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Coγ射线急慢性照射对小鼠骨、牙和毛发ESR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青杰 杨英杰 +1 位作者 陈金娣 陈德清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对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急性或慢性^(60)Coγ射线整体照射(剂量范围为0—3.0Gy),分离小鼠股骨、牙齿和毛发并进行前处理后,用电子自旋共振谱仪(ESR)测定各自的信号强度。结果表明,小鼠牙齿和毛发信号无特征性峰。小鼠股骨ESR... 对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急性或慢性^(60)Coγ射线整体照射(剂量范围为0—3.0Gy),分离小鼠股骨、牙齿和毛发并进行前处理后,用电子自旋共振谱仪(ESR)测定各自的信号强度。结果表明,小鼠牙齿和毛发信号无特征性峰。小鼠股骨ESR信号呈现特征峰,无论是急性照射还是慢性照射,小鼠股骨ESR信号强度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增高,呈现良好的直线关系,保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小鼠股骨,其ESR信号强度在保存7d时明显降低(p<0.001),在室温干燥条件下保存453d的股骨ESR信号强度无明显改变。说明,小鼠股骨的最适保存条件为室温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同位素 Γ射线 小鼠股骨 整体照射 牙齿 毛发 esr信号强度 电子自旋共振谱仪 保存条件
下载PDF
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石英ESR信号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2
作者 魏传义 尹功明 +3 位作者 刘春茹 李亚伟 姬昊 郭汝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8-1180,共13页
近年来,石英ESR信号强度在风成沉积和河流沉积中都已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源示踪指标。文章以长江流域干流不同河段及其主要支流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0个现代河流沉积物样品,对其粒度组成特征及其石英自然E′_1心,辐照5000 Gy的Al心... 近年来,石英ESR信号强度在风成沉积和河流沉积中都已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源示踪指标。文章以长江流域干流不同河段及其主要支流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0个现代河流沉积物样品,对其粒度组成特征及其石英自然E′_1心,辐照5000 Gy的Al心、Ti心的ESR信号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取得了以下初步认识:1)长江流域沉积物从上游地区到中下游地区经历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搬运,经过了充分的混合,且呈现“沿程细化”之趋势;本研究的长江流域干流河段及其主要支流(河漫滩及江心洲)的沉积物主要以125~500μm的粒径组分为主,约占全样组分的60%~90%(平均为80%)。2)从上游河段到中下游河段,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沉积物石英自然E′_1心,辐照后的Al心和Ti心ESR信号强度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空间分异性,即上游河段处于低端元值域而下游河段处于高端元值域。3)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汉江是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的主要贡献者,而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对长江干流物质的贡献度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现代沉积物 石英 esr信号 物源示踪
原文传递
石英E′_1心ESR信号强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洪云 林敏 +1 位作者 孙有斌 赵剑波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4期497-502,共6页
本文讨论了影响沙漠表土样品风成石英E′_1心ESR(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强度的诸因子,包括人工辐照、热退火、ESR测量位置旋转及人工研磨等,以探讨不同粒级石英颗粒中的E′_1心ESR信号强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人工辐照和热退火对石英E... 本文讨论了影响沙漠表土样品风成石英E′_1心ESR(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强度的诸因子,包括人工辐照、热退火、ESR测量位置旋转及人工研磨等,以探讨不同粒级石英颗粒中的E′_1心ESR信号强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人工辐照和热退火对石英E′_1心ESR信号强度的影响明显,使得ESR信号强度明显提高,且各粒径的ESR信号强度增幅一致;(2)ESR测量位置旋转可影响>63μm粒级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粗颗粒样品的混合度较差,建议测量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研磨;(3)人工研磨对于<63μm粒级组分的石英ESR信号强度影响不明显,但可以有效增强>63μm粒级组分的信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E1'心 esr信号强度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R Signal Intensity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in Shear Zones within the Atotsugawa Fault System, Central Japan
4
作者 Emilia B. Fantong Akira Takeuchi +1 位作者 Toshio Kamishima Ryosuke Dok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11期1282-1299,共18页
For the first tim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SR signal intensity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sieve technique) in shear zones within the Atotsugawa fault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fault core rocks. The grain ... For the first tim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SR signal intensity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sieve technique) in shear zones within the Atotsugawa fault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fault core rocks.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sieve technique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Stacks of sieves with openings that decrease consecutively in the order of 4.75 mm, 1.18 mm, 600 μm, 300 μm, 150 μm and 75 μm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amples further from the slip plane have larger d50 (average gain size) (0.45 mm at a distance of 30 - 50 mm from the slip plane) while those close to the slip plane have smaller d50 values (0.19 mm at a distance of 0 - 10 mm from the slip plane). This is due to intensive crushing that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large displacement during fault activities. However, this pattern was not respected in all shear zones in that, larger d50 values were instead observed in samples close to the slip plane due to admixture of fault rocks from different fault activities. Results from ES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elatively finer samples close to the slip plane have low ESR signals intensity while those further away (coarser) have relatively higher signal intensity. This tendency however, is not consistence in some of the shear zones due to a complex network of anatomizing faults. The variation i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within some of the shear zones implies that, a series of fault event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ast thus underscor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occurrence of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SHEAR ZONES esr signal intensity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totsugawa FAULT System
下载PDF
石英E'_1心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强度的热活化研究
5
作者 李淼 易朝路 +2 位作者 毕伟力 杨海军 邱登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614-621,共8页
石英E'_1心是一种重要的顺磁性缺陷,其热活化ESR信号强度的最大值有许多新的应用,但对于获取E'_1心信号强度最大值的方法尚存不同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石英E'_1心信号的增强机理及石英 E'_1心ESR信号强度最大... 石英E'_1心是一种重要的顺磁性缺陷,其热活化ESR信号强度的最大值有许多新的应用,但对于获取E'_1心信号强度最大值的方法尚存不同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石英E'_1心信号的增强机理及石英 E'_1心ESR信号强度最大值的获取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量了两个冰碛物样品在300℃等温加热前和加热后石英E'_1心的ESR信号强度,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石英E'_1心信号强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是由于伪E'_1心的形成而造成的;而石英E'_1心信号强度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减弱可能是因为辐照使已增强的E'_1心产生衰退。300℃的等温热退火实验(分为15 min和20 min)结果表明:获取E'_1 心ESR信号强度的最大值需要人工辐照,人工辐照的作用不仅是提供更多的空穴,而且可能更有利于氧空位向E'_1心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E′1心 esr信号强度 伪E′1心 等温热退火实验
下载PDF
石英ESR法在黄河现代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汪丽君 陈洪云 +1 位作者 赖忠平 杨振京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石英ESR信号示踪法作为一种新的物源示踪方法,已经被较好地应用于东亚地质历史时期风尘堆积物和现代沙尘沉降物的物源示踪研究中。首先简要回顾了石英ESR信号示踪法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基于石英ESR信号示踪法的母岩年代和结晶度原理,探讨... 石英ESR信号示踪法作为一种新的物源示踪方法,已经被较好地应用于东亚地质历史时期风尘堆积物和现代沙尘沉降物的物源示踪研究中。首先简要回顾了石英ESR信号示踪法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基于石英ESR信号示踪法的母岩年代和结晶度原理,探讨该方法对黄河沉积物物源示踪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esr信号强度 河流沉积物 物源示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