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9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74
1
作者 周守为 韩明 +3 位作者 向问陶 张健 周薇 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386-389,412,共5页
在我国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面临三大挑战:缺乏淡水资源,常规聚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海上平台空间有限,对注聚设备有特殊要求;井网、井距... 在我国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面临三大挑战:缺乏淡水资源,常规聚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海上平台空间有限,对注聚设备有特殊要求;井网、井距和层系调整困难。文中介绍了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开展的聚合物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的情况和效果。聚合物驱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三个重要突破:①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②率先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驱油剂进行矿场使用;③取得了单井聚合物驱试验显著的增油效果。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在海上油田目前生产条件下实施是可行的,对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提高采收率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驱 矿场试验
下载PDF
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48
2
作者 李士伦 郭平 +1 位作者 戴磊 孙雷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1-45,共5页
提高采收率 (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当今世界 ,蒸汽驱仍占主导地位。近几年由于油价低 ,化学驱下降 ,而注气驱则连续增加。中国东部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 ,非均质严重 ,原油粘度又比较高 ,含水上升很快 ,水驱采收... 提高采收率 (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当今世界 ,蒸汽驱仍占主导地位。近几年由于油价低 ,化学驱下降 ,而注气驱则连续增加。中国东部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 ,非均质严重 ,原油粘度又比较高 ,含水上升很快 ,水驱采收率比较低 ,约 33%。近期发现的石油储量又多属低渗透及高粘度等难采储量 ,发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陆上石油工业继续发展的一项迫切战略任务。 1998年 ,全国开展了三次采油潜力的二次评价工作 ,据初步统计 ,适合于注气 (CO2 )混相驱的地质储量在 10 .5 7× 10 8t以上。综合研究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三采潜力分析和评价 ,认为目前我国东部油区有条件的油田要侧重发展注非烃气驱 ,而西部则侧重发展注烃气驱技术。发展非烃气驱的关键在气源 ,要重视寻找天然CO2 气源。探索发展制N2 、注N2 、脱N2 和制CO2 等技术。注意发展国产的压缩机装备。抓好注气驱先导试验和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回注干气的试验。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作好技术储备 ,培养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注气 混相驱油 石油开采
下载PDF
美国CO_2驱油技术应用及启示 被引量:178
3
作者 秦积舜 韩海水 刘晓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分析、总结了美国CO2驱油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项目特点,基于应用实例归纳了CO2驱油配套技术,并阐述了对中国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启示。在系统跟踪世界范围提高采收率技术调查数据和充分调研CO2驱油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CO2驱油技... 分析、总结了美国CO2驱油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项目特点,基于应用实例归纳了CO2驱油配套技术,并阐述了对中国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启示。在系统跟踪世界范围提高采收率技术调查数据和充分调研CO2驱油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形成原因。以项目数量、规模、产量等为指标,评价了美国CO2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同时概括其项目特点及其发展的源动力。着重归纳了美国CO2混相驱在储集层特征、原油性质、项目实施时机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了美国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在规模和油藏适应性方面的差别。基于美国最典型、最成功的CO2混相驱实例(SACROC项目),阐明在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同时形成的一系列配套技术。分析了中国推广CO2混相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瓶颈,同时给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混相驱 非混相驱 气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中国油田开发主体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9
4
作者 袁士义 王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随着油田开发主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开采多年的老油田得以持续有效深化开发,原来认为难以开采的复杂油田得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石油的保障供给能力。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中高渗高含水、低渗透、稠油、复杂断块、特殊... 随着油田开发主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开采多年的老油田得以持续有效深化开发,原来认为难以开采的复杂油田得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石油的保障供给能力。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中高渗高含水、低渗透、稠油、复杂断块、特殊岩性等油田近10年来开发主体技术取得的新进展,特别是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成就,分析了各类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配套应用、攻关试验、超前储备"三代主体技术滚动接替的发展路线和技术方向。建议的重点研究工作有:(1)进一步完善老油田精细注水和化学驱、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低渗油藏注气等理论技术的研发和矿场试验;(2)加强纳米智能驱、原位改质、同井注采等颠覆性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研究;(3)超前储备适应低油价、新领域(深海、深层、非常规等)、高难度(四次采油、超低渗三次采油等)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通过开发技术及油藏管理的不断创新,推动油田开发主体技术的研发换代和有序接替,实现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油田开发 提高采收率 主体技术 技术发展
下载PDF
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141
5
作者 胡永乐 郝明强 +2 位作者 陈国利 孙锐艳 李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6-727,共12页
系统阐述近年来中国CO2驱油和埋存理论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基于陆相油藏地质特征,发展和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和关键技术:①丰富了对陆相油藏CO2与原油间的组分传质特征、微观驱油和不同地质体埋存机理的认识;②... 系统阐述近年来中国CO2驱油和埋存理论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基于陆相油藏地质特征,发展和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和关键技术:①丰富了对陆相油藏CO2与原油间的组分传质特征、微观驱油和不同地质体埋存机理的认识;②形成了CO2驱油藏工程参数设计、注采调控、开发效果评价等油藏工程技术系列;③发展了CO2分层注气工艺、高效举升工艺、井筒腐蚀在线监测与防护等采油工程技术系列;④创新了CO2捕集、管道输送、地面注入、产出气循环注入等地面工程技术系列;⑤形成了CO2驱油藏监测、安全环保评价等配套技术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①突破低成本CO2捕集技术,提供廉价的CO2气源;②改善CO2与原油之间混相的技术,提高驱油效率;③研发提高CO2波及体积技术;④研制更高效举升工具和技术;⑤加强CO2埋存监测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吉林油田的实践表明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油藏 CO2驱油与埋存 提高采收率 油藏工程 注采工程 地面工程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微球逐级深部调剖技术 被引量:139
6
作者 孙焕泉 王涛 +1 位作者 肖建洪 陈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79,共3页
由于现有调剖堵水材料在进行油田深部调剖时存在不足,根据理想的深部调剖材料所应该具备的性能,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微球结构的设计思路。对所合成的新型材料进行了实验评价,研究了微球水化前后的粒径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初始粒径为... 由于现有调剖堵水材料在进行油田深部调剖时存在不足,根据理想的深部调剖材料所应该具备的性能,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微球结构的设计思路。对所合成的新型材料进行了实验评价,研究了微球水化前后的粒径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初始粒径为几十纳米,在室温下水化30d后粒径膨胀为几微米;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在人造岩心和填油砂模拟岩心管中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在岩心中具有封堵、突破、深入、再封堵的逐级封堵和逐级调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深部调剖 提高采收率 膨胀 封堵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32
7
作者 程杰成 吴军政 胡俊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三元复合驱是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驱油技术,中国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地质储量约为83×108 t,仅大庆油田就有近14×108 t的储量,其潜力巨大,但由于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未能进入工... 三元复合驱是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驱油技术,中国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地质储量约为83×108 t,仅大庆油田就有近14×108 t的储量,其潜力巨大,但由于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未能进入工业应用。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突破了大庆油田低酸值原油无法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技术界限,发明了三元复合体系新配方;研制出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优化确定了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井网井距、层系组合和注入参数;攻克了防垢举升、采出液处理等关键配套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工业化应用条件。现场应用实践表明,三元复合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 以上,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多10% 。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战略接替技术正在工业化推广,并可以为其他高含水开发阶段的老油田挖潜和陆相砂岩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表面活性剂 方案设计 防垢举升 采出液处理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理论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2
8
作者 李根生 沈忠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近年来新型水射流理论研究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①自激振荡射流调制机理研究,创制了新型高效自振空化射流,发明了自激振荡射流钻头,首创了自振旋转射流处理近井地层解堵增产增注技术和自激波动注水技术。②机械及水力联... 近年来新型水射流理论研究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①自激振荡射流调制机理研究,创制了新型高效自振空化射流,发明了自激振荡射流钻头,首创了自振旋转射流处理近井地层解堵增产增注技术和自激波动注水技术。②机械及水力联合破岩理论研究,揭示了在钻井压入与旋转双向应力作用下,岩石裂纹形成和发展规律,建立了联合破岩钻头设计理论。③旋转射流理论和破岩机理研究,研制了径向水平钻井技术。④磨料射流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研究,优化了水力喷砂射孔参数设计,发展和完善了水力喷砂射孔技术。⑤高压水射流深穿透水力射孔及辅助压裂可行性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射孔和压裂效率,而且为油田(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增产增注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⑥双射流理论及其特性研究,双射流有利于形成大而深的破岩孔道,避免孔眼凸底的形成,可以提高射流破岩钻孔效率。⑦探索超高压射流辅助破岩理论及辅助钻井新方法,建立了超高压射流辅助破岩的三维PDC钻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射流 射流喷嘴 钻头 钻井新方法 物理法采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大庆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23
9
作者 孙龙德 伍晓林 +2 位作者 周万富 李学军 韩培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645,共10页
通过跟踪分析大庆油田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化学驱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化学驱理论、技术的适应性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大庆油田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主要建立了低酸值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 通过跟踪分析大庆油田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化学驱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化学驱理论、技术的适应性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大庆油田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主要建立了低酸值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关系理论,自主研制出系列表面活性剂产品;形成化学驱注入参数优化及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发展了化学驱分质分层注入、清防垢采油、配注及采出液处理工艺,形成了配套的采油及地面工程技术。大庆油田化学驱应用效果显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2%,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18%。进一步提高化学驱采收率,可从3个方面开展攻关:(1)油藏表征由精细向精准发展;(2)提高采收率技术向智能、高效方向发展;(3)配套工艺向环保、高效、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化学驱 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理论 注入参数优化 工程配套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9
10
作者 计秉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对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6个方面。目前,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和气驱4类技术已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热采和气驱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驱... 对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6个方面。目前,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和气驱4类技术已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热采和气驱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驱技术主要应用在中国,而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技术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出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攻关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改善水驱技术通过层系细分重组和井网井型立体优化,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系统,探索驱替剖面的均匀控制。稠油热采技术综合应用复杂结构井、蒸汽和各类助剂,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气驱技术应用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CO2驱油埋存项目不断增加。化学驱技术向高温高盐油藏、大孔道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水驱 化学驱 稠油热采 注气 技术进展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中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04
11
作者 李世军 杨振宇 +1 位作者 宋考平 康万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73,共3页
评价了不同机械搅拌力、不同含水率条件下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溶液与原油间的乳化能力 ,研究了这种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形成的乳化液类型及其稳定性 ,给出了油水比、化学剂类型、浓度、外力及其综合作用对产生乳化的影响程度。分析了... 评价了不同机械搅拌力、不同含水率条件下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溶液与原油间的乳化能力 ,研究了这种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形成的乳化液类型及其稳定性 ,给出了油水比、化学剂类型、浓度、外力及其综合作用对产生乳化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采出液产生乳化的原因。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 ,三元复合驱过程中产生的原油乳化作用是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驱油体系 乳化作用 乳状液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化学复合驱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6
12
作者 朱友益 侯庆锋 +2 位作者 简国庆 马德胜 王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6,共7页
近年来化学复合驱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及现场试验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采用低浓度复合驱体系,通过碱、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数量级,同时采用抗盐聚合物使污水配制驱替液黏度达到要求,三元复合驱或二元复合驱具有... 近年来化学复合驱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及现场试验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采用低浓度复合驱体系,通过碱、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数量级,同时采用抗盐聚合物使污水配制驱替液黏度达到要求,三元复合驱或二元复合驱具有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双重作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和工业化试验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18.6%~26.5%,复合驱进入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在复合驱试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列配套技术。复合驱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强碱引起的检泵周期较短和采出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国外复合驱技术早期主要采用表面活性剂胶束-聚合物驱,由于成本高未能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油价上涨,开始研究低浓度复合驱体系。国外采用化学驱的油藏大部分为高温高盐油藏,瓶颈技术为耐温抗盐驱油剂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三次采油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0
13
作者 李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CO2驱技术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实现CO2地质封存,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中国陆相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和开发特征,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CO2驱油理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程及防腐工艺、产出CO2回收利用等技术进展及... CO2驱技术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实现CO2地质封存,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中国陆相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和开发特征,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CO2驱油理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程及防腐工艺、产出CO2回收利用等技术进展及矿场试验情况。分析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需求,从低成本CO2捕集、输送、降低混相压力,改善CO2驱开发效果、埋存优化及监测技术和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快CO2驱技术发展的建议。对于推动CO2驱油和埋存技术发展,提高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低渗透油藏 油藏工程 提高采收率 地质封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09
14
作者 李阳 康志江 +1 位作者 薛兆杰 郑松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1)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机制、复杂介质复合流动机理理论;(2)以地球物理描述、离散缝洞建模方法为核心的储集体识别和描述技术;(3)自由流-渗流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及试井分析技术;(4)空间结构井网设计、变强度注水和堵水封窜为核心的注水开发和氮气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5)钻完井、酸化压裂增产技术。进一步实现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需要开展4个方面的攻关:(1)发展更高精度的复杂储集层描述技术;(2)研发多途径的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3)完善和发展超深层碳酸盐岩钻井、酸化压裂改造方法,大幅降低工程成本;(4)加强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油气藏开发的融合,实现油田开发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储集层 流体复合流动 注水注气 酸化压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8
15
作者 李士伦 汤勇 侯承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地质埋存前景广阔。回顾国内外CO2驱发展历程及简况,分析CO2非混相驱及CO2吞吐发展现状,总结了CO2驱相态、驱油机理评价以及CO2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CO2驱油藏工程设计重点在于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效... 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地质埋存前景广阔。回顾国内外CO2驱发展历程及简况,分析CO2非混相驱及CO2吞吐发展现状,总结了CO2驱相态、驱油机理评价以及CO2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CO2驱油藏工程设计重点在于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控制黏性指进和气体突破,实现混相或近混相驱,结合油藏特征优化井网和注入参数。指出CO2近混相驱和提高波及体积是CO2驱发展趋势。水气交替、泡沫驱、裂缝封堵及局部重力驱是防气窜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国内外目前CO2驱技术及现场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特征做好CO2驱与CO2地质埋存相结合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提高采收率 CO2吞吐 防气窜 现状及趋势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剖矿场试验 被引量:82
16
作者 李明远 林梅钦 +4 位作者 郑晓宇 吴肇亮 王兆江 郑文梅 马云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本文介绍了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可堵塞水驱形成的水通道 ,使驱替液进入含油层 ,提高注水井注入压力 ;交联聚合物溶液进入高渗层可产生微观溶液流改向作用 ,具有调剖... 本文介绍了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可堵塞水驱形成的水通道 ,使驱替液进入含油层 ,提高注水井注入压力 ;交联聚合物溶液进入高渗层可产生微观溶液流改向作用 ,具有调剖、驱油功能 ,能增加生产井的产油量 ,降低产液量和含水率 ;交联聚合物溶液可不断向地层深部推进 ,起到深部调剖、液流改向作用 ;通过调整聚合物浓度、注入方式可控制注入压力、改善驱油效果 ,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聚合物溶液 凝胶 深部调剖 高聚物驱油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73
17
作者 赵福麟 张贵才 +1 位作者 周洪涛 李宜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42,共5页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 (简称“2 +3”提高采收率技术 )是指在充分调剖 ,充分发挥二次采油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三次采油的技术。该技术由两项技术组成 ,即充分调剖技术和有限度三次采油技术。前者有两个技术关键 :一个是调剖...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 (简称“2 +3”提高采收率技术 )是指在充分调剖 ,充分发挥二次采油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三次采油的技术。该技术由两项技术组成 ,即充分调剖技术和有限度三次采油技术。前者有两个技术关键 :一个是调剖充分程度的判别 ,另一个是堵剂系列的建立。后者也有两个技术关键 :一个是高效驱油剂配方的筛选 ,另一个是驱油剂用量的优化。文中重点介绍了上述技术关键的研究结果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提出了用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充满度判别调剖充分程度的标准和在有限度三次采油中注入 0 .0 2 Vp 的量化指标。此技术已在老河口油田的试验井组和蒙古林油田的试验区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堵水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技术进展
下载PDF
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7
18
作者 王玉普 刘义坤 邓庆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31,共9页
在调研我国陆相砂岩油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渗透油田、低渗透油田及断块油田角度出发,总结并归纳不同类型油田面临的开发现状,制定有效开发战略对策.结果表明: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低渗透油田应以CO... 在调研我国陆相砂岩油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渗透油田、低渗透油田及断块油田角度出发,总结并归纳不同类型油田面临的开发现状,制定有效开发战略对策.结果表明: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低渗透油田应以CO2驱油,辅助微生物驱油的开发对策;断块油田应开展气驱、微生物驱和热采研究与试验的战略对策.该研究成果对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砂岩油田 特高含水期 开发对策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69
19
作者 汪卫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90,共4页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迫在眉睫。国内各油田和一些研究单位已开展相当规模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试验 ,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适合于一定的油藏范围 ,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分析该项技术...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迫在眉睫。国内各油田和一些研究单位已开展相当规模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试验 ,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适合于一定的油藏范围 ,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分析该项技术的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 ,指出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并论述其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技术 提高采收率 进展
下载PDF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84
20
作者 袁士义 王强 +1 位作者 李军诗 韩海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3-1632,共10页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油藏10余年CO2驱(CCUS)、顶部注烃气驱、减氧空气驱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形成的特色理论、关键技术和矿场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参照美国注气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适宜气驱的油藏类型及潜力、气源及注入方式、配套技术发展、试验类型及成效,明确了中国注气技术已处于从工业试验向工业化规模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有望上产至年产油(500~1000)×104t,将发展成为中国继热采、化学驱后最重要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中国原油稳产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注气技术发展尚面临油藏条件、试验类型和规模、气源供给、配套技术及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和各大石油公司层面给出了加快气驱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及有效规模应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提高采收率 技术进展 前景展望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