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汉语虚词研究评议 |
郭锡良
|
《语言科学》
|
2003 |
17
|
|
2
|
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现代汉语词典》比喻义计量研究之一 |
苏新春
赵翠阳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3
|
|
3
|
传统训诂与形式句法的综合解释--以"共、與"为例谈"给予"义的来源及发展 |
冯胜利
蔡维天
黄正德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4
|
从出土古车马看训诂与考古的关系 |
滕志贤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5
|
浅谈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
蔡梦麒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6
|
《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的含义探析 |
黄盈婷
李博群
刘二丽
王文娟
章红英
肖航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20 |
11
|
|
7
|
初谈名物训诂 |
黄金贵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8
|
“律”义探源 |
陈寒非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9
|
“承”有“闻”义补说 |
汪维辉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8
|
|
10
|
训诂基本原则例说 |
汪维辉
|
《汉字汉语研究》
|
2018 |
8
|
|
11
|
清人“因声求义”述评 |
陈亚平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5
|
|
12
|
论《易经》非占筮记录 |
郑吉雄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3
|
训诂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当代价值 |
闫淑惠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17 |
7
|
|
14
|
关于训诂批评的几个基本问题 |
张猛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5
|
《关雎》之大——《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物象寻微 |
陈明珠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6
|
郑樵《尔雅注》初探 |
周文
|
《咸宁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7
|
“注释”作为修身哲学的操持工夫——从比较视角看希腊化-罗马时期的“注释”传统 |
陈群志
|
《深圳社会科学》
|
2025 |
0 |
|
18
|
《齐民要术》“喜烂”考辨 |
汪维辉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2 |
2
|
|
19
|
《周易》义理诠释范式简析 |
金春峰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0
|
谈《淮南子》英译中的训诂问题 |
李志强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1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