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lson病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志英 王柠 +2 位作者 林珉婷 方玲 慕容慎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5,W003,共5页
目的 研究报道Wilson病 (WD)基因 7种新突变和 5种新多态 ,结合前期在部分外显子发现并报道的突变和多态现象 ,进一步分析WD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特征 ,以期对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状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6 0名无亲... 目的 研究报道Wilson病 (WD)基因 7种新突变和 5种新多态 ,结合前期在部分外显子发现并报道的突变和多态现象 ,进一步分析WD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特征 ,以期对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状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6 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和 84例分别来自6 5个家系的WD患者。抽取上述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 ,用盐析法或过柱法抽提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扩增全部的 2 1个外显子顺序 ,以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及DNA测序方法 ,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基因突变和多态。结果 共检测到 18种突变和 17种多态 ,包括 7种新突变和 5种新多态。其中Arg778Leu和Thr935Met为基因突变热点 ,突变频率分别高达 37 7%和 10 0 % ,其余突变的频率均低于 4 0 %。此次研究还发现曾作为突变形式加以报道的Ile1148Thr应考虑为一种多态现象。结论 我国WD基因突变是以少数几个热点突变和广泛存在的罕见突变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DNA序列分析 基因 突变热点 外显子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酶切诊断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梁秀龄 马少春 徐评议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筛选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disease,WD)的高频突变点 ,并建立酶切诊断方法。方法 对中国人WD39个家系 45例患者的 3~ 2 0号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 ,并通过对... 目的 筛选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disease,WD)的高频突变点 ,并建立酶切诊断方法。方法 对中国人WD39个家系 45例患者的 3~ 2 0号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 ,并通过对该突变点的酶切再次筛选。结果 ① 8号外显子存在 13个泳动异常 ,测序表明 778号密码子由精氨酸错义突变为亮氨酸 (Arg778Leu) ,针对该位点的MspI酶切表明该位点的突变率为 2 8.8% ,对 3个患者家系进行了酶切分析 ;②对 12号外显子的935号密码子进行PCR SSCP及TaiI酶切分析 ,结果均无异常 ;③ 18号外显子发现 16例泳动异常 ,自动测序序列均正常 ;④ 4、5、13、19号等外显子均存在 1~ 2例SSCP的泳动异常。结论 研究结果支持Arg778Leu作为中国人WD的高频突变点。本研究建立的针对 8号外显子突变热点的MspI酶切方法可作为中国人WD患者外显子突变的初步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 突变 外显子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8号14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少春 梁秀龄 +1 位作者 徐评议 王丽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4-17,26,共5页
目的:筛选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高频突变点。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的8号、14号外显子进行PCRSSCP筛选,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放射自显影),并通过该突变点的酶切再次筛选。结果:Exon... 目的:筛选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高频突变点。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的8号、14号外显子进行PCRSSCP筛选,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放射自显影),并通过该突变点的酶切再次筛选。结果:Exon8发现有3个泳动异常,两个为多态现象,对1例明显异常者序列分析表明:①患者的序列发现同义突变C2250→G,错义突变G2273→T发生Arg778Leu,引起功能缺失。患者上述两个突变同时存在。②患者父亲在2250位点C及G碱基同时存在,在2273位点G及T碱基同时存在。③发现患者为纯合子,其父为杂合子,母亲为正常序列。针对Arg778Leu突变在所有病人中进行酶切,发现2例纯合子占病人总数44%,11例杂合子占244%。酶切的阳性率为28.8%。结论:本结果支持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作为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高频突变点。本研究中出现类似杂合性丢失(LOH)现象,提示LOH现象可能发生在除肿瘤之外的其他遗传疾病中。Exon14未见异常,与欧洲人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外显子
下载PDF
1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中多巴胺D_3受体基因Ser9 Gly多态的传递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儒伦 胡宪章 +4 位作者 周朝凤 韩永华 陈昌惠 王玉凤 沈渔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总体而言 ,DRD3基因的Ser9Gly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之间基因型频度和等位基因频度的分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2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发现在患病同胞中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7.76 ,P =0 .0 0 5 3 ,OR =1.70 ,95 %置信区间为 1.15~ 2 .5 2 )。 (3)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显示 ,具有Ser9等位基因的患病同胞较多地出现阴性症状。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多态现象 多巴胺D3受体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1基因编码外显子全长的突变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玲 吴志英 +2 位作者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结节性硬化症(TSC)TSC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特征和多态现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 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来源于21个家系的23例TSC患者、22名父母及60名健康对照进行TSC1基因编码外显子全长的基因... 目的研究结节性硬化症(TSC)TSC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特征和多态现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 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来源于21个家系的23例TSC患者、22名父母及60名健康对照进行TSC1基因编码外显子全长的基因突变和多态的检测。结果共检测出10种异常的SSCP带型,经DNA测序后证实为4种突变和6种多态,突变包括2种移码突变(352insA和2332insT)、1种剪接突变(729+1G→T)、1种无义突变Tyr761Ter(2504C→A),其中2332insT, 729+1G→T及Tyr761Ter为新型突变。以上突变均见于散发型患者,突变频率为4 /15。6种多态包括4种单核苷酸多态(347A→C, 1186T→C, 1556A→G, 1947T→C), 1种内含子区多态(2218+71delAG)及1种3′UTR区多态(3716+36T→C),其中3种为新多态。结论本组结果对研究我国TSC1基因突变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未发现TSC1基因突变热区,且TSC1基因突变多见于散发型患者,提示中西方TSC1基因突变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1基因编码 外显子 突变 检测
原文传递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gene exon7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Anhui Province,a non HCC prevalent area in China 被引量:13
6
作者 LiuH Wang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80-482,共3页
AIM: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revalent areas of China,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exon7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and aflatoxin B intake. While in non-HCC-prevalent areas of C... AIM: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revalent areas of China,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exon7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and aflatoxin B intake. While in non-HCC-prevalent areas of China, these factors are not so important in the etiology of HCC. Therefore,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exon7 may also be different than that in HCC-prevalent areas of Ch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carcinogenic role of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gene exon7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Anhui Province, a non-HCC-prevalent area in China. METHODS: PCR PCR-SSCP and PCR-RFLP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homozygous deletion and point mutation of p53 exon7 in HCC samples from Anhui,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DNA sequencing and Genbank comparison. RESULTS: In the 38 sampl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o homozygous deletion of p53 exon7 was detected and point mutations of p53 exon7 were found in 4 cases, which were found to be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codon 249 with a mutation rate of 10.53%(4/38). The third base mutation(G-T) of p53 codon 249 was found by DNA sequencing and Genbank comparison.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point mutation of p53 codon 249 is lowe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p53 exon7 found in these patients only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HCC. p53 codon 249 is a hotspot of p53 exon7 point mut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exon 7 may no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HCC in Anhui Province, a non-HCC-prevalent area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s p53 Base Sequence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hina DNA Neoplasm exons Humans Liver Neoplasms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Point Mu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lymorphism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equence Homology Nucleic Acid
下载PDF
目标外显子捕获技术在胎儿骨骼畸形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蔓丽 卢彦平 +6 位作者 李芮冰 叶明侠 黄柯 游艳琴 汪淑娟 汪龙霞 李亚里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4-338,共5页
目的 探讨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胎儿骨骼畸形致病基因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均于妊娠18~24周和/或30~32周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其中10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骨骼畸形... 目的 探讨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胎儿骨骼畸形致病基因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均于妊娠18~24周和/或30~32周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其中10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骨骼畸形,纳入研究.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留取羊水或脐带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取羊水或脐带血,或引产后取胎儿组织,或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血样,同时留取胎儿/新生儿父母的静脉血,提取DNA,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248种骨骼畸形相关基因的筛查,对可疑位点进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 10例骨骼畸形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表明其中3例胎儿存在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type Ⅰ,alpha-l,COL1A1)基因出现杂合突变,分别为c.3307G>A、c.1706G>C及c.2101G>A.胎儿父母双方均进行了基因组DNA一代测序,未发现突变.3例胎儿检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3,FGFR3)基因杂合突变,其中2例为c.1138G>A,另一例为c.1118A>G.1例胎儿检出埃利伟综合征(Ellis-van Creveld syndrome,EVC)基因c.884C>G和c.982C>T复合杂合突变,一代测序证实2个突变位点分别来自于胎儿父母.另外3例胎儿未发现明确致病基因. 结论 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为部分骨骼异常胎儿明确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发育性 肢畸形 先天性 外显子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检测 超声检查 产前
原文传递
幼年起病的2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Pompe病临床和基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仇佳晶 魏珉 +1 位作者 张为民 施惠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0-764,共5页
目的对中国大陆地区幼年起病的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GSDⅡ,Pompe 病)患者进行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2例幼年起病的 Pompe 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提取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及其父母的外周血 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α-1,4-葡萄... 目的对中国大陆地区幼年起病的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GSDⅡ,Pompe 病)患者进行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2例幼年起病的 Pompe 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提取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及其父母的外周血 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α-1,4-葡萄糖苷酶的19个外显子,测序,进行突变检测。同时对50例健康对照100个等位基因进行15号外显子的 PCR 扩增,测序,确定突变特征。结果 1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近端肌肉无力,肌张力低下;1例表现为肌容积减少,呼吸肌受累;2例均有肌酸磷酸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呈空泡性改变,皮肤成纤维细胞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明显低下。突变检测:测序发现4个杂合错义突变,例1为 c796 C>T,p.266Pro>Ser;c2105 G>A,p.702Arg>His;例2为 c2132 C>G,p.711Thr>Arg;c2167 G>A,p.723Val>Met。其中后3个为新突变,50例健康对照100个等位基因测序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幼年起病的 Pompe 病患儿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呼吸肌受累情况影响其预后;检测到3个错义新突变,可能为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 Ⅱ型 葡聚糖1 4-α-葡糖苷酶 外显子 突变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捕获及高通量测序在迪谢内型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戴毅 姚凤霞 +5 位作者 魏晓明 孙岩 任海涛 赵燕环 陈琳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初步建立基于基因芯片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迪谢内型肌营养不良(DMD)微小突变的临床检测新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中国人群微小突变特点。方法对41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连续门诊就诊的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 目的初步建立基于基因芯片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迪谢内型肌营养不良(DMD)微小突变的临床检测新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中国人群微小突变特点。方法对41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连续门诊就诊的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非大片段缺失或重复者),提取基因组DNA后,依次进行DNA建库、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和测序数据分析,检测DMD基因微小突变。发现致病突变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未发现致病突变的患者,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是否为抗肌萎缩蛋白病。结果共38例患者检测出致病突变,经Sanger法验证全部正确。新报道突变21种,微小突变类型分布与国外人群相似。3例未发现微小突变的患者经肌肉病理检查,1例确诊为DMD,2例排除DMD。本方法检测敏感度97.4%,特异度100%。结论基因芯片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检测DMD微小突变,结果准确,方法便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突变 外显子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原文传递
66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儿童临床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洪晓文 陈燕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为进行明确的病因学诊断、评估患者预后提供遗传学咨询。 方法 收集不明原因ID/DD患儿66例,总结分析患儿的智力测评、神经影像学及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等,选择...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为进行明确的病因学诊断、评估患者预后提供遗传学咨询。 方法 收集不明原因ID/DD患儿66例,总结分析患儿的智力测评、神经影像学及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等,选择遗传学检测技术包括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WES),明确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及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1)66例患儿均表现为智力低下,对应年龄阶段发育里程碑事件明显延迟。(2)45例患儿发现遗传变异,检出率为68.2%,其中22例(33.3%)为致病性突变,病因诊断明确。(3)确诊Prader-Willi综合征4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3例;15q部分三体综合征、智力障碍20型各2例;Angelman综合征、4q末端缺失综合征、Phelan-McDermid综合征、9p三体综合征、智力低下6型、Langer-Giedion综合征、1p36缺失综合征及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各1例。 结论 CMA作为不明原因ID/DD或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首选检测技术,结合WES可为ID/DD的确诊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尤其对临床症状和表型不具特异性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发育障碍 染色体 微阵列分析 外显子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明瑾 张兰 +2 位作者 罗兵 杨晓静 王立水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穴exon5雪和外显子8穴exon8雪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鄄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穴exon5雪和外显子8穴exon8雪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鄄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其中exon5突变1例,exon8突变2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胃癌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熏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抑制 外显子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现象 单链构像
下载PDF
MLPA技术用于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黎青 李少英 +7 位作者 张慧敏 何文智 马晓燕 王晓蔓 冼嘉嘉 孙筱放 陈敦金 余艳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用于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先证者家系中高风险孕妇产前DMD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2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4家医院的155例有DMD先证者家系的高...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用于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先证者家系中高风险孕妇产前DMD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2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4家医院的155例有DMD先证者家系的高风险孕妇,其中7例孕早期孕妇取绒毛标本,148例孕中期孕妇取羊水样本,对绒毛标本和血性羊水标本排除母体DNA污染后,采用MLPA技术对绒毛和羊水样本行胎儿DMD基因检测;计算155个家系中DMD基因外显子突变发生次数。结果(1)155例孕妇中共检出DMD胎儿27例、胎儿DMD基因携带者28例、正常胎儿100例。155例胎儿中,男胎72例,其中27例为DMD胎儿(38%);女胎83例,其中28例胎儿为DMD基因携带者(34%)。(2)27例DMD胎儿中,DMD外显子缺失突变22例(14.2%,22/155);外显子重复突变5例,(3.2%,5/155);28例DMD基因携带者中,DMD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25例(16.1%,25/155),外显子杂合重复突变3例(1.9%,3/155)。155个家系中,DMD基因突变的发生主要分布在外显子45-52之间,其中外显子49突变发生次数最高,共22次。(3)7例早孕期孕妇的绒毛组织DMD基因诊断结果中,有两例胎儿DMD基因型分别与先证者、孕妇的DMD基因型一致,其中1例为患儿、1例为DMD基因携带者,分别给予终止妊娠和继续妊娠的处理。结论MLPA技术用于DMD产前基因诊断,能准确区分DMD基因突变是属于缺失型、重复型突变还是杂合性缺失等,对DMD先证者家系的高危孕妇有较高的产前诊断价值,临床结果可靠;绒毛膜活检可用于产前DMD早期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产前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基因缺失 外显子 突变 可重复性 结果
原文传递
中国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一家系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突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南善姬 韩艳秋 +1 位作者 范佳 陈秋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研究1个中国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OFA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存在的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个EOFAD家系,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2例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淀粉样前体... 目的研究1个中国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OFA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存在的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个EOFAD家系,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2例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第16、17外显子、早老素1基因和早老素2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均缓慢起病,逐渐进展。首发症状为记忆力减退,Ⅱ3有发作性眨眼;Ⅱ5性格改变明显,病程中曾出现尿便障碍。2例患者的头部CT和MRI脑萎缩明显,以双侧颞叶为著。Ⅱ3的脑电图存在异常慢波。2例患者进行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测试,提示为中重度智能减退。2例患者APP基因第17外显子中第2343位碱基发生突变(G—A),使编码APP的第715个密码子由GTG变为ATG,导致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发生V715M突变。Ⅱ1、Ⅱ3、Ⅱ5、Ⅲ1ApoE基因型为ε4/ε4,II9ApoE基因型为ε2/ε4。结论该家系APP基因发生V715M突变,证实在中国人群存在这一突变现象,并且导致发病,提示对可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或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时不要遗漏该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系谱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外显子 突变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多肿瘤抑癌基因1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虎 桂淑玉 +1 位作者 汪渊 周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摸索可靠、高效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条件 ,分析多肿瘤抑癌基因 1(MTS1)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方法 对一系列PCR参数进行摸索同时设立对照 ,并对PCR产物进行Southernblot分析。结果 PCR产物是特异的MTS1第二外显子。结... 目的 摸索可靠、高效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条件 ,分析多肿瘤抑癌基因 1(MTS1)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方法 对一系列PCR参数进行摸索同时设立对照 ,并对PCR产物进行Southernblot分析。结果 PCR产物是特异的MTS1第二外显子。结论 扩增MTS1第二外显子的PCR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可靠、特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子 肿瘤 MTS基因 纯合性缺失
下载PDF
两种新型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基因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利萍 徐酉华 +4 位作者 杨锡强 刘恩梅 王莉佳 刘宇隆 陈冠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0-593,T002,共5页
目的 明确 3例Wiskott Aldrich综合征 (WAS)患儿WAS蛋白 (WASP)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湿疹、反复感染 ) ,及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扫描电镜改变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 ,对 3例疑为WAS的患儿及其母亲的WASP基... 目的 明确 3例Wiskott Aldrich综合征 (WAS)患儿WAS蛋白 (WASP)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湿疹、反复感染 ) ,及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扫描电镜改变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 ,对 3例疑为WAS的患儿及其母亲的WAS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以正义、反义引物扩增的PCR产物分别测序 ,发现两种新型WASP基因突变 :2例WAS孪生兄弟WASP基因第 10外显子 ,第 984位核苷酸C缺失突变 (984delC) ,导致 317位密码子后移码突变 ,于 4 4 4位密码子提前出现终止密码 (H317fsX4 4 4 ) ;其母亲为此突变WASP基因携带者。另 1例WAS患儿WASP基因第 11外显子 ,第 1388位核苷酸由G替换为T(1388G→T) ,为无义突变 ,使第 4 5 2位密码子提前变为终止密码(E4 5 2X)。其母亲无此突变WASP基因。结论 鉴定出两种新型WASP基因突变 ,WASP基因序列分析对于不典型和散发WAS的诊断及WASP突变基因携带者的检出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基因突变 鉴定 WAS蛋白 X-连锁隐性遗传免疫缺陷病 小儿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p16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的分子学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秋实 其木格 李继俊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 研究 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在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PCR- SSCP、DNA测序及免疫组化对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检测 ,研究 p16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12例存在 p1... 目的 研究 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在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PCR- SSCP、DNA测序及免疫组化对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检测 ,研究 p16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12例存在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 5 2 2 bp的纯合缺失 ,10例存在点突变 (二个突变位点相同 ) ,突变位点之一为第 12 6密码子碱基 GTC→ AAT(错义突变 ) ,另一突变点为 12 7密码子 GCA→ GCG(同义突变 )。缺失及突变共占 5 3.7%。 12例第二外显子缺失标本全部呈现 p16蛋白表达阴性 ,10例点突变标本有 9例出现 p16蛋白表达积分下降呈弱阳性 ,p16蛋白表达异常占 5 6 .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16基因突变 蛋白表达异常 分子学
下载PDF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RNA-seq data: a review from a statistical perspective 被引量:4
17
作者 Wei Vivian Li Jingyi Jessica Li 《Frontier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3期195-209,共15页
Background: Since the invention of next-generation RNA sequencing (RNA-seq) technologies, they have become a powerful tool to study the presence and quantity of RNA molecules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have revoluti... Background: Since the invention of next-generation RNA sequencing (RNA-seq) technologies, they have become a powerful tool to study the presence and quantity of RNA molecules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have revolutionized transcriptomic studies. The analysis of RNA-seq data at four different levels (samples, genes, transcripts, and exons) involve multiple statistical and computational questions, some of which remain challenging up to date. Results: We review RNA-seq analysis tools at the sample, gene, transcript, and exon levels from a statistical perspective. We also highlight the biological and statistical questions of most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Conclusions: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analyzing RNA-seq data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past decade. However, methods developed to answer the same biological question often rely on diverse statistical models and exhibit different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This review discusses and compares multiple commonly used statistical models regarding their assumptions, in the hope of helping users select appropriate methods as needed, as well as assisting developers for future metho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statistical model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lternatively spliced exons isoformreconstru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易感性及其乳腺癌分型特征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毅 王鹏 +2 位作者 卜烨 李凯敏 冯瑞刚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特定外显子位点突变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发性和三阴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17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并对患者BRCA1基因第2、10、11 3个外显子突变高频区域进行基因测序。应用统计学分析,对BRCA1基...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特定外显子位点突变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发性和三阴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17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并对患者BRCA1基因第2、10、11 3个外显子突变高频区域进行基因测序。应用统计学分析,对BRCA1基因位点突变同乳腺癌分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发现15例BRCA1基因突变患者,12个突变位点,基因突变频率为8.72%。12个突变位点中2号外显子1个(162A>G),10号外显子4个(1227G>A、2238T>C、2309G>A及2798T>C),11号外显子7个(1504delTTAAA、2201C>T、2731T>C、3232A>G、3449insA、3537A>G及3667A>G)。此外,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7.87%,非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突变率2.41%,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2.578,P=0.108)。BRCA1基因突变患者平均年龄(43.73±4.90)岁,显著低于无突变组(51.12±5.13岁)(P=0.02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14.29%,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50%突变率,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867,P=0.049)。结论 BRCA1基因突变患者年龄低,且基因突变与三阴性乳腺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基因突变 外显子 早发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第19、21外显子的检测及其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敏 周韶璋 +2 位作者 于起涛 曾爱屏 宋向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分析两者的一致率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清代替组织检测的可行性...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分析两者的一致率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清代替组织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国人群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匹配的血清标本共90对,肿瘤组织和血清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ARMS)和直接测序2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中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应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19和21外显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在血清和肿瘤组织标本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S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46.7%(42/90)和18.9%(17/90),肿瘤组织和血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为16.7%(15/90);而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30%(27/90)和4.4%(4/90),两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4.4%(4/90)。与测序法相比,SARMS法的灵敏度是35.8%。此外,肿瘤组织的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血清EGFR突变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的突变检出率仍较组织低,但SARMS法的灵敏度较直接测序法高,肿瘤组织仍为目前确定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外显子
下载PDF
载脂蛋白H基因7号外显子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健 杨期东 +2 位作者 杨期明 许宏伟 张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H(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长沙地区汉族26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各130例)、20个...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H(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长沙地区汉族26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各130例)、20个脑卒中家系的成员(脑梗死组10个家系,142例成员,其中患病组25例;脑出血组10个家系,122例成员,其中患病组21例)、10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抗磷脂抗体(APA)水平。结果 在脑梗死组,G817T(Leu247Val)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0.338)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0.370)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APA阳性脑梗死组G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PA阴性脑梗死组(P<0.01,P<0.05),T等位基因频率(0.439)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1)。以脑梗死为主的家系中患病组与未患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0.404,0.3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未患病组G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oH基因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结论 长沙地区汉族人apoH基因G817T(Leu247Val)多态基因频率分布具有脑卒中家族聚集性。G817T(Leu247Val)多态GT基因型和T等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H 基因多态性 长沙市 汉族人 脑卒中 相关性 遗传易患性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