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庆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5年第4期205-210,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EBSD系统的组成、实验条件、分辨率及EBSD数据处理方法等。通过多个典型的实例,系统介绍EBSD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就EBSD技术与其他相关分析技术的比较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ebsd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材料科学 分辨率 数据处理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在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0
2
作者 许志琴 王勤 +2 位作者 梁凤华 陈方远 许翠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1-1736,共16页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简称EBSD)技术可以快捷准确地进行物相鉴定,确定矿物晶体的晶格优选定向和多相岩石中各矿物的空间分布,使其成为定量研究岩石显微构造的理想工具。将岩石组构测量、野外地质观察与矿...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简称EBSD)技术可以快捷准确地进行物相鉴定,确定矿物晶体的晶格优选定向和多相岩石中各矿物的空间分布,使其成为定量研究岩石显微构造的理想工具。将岩石组构测量、野外地质观察与矿物的变形实验研究相结合,可以判别物质运动的剪切指向和变形的温压条件,从而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的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EBSD技术的原理和主要矿物组构的实验研究进展,然后以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5年来的成果为例,总结了EBSD技术在研究大陆深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机制和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橄榄石和绿辉石的组构揭示了板块深俯冲阶段的组构运动学特征,而石英、斜长石和夕线石的组构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内大型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历史,如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相关的韧性剪切带、龙门山逆冲剪切带、西昆仑康西瓦走滑剪切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康马拆离剪切带。因此,EBSD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显微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建立变质-变形-运动学相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大陆动力学 深俯冲与折返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岩石组构学研究的最新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被引量:56
3
作者 徐海军 金淑燕 郑伯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岩石组构分析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理解许多地质过程非常关键。岩石组构学的理论研究和测试技术手段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十几年来,装备在扫描电镜上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日臻成熟,已经成为地球... 岩石组构分析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理解许多地质过程非常关键。岩石组构学的理论研究和测试技术手段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十几年来,装备在扫描电镜上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日臻成熟,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组构分析的强有力手段。作为革命性的新技术,EBSD的量化显微构造数据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相鉴定、变形机制、位错滑移系、结晶学优选方位(CPO)和变质过程研究等。本文介绍了池际尚教授在开拓我国岩石组构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贡献,同时阐述了EBSD的仪器组成、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及其与费氏台、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和透射电镜优缺点的对比,并展示了该方法在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组构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构 ebsd CPO 榴辉岩 石榴石 绿辉石
下载PDF
电工钢中黄铜织构行为及其对Goss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颜孟奇 钱浩 +3 位作者 杨平 宋惠军 邵媛媛 毛卫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通过EBSD取向成像技术检测追踪了取向硅钢热轧、脱碳退火及二次再结晶过程中黄铜取向晶粒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黄铜取向的形成是热轧时Goss取向在剪切力作用下向铜型取向转动受阻而绕法向转动的结果.与Goss晶粒和{111}〈112〉取向... 本文通过EBSD取向成像技术检测追踪了取向硅钢热轧、脱碳退火及二次再结晶过程中黄铜取向晶粒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黄铜取向的形成是热轧时Goss取向在剪切力作用下向铜型取向转动受阻而绕法向转动的结果.与Goss晶粒和{111}〈112〉取向晶粒类似,黄铜取向和{111}〈110〉取向晶粒之间存在形变与再结晶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二次再结晶时若抑制剂钉扎控制不当,在次表层的Goss晶粒快速长入中心层之前,黄铜取向晶粒已长成大尺寸并接触样品表面,随后的Goss大晶粒就很难吞并黄铜取向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织构 热轧 二次再结晶 ebsd
原文传递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被引量:34
5
作者 韩国卿 刘永江 +5 位作者 温泉波 邹运鑫 梁道俊 赵英利 李伟 赵立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405,共9页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古应力值测量,明确了岭下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石英组构以低温底面组构为主,滑移系为{0001},变形温度在400℃左右的变形特征,并初步认为嫩江一八里罕断裂带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结合断裂带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4~113Ma),其形成机制与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运动与NWW向NNW转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 岭下地区 韧性剪切带 构造变形 ebsd 左行走滑
下载PDF
形变及热处理对69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夏爽 周邦新 陈文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9-1003,共5页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IM)研究了材料初始状态、冷轧压下量和1100℃退火对69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低层错能面心立方金属镍基690合金,冷轧5%后在1100℃退火5min可使低ΣCSL(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IM)研究了材料初始状态、冷轧压下量和1100℃退火对69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低层错能面心立方金属镍基690合金,冷轧5%后在1100℃退火5min可使低ΣCSL(coincidence site lattice,Σ≤29)晶界比例提高到70%以上(Palumbo-Aust标准),同时形成大尺寸的晶粒团簇。低ΣCSL晶界比例和这种晶粒团簇的尺寸随冷轧压下量的增加而下降。初始状态的固溶或时效对690合金在1100℃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界特征分布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特征分布 晶界工程 退火孪晶 ebsd 镍基690合金
下载PDF
珠光体钢丝冷拉拔过程中微观组织及铁素体微区取向与织构演变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晓丹 A.Godfrey +1 位作者 刘伟 刘庆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采用电子通道衬度(ECC)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珠光体钢丝冷拉拔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铁素体微区取向与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珠光体变形组织中存在剪切带(S带),它们的出现与渗碳体片条和拉拔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S带... 采用电子通道衬度(ECC)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珠光体钢丝冷拉拔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铁素体微区取向与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珠光体变形组织中存在剪切带(S带),它们的出现与渗碳体片条和拉拔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S带越多,随着拉拔应变量的增大,纵截面上珠光体片条逐渐转向拉拔方向,S带方向与拉拔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珠光体内的S带会引起铁素体晶粒局部微区取向急剧变化,从而使原有的珠光体团分裂成若干个由铁素体大角度晶界相隔的区域,钢丝拉拔过程中形成平行于拉拔方向的铁素体〈110〉丝织构,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平行于拉拔方向的铁素体〈110〉丝织构增强,其它丝织构组分减弱;靠近钢丝中心区域内的〈110〉丝织构增强幅度大于其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钢丝 冷拉拔 ebsd 织构
原文传递
深冲IF钢再结晶{111}纤维织构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8
作者 于凤云 王轶农 蒋奇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4-727,共4页
为了探讨深冲IF钢再结晶织构与退火温度之间的关系及{111}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采用X射线衍射三维取向(ODF)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技术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利用Gibbs-Thom son方程对冷轧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再结晶织构演变规律... 为了探讨深冲IF钢再结晶织构与退火温度之间的关系及{111}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采用X射线衍射三维取向(ODF)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技术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利用Gibbs-Thom son方程对冷轧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再结晶织构演变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再结晶量逐渐增多,γ纤维织构强度亦相应增强,同时,α纤维织构强度则逐渐降低;冷轧IF钢再结晶初期的织构转变主要发生在γ纤维织构之间.研究表明,再结晶核心的形成主要以"显微择优形核"为主,晶核的长大则主要以择优生长为主,而Σ重位点阵晶界在再结晶γ纤维织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ODF ebsd 再结晶{111}织构 Σ晶界
下载PDF
Effect of Substructure on Toughness of Lath Martensite/Bainite Mixed Structure in Low-Carbon Steels 被引量:24
9
作者 LUO Zhi-jun SHEN Jun-chang +3 位作者 SU Hang DING Yue-hua YANG Cai-fu ZHU Xi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40-48,共9页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bstructure in the martensite/bainite mixed structure, which is obtained from low-carbon NiCrMoV steels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conditions, was made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 (OM),...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bstructure in the martensite/bainite mixed structure, which is obtained from low-carbon NiCrMoV steels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conditions, was made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n toughnes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ughness of the steel is en- hanced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packet and block siz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prior austenite grain size mixed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martensite and bainite while the lath width is about 0.38μm.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both the packet and block boundaries have the same hindering effect on crack extension.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e block width on impact energy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acket. Therefore, the block can be used as microstruc- tural substructure to affect the toughness in low-carbon martensite steels, suggesting that the block size is "the effective grain size" for controlling t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h martensite lath bainite mixed structure TOUGHNESS ebsd crack extension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的材料微区应力应变状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亚敏 潘春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共11页
材料中微米级微区范围内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常被用来解释宏观材料的失效行为。目前的常规技术都难以实现数微米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测试和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可用于微区应力应变状态分析的有力手段。它是扫描电... 材料中微米级微区范围内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常被用来解释宏观材料的失效行为。目前的常规技术都难以实现数微米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测试和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可用于微区应力应变状态分析的有力手段。它是扫描电镜(SEM)的附件之一,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角度分辨率和应变敏感性。本文以材料形变方式为基础,综述了EBSD技术对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的不同表征原理与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应变敏感度的提高和进展,及测量参数对结果精度的影响,为更好地发展该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残余应力 ebsd 弹性应变 塑性应变 失效分析
下载PDF
EBSD技术结合背散射电子成像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宁 黄天林 +2 位作者 周正 栾佰峰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以桥梁用过共析珠光体钢微观组织结构和冷轧高纯镍退火再结晶行为的研究为例,系统阐明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背散射电子(BSE)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在EBSD面扫之前,先用BSE成像技术观察晶粒尺寸,发现缺陷、形变区... 本文以桥梁用过共析珠光体钢微观组织结构和冷轧高纯镍退火再结晶行为的研究为例,系统阐明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背散射电子(BSE)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在EBSD面扫之前,先用BSE成像技术观察晶粒尺寸,发现缺陷、形变区及再结晶晶粒等区域,然后用EBSD技术设定合理的扫描区域大小及扫描步长对感兴趣区域进行晶体取向标定。EBSD与BSE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晶体取向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BSE ECC SEM 微观组织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寿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ebsd 扫描电子显微镜 显微组织 晶体学分析 SEM
下载PDF
高级别管线钢X100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路兵 任毅 +2 位作者 张鹏程 武会宾 唐荻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
通过合理的组织、成分设计,在实验室试制成功X100管线钢。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与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X100钢不同组织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合理的控冷制度,并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获得了试验钢的CCT曲线... 通过合理的组织、成分设计,在实验室试制成功X100管线钢。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与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X100钢不同组织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合理的控冷制度,并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获得了试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少量AF(Acicular Ferrite)、GB(Granular Bainite)组织的出现,可使原奥氏体晶粒得到分割,抑制板条束的过分长大,使板条贝氏体束的有效晶粒尺寸得到显著细化,钢板具有最优的细化组织,塑韧性得到明显改善;冷却速度为20-25℃/s,终冷温度为380℃时,钢板可获得最佳的组织构成与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775 MPa,抗拉强度为855 MPa,伸长率为16.6%,冲击功(-20℃)为21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钢 显微组织 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
原文传递
EBSD分析技术在镁合金晶粒尺寸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汪炳叔 辛仁龙 +2 位作者 黄光杰 陈兴品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分别使用金相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对AZ31镁合金轧制退火态样品进行晶粒尺寸表征,发现用金相法统计晶粒尺寸时,受制样手段和相机分辨率的影响,有些晶界很模糊,造成统计的晶粒度偏大。而用EBSD技术可重构出清晰的晶界,... 分别使用金相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对AZ31镁合金轧制退火态样品进行晶粒尺寸表征,发现用金相法统计晶粒尺寸时,受制样手段和相机分辨率的影响,有些晶界很模糊,造成统计的晶粒度偏大。而用EBSD技术可重构出清晰的晶界,进行快速便捷的自动表征。在处理EBSD数据时,对如何消除取向噪声及伪对称性对晶粒尺寸表征中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晶粒尺寸 取向噪声 伪对称性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地体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孟元库 许志琴 +1 位作者 马士委 杨斐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5-806,共12页
藏南冈底斯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发育在拉萨地体南缘,其活动时限对厘定藏南大地构造演化极为关键,并且对揭示印度—亚洲陆陆碰撞前缘的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意义。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位于拉萨地体冈底斯岩基南缘,为一条向北倾覆,走... 藏南冈底斯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发育在拉萨地体南缘,其活动时限对厘定藏南大地构造演化极为关键,并且对揭示印度—亚洲陆陆碰撞前缘的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意义。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位于拉萨地体冈底斯岩基南缘,为一条向北倾覆,走向近东西,宽1~2 km的滑覆型韧性剪切带,其中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可见明显的面理,并且在面理上发育有南北向拉伸线理,为一套典型的S—L构造岩。为了定量确定剪切带的变形温度,本文在宏观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糜棱岩中的典型样品进行了EBSD石英组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以底面<a>和柱面<a>滑移为主,伴有少量菱面<a>滑移,变形温度为中低温(300℃~550℃),即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通过对剪切带中的绢云母和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了较好的年代学数据,两组年龄21.81±0.28 Ma和23.24±0.32 Ma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的年代学意义,结果表明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新世早期(Aquitanian期)。结合云母的^(40)Ar-^(39)Ar年龄以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板块后碰撞阶段(postal collision),是拉萨地体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该剪切带年代学的厘定,一方面限定了拉萨地体南缘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对造山带构造以及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的地质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韧性剪切带 ebsd 40AR-39AR年龄
下载PDF
利用局域取向差衡量变形金属中的位错密度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孟杨 任群 鞠新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利用局域取向差衡量变形金属中的位错密度,对不同变形程度的退火铁素体钢样品做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面扫描,取得取向数据进行局域取向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量和计算条件下,局域取向差可以表征出塑性变形的金属中位错墙和显微带... 利用局域取向差衡量变形金属中的位错密度,对不同变形程度的退火铁素体钢样品做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面扫描,取得取向数据进行局域取向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量和计算条件下,局域取向差可以表征出塑性变形的金属中位错墙和显微带等亚结构。局域取向差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样品的位错密度平均水平,特别是能够区分状态接近的微区中位错密度的相对大小。利用局域取向差分析证实了具有相同成分的铁素体+马氏体(F-M)双相钢与铁素体+珠光体(F-P)钢中,前者铁素体的位错密度高于后者。局域取向差分布图表明在冷轧板中部组织中,位错墙集中分布于晶界附近;而在边部组织中,位错墙则是分散分布并相互缠结。边部组织中的位错密度显著高于中部组织,是导致局部塑性差容易开裂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取向差 ebsd 变形组织 位错密度 Kuwahara平滑处理
原文传递
轧制变形铝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的EBSD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永皞 姚宗勇 +1 位作者 黄光杰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通过EBSD技术对两种典型铝合金冷轧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进行了表征,分析概括了合金在不同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织构及取向差等的演变规律。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形变铝合金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形变铝合金 ebsd 微观组织 织构 取向差
下载PDF
EBSD及其在钢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小立 庄传晶 +3 位作者 吉玲康 冯耀荣 霍春勇 赵文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共4页
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材料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钢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利用其在高钢级管线钢领域进行研究的切入点和一些研究结论,并介绍了原位EBSD新技术。
关键词 ebsd 取向 织构 管线钢
下载PDF
EBSD研究取向硅钢晶粒取向和晶界结构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谊军 倪献娟 +2 位作者 夏兆所 潘丽梅 王全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结合EBSD技术分析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和晶界结构。初次再结晶晶粒中以30°~55°的大角晶界为主,Goss取向晶粒含量小于5%,且经常生长在(111)〈112〉取向的晶粒周围。同时测定了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实际取... 采用扫描电镜结合EBSD技术分析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和晶界结构。初次再结晶晶粒中以30°~55°的大角晶界为主,Goss取向晶粒含量小于5%,且经常生长在(111)〈112〉取向的晶粒周围。同时测定了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实际取向,并计算出与Goss取向的取向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ebsd 晶粒取向 晶界结构 偏离角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E690海洋用钢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杰 蔡庆伍 +1 位作者 樊艳秋 武会宾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共7页
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E690海洋用钢进行直接淬火及快速加热条件下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析出物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直接淬火态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经... 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E690海洋用钢进行直接淬火及快速加热条件下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析出物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直接淬火态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经回火后,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的混合组织,不同的回火温度下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回火后的析出物主要是10 nm以内的ε-Cu颗粒和20 nm以内的Nb、Ti、Cu的复合析出颗粒,它们均匀、弥散、细小地分布于基体上;550、580和620℃回火时的晶界取向差以≤15°的小角度晶界较多,使材料具有优良的韧塑性;不同回火温度对试样的显微硬度值影响较大,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略微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温度 显微硬度 组织 析出物 ebs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