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Detection of Learner Engagement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Wearable Sensors 被引量:3
1
作者 Meredith Carroll Mitchell Ruble +4 位作者 Mark Dranias Summer Rebensky Maria Chaparro Joanna Chiang Brent Winslow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20年第3期165-178,共14页
Training can now be delivered on a large scale through mobile and web-based platforms in which the learner is often distanced from the instructor and their peers. In order to optimize learner engagement and maximize l... Training can now be delivered on a large scale through mobile and web-based platforms in which the learner is often distanced from the instructor and their peers. In order to optimize learner engagement and maximize learning in these contexts, instructional content and strategies must be engaging. Ke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tudy of such content and strategies, and adaptation of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when learners become disengaged, is the ability to objectively assess engagement in real-time. Previous self-reported metrics, or expensive EEG-based engagement measures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large-scale platforms due to their complexity and cost. Here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that utilizes non-invasive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directly assess engagement in classroom, simulation, and live training environm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45 students and first responders in a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UAS) training program to assess the ability to accurately assess learner engagement and discriminate between levels of learner engagement within classroom, simulation and live environments via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puts. A series of engagement classifiers were developed using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electrodermal, movement, and eye-tracking features that were able to successfully classify engagement levels at an accuracy level of 85% with eye-tracking features included or 81% without eye-tracking features. This approach is capable of monitoring, assessing, and tracking learner engagement across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contexts, and providing real-time and after action feedback to support instructors in modulating learner eng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RNER ENGAGEMENT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Eye Movements electrodermal Activity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Y
下载PDF
Electrodermal mapping: A new technology
2
作者 Gerhard Litscher Lu Wang +1 位作者 Xin-Yan Gao Ingrid Gaischek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AIM: To provide the frst objective data to show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s of an acupuncture point and a non acupuncture point are different. METHODS: A newly developed multi-channel skin re-sistance measuring s... AIM: To provide the frst objective data to show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s of an acupuncture point and a non acupuncture point are different. METHODS: A newly developed multi-channel skin re-sistance measuring system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variability in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asurements in and around an acupoint, a non-acupoint and a scar. The system measures the electrical skin resistance at 48 points, both absolutely and continuously.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Graz in 10 male volunteers, aged between 20 and 30 years and of euro-caucasian descent. With software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 hardware, both a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 and a graphical presentation of possible changes in electrical resistance in the region of interest are possible.RESULTS: Using the new electrodermal mapping system, differences in skin resistance of an acupoint, a non-acupoint and around a scar could be observed. The values varied within a range of up to 100-500 kOhm. Thermography measurements for control reasons in the same spot did not show these changes.CONCLUSION: Electrodermal mapping is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highly precise skin resistance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rmal MAPPING Acupuncture point SCAR COMPLEMENTARY medicine Electrical SKIN resist-ance
下载PDF
Abnormal Sympathetic Lateralization in Depression: Asymmetry of the Biological Clock?
3
作者 Ana María Soza Catalina Arrau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8年第5期231-234,共4页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i (SCN), a paired structure in the hypothalamus controls the circadian rhythms of sleep-wake, endocrine, motor activity,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mammals. Major depression, a common moo...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i (SCN), a paired structure in the hypothalamus controls the circadian rhythms of sleep-wake, endocrine, motor activity,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mammals. Major depression, a common mood disorder, shows abnormal circadian cycles, however, the chronobiologic mechanisms involved are still unknown. Previous studies in animals show that the right/left SCN controls the ipsilateral sympathetic activity. To hav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sympathetic activity in right-handed humans, we measured the electrodermal activity (EDA) in both wrists in five healthy and five major depression subjects. Healthy subjects showed higher right side activity compared to left (R > L). Depressed patients, showed the contrary (R < L). These findings ope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ach half of the body’s sympathetic activity depends on the ipsilateral SCN in humans. Also, the question was raised if abnormal asymmetries between right and left SCN could underlie depression’s circadian disorders. This exploratory research allows introducing new approaches to mental and chronobiologic disorder’s study in living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rmal activity splitting CIRCADIAN rhythm DEPRESSION MOOD disorder
下载PDF
Localization of Auricular Projection Area of the Liver and Its Use in the Monitoring of Viral Hepatitis
4
作者 Jan Z. Szopinski Georg P. Lochner +7 位作者 Tomasz Macura Iwona Karcz-Socha Anna Kasprzyk-Minkner Krzysztof Kielan Barbara Krupa-Jezierska Dariusz J. Nasiek Piotr Warakomski 小红藤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0-265,共6页
Background: Pathology of an internal organ causes significant rec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diode phenomenon) in related skin areas once th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in the skin. ... Background: Pathology of an internal organ causes significant rec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diode phenomenon) in related skin areas once th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in the skin. Objective: Localization of auricular projection area of the liver and evaluation of its usefulness in the monitoring of viral hepatitis. Design, Patients and Setting: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gree of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measured at various spots in the auricular concha region, in 19 in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15 clinically healthy volunte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ovincial Teaching Hospital, Tychy, Poland.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of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at various spots on the auricular concha using a "rectification ratio" that quantifies the degree of rectification (normal range: 0-60%). Main outcome measure: The location of the skin area wher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rectification ratios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82±12% at the time of the 'peak period') versus controls (42±8%). Results: A location was identified on the ear auricle where the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phenomenon demonstrated a dependence on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Conclusions: Liver projection area exists on the ear auricle which is located within the region of cymba conchae, next to anthelix and the cavity of concha. The existence of viral hepatitis causes this skin area to show a higher degree of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once the skin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Evaluation of the rectification phenomenon of the liver proiection area provides a method of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viral hep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resistanc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RECTIFICATION acupuncture point organ electrodermal diagnostics (OED)
下载PDF
基于生理信号的精神疲劳评估 被引量:15
5
作者 夏岚 王见荣 +3 位作者 梁妃学 李伟龙 郭劲松 邓亲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0-873,共4页
目的通过非介入式的生理参数的监测,评估精神疲劳。方法根据实验对象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测试实验过程中伴随疲劳而发生的变化,记录14例实验对象疲劳过程前后的皮肤电活动、心率、心率变异性3组生理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体清醒和... 目的通过非介入式的生理参数的监测,评估精神疲劳。方法根据实验对象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测试实验过程中伴随疲劳而发生的变化,记录14例实验对象疲劳过程前后的皮肤电活动、心率、心率变异性3组生理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体清醒和精神疲劳状态下的平均皮肤电导水平、平均心率、总功率密度、极低频功率密度占总功率密度百分比、高频功率密度占总功率密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监测皮肤电活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等生理参数对人体精神疲劳进行评估的方法具有无创、有效和实用的特点,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疲劳 反应时间 皮肤电活动 心率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昌凯 傅根跃 +1 位作者 倪晓峰 杨持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86-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认知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照片再认法,以不同认知任务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结果:不同认知任务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识记过的照片引起更强烈... 目的:探讨个体认知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照片再认法,以不同认知任务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结果:不同认知任务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识记过的照片引起更强烈的皮肤电反应。结论:①皮肤电反应确实存在着认知效应。②皮肤电反应还受到说谎引起的“非认知”因素的控制与影响。③皮肤电反应还可能会受到被试反应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谎 照片再认 皮肤电反应 认知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生理信号的驾驶人脑力负荷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奇良 杨坤华 +1 位作者 曲行达 陶达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6,共9页
准确评估驾驶人脑力负荷状态对降低因驾驶人脑力负荷过载导致的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典型驾驶场景,结合N-back认知负荷次任务,设计不同难度的驾驶任务实验,研究驾驶人脑力负荷.实验收集驾驶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多种模态生理信号(... 准确评估驾驶人脑力负荷状态对降低因驾驶人脑力负荷过载导致的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典型驾驶场景,结合N-back认知负荷次任务,设计不同难度的驾驶任务实验,研究驾驶人脑力负荷.实验收集驾驶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多种模态生理信号(脑电、心电和皮电信号)及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主观脑力负荷数据,提出基于多模态生理信号特征分析和模式识别的驾驶人脑力负荷分类模型,并比较不同模态生理信号及其组合在3种典型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决策树和k最近邻模型)中的脑力负荷分类识别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不同模态生理信号组合的脑力负荷分类模型具有不同的分类准确率.单一模态生理信号的分类模型中,基于皮电、心电和脑电信号的分类模型准确率依次增加;基于多模态生理信号的分类模型准确率普遍优于单一模态分类模型;基于脑电、心电及皮电3模态生理信号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具有最高的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脑力负荷 机器学习 多模态 脑电信号 心电信号 皮电信号
下载PDF
基于任务情境的航线飞行员脑力负荷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汪磊 王朔 +3 位作者 邹颖 张梦茜 吴建军 李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2-1208,共7页
为探究飞行任务中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特征,开展了2种经验水平(机长、副驾驶)×3种任务阶段(进近阶段、火警阶段、着陆阶段)的混合双因素设计试验,记录HR、HRV、EDA和眼动指标作为因变量,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 为探究飞行任务中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特征,开展了2种经验水平(机长、副驾驶)×3种任务阶段(进近阶段、火警阶段、着陆阶段)的混合双因素设计试验,记录HR、HRV、EDA和眼动指标作为因变量,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与副驾驶组相比,机长组HR均值、SCL、SCR和平均瞳孔直径更小,IBI均值和PNN20更大;被试在不同任务阶段的脑力负荷生理特征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特征受到经验水平的影响,机长在全部任务阶段中脑力负荷均低于副驾驶;不同任务阶段的脑力负荷特征存在差异,由进近阶段到着陆阶段,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表现出逐级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循证训练、提高训练效率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提升飞行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飞行安全 脑力负荷 心率 心率变异性 皮肤电活动 眼动
下载PDF
基于心理生理测量方法的座椅舒适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宇翃 贾玉岭 +1 位作者 李维亮 赵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究在座椅舒适性评价中,皮电反射(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瞳孔直径等数据是否与用户主观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座椅,因变量为EDA、HRV... 目的探究在座椅舒适性评价中,皮电反射(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瞳孔直径等数据是否与用户主观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座椅,因变量为EDA、HRV、瞳孔直径以及用户对于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测等,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就坐于两种不同座椅的被试瞳孔直径变化存在差异性显著(方差齐,t0.05(27)=–2.718,p<0.05),其皮电反射EDA与心率变异HRV的检测结果为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在基于心理生理测量方法的座椅舒适性评价研究中,瞳孔指标相对敏感,且与主观评价相关性强,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瞳孔数据协同优化座椅舒适度评价;暂无充分证据支持皮电反射和心率变异性与座椅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此外,应用眼动追踪等心理生理测量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向指导座椅的改良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评价 心理生理测量 眼动分析 皮电反射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基于生理电技术的网页图版率的用户体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征宇 马梦云 +1 位作者 孙家豪 梁晨曦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7-101,共5页
目的通过对网页图版率的研究,来提高网页的用户体验,为网站开发人员提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方法对不同图版率的网页进行用户体验测试,运用生理电技术,测量其心电、皮电,并结合SAM情绪反应量表打分,通过运用主观、客观相结合... 目的通过对网页图版率的研究,来提高网页的用户体验,为网站开发人员提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方法对不同图版率的网页进行用户体验测试,运用生理电技术,测量其心电、皮电,并结合SAM情绪反应量表打分,通过运用主观、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用户对不同图版率网页的用户体验。结论在网页设计中,要尽量避免纯图片或纯文字的情况,并且相对而言,网页图版率越高,用户体验会越好。当图版率在20%~90%时,网页的用户体验较好;当图版率在60%~80%时,网页的用户体验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电 网页图版率 用户体验 皮电 心电
下载PDF
飞行冒险行为的眼动和生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磊 高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28,共7页
为探究风险情境中飞行冒险行为及其生理与行为指标变化特征,设计并实施风险情境下的模拟飞行试验,选取19名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采集其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眼动行为、皮肤电活动(EDA)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数据,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 为探究风险情境中飞行冒险行为及其生理与行为指标变化特征,设计并实施风险情境下的模拟飞行试验,选取19名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采集其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眼动行为、皮肤电活动(EDA)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数据,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冒险组在出现冒险行为时瞳孔直径缩小,扫视速度降低,皮电水平(SCL)增幅变大,HRV增大;EDA与HRV表征的被试心理负荷程度与冒险行为水平存在相关性,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可以作为预测飞行冒险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冒险行为 眼动 皮肤电活动(EDA) 心率变异性(HRV)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
下载PDF
森林步道对游人身心健康影响研究——以福山郊野公园步道和鼓山风景区步道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赖鹏程 李承康 +2 位作者 彭兆翔 郑涵青 黄启堂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探究森林步道不同空间类型和景观特征对游人心理和生理感知的差异,选取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步道空间实景图片,建立虚拟场景图片,并对40名被试者通过心理恢复性评价问卷结合使用ErgoLAB多导仪器进行环境模拟实验,采集恢复性评价得... 为探究森林步道不同空间类型和景观特征对游人心理和生理感知的差异,选取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步道空间实景图片,建立虚拟场景图片,并对40名被试者通过心理恢复性评价问卷结合使用ErgoLAB多导仪器进行环境模拟实验,采集恢复性评价得分、皮电皮温数据(EDA)以及心率数据(HRV)。结果表明:森林步道六类空间感知恢复性排序为:森林步道近景高绿视率空间>森林步道远景高绿视率空间>森林步道远景中绿视率空间>森林步道近景低绿视率空间>森林步道远景低绿视率空间>森林步道近景中绿视率空间;环境偏好特征对感知恢复性影响最为显著;森林步道六类空间对被试者产生良好生理健康影响,但各类空间的数据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步道 空间类型 景观特征 恢复性环境 心率变异性 皮肤电活动
下载PDF
皮肤电活动在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晕动病评估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芬 张艺耀 +4 位作者 于东睿 李文平 龚学晨 王建昌 邹志康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客观评价晕动病的指标,以期提高飞行学员的精准医学选拔水平。方法随机抽取350名参加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在进行90 s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耐力... 目的探讨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客观评价晕动病的指标,以期提高飞行学员的精准医学选拔水平。方法随机抽取350名参加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在进行90 s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耐力检测时,采用可穿戴监测设备实时同步记录EDA,并通过Graybiel评分评价自主神经症状,按照Graybiel得分,分为A组(Graybiel得0分)、B组(Graybiel得1~2分)和C组(Graybiel得≥3分),共3组。分析EDA与Graybiel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剔除指标不完整的受试者,共有301名受试者纳入研究。晕动病学生EDA呈现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按照Graybiel得分,A组173名,B组102名,C组26名,其中B组和C组学生后测皮肤电活动反应(skin conductance reaction,SCR)、皮肤电活动水平(skin conductance level,SCL)较A组均升高(H=-5.408、-6.781、-3.002、-2.772,P<0.001、<0.001、=0.008、=0.017),B组学生的前测SCL与较A组高(H=-3.019,P=0.008)。结论EDA可用来客观评价晕动病。采用实时EDA检测联合Graybiel评分的评价方法,可以在招飞医学选拔中更加客观地检出晕动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电活动 晕动病 Graybiel评分 青少年航空学校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基于生理试验
14
作者 李乃文 房小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6-1043,共8页
为探究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效果,将72名矿工被试分为控制组和睡眠剥夺组,通过2种睡眠状况(正常、睡眠剥夺)×2种任务片段(基线段、逃生任务片段)的试验设计,分别记录分析不同任务片段下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为探究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效果,将72名矿工被试分为控制组和睡眠剥夺组,通过2种睡眠状况(正常、睡眠剥夺)×2种任务片段(基线段、逃生任务片段)的试验设计,分别记录分析不同任务片段下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部分指标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逃生任务可以有效激活矿工的风险感知,在执行逃生任务时,矿工的C_(S)、L_(SC)和F_(L)/F_(H)显著上升,I_(BI)和P_(NN20)显著下降;睡眠剥夺会损害矿工的风险感知能力,研究发现,控制组被试逃生任务片段唤醒情绪和打破交感神经平衡的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睡眠剥夺相关的生理研究提供证据和参考,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睡眠剥夺 风险感知 生理参数 皮肤电活动(EDA) 心率变异性(HRV)
下载PDF
情绪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钎 栗继祖 申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为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情绪控制角度,基于效价-唤醒度(V-A)情绪模型,并结合情绪唤醒方法和生理测量技术,开展矿工安全行为能力认知试验;然后通过测量不同情绪唤醒下的注意力和决策时间,采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不同情绪效价下... 为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情绪控制角度,基于效价-唤醒度(V-A)情绪模型,并结合情绪唤醒方法和生理测量技术,开展矿工安全行为能力认知试验;然后通过测量不同情绪唤醒下的注意力和决策时间,采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不同情绪效价下唤醒度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唤醒度正性情绪中,唤醒度的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减弱、决策时更厌恶风险;在正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随着唤醒度的提高,矿工注意力和决策厌恶风险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直到低于中性情绪;低唤醒度负性情绪中,唤醒度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和风险厌恶程度都降低,在负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唤醒度的提高同样使注意力和决策的风险厌恶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甚至直到低于中性情绪;相较之下,在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正性情绪唤醒度的提高更容易使矿工安全行为能力降低到中性情绪水平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模型 安全行为能力 皮肤电活动(EDA) 注意力 风险偏好 生理测量
下载PDF
应用皮电检测新技术探索人体应激时的皮电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瑶 王俊红 +1 位作者 唐一源 鹿麒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64-67,共4页
近年来,皮肤电作为反映情绪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情绪对皮肤电的具体影响,本研究用皮电检测仪(EDSD)的“能量过筛”技术,检测被试应激前后的皮肤电阻和电容的变化,提出了用皮肤电的综合情况来表征人体调... 近年来,皮肤电作为反映情绪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情绪对皮肤电的具体影响,本研究用皮电检测仪(EDSD)的“能量过筛”技术,检测被试应激前后的皮肤电阻和电容的变化,提出了用皮肤电的综合情况来表征人体调节能力的概念。试验采用音乐、噪声、静息为应激源,让被试接受10min的刺激,并在刺激前后进行“能量过筛”,统计结果显示:(1)人体在应激前后的皮肤电的综合情况变化具有显著差异;(2)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而噪声则对人体十分有害;(3)在应激前后配以POMS心境量表检测被试的心理指标,以及对心率、血压生理指标的测量,也从不同水平上证实了不同的应激源对心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电 皮电检测仪 音乐 能量过筛 POMS
下载PDF
EDSD的原理及实验概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耀芳 唐一源 张雪 《医疗设备信息》 2005年第6期36-37,4,共3页
EDSD(皮肤电阻检测仪)是在经络学和现代生物能医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量子医学中的共振原理设计而成。EDSD的出现对于现代西医和传统中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介了EDSD的原理、内部结构,和几个验证其诊断准确性的实验,最后结合我们... EDSD(皮肤电阻检测仪)是在经络学和现代生物能医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量子医学中的共振原理设计而成。EDSD的出现对于现代西医和传统中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介了EDSD的原理、内部结构,和几个验证其诊断准确性的实验,最后结合我们的实验提出了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SD(皮肤电阻检测仪) 经络学 量子医学
下载PDF
基于ELM和SVM皮电信号情绪分类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志雯 赵丽 +2 位作者 边琰 何兴霖 孟铜宁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3年第7期10-13,共4页
皮电信号(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是一种不平稳的非周期性微弱信号,能够反映不同情绪状态下人体皮肤内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以及汗腺的分泌活动,在情绪分类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EDA信号时域特征提取的分类方法识别率低,极限... 皮电信号(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是一种不平稳的非周期性微弱信号,能够反映不同情绪状态下人体皮肤内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以及汗腺的分泌活动,在情绪分类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EDA信号时域特征提取的分类方法识别率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具有训练参数少、学习效率高、泛化能力强等的优点,本研究基于生理信号采集设备采集了12位被试的皮电数据,从时域上进行特征提取,输入KS(Kennard-Stone)模型随机筛选样本,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极限学习机的方法对积极、消极、中性情绪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准确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55.56%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极限学习机平均分类准确率达64.16%,提高了8.6%,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验证,t检验结果为P=0.047781453<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极限学习机算法适用于情绪分类识别,相较于支持向量机具有更好的情感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皮电信号 支持向量机 极限学习机
原文传递
冒险行为下人的生理参数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祥春 王焕 +3 位作者 张霈 吕金宝 陈泽宇 李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共7页
为探究工人的冒险行为,以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首先在实验室搭建模拟高处作业的平台,然后利用ErgoLAB软件采集被试的皮温、皮肤电活动(EDA)、呼吸、脉搏等生理指标,最后运用SPSS软件作相关性分析,找出冒险行为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生... 为探究工人的冒险行为,以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首先在实验室搭建模拟高处作业的平台,然后利用ErgoLAB软件采集被试的皮温、皮肤电活动(EDA)、呼吸、脉搏等生理指标,最后运用SPSS软件作相关性分析,找出冒险行为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生理参数,并阐明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冒险行为发生时,被试的皮肤电导平均值增大、皮肤电导水平显著上升;心率节奏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加快;呼吸频率离散程度减小;皮温略有上升,但偏离均值的程度显著变小;被试各项生理参数的变化均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险行为 生理参数 皮肤电活动(EDA) 高处作业 心率变异性(HRV)
下载PDF
皮电测量在虚拟仿真驾驶座舱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由芳 谢雨锟 +1 位作者 李雅茹 徐逸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虚拟仿真驾驶座舱评测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汽车交互实验室的研究背景和条件,在主观和行为测量基础上,将皮电测量引入研究生课程,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展开命题、设计调研、实验设计和可用性评... 虚拟仿真驾驶座舱评测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汽车交互实验室的研究背景和条件,在主观和行为测量基础上,将皮电测量引入研究生课程,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展开命题、设计调研、实验设计和可用性评测。以评测车载多屏互动音乐系统为例,学生在驾驶仿真台架上完成两种设计方案实验评测。实验表明,使用中控触屏的皮电高于使用方向盘按键,即中控触屏心理负荷更低,结果与中控触屏系统可用性量表分值更高且任务用时更短趋势一致,说明皮电测量与主观和行为测量结合能有效评测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可用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皮电测量评测方法,为自主展开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电测量方法 虚拟仿真驾驶座舱 汽车人机交互设计 可用性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