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震后早期参数特征及其地震学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蒋海昆 郑建常 +2 位作者 吴琼 曲延军 李永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78-1786,共9页
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序列震后早期阶段(震后15天)ETAS模型参数的平均统计特征,据此讨论不同统计条件下的序列衰减及余震激发问题.宏观而言,模型参数b、p、α数值分布较为离散,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不十分突出... 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序列震后早期阶段(震后15天)ETAS模型参数的平均统计特征,据此讨论不同统计条件下的序列衰减及余震激发问题.宏观而言,模型参数b、p、α数值分布较为离散,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不十分突出.详细对比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微小差异,b值随主震震级增大而增大,但b值随不同区域、不同主震断层类型或不同序列类型的变化不明显.p、α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西南、西北p值略低于新疆及华北,表明西南、西北序列衰减相对较慢而新疆、华北序列衰减相对较快,华北α较低而西北α相对最高,意味着尽管华北序列衰减相对较快,但其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却相对强,西北尽管序列衰减较慢,但序列结构单一,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弱.p与主震断层类型关系不明显,即主震破裂性质不是决定序列衰减快慢的主要因素;α与主震断层类型有一定关系,走滑-近走滑型破裂所导致序列的α值最小、斜滑型次之、倾滑-近倾滑型最大,表明走滑-近走滑型序列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最强、逆冲型最弱、斜滑型居中.p、α随主震震级增大而减小,意味着主震震级越高则序列衰减越慢、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越强.不同类型序列p、α有一定差异,主余型序列p最小、孤立型p最大,表明相对而言主余型序列衰减最慢、孤立型序列衰减最快、多震型序列衰减速率居中.孤立型序列与主余型序列α大体一致、大于多震型序列的α值,即多震型序列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相对最强,孤立型及主余型序列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s模型 中国大陆 地震序列 序列衰减 余震激发
下载PDF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估计和余震概率预测中截止震级M_c的影响:以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1 位作者 韩立波 郭路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48-4057,共10页
针对"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英文简称ETAS)模型在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和余震短期概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重点考察了不同截止震级Mc选取对结果的影响.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序列的震后1.677天内的早期阶段为例,考察了... 针对"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英文简称ETAS)模型在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和余震短期概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重点考察了不同截止震级Mc选取对结果的影响.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序列的震后1.677天内的早期阶段为例,考察了ETAS模型和修正的Omori-Utsu公式的适用性问题,发现ETAS模型AIC值在各截止震级Mc下均小于修正的Omori-Utsu公式的结果,表明其适用效果更好.设定Mc=ML1.0,1.1,…,2.5,分别考察了ETAS模型中α值和p值的稳定性,并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c对α值的影响相对较小,p值影响较大.此外,对基于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的余震短期概率预测结果进行了N-test检验,结果表明Mc的设定对余震短期概率预测影响较大,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仅当Mc=ML1.0或ML1.1时可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由此,在真正的"向前"的预测实践中,需要首先考察不同的Mc下的余震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
下载PDF
余震的序列参数稳定性和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效能的连续评估——以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3 位作者 尹凤玲 郭路杰 毕金孟 王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63-4173,共11页
为考察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对真实地震序列描述最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在主震后的序列参数拟合、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效能,本研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为例,采用滑动连续拟合与预测的方式,考察了ETAS模型参数... 为考察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对真实地震序列描述最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在主震后的序列参数拟合、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效能,本研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为例,采用滑动连续拟合与预测的方式,考察了ETAS模型参数的动态变化和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实际效能.连续滑动拟合结果表明,在主震发生后的早期阶段,α值有明显的不稳定变化,在震后5.10天稳定在1.6~2.0;p值在震后25.00天内由1.07逐渐下降至0.78左右,其后稳定在0.72~0.85;b值在震后35.00天内逐渐由0.80增加至0.95,其后稳定在0.93~0.97.对连续滑动预测结果的N-test检验表明,余震发生率预测会出现部分失效现象,1天预测时间窗失效比例约为12%、3天预测时间窗失效比例为6%.建议可在震后早期采用1天的较短预测时间窗,而在序列参数较为稳定时段采用较长的3天预测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短期预测 统计检验
下载PDF
基于时-空ETAS模型给出的川滇地区背景地震活动和强震潜在危险区 被引量:16
4
作者 蒋长胜 庄建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5-317,共13页
利用基于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简称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法,重新审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前可能存在的长期地震活动异常,研究了川滇地区背景地震活动特征,并评估了当前的强震危险状态.对川... 利用基于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简称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法,重新审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前可能存在的长期地震活动异常,研究了川滇地区背景地震活动特征,并评估了当前的强震危险状态.对川滇地区1 970年以来的M_L3.0以上的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丛集特征明显、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地震序列常有前震事件.直接将概率值作为地震计数的权重,对地震丛集率空间分布图像分析表明,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长期、大范围的地震丛集率低值区,震前该段处于应力闭锁状态.对川滇地区地震从集率低值区内背景地震与全部地震的累积次数、b值和新定义的Δb等统计参量的分析表明,龙日坝与龙门山断裂带具有地震活动的关联性,川滇地区当前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可能是巧家地区和汶川M_S8.0地震破裂尚未穿越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此外,还发现b值倾向于反映局部应力场变化,而△b能较为敏感地给出更大范围应力场的相对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 强震潜在危险区 etas模型 川滇地区 汶川MS8.0地震
下载PDF
主震和余震——从大森公式到ETAS模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庄建仓 马丽 《国际地震动态》 2000年第5期12-18,共7页
介绍了从描述余震发生频次的大森公式到 ETAS模型的发展过程 ;给出了 ETAS模型的主要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条件强度函数、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 ;讨论了 ETAS模型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尤其是在前兆平静和前震研究中的应用 。
关键词 大森公式 etas模型 地震前兆 主震 余震
下载PDF
2013年12月16日巴东M5.1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丽芬 廖武林 +2 位作者 李井冈 魏贵春 申学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759,共13页
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发生M5.1地震,该地震是三峡库首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震级最大的1次。双差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巴东地震序列呈NEE向线性展布,主震震源较深,余震震源深度逐渐变浅。垂直余震优势展布的震源深度剖面均显示出向SE... 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发生M5.1地震,该地震是三峡库首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震级最大的1次。双差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巴东地震序列呈NEE向线性展布,主震震源较深,余震震源深度逐渐变浅。垂直余震优势展布的震源深度剖面均显示出向SE变深的特征;倾角约50°左右,向深部变缓,揭示可能的发震断层走向NEE,倾向SE,倾角约为50°。利用矩张量反演得到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地震序列定位分析比较吻合的是NEE向节面,综合判断该节面可能为发震断层,倾向SE,倾角50°左右,性质以走滑为主兼逆冲分量。利用P波初动方法求解了ML2.0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并采用FMSI程序反演得到了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其方向与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说明该地震序列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地震序列发生在175m高水位运行期的水位缓慢降落阶段,基于ETAS模型对流体触发作用进行了定量检测,显示库水对地震序列的触发作用占17%,余震自激发占83%。综合分析认为,巴东M5.1地震为库水触发的构造型地震,NEE向断裂构造为可能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震源深度剖面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etas模型
下载PDF
基于ETAS模型对三峡库区流体触发微震活动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蒋海昆 宋金 +2 位作者 吴琼 李金 曲均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41-2352,共12页
针对ETAS模型参数估计方法(MLE)中的初值敏感性问题,提出GA+MLE算法,以GA结果作为MLE算法的初始输入,对结果进行精细计算.通过ETAS模型研究三峡库区微震活动在快速加载及缓慢卸载两种状态下的流体触发、地震自激发及微震活动衰减特征,... 针对ETAS模型参数估计方法(MLE)中的初值敏感性问题,提出GA+MLE算法,以GA结果作为MLE算法的初始输入,对结果进行精细计算.通过ETAS模型研究三峡库区微震活动在快速加载及缓慢卸载两种状态下的流体触发、地震自激发及微震活动衰减特征,讨论库水渗透及加卸载过程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库水快速加载阶段ETAS模型参数μ、α、p及流体触发地震所占比例Rb均显示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变化过程,但p值的统计差异不显著;在库水缓慢卸载阶段,μ与Rb持续减小;(2)平均来看,库水快速加载阶段流体对微震活动显示较强的外因触发作用,同一条件下序列地震自激发明显增强、衰减相对较慢;水位缓慢卸载阶段,流体对地震活动的触发影响相对较弱,地震自激发不强、衰减相对较快;(3)分阶段来看,蓄水初期库水作用对微震活动的外因触发影响较弱,随库水位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增长,流体渗透逐渐发挥作用,孔隙压逐渐增大,流体外因触发作用明显增强,大多数微震活动缘于流体的直接触发(Rb≥95%);足够长的时间之后,由于地下数公里范围在新的载荷及渗透条件下趋于新的平衡,流体渗透影响趋于稳定,孔隙压趋于常数,孔隙压变化趋于0,流体对微震活动的触发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微震活动 etas模型 流体触发 渗透 加卸载
下载PDF
两种短期概率预测模型在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中的应用和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长胜 庄建仓 +1 位作者 吴忠良 毕金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32-4144,共13页
本文选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Reasenberg-Jones(R-J)模型,分别对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的模型参数稳定性、余震发生率预测和余震概率预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地震信息增益"(IGPE)、N-test和Ttest检验方... 本文选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Reasenberg-Jones(R-J)模型,分别对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的模型参数稳定性、余震发生率预测和余震概率预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地震信息增益"(IGPE)、N-test和T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ETAS模型和R-J模型的序列参数分别在震后t_2=2.0天和t_2=1.50天后趋于稳定,此次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的衰减较为正常;对未来1天的余震发生率预测和余震概率连续滑动预测表明,ETAS模型给出的余震发生率和余震概率数值均低于R-J模型预测结果;IGPE结果显示,ETAS模型在95%的置信区间上预测效果明显优于R-J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序列参数较不稳定的震后早期阶段,ETAS模型预测失效而R-J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在序列参数稳定阶段,ETAS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而R-J模型预测失效.根据上述分析,在与此次九寨沟M_s7.0地震类型相同的地震的余震预测策略上,如可在序列参数不稳定的震后早期阶段使用R-J模型、在此后使用ETAS模型,或可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R-J模型 短期预测 地震信息增益 统计检验
下载PDF
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以来3个地震序列的参数早期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蒋长胜 韩立波 郭路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考察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以来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2012年8月12日MS6.3和2014年2月12日MS7.3等3个地震序列的参数早期特征,利用"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统一选用截止震级Mc=ML3.0,并使用最大似然... 考察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以来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2012年8月12日MS6.3和2014年2月12日MS7.3等3个地震序列的参数早期特征,利用"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统一选用截止震级Mc=ML3.0,并使用最大似然法分别估算了这3个序列不同持续时间的α、p和b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震序列的参数差异明显,其中:2014年MS7.3地震序列α值与2012年MS6.3地震序列接近,但高于2008年MS7.3地震序列;2014年MS7.3地震序列p值较低,表明当前序列衰减缓慢;2012年MS6.3地震序列b值最大,2014年MS7.3地震序列次之,2008年MS7.3地震序列最小.此外,2008年MS7.3地震序列参数在震后20天内变化较为显著,而2014年MS7.3地震序列的α值和p值在震后3.5天内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 3地震 余震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下载PDF
用ETAS模型分析自贡矿井注水触发地震 被引量:12
10
作者 龙锋 杜方 +2 位作者 阮祥 邓远清 张铁宝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自贡地区矿井注水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按地震活动规律将注水区ML1.2以上历史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采用POWELL法反演了各阶段ETAS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存在注水的第1、2阶段背景地震比例约40%~50%,单个地震序列中余震较少... 为研究自贡地区矿井注水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按地震活动规律将注水区ML1.2以上历史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采用POWELL法反演了各阶段ETAS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存在注水的第1、2阶段背景地震比例约40%~50%,单个地震序列中余震较少。而在注水的第3阶段,由地震自激产生的余震比例较高(93.1%),而背景地震仅占6.9%,比第1、2阶段都要少,这一结果与已有的认识相矛盾。为此,提出单位时间背景地震的发生率,即ETAS模型参数中的μ值,作为判断注水触发地震的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第3阶段的确拥有最大的μ值,说明注水对该区地震触发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贡 矿井注水 触发地震 etas模型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计算结果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长胜 庄建仓 +2 位作者 龙锋 韩立波 郭路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1-669,共9页
为考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参数估计.设定截止震级Mc=ML2.0,拟合时段为震后0.31—24.12天,计算获得α=1.89,p=1.22,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 为考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参数估计.设定截止震级Mc=ML2.0,拟合时段为震后0.31—24.12天,计算获得α=1.89,p=1.22,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获得b=0.72.与中国大陆地区其它中强震的余震序列参数的比较表明,芦山MS7.0地震序列参数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和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的特征,反映出余震区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为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Mc以及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参数拟合和参数标准差估计.结果表明,Mc的选取对α值影响明显,对p值影响则较小.此外,震后10天内获得的参数拟合结果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而其后各参数变化总体较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余震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毕金孟 蒋长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00-4312,共13页
为系统地考察华北地区地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以期构建适合区域地震活动特征的短期概率预测模型和评估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当前较为前沿的ETAS模型和R-J模型,采用连续滑动、多时段拟合的方式,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16个地震序列进行... 为系统地考察华北地区地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以期构建适合区域地震活动特征的短期概率预测模型和评估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当前较为前沿的ETAS模型和R-J模型,采用连续滑动、多时段拟合的方式,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16个地震序列进行了参数拟合,并对参数的整体情况、参数之间的关系、参数与大地热流之间的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震发生后的早期阶段,地震序列参数变化相对较为剧烈,误差也较大;两种地震预测模型的序列参数呈现出一种优势分布特征,主要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αETAS=1.7404±0.3420,pETAS=0.9769±0.1396,aOML=-1.6638±0.5284,bOML=0.8312±0.1658,pOML=0.9053±0.1527,这与国际上其他区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大多数情况下,ETAS模型参数pETAS高于R-J模型参数pOML,平均偏高0.0716;序列参数αETAS与大地热流值整体上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激发次级余震的能力与大地热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大地热流之间的关系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断,及基于地震序列参数构建定量化的短期概率预测模型,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R-J模型 模型参数 大地热流
下载PDF
序列衰减与余震激发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金 蒋海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9-571,共13页
着重于序列衰减与余震激发,系统介绍了修改的大森公式、ETAS模型及BASS模型的最新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修改的大森公式是迄今为止对序列衰减的最好描述,据此可对序列衰减特征进行定量表述。大森公式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现象统计模型... 着重于序列衰减与余震激发,系统介绍了修改的大森公式、ETAS模型及BASS模型的最新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修改的大森公式是迄今为止对序列衰减的最好描述,据此可对序列衰减特征进行定量表述。大森公式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现象统计模型,但由于其参数少、计算简单,并且确实能够反映序列衰减的总体特征,因而在实际中应用广泛。ETAS模型考虑了具有统计自相似特征的次级余震激发问题,次级余震激发强度与父地震强度有关,这在物理过程方面对大森公式进行了大大的拓展。由于考虑了次级余震的激发问题,ETAS模型不但在余震序列研究方面比修改的大森公式有了明显的进展,而且在诸如平静检测、余震群集剔除、背景地震活动评估、外因触发地震活动检测等方面也有诸多应用。BASS模型遵循修改的Bath定律,而ETAS模型遵循的是与父地震震级有关的相似率,这是BASS模型与ETAS模型的最大区别,因而相对ETAS模型而言,BASS模型是一种完全自相似的理想化模型,但目前基于BASS模型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衰减 余震激发 修改的大森公式 etas模型 BASS模型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余震短期发生率的预测效能评估和预测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毕金孟 蒋长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7,共10页
为系统地考察晋冀蒙交界地区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效能,以及构建适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的地震预测策略和预测指标体系,本文利用当前较为前沿的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采用连续滑动预测和N-test检验方法系统评估预测效能的方式,... 为系统地考察晋冀蒙交界地区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效能,以及构建适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的地震预测策略和预测指标体系,本文利用当前较为前沿的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采用连续滑动预测和N-test检验方法系统评估预测效能的方式,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80年以来的8个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对该地区的余震发生率具有一定预测能力,预测"过少"的比例较低,但预测"过多"的比例较高;在主震发生后的早期阶段预测效果较好,但预测效能随着序列的持续时间显著下降;适度增加预测时间窗长可改善预测"过少"的情况,但对预测"过多"的情况改善不明显.此外,高阶余震激发能力偏弱,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预测效能偏低的原因之一.作为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可能策略,建议在该地区的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预测应用中,采用3天的预测时间窗、仅对序列早期阶段进行应用,且重点关注"不低于"相应预测地震数目的底线思维,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地震预测 N-test方法
原文传递
2014年3月湖北省秭归县M4.2、M4.5地震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秋良 张丽芬 +1 位作者 廖武林 李井冈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2014年3月27日和3月30日,三峡库首区秭归县分别发生M4.2和M4.5地震,震中相距约1km,地震序列类型为双震型。地震发生在175m试验性蓄水库水位缓慢下降阶段,G-R关系显示地震序列的b值与该地区构造地震的b值较为接近。为了检验库水对地震的... 2014年3月27日和3月30日,三峡库首区秭归县分别发生M4.2和M4.5地震,震中相距约1km,地震序列类型为双震型。地震发生在175m试验性蓄水库水位缓慢下降阶段,G-R关系显示地震序列的b值与该地区构造地震的b值较为接近。为了检验库水对地震的影响,利用ETAS模型检验了库水对地震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三峡库水对秭归地震序列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影响较小。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2地震序列发生在NNW向仙女山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会部位,平面上呈共轭展布。采用矩张量反演和P波初动2种方法研究了2次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均显示逆走滑性质。结合余震分布特征可知,2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分别为NE向节面和NNW向节面。从震源深度剖面分析,M4.2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走向NE,倾角较陡的断层,余震震源深度剖面呈三角形,分析该地震序列在其右侧受到了走向NW界面的约束;M4.5地震序列是在NE向小断层和NNW向仙女山断裂共轭作用影响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源深度剖面 震源机制 etas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建常 李东梅 +2 位作者 王鹏 吕子强 林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引入Zaliapin等发展的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胶东半岛和沂沭带的区域小震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沂沭带的小震活动近似满足泊松随机过程,主要是背景地震活... 引入Zaliapin等发展的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胶东半岛和沂沭带的区域小震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沂沭带的小震活动近似满足泊松随机过程,主要是背景地震活动;而胶东半岛地区小震则存在明显的成丛活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976年唐山MS7.8地震序列,通过序列发展不同时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山地震序列中受此前发生的主震和较大余震影响作用的事件越来越少,序列的丛集性明显减弱,更多的小震或许可视为反映区域应力状态的背景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地震 背景地震 etas模型 唐山地震序列
下载PDF
基于ETAS模型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17
作者 陈力波 陈良鹏 周健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3,共12页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pidemic-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结合到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中,以2008年汶川7.9级余震序列和2014年鲁甸6.2级余震序列为例,评估余震危险性的重要性以及探讨ETAS模型相对于R-J模型在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余震危险性水平与主震震级大小有关,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危险性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对于震级较大的强主震事件,主震发生后早期的余震危险性不容忽略。对于汶川7.9级和鲁甸6.2级地震事件,在余震发生率预测效能上ETAS模型优于R-J模型,而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余震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余震发生率,基于R-J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大于ETAS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因此,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使用R-J模型相比于ETAS模型会造成对余震危险性水平的高估,ETAS模型可用于改进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s模型 R-J模型 余震序列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科 周仕勇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5期477-497,共21页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关系研究是震源物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能够帮助认识强震的孕育过程与物理机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研究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的综述文章从应力触发的基本原理、方法、适用性及多个震例研究的角度,提供了...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关系研究是震源物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能够帮助认识强震的孕育过程与物理机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研究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的综述文章从应力触发的基本原理、方法、适用性及多个震例研究的角度,提供了详细的阐述,然而从地震活动性分析这一角度对地震触发的介绍并不详尽,也未对这两个角度的结合和互补提供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两个角度,综述了过去几十年针对断层相互作用和地震触发机制研究的成果与进展;通过介绍速率-状态摩擦律,展现这一科学问题的内在统一性,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从物理模型角度,着重分析了断层相互作用来源的几个重要机制:静态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和黏弹性应力触发,以及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统计模型方面,介绍了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分析了ETAS模型和b值在断层相互作用和地震触发机制中的应用.从两个模型结合的角度,指出两者互相验证的统一内涵以及速率-状态摩擦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指出通过库仑应力计算和ETAS模型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可以综合研究多断层或地震之间的应力相互作用,并提供交叉验证,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应用速率-状态摩擦律可以回溯性地研究地震序列的发生过程,为认识地震触发关系和断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互作用 地震触发关系 库仑应力变化 etas模型 速率-状态摩擦律
下载PDF
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伟进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10-3118,共9页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两套地震危险性结果——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峰值加速度),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套PGA的绝对差值和相对差值来研究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均值为6%左右,最大可达10%,并且随着超越概率水平的提高,余震影响也越大.弱地震活动区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要高于强地震活动区.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两套PGA结果绝对差值的最大值约为15 cm·s^(-2),且出现在高PGA区,这意味着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地震区划或一般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可考虑不用删除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影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etas模型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路杰 蒋长胜 韩立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07,669,共5页
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考虑不同的截止震级和序列持续时间的影响,对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后9 d内的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截止震级MC=ML2.0时,可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p值和α值等序列参数,其中p=0.89-1.10... 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考虑不同的截止震级和序列持续时间的影响,对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后9 d内的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截止震级MC=ML2.0时,可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p值和α值等序列参数,其中p=0.89-1.10,显示了较慢的衰减特征,α值在震后5.0 d出现大幅下降,表明激发次级余震的能力出现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截止震级 云南鲁甸MS6.5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