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激嗅神经诱发的鲫鱼Mauthner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英才 张淑华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直接刺激嗅神经在Mauthner细胞上引起分级的复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嗅神经诱发的EPSP包含两个性质不同的成分。第1成分的潜伏期短(平均为0.62ms),持续时间短,对高频率刺激不敏感。第2成分继第1成分之后发生,持续时间长达4 ms以上... 直接刺激嗅神经在Mauthner细胞上引起分级的复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嗅神经诱发的EPSP包含两个性质不同的成分。第1成分的潜伏期短(平均为0.62ms),持续时间短,对高频率刺激不敏感。第2成分继第1成分之后发生,持续时间长达4 ms以上,为典型的复合波形状,对高频率刺激敏感,当后续刺激的间隔期由27 s缩短至100 ms时,其幅度衰减为原来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后电位 MAUTHNER细胞 嗅神经
下载PDF
耐草甘膦菜豆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向文胜 赵长山 +3 位作者 陶波 王相晶 苏少泉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3nmol· min-1· mg-1蛋白和 1.97nmol· min-1· mg-1蛋白 ,但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不同浓度抑制的差异大 ,抑制耐性菜豆 EPSP合成酶活性的草甘膦浓度 I50 为 19.2μmol/ L ,而感性的 I50 为 6 .3μmol/ L。两种菜豆对草甘膦的耐性差异在于各自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的抑制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草甘膦 耐性机理 epsp 合成酶 除草剂 液相色谱 测定
下载PDF
耐草甘膦菜豆耐性酶学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向文胜 陶波 +4 位作者 王相晶 王萍 李景鹏 苏少泉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35,共5页
感性、耐性菜豆从萌芽到 2 4 d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是不同的 ,但变化规律相似。出苗时比活性较高 ,10 d时降至最低点 ,随后上升 ,16 d时达到最高点 ,然后缓慢下降 ;两种菜豆在生长的同一天酶比活性差异小 ,最大倍数仅为 1.1;用草甘膦处... 感性、耐性菜豆从萌芽到 2 4 d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是不同的 ,但变化规律相似。出苗时比活性较高 ,10 d时降至最低点 ,随后上升 ,16 d时达到最高点 ,然后缓慢下降 ;两种菜豆在生长的同一天酶比活性差异小 ,最大倍数仅为 1.1;用草甘膦处理两种三出复叶时的菜豆 1d后酶比活性上升 15%~ 2 5%。实验测定了经 4步纯化 ,比活性达 6 2 19.4nmol· min-1· mg-1蛋白以上的两种菜豆 EPSP合成酶的一些酶学性质。 PEP是酶的最适底物 ,感性、耐性 K m(PEP)分别为 3.5和 7.1μmol· L-1,两者相差 2倍 ;亲和力 Ki(草甘膦 )分别是 6 .2和 16 .7μmol· L-1,两者相差 2 .7倍。两种菜豆对草甘膦耐性不同的酶学机理在于耐性菜豆的 EPSP合成酶与草甘膦的亲和力小 ,与酶底物亲和力大 ;而感性菜豆 EPSP酶则与草甘膦的亲和力大 ,与其底物亲和力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epsp 合成酶 耐性机理 草甘膦 除草剂 农药
下载PDF
嗅神经兴奋性输入在鲫鱼Mauthner细胞上的定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英才 张淑华 +2 位作者 童学红 李效义 张茂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用多点胞内记录技术在鲫鱼Mauthner细胞胞体、外侧树突和腹侧树突探测了嗅神经刺激诱发的EPSP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嗅神经EPSP第1成分在胞体附近幅度最高,沿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逐渐衰减;第2成分在腹侧树突最远端最... 用多点胞内记录技术在鲫鱼Mauthner细胞胞体、外侧树突和腹侧树突探测了嗅神经刺激诱发的EPSP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嗅神经EPSP第1成分在胞体附近幅度最高,沿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逐渐衰减;第2成分在腹侧树突最远端最大,向胞体和外侧树突方向扩布时逐渐衰减。这表明嗅神经输入分别集中投射在胞体附近和腹侧树突末梢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epsp MAUTHNER细胞 鲫鱼 兴奋性输入
下载PDF
Isolation of Rice EPSP Synthase cDNA and Its Sequence Analysis and Copy Number Determin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军望 魏晓丽 +3 位作者 李旭刚 陈蕾 冯德江 朱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In order to isolate the total cDNA of rice (Oryza sativa L.) epsps gene, RT-PCR was carried out with template of rice first-strand cDNA and primers designed according to rice EPSP synthase genomic sequence obtained in... In order to isolate the total cDNA of rice (Oryza sativa L.) epsps gene, RT-PCR was carried out with template of rice first-strand cDNA and primers designed according to rice EPSP synthase genomic sequence obtained in previous study. A 1 585-bp cDNA fragment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The 1 585-bp cDNA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comprising of 1 533 nucleotides (nt) which encodes a 511 residue polypepetides, including 67 amino acids chloroplast transit peptide and 444 amino acids EPSP synthase mature peptid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PSP synthase of different sources indicates that the mature peptide shows more than 51% identity except for the fungi EPSP synthase and the transit peptide shows considerably less sequence conservation. The copy number of rice epsps gene is estimated to be one copy per haploid rice genome using southern blot. RT-PCR indicated that rice epsps gene is expressed in rice leaves, endosperms and roots and h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 in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epsp synthase cDNA sequence sequence analysis copy numbers EXPRESSION
下载PDF
刺激嗅神经引起的Mauthner细胞顺向激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淑华 张英才 赵明辉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刺激嗅神经引起鲫鱼 Mauthner 细胞(M 细胞)产生 EPSP,但一般不激活 M 细胞。以前曾有作者指出,到达 M 细胞的兴奋性感觉输入可分为二类,一类信号强大,在没有其他兴奋性输入的帮助下即可激活M 细胞,听觉和视觉输入即属此类;另一类如前... 刺激嗅神经引起鲫鱼 Mauthner 细胞(M 细胞)产生 EPSP,但一般不激活 M 细胞。以前曾有作者指出,到达 M 细胞的兴奋性感觉输入可分为二类,一类信号强大,在没有其他兴奋性输入的帮助下即可激活M 细胞,听觉和视觉输入即属此类;另一类如前庭、侧线和躯体感觉输入,只引起较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 EPSP,不能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M细胞 激活 epsp 鲫鱼
下载PDF
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区诱发的Mauthner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英才 张淑华 +3 位作者 李效义 童学红 虞芬 张茂先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实验采用微电极胞内记录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小脑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部,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小脑诱发性EPSP)。小脑诱发性EPSP潜伏期较短... 实验采用微电极胞内记录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小脑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部,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小脑诱发性EPSP)。小脑诱发性EPSP潜伏期较短(0.63±0.09 ms),持续时间较长(5.49±1.13 ms),幅度分级和刺激频率依从等特征。以较高强度刺激小脑常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多点胞内连续穿刺实验显示小脑诱发性EPSP起源于腹侧树突远端。实验结果提示,小脑-M-细胞通路可能包含一组长短不等的神经元链,它们根据链的短或长,由近及远依次投射在腹侧树突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tlmer细胞 小脑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腹侧树突 鲫鱼
下载PDF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鲫鱼Mauthner细胞顺向激活
8
作者 谢燕 刘丽敏 +1 位作者 虞芬 张茂先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感觉传入信息对Mauthner细胞 (M细胞 )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刺激鲫鱼迷走神经 ,并运用微电极穿刺技术记录鲫鱼M细胞胞内电位变化。结果 :在M细胞胞内记录到分级的、复合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分为第一成分和第...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感觉传入信息对Mauthner细胞 (M细胞 )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刺激鲫鱼迷走神经 ,并运用微电极穿刺技术记录鲫鱼M细胞胞内电位变化。结果 :在M细胞胞内记录到分级的、复合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分为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EPSP的幅度增大 ,反应持续时间延长。当刺激强度足够大时 ,在第一成分或第二成分的基础上可爆发动作电位。结论 :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 ,这与以往的观点不同 ;②从迷走神经到M细胞的感觉传入通路可能由含有兴奋性和抑制性成分的不同种类的神经链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迷走神经 鲫鱼 MAUTHNER细胞 顺向激活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动作电位
下载PDF
谷氨酸载体和神经元退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晏义平 孙凤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谷氨酸载体和神经元退化晏义平孙凤艳(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1996-11-13收稿作者简介:晏义平,男,32岁,博士研究生;孙凤艳,女,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缺血致... 谷氨酸载体和神经元退化晏义平孙凤艳(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1996-11-13收稿作者简介:晏义平,男,32岁,博士研究生;孙凤艳,女,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缺血致神经细胞死亡及其预防机制的研究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p 谷氨酸载体 神经元退化 分子克隆 摄取功能
下载PDF
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在靶标部位上电生理生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洪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利用药膜法研究了氯氰菊酯不同异构体与辛硫磷以1∶10比例混配对美洲大蠊初孵若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共毒系数均大于200.分析了两类杀虫剂混用后对AChE的离体及活体抑制,混用能增强对AChE的活体抑制,在离体条件下... 利用药膜法研究了氯氰菊酯不同异构体与辛硫磷以1∶10比例混配对美洲大蠊初孵若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共毒系数均大于200.分析了两类杀虫剂混用后对AChE的离体及活体抑制,混用能增强对AChE的活体抑制,在离体条件下,混用影响不大.对EPSP的测定结果表明,混用可缩短EPSP开始兴奋的时间,增大EPSP振幅.认为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用增效的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对靶标酶—AChE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拟除虫菊酯 混配 电生理 生化
下载PDF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沿树突传输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学宗 郭德成 +2 位作者 童隆正 张英才 张淑华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提出一种以电缆方程为物理模型,根据刺激脊髓在鲫鱼Mauthner细胞腹侧树突上测量出的EPSP实验数据,对膜的特性和突触的分布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到一组典型实验数据上,得出空间常数约412 μm,时间常数约1.8 ms,同时得出,在树突... 提出一种以电缆方程为物理模型,根据刺激脊髓在鲫鱼Mauthner细胞腹侧树突上测量出的EPSP实验数据,对膜的特性和突触的分布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到一组典型实验数据上,得出空间常数约412 μm,时间常数约1.8 ms,同时得出,在树突远端兴奋性突触密度最大(时间平均兴奋性作用强度可达8.4 mV,瞬间兴奋性作用强度可达44 mV,而中间部位的密度为树突远端突触密度的44%,靠近胞体处的密度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THNER细胞 突触后电位 电缆方程
下载PDF
海马神经元长程增强效应电子电路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广大 陈惟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2年第S1期211-214,共4页
采用人工电子神经元模拟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中长程增强效应的产生与变化过程,突触连系强度的可塑性与调变,则通过晶体管泵以控制压控放大器的增益加以实现。
关键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长程增强效应 突触传递 晶体管泵 压控放大器
下载PDF
匹诺塞林对体外共培养海兔SN/L7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作用
13
作者 应剑 胡江原 +2 位作者 陈阳 Samuel Schacher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研究匹诺塞林(PNCB)对海兔神经元共培养体系(SN/L7)的电生理效应,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共培养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使其互相接触形成突触连接。细胞培养至d 5,给予不同浓度的PNCB刺激,考察药物对... 目的研究匹诺塞林(PNCB)对海兔神经元共培养体系(SN/L7)的电生理效应,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共培养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使其互相接触形成突触连接。细胞培养至d 5,给予不同浓度的PNCB刺激,考察药物对SN/L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随后撤去药物,观察EPSP的恢复情况。另取细胞,在PNCB孵育后加入0.005 mmol.L-15-羟色胺(5-HT),观察SN/L7对5-HT的反应性的变化。结果 PNCB作用5 min,使SN/L7的EPSP幅值降低。药物浓度低于0.1 mmol.L-1时,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呈负线性关系(r>0.995),在0.1~0.4 mmol.L-1的浓度范围内,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线性关系(r>0.998);撤去药物后,SN/L7的EPSP幅值可恢复至初始值。PNCB使SN/L7对5-HT的反应性消失,撤去药物后,该反应性得以恢复。结论 PNCB可逆地抑制体外共培养的海兔SN/L7神经元突触的兴奋性传导,并可逆地抑制SN/L7对5-HT的反应性。这一效应可能与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兔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匹诺塞林 SN/L7 5-羟色胺 谷氨酸受体
下载PDF
EPSP通信规程
14
作者 丁永忠 张志红 《微计算机应用》 1989年第4期31-33,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简洁、可靠性高的EPSP通信规程.该规程适用于总线型通信网络,易于在普通微计算机上实现.文章详细介绍了EPSP的基本技术条件、控制字符和数据格式,综合叙述了数据传输的联络应答关系和错误处理方法,并列出了一个实际...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简洁、可靠性高的EPSP通信规程.该规程适用于总线型通信网络,易于在普通微计算机上实现.文章详细介绍了EPSP的基本技术条件、控制字符和数据格式,综合叙述了数据传输的联络应答关系和错误处理方法,并列出了一个实际的应用例子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网络 epsp 通信规程 总线型
下载PDF
海马脑片缺氧损伤电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思兰 王志萍 曾因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现在对脑缺氧/缺血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采用海马脑片。在缺血/缺氧期间海马CAl区可记录到场电位的时相性变化。本文就这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缺氧损伤电位的电生理特点、代表的意义、可能的机制以及它在实验中的运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海马脑片 缺氧损伤电位 脑缺氧 实验 HIP 顺向群峰电位 OPS 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脑缺血 ATP CA1 CA2 CA3
下载PDF
复方多康宁(Co—DKL)对铅引起的发育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LTP)损伤的修复作用
16
作者 李秀芳 马建元 +1 位作者 胡徽东 阮迪云 《世界元素医学》 2005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儿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伤。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慢性铅暴露损伤了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LT... 目的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儿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伤。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慢性铅暴露损伤了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LTP的诱导和表达过程。本文应用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复方多康宁(Co—DKL)对慢性铅暴露引起的发育中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修复效应;方法新生Wistar幼鼠出生后经母乳摄入铅和在铅暴露的同时往食物中添加三种不同剂量的Co—DKL(0.8、1.6、3.2mg/kg/day)。在30~32天的大鼠海马CA1区记录EPSP;结果慢性铅暴露损伤了CA1区LTP的损伤,而高剂量Co-DKL的修复作用较小且稍有一点毒副作用。合适剂量的Co—DKL能有效逆转铅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促智作用;结论低剂量的Co—DKL(正常剂量的二倍)对铅引起的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对对照组大鼠有一定的促智作用,且没有副作用,中剂量(正常剂量的四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高剂量的修复作用较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CA1区 修复作用 长时程增强效应 发育 康宁 复方 突触可塑性 神经生物学基础 Wistar 神经系统损伤 学习记忆 毒副作用 促智作用 正常剂量 铅暴露 电生理技术 认知功能 大鼠海马 离体脑片 不同剂量 epsp 有效逆转 LTP
下载PDF
刺激迷叶诱发的鲫鱼Mauthner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7
作者 童学红 李效义 +3 位作者 张丽娟 侯晓莉 崔茜 郝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12期37-41,共5页
采用微电极胞内穿刺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迷叶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迷叶背面中央外侧区,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迷叶诱发性EPSP)。迷叶诱发性EPSP表现较短... 采用微电极胞内穿刺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迷叶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迷叶背面中央外侧区,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迷叶诱发性EPSP)。迷叶诱发性EPSP表现较短潜伏期(0.584±0.16 ms),较长持续时间(6.20±2.13 ms),幅度分级和刺激频率依从等特征,并可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多点胞内连续穿刺实验显示迷叶诱发性EPSP起源于腹侧树突远端。实验结果提示,迷叶—M-细胞通路可能包含一组长短不等的神经元链,它们依链的短或长,由近及远依次投射在腹侧树突的限定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THNER细胞 迷叶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腹侧树突 鲫鱼
下载PDF
抗草甘膦杂草及其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8
作者 刘延 崔海兰 +2 位作者 黄红娟 魏守辉 张朝贤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介绍了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13种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发展,并从草甘膦的吸收、输导和分布,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活性以及抗药性遗传等方面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中国在未来出现抗草甘膦杂草的潜在风险性,并提... 介绍了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13种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发展,并从草甘膦的吸收、输导和分布,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活性以及抗药性遗传等方面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中国在未来出现抗草甘膦杂草的潜在风险性,并提出了延缓杂草对草甘膦抗性发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杂草 抗性机制 epsp合成酶
下载PDF
aroA基因的克隆和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鸣 曾海燕 +1 位作者 徐培林 叶长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除草剂草甘膦 (glyphosate ,N_phosphonomethylglycine )的靶标酶是由aroA基因编码的EPSP (5_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_3_磷酸 ,5_enolpyruvylshikimate_3_phosphate)合成酶。采用先进的基因优化技术 ,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EPSP合... 除草剂草甘膦 (glyphosate ,N_phosphonomethylglycine )的靶标酶是由aroA基因编码的EPSP (5_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_3_磷酸 ,5_enolpyruvylshikimate_3_phosphate)合成酶。采用先进的基因优化技术 ,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EPSP合成酶基因为模板 ,通过随机结合 ,交错延伸的PCR扩增过程 ,克服定点突变的局限性 ,使基因获得多位点突变 ,并使之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对纯化后的表达产物的酶动力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 ,获得了与作为模板的野生型相比 ,具有高得多的酶活力 (降低的Km (PEP) )和大大增强的草甘膦抗性 (升高的Ki(glyphosat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稀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 epsp合成酶 草甘膦 除草剂 基因克隆 基因优化 转基因作物 aroA基因 酶活力
下载PDF
EPSP合成酶的特性及新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向文胜 张文吉 +1 位作者 王相晶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共8页
概述了 EPSP合成酶的生理作用。高等植物前体 EPSP合成酶进入叶绿体后 ,经剪切而成成熟 EPSP合成酶并定位于叶绿体内质膜上 ;EPS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上存在三个活性区域 ,改变活性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可对草甘膦产生抗性 ,同时表明了酶与草... 概述了 EPSP合成酶的生理作用。高等植物前体 EPSP合成酶进入叶绿体后 ,经剪切而成成熟 EPSP合成酶并定位于叶绿体内质膜上 ;EPS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上存在三个活性区域 ,改变活性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可对草甘膦产生抗性 ,同时表明了酶与草甘膦的结合位点 ;不同生物的 EPSP合成酶有高的同源性。 EPSP合成酶催化底物反应机理为 :PEP首先与酶形成过渡态 ,而后和 S3P形成缩酮四面体 ,最后生成 EPSP。草甘膦与 EPSP合成酶、EPSP形成三元复合物而阻断了 EPSP合成酶的催化作用 ;以 EPSP和 S3P· glyphosate为分子模型 ,设计合成的化合物对 EPSP合成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p合成酶 抑制剂 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生理作用 草甘磷 催化机理 除草剂 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