 金州地区 辽宁 印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