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宜宾真武山发现一座东汉崖墓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朝卫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1993年 10月 ,宜宾市博物馆在宜宾市真武山发掘了一座古墓 ,出土物以陶器为主 。
关键词 真武山 东汉初 崖墓 四川 宜宾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 932WM5 考古资料
原文传递
早期拓跋鲜卑与东汉、曹魏、两晋政权关系研究
2
作者 梁云 赵振宇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证明,早期拓跋鲜卑对汉文化高度认同,重视与东汉、曹魏、西晋、东晋等政权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
关键词 早期拓跋鲜卑 东汉 曹魏 两晋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东汉初期文学创作的颂世思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4期4-14,共11页
本文以今存所有文学作品为依据,胪述东汉初期多种文体如赋、颂、碑、铭、诔和诗歌等的创作旨趣,揭橥其中普遍存在的颂世倾向。认为,这个时期集中而鲜明的颂世文学思潮是空前的,它为后世文学发展树立了一种文学价值标杆。
关键词 东汉初期 文学创作倾向 颂世思潮
下载PDF
外贝加尔匈奴遗存的年代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玲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15,共14页
本文以遗存数量较多、发掘资料发表比较全面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匈奴遗存为主要分析内容,根据在外贝加尔和蒙古匈奴遗存中发现的也见于中国境内墓葬的器物的流行年代,将该地区的匈奴遗存划分出年代主体在西汉中期和年代主体在东汉前... 本文以遗存数量较多、发掘资料发表比较全面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匈奴遗存为主要分析内容,根据在外贝加尔和蒙古匈奴遗存中发现的也见于中国境内墓葬的器物的流行年代,将该地区的匈奴遗存划分出年代主体在西汉中期和年代主体在东汉前期的两个不同时期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外贝加尔 匈奴遗存 西汉中期 东汉前期
原文传递
南阳市永泰小区画像石墓M35发掘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宏杰 宋煜辉 +5 位作者 刘小兵 付建刚 潘洁 潘泳 陈梦鸽 王丽丽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F0002,共6页
2000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泰小区发掘清理了281座古墓葬,其中M35为砖石混合结构画像石墓,画像4幅,出土了12件随葬器物及8枚铜钱。该画像石墓其平面呈长方形,由前后室组成,为西汉晚期以后较常见的一种砖室墓墓型,但这种墓形在南阳... 2000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泰小区发掘清理了281座古墓葬,其中M35为砖石混合结构画像石墓,画像4幅,出土了12件随葬器物及8枚铜钱。该画像石墓其平面呈长方形,由前后室组成,为西汉晚期以后较常见的一种砖室墓墓型,但这种墓形在南阳地区以往已发掘的汉画像石墓中却极为罕见。它的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这一类型的墓葬提供了完整的墓葬形制和器物组合,同时也为南阳地区画像石墓的墓葬形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东汉初期 画像石墓
原文传递
论东汉初期南部边疆经略的特殊性
6
作者 朱尖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边疆战略地位提高,统治者经略南部边疆有着明显的“郡县意识”,且南部用兵相对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短,不会伤及东汉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初期 边疆经略 南蛮 西南夷 特殊性
下载PDF
郑州登封金东村东汉墓M7的发掘
7
作者 刘彦锋 郭现军 +7 位作者 张永清 李杨 王庆丽 李晓花 蔡强 张文霞 刘福来 朱少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7,共12页
2014年2-11月,为配合省道S323线郑州登封段建设工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郑州登封大金店镇西北部一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01座,2014ZDDM7位于该墓群的东部即金东村。M7形制保存相对完整,为斜坡墓道单砖室墓,... 2014年2-11月,为配合省道S323线郑州登封段建设工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郑州登封大金店镇西北部一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01座,2014ZDDM7位于该墓群的东部即金东村。M7形制保存相对完整,为斜坡墓道单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封门、墓室组成。墓道呈斜坡状;封门外弧,由青砖横向错缝平砌而成;甬道平面呈梯形,拱形顶,青砖铺底;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拱形顶,由三种纹饰的小青砖围券而成,青砖铺底。墓室内出土文物比较丰富,随葬品共计23件,分为陶器、铜器、银器,其中陶器有仓、罐、瓮、壶、井、灶、狗、鸡等,铜器有洗、镜,银戒指1枚,另有五铢钱120枚。根据M7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特征判断,其应该为东汉前期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封 单室砖券墓 东汉早期
原文传递
马援的悲剧与东汉初期的国家战略
8
作者 吕方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6-69,共4页
马援少有大志,以征战沙场为人生目标,且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壮志。然而,他的终局却是死后蒙冤,并被追缴了将军印绶。马援在东汉初期全国基本统一之后,仍然不断"自请"出兵的行为,与东汉初期的国家战略形势发生了分裂、对抗,进... 马援少有大志,以征战沙场为人生目标,且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壮志。然而,他的终局却是死后蒙冤,并被追缴了将军印绶。马援在东汉初期全国基本统一之后,仍然不断"自请"出兵的行为,与东汉初期的国家战略形势发生了分裂、对抗,进而导致马援的悲剧结局。范晔所谓"伏波好功",是对马援悲剧的发人深省的历史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初期 马援 国家战略
下载PDF
早期五言思、别诗与东汉末年的游学、游宦风气
9
作者 胡克森 胡索韫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数量大幅增加,游子的艰辛使这些士人倍发思念远在千万里的亲人,加之这些“游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选择了这种富有浓重感情味的题材,表达了这千古永恒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五言思别诗 东汉末年 游学 游宦 风气
下载PDF
知识形态的王权规划——论东汉前期的意识形态策略
10
作者 黄立田 吉新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0,共4页
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得以空前增强,是通过王权对知识形态的规划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儒学的提倡,为士人确立正面榜样,以达到对他们的引诱与规划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布图谶于天下",... 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得以空前增强,是通过王权对知识形态的规划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儒学的提倡,为士人确立正面榜样,以达到对他们的引诱与规划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布图谶于天下",对思想进行强制性规划,为知识者提供一套不可逾越的参照系;再者,通过白虎观会议,议定意识形态标准,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对各种知识形态进行重新界定,使之服务于帝王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前期 知识 意识形态 儒学 图谶 白虎观会议
下载PDF
山东青岛市土山屯墓地的两座汉墓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禄红 翁建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59,共28页
土山屯墓地中的M6、M8,为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砖木混合椁室墓,葬具为重棺重椁,出土遗物有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骨角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推断两座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墓葬的发掘,为汉代鲁东南沿海地区... 土山屯墓地中的M6、M8,为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砖木混合椁室墓,葬具为重棺重椁,出土遗物有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骨角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推断两座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墓葬的发掘,为汉代鲁东南沿海地区墓葬制度、汉代地域文化及物质文化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青岛市 土山屯墓地 竖穴砖木混合椁室墓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原文传递
河南焦作白庄汉墓M121、M122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长松 李小龙 +2 位作者 刘勇 皇甫小够 袁爱民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7,46,共19页
2009年8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焦作白庄墓群发掘M121和M122两座汉墓。M121和M122两耳室相连。墓中各出土陶仓楼及其他陶器组合,对研究焦作地区汉墓分期和陶仓楼的排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焦作白庄墓群 陶仓楼 西汉晚期 东汉初期
原文传递
东汉初年西北边郡的省并与徙吏民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旭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81,共8页
省郡指边郡的放弃,意味着行政体系在空间上的收缩;徙民则是指农耕居民向内地迁移,意味着农耕区的内缩;徙吏则体现了行政机构的撤销,意味着行政建制的部分省弃,与省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是有程度上的区别。一般来说,前者可以涵盖后两者... 省郡指边郡的放弃,意味着行政体系在空间上的收缩;徙民则是指农耕居民向内地迁移,意味着农耕区的内缩;徙吏则体现了行政机构的撤销,意味着行政建制的部分省弃,与省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是有程度上的区别。一般来说,前者可以涵盖后两者,省郡的同时亦是徙吏民;但是后两者不等于前者,徙吏民并不代表省郡。笔者还指出东汉初年的省郡和徙吏民并非消极退让之举,而是保民安边之策,并为西北边防形势的好转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郡省并 徙吏民 东汉初年 行政体系
原文传递
张衡地动仪的诞生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锐 武玉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97,共19页
地动仪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张衡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基础。张衡生活在东汉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观察异象、辨别凶吉"的朴素愿望是研制地动仪的原始动力。作者追溯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衡的学术历程、... 地动仪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张衡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基础。张衡生活在东汉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观察异象、辨别凶吉"的朴素愿望是研制地动仪的原始动力。作者追溯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衡的学术历程、地动仪的问世过程,分析了东汉早期的地震活动、古代的地震观念和灵台科学活动的特点。指出地动仪的研制起步于公元128年,张衡基于感性认识升华出两个地震概念——地震的位置可按方位判断、地震和地裂必须加以区别,这使地动仪的研制有了明确的技术追求。仪器制作上,张衡崇尚"制器尚象"的原则。地动仪的测震原理模仿了悬挂物(即天然验震器)对地震的反应,技术实现上借鉴了门闩类的触发机构,还通过龙首吐丸的方式留下了发生地震的物质证据,这3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成就了公元132年地动仪的问世和134年的成功验震,构成他科技创新的完整内容。地动仪的发明深化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当时的东汉及其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动仪的发明 张衡 古代地震观念 东汉早期的地震活动 悬挂物 触发机构
下载PDF
云南曲靖市八塔台墓地2号堆第七次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利宏(整理/照片) 吴沄(发掘) +14 位作者 柴亮进(发掘/整理) 刘占起(发掘/整理) 余晓靖(发掘/整理/照片) 刘成武(发掘) 李学雁(发掘) 刘忠华(发掘) 刘春成(发掘/整理/绘图) 张立丽(发掘) 胡强东(发掘/整理) 刘卓恒(发掘) 张月花(发掘/整理) 余江华(发掘) 雷杰麟(发掘) 张丽梅(发掘) 狄江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42,2,共26页
2015~2016年,对八塔台墓地2号堆进行发掘,发现343座墓葬以及墓祭活动面、护坡等遗迹,出土铜器、陶器等遗物。墓葬有封土墓及非封土墓两种形制。年代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约为战国早期,中期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晚期为西汉晚期至东... 2015~2016年,对八塔台墓地2号堆进行发掘,发现343座墓葬以及墓祭活动面、护坡等遗迹,出土铜器、陶器等遗物。墓葬有封土墓及非封土墓两种形制。年代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约为战国早期,中期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晚期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曲靖市 八塔台墓地 2号堆 战国早期至东汉早期
原文传递
云南个旧黑蚂井墓地性质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小平 李冀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黑蚂井墓地位于云南个旧市卡房镇东南的黑蚂井村,1988年首次发现。1989、1994、1995、2010年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共清理43座汉代墓葬,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具、瓷器和陶器,不失为研究云贵地区汉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引... 黑蚂井墓地位于云南个旧市卡房镇东南的黑蚂井村,1988年首次发现。1989、1994、1995、2010年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共清理43座汉代墓葬,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具、瓷器和陶器,不失为研究云贵地区汉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个旧 黑蚂井墓地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句町贵族
原文传递
试论东汉初年的公国
17
作者 刘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0-35,共6页
东汉时期曾短暂分封公国。公国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也有其发展脉络。公国制度源于《周礼》等书所记载的五等爵制。王莽时期的制度设计为东汉初年公爵分封的实行提供了现成的模式,并为东汉所借鉴。在实际分封过程中,右翊、左翊公国是分... 东汉时期曾短暂分封公国。公国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也有其发展脉络。公国制度源于《周礼》等书所记载的五等爵制。王莽时期的制度设计为东汉初年公爵分封的实行提供了现成的模式,并为东汉所借鉴。在实际分封过程中,右翊、左翊公国是分原左冯翊之地而建立。建武十七年,诸公爵开始进爵为王。公国消亡的原因,一方面是汉光武帝对郭皇后被废一事的顺势而为,另一方面是汉光武帝借宗庙制度改革表明承继西汉法统的主动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初年 公国 封爵制度
下载PDF
论东汉初期北部边疆卢芳割据政权的控制地域
18
作者 艾冲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5,214,共8页
西汉末东汉初期,北部边疆出现了一个由匈奴贵族扶持的以卢芳为首的割据政权,称其号为"汉"。作者认为至建武六年(30),卢芳割据政权控制地域包括西汉时期的8个郡域,即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代、安定和北地郡的全境或... 西汉末东汉初期,北部边疆出现了一个由匈奴贵族扶持的以卢芳为首的割据政权,称其号为"汉"。作者认为至建武六年(30),卢芳割据政权控制地域包括西汉时期的8个郡域,即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代、安定和北地郡的全境或局部。建武十四年(38)始,随着东汉完成内地政治统一而将着眼点转向北疆地带、其割据势力内部矛盾升级,所控制地域逐渐被东汉军攻取而趋缩小,直至其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初期 卢芳割据政权 控制地域 北部边疆
原文传递
光武奖拔卓茂与东汉初年之“不尚争”
19
作者 杜晓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3-17,共5页
光武奖拔卓茂其用意有二:一是以道德标准压制军功标准,为"退功臣进文吏"做准备;二是借以倡导"柔以施德"、"导民不争"的为政理念,转变社会风尚。此举事关用人行政及政治理念,后果有得有失,从短期看得大于... 光武奖拔卓茂其用意有二:一是以道德标准压制军功标准,为"退功臣进文吏"做准备;二是借以倡导"柔以施德"、"导民不争"的为政理念,转变社会风尚。此举事关用人行政及政治理念,后果有得有失,从短期看得大于失,从长期看则失大于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茂 东汉初年 不尚争
下载PDF
小议郑州“河一”铁官铭画像灰陶灶
20
作者 张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2,138,共5页
1989年郑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汉代"河一"铁官铭画像灰陶灶。本文根据灶类明器的演变,画像风格以及铭文考察,将这件器物的年代定在东汉早中期。
关键词 郑州市博物馆 “河一”灰陶灶 东汉早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