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O157多克隆抗体及食品中双抗ELISA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志晶 刘秀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09,共4页
本研究获得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克隆抗体 ,建立了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 10 3 ~ 10 4 cfu ml;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 ,对非O157菌株无交叉反应 ;经过增菌 ,鸡肉与牛奶... 本研究获得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克隆抗体 ,建立了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 10 3 ~ 10 4 cfu ml;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 ,对非O157菌株无交叉反应 ;经过增菌 ,鸡肉与牛奶染菌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均为 0 1cfu g(cfu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 双抗体 eLISA 多克隆抗体 食品检测
下载PDF
能与大肠杆菌O157(H7)抗血清交叉凝集的5种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维植 程法稷 +5 位作者 林成水 黄晓蓉 林杰 董新平 徐海滨 陈亢川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了解人兽及食品中能与大肠杆菌 O15 7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 ,为防止误诊提供参考。 [方法 ]开展调查 ,用大肠杆菌 O15 7及 H7抗血清、O15 7单克隆抗体进行玻片凝集、生化试验等检测。 [结果 ]从肉类及猪粪中检出 5种 (8株 )肠道杆... [目的 ]了解人兽及食品中能与大肠杆菌 O15 7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 ,为防止误诊提供参考。 [方法 ]开展调查 ,用大肠杆菌 O15 7及 H7抗血清、O15 7单克隆抗体进行玻片凝集、生化试验等检测。 [结果 ]从肉类及猪粪中检出 5种 (8株 )肠道杆菌能与 O15 7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 ,其中 4种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2株检出菌且能与 H7抗血清凝集 ,4株能产生 L T肠毒素。 [结论 ]畜禽中某些种属的肠道细菌可携带与大肠杆菌 O15 7及 O15 7∶H7相同或相关抗原 ,故在鉴定 O15 7∶H7大肠杆菌时除依血清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大肠杆菌 血清凝集 交叉反应 检测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特异基因的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桂丽 廖绍安 +2 位作者 李钏华 龚玉娇 莫自耀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PCR方法。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基因rfbO157设计引物,扩增一497 bp的O157标识序列。结果:应用该PCR反应体系,对4株O157菌株和14株非O157菌株扩增结果表明,O157菌株均扩增出...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PCR方法。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基因rfbO157设计引物,扩增一497 bp的O157标识序列。结果:应用该PCR反应体系,对4株O157菌株和14株非O157菌株扩增结果表明,O157菌株均扩增出预期的497 bp片段,14株非O157菌株则为阴性。纯菌液检测灵敏度为60 cfu/PCR反应,模拟混合菌液检测灵敏度为400 cfu/PCR反应。结论:该方法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鉴定简便、快捷,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O157的临床辅助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PCR rfbo157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鉴定大肠杆菌O157 被引量:12
4
作者 梅明珠 严亚贤 +3 位作者 陆承平 刘佩红 王建 沈莉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根据GenBank中编码大肠杆菌16SrRNA的基因、rfbE(O157抗原基因)、vt1(Vero毒素1基因)、vt2(Vero毒素2基因)和eaeA(紧密素基因)5种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合成5对引物,建立了快速鉴定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度... 目的根据GenBank中编码大肠杆菌16SrRNA的基因、rfbE(O157抗原基因)、vt1(Vero毒素1基因)、vt2(Vero毒素2基因)和eaeA(紧密素基因)5种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合成5对引物,建立了快速鉴定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度为细菌纯培养物为104CFU/ml,含菌3-4CFU/g鸡肉组织样品经预增菌8h后能检出。用此方法检测2000-2004年间从动物组织和粪便中临床分离的64株菌株,结果10株鉴定为大肠杆菌O157,与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完全吻合。其中8株能扩增上述5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产物完全一致,2株能扩增出除vt1基因外的4条特异性条带,其它54株菌株只能扩增出大肠杆菌16SrRNA。该方法能直接鉴定产多种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强,为检测和鉴定大肠杆菌O157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PCR rfbe vt1 vt2 eAe
下载PDF
双抗夹心ELISA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大成 孙洋 +6 位作者 袁洁 康桦华 郭学军 祝令伟 陈志虹 向蓉 冯书章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5-1748,共4页
以前期建立并纯化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3D6,建立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对非O157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O157... 以前期建立并纯化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3D6,建立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对非O157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O157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1.2×105 CFU/mL。选择性增菌培养后,对牛肉、猪肉和鸡肉与模拟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为0.4~4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双抗夹心eLISA方法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的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向玲 严亚贤 +2 位作者 陆承平 刘佩红 王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59-263,共5页
为了解大肠杆菌 O157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建立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对10株从粪便和动物组织分离的大肠杆菌 O157进行了分型研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和药敏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离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随机扩... 为了解大肠杆菌 O157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建立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对10株从粪便和动物组织分离的大肠杆菌 O157进行了分型研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和药敏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离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分别在遗传距离为0.89、0.973处将所有细菌分类:其中有2株菌株具有相似的扩增图谱,可以聚为同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其余8株细菌类聚为两大类。质粒图谱分析在不同的进化距离处将所有细菌分类,形成具有复杂分枝的树状图。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株均含有 hly、eae、uid、flich_7基因。药敏试验表明:其中2株细菌具有不同于其他8株细菌的耐药谱,与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和质粒图谱分析相一致。比较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发现:它们虽具有相似的结果,但质粒图谱法分析更能反映出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质粒图谱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福建省O157大肠杆菌初查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维植 程法稷 +5 位作者 林成水 林杰 董新平 杨劲松 陈建辉 陈亢川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1997年4~7月在莆田、福州、霞浦等地区抽查部分人群及家养畜禽粪便等,首次在猪、鸭、羊、鸡、鸽等5种动物中检出3种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其中O157:H7与O157:NM各8株,O157:N?5株,同时在1位腹泻患儿中分离到此菌。本文就这些O... 1997年4~7月在莆田、福州、霞浦等地区抽查部分人群及家养畜禽粪便等,首次在猪、鸭、羊、鸡、鸽等5种动物中检出3种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其中O157:H7与O157:NM各8株,O157:N?5株,同时在1位腹泻患儿中分离到此菌。本文就这些O157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生化、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实验,发现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都可致使小鼠发病死亡。在防治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大肠杆菌 检测
下载PDF
Tecra^(TM)大肠杆菌O157酶联免疫快速方法与经典培养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遇晓杰 李天添 +5 位作者 董锐 闫军 薛成玉 谢平会 郑晓华 毕宇涵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年第12期38-40,共3页
目的考察Tecra^(TM)大肠杆菌O157酶联免疫快速方法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与经典培养法进行比较,并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应用评价。方法用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考察其准确度;用多种标准非大肠杆菌O157菌株考察其特异度;利用加标... 目的考察Tecra^(TM)大肠杆菌O157酶联免疫快速方法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与经典培养法进行比较,并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应用评价。方法用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考察其准确度;用多种标准非大肠杆菌O157菌株考察其特异度;利用加标回收实验结合国标方法测定其检出限;用Tecra^(TM)大肠杆菌O157酶联免疫快速方法与国标中经典法和免疫磁珠法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比较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方法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检出限为1 CFU/25 g;630份实测样品的结果与国标方法对比其灵敏度为10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高效和准确,适宜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批量样品的大肠杆菌O157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酶联免疫 快速检测 应用评价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志贺毒素1胶乳凝集试剂的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建青 周志江 +2 位作者 韩烨 郑峰 薄清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根据大肠杆菌933W志贺毒素1(STX1)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引物,以国内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94H的DNA为摸板,经PCR扩增志贺毒素1A亚基基因,扩增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E.coliBL21中进行表达。用表达的STX1A产物免疫兔... 根据大肠杆菌933W志贺毒素1(STX1)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引物,以国内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94H的DNA为摸板,经PCR扩增志贺毒素1A亚基基因,扩增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E.coliBL21中进行表达。用表达的STX1A产物免疫兔子,制备STX1A抗血清,从中提取IgG。合成胶乳,用提取的IgG与胶乳交连反应,研制出了敏感和简便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STX1产生的胶乳检测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志贺毒素1 A亚基 原核表达 胶乳试剂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微孔板法与经典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树宏 阮寅 +1 位作者 顾鸣 朱贻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4期455-457,共3页
大肠杆菌O157:H7是目前国内外极为关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显得尤为重要。特针对9大类食品分别进行了传统培养法和3MTecra?微孔板法的对比实验,并选择了其它血清型大肠杆菌和其他种属细菌进行了特异性的检验。在199... 大肠杆菌O157:H7是目前国内外极为关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显得尤为重要。特针对9大类食品分别进行了传统培养法和3MTecra?微孔板法的对比实验,并选择了其它血清型大肠杆菌和其他种属细菌进行了特异性的检验。在199份阳性样品中,3MTecra?大肠杆菌O157微孔板法的检出率为100%,传统培养法则为97.5%,3MTecra?大肠杆菌O157微孔板法的灵敏度达到1CFU/25g(mL),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准确的特点,适宜大规模化食品样品大肠杆菌O157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大肠杆菌o157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1株大肠杆菌O157鸭源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雪松 李晓 +4 位作者 杨光远 刘鹏刚 汤芳 张炜 陆承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38,共3页
将安徽某鸭场的400份鸭粪样品离心,微孔滤器过滤后提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均匀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O157ATCC43889滴定,6 h后初步鉴定噬菌体。将疑似存在噬菌体的上清液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一步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株噬菌体... 将安徽某鸭场的400份鸭粪样品离心,微孔滤器过滤后提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均匀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O157ATCC43889滴定,6 h后初步鉴定噬菌体。将疑似存在噬菌体的上清液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一步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株噬菌体,命名为EC43889-30。3次纯化后得到直径约为2 mm的噬菌斑,富集得到纯培养物。电镜观察,噬菌体粒子无尾,为直径50 nm左右的正六边形,形态与复层病毒科(Tectiviridae)的成员相似。将纯培养物稀释至107 pfu/mL,每隔10 min(至50 min)分别测其在50℃,60℃和70℃时噬菌体存活数,热稳定曲线显示,50℃时存活率均在70%左右,60℃时存活率明显下降,70℃时完全失活。宿主谱检测结果显示,其宿主范围较窄,对测试的42株鸭源大肠杆菌无裂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噬菌体 分离 特性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O157菌株的噬菌体分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珊 李新军 徐建国 《疾病监测》 CAS 2004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O157菌株噬菌体分型在细菌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6株大肠杆菌分型噬菌体对30株O157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实验,通过其裂解模式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菌株进行亚分型时噬菌体分型能较好地体现出菌株的地域特征,同一fliC型别... 目的 探讨O157菌株噬菌体分型在细菌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6株大肠杆菌分型噬菌体对30株O157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实验,通过其裂解模式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菌株进行亚分型时噬菌体分型能较好地体现出菌株的地域特征,同一fliC型别的菌株,可以具有不同的噬菌体裂解模式,不同fliC型别的菌株,可以具有相同的噬菌体裂解模式。结论 fliC型别与噬菌体分型可以互相补充。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菌株 噬菌体 病毒
下载PDF
城区动物携带O157大肠杆菌状况及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琪 冯翔宇 +4 位作者 吴国辉 陈磊 安永群 李坤碧 刘晓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区及近郊家禽家畜中O15 7大肠杆菌的存在和致病力情况以及对人群可能存在的威胁。方法 采集重庆近郊 5个区养殖场动物粪便和环境标本共 5 70份检测O15 7大肠杆菌 ,对分离菌株问的流行病学关系及菌株的致病力情况进行...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区及近郊家禽家畜中O15 7大肠杆菌的存在和致病力情况以及对人群可能存在的威胁。方法 采集重庆近郊 5个区养殖场动物粪便和环境标本共 5 70份检测O15 7大肠杆菌 ,对分离菌株问的流行病学关系及菌株的致病力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 分离出 17株O15 7大肠杆菌 ,其中有 3株无动力O15 7:NM ,总分离率2 89%。通过质粒图谱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发现 2株菌有流行病学相关性 ,属同一克隆株。通过溶血因子检测、小鼠毒力实验、Vero细胞毒实验及PCR毒力基因检测 ,发现多数大肠杆菌O15 7不含志贺毒素基因、不产志贺毒素 ,但却携带eae和hly基因 ,同时有溶血活性并均能致实验小鼠死亡。 结论 重庆市区的养殖场动物携带有O15 7大肠杆菌 ,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污染细菌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 ,表明本地区已存在O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 毒力因子 动物
下载PDF
南宁市O157大肠埃希菌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景强 潘海西 +4 位作者 曾毅 吴杰 何冰 黄汝忠 汤洪洋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411-141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南宁市肠出血性O157大肠埃希氏菌人感染、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状况。方法2008年所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动物粪便和苍蝇等标本,经处理后接种mEC肉汤增菌,先用免疫胶体金标法做初筛,阳性标本用免疫磁珠浓缩目标菌,划线接种CHROMaga... 目的探讨南宁市肠出血性O157大肠埃希氏菌人感染、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状况。方法2008年所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动物粪便和苍蝇等标本,经处理后接种mEC肉汤增菌,先用免疫胶体金标法做初筛,阳性标本用免疫磁珠浓缩目标菌,划线接种CHROMagarO157显色琼脂平板,纯化后进行血清学诊断,然后集中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和毒力检测等。结果共检测1083份标本,检出10株O157大肠埃希菌,总阳性率为0.92%,其中猪粪便为9.38%,牛粪为4.00%,苍蝇为4.35%,鸡粪为0.49%,腹泻病人粪便和鸭粪均未能出O157大肠埃希菌,部分标本中检出与O157大肠埃希菌有相关抗原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未能定型的大肠埃希氏菌;对所检出10株O157菌做SLT1、SLT2、eaeA、hly4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发现3株菌(同一猪场的1份猪粪便和2份苍蝇中检出)eaeA+hly44阳性,未见含有SLT1SLT2基因,其他菌株SLT1SLT2eaeAhly44均为阴性。结论南宁市养殖场部分动物体携带有一定程度致病力的0157大肠埃希菌,并已造成了周围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提示加强宿主动物0157大肠埃希菌监测和研究是防止未来大流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大肠埃希菌 腹泻病人 动物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细菌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世杰 李磊娇 +11 位作者 聂鑫 王习文 李志萍 曲晗 王宇田 李颂 田栢会 郝良玉 王玥 邵琳 卜思含 韩德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2-1367,1371,共7页
目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方法,评价不同抗生素对细菌拉曼光谱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大肠埃希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抗生素作用,再将大肠埃希菌O157:H7和金黄色... 目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方法,评价不同抗生素对细菌拉曼光谱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大肠埃希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抗生素作用,再将大肠埃希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分别与其特异性适配体共孵育,通过表面增强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和大肠埃希菌-适配体表面还原银纳米粒子,通过SERS技术检测目标细菌。结果分别用大肠埃希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SERS试验,用不同浓度萘啶酸、硫酸粘菌素、土霉素、利福平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结果表明在抗生素作用1h发现萘啶酸浓度达到1μg/ml、硫酸粘菌素浓度达到1μg/ml、土霉素浓度达到1μg/ml、利福平浓度为2μg/ml时,细菌拉曼光谱显著降低,并可快速确定此时抗生素浓度为大肠埃希菌最低抑制浓度(MIC)值;用不同浓度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在抗生素作用1h发现环丙沙星浓度为1μg/ml、氯霉素浓度达到1μg/ml、红霉素浓度达到1μg/ml、万古霉素浓度达到1μg/ml,细菌拉曼光谱显著降低,并可快速确定此时抗生素浓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当反应时间达到2h,可发现抗生素低于MIC时,细菌的拉曼强度与对照组相似,而MIC未发生变化,证明试验结果正确。结论基于核酸适配体SERS方法可快速评价抗生素对细菌的影响,并在短时间内确定MIC值,因此可用于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大肠埃希菌o157:H7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玉溪市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的流行率、表型与毒力因子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树坤 逄波 +4 位作者 景怀琦 向正华 姚云波 刘红雁 李顺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检测并分析大肠埃希菌O15 7(EscherichiacoliO15 7)在玉溪市奶牛、猪、鸡和腹泻病人中的带菌率及其特征 ,为E .coliO15 7感染症的防治和该菌分离鉴定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玉溪市最大的一个奶牛场、1个猪屠宰场、2个... 目的 :检测并分析大肠埃希菌O15 7(EscherichiacoliO15 7)在玉溪市奶牛、猪、鸡和腹泻病人中的带菌率及其特征 ,为E .coliO15 7感染症的防治和该菌分离鉴定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玉溪市最大的一个奶牛场、1个猪屠宰场、2个生禽市场和市医院检验科作为监测点 ,采集牛、猪、鸡、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数分别为 70、2 5 0、35 0和 4 0 0例 ,用免疫磁性分离法和免疫色层技术进行E .coliO15 7菌株的分离培养 ,纯化菌株经 3种鉴别培养基培养以及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32GNI+或肠杆菌科鉴定系统API 2 0E试条、血清学、噬菌体型、亚碲酸盐抗性、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与分析。结果 :牛、猪、鸡、腹泻病人E .coliO15 7的带菌率分别为 1.4 %、2 .0 %、0和 1.2 % ,分离到 4株E .coliO15 7∶H7、6株E .coliO15 7∶Hund和 1株E .coliO15 7∶HNM,认识了 11株E .coliO15 7的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清学、噬菌体型、亚碲酸盐抗性、毒力因子等特征。结论 :单一动物群或人群可同时携带多株E .coliO15 7,甚至同一个体也会携带 2株E .coliO15 7;E .coliO15 7菌株间的表型与毒力因子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基因指纹技术可确认并证实菌株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市 大肠杆菌 o157 菌株 流行率 表型 毒力 带菌率
下载PDF
上海地区2006-2009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跃颖 陈敏 +3 位作者 陈洪友 姜华 张曦 吴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28,232,共5页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09年在上海地区各监测点从病人、动物粪便及食品中分离的13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O157)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分子分型特征及各菌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结合生化鉴...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09年在上海地区各监测点从病人、动物粪便及食品中分离的13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O157)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分子分型特征及各菌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结合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的表型分析方法及Vero细胞毒性试验对上海地区分离的13株E.coliO157进行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有9株菌株的菌体抗原基因O157,鞭毛抗原基因H7及毒力基因stx2,hly,eae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株食品分离株的stx1基因检测结果也为阳性;9株菌均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其余4株牛粪分离株,除O157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株上海分离株可分成6个PFGE型别。其中1株食品分离株与同样带有stx1基因的德国分离株的图谱最为接近;2株腹泻病人分离株属于同一PFGE型别;6株牛粪分离株的PFGE型别相同或高度相似。其余4株不携带毒力基因的牛粪分离株为不相关菌株。结论上海地区从病人、动物粪便和食品中都分离获得了能产生stx毒素的E.coliO157,提示需加强对该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 聚合酶链反应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厦门市水产品中首次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秀美 方加灼 郑靖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627-627,630,共2页
目的 :调查我市水产品中 O15 7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 VIDAS (E.coliO15 7)试条及 E.coli O15 7检测卡对样品进行初筛 ,初筛阳性的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 6份水产品中检出 2株 O15 7∶ H7大肠杆... 目的 :调查我市水产品中 O15 7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 VIDAS (E.coliO15 7)试条及 E.coli O15 7检测卡对样品进行初筛 ,初筛阳性的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 6份水产品中检出 2株 O15 7∶ H7大肠杆菌 ,检出率 7.6 9%。结论 :我市部分水产品中存在 O15 7∶ H7大肠杆菌的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市 水产品 o157:H7大肠杆菌 食品卫生
下载PDF
2005-2007年中国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亚碲酸钾抗性基因簇的分布和抗性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莉 董银苹 郭云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亚碲酸钾抗性基因簇的分布和抗性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方法进行基因检测,使用平皿法检测亚碲酸钾抗性水平。结果在所检测的89株大肠埃希菌O157中,共51株菌携带亚碲酸钾(... 目的了解中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亚碲酸钾抗性基因簇的分布和抗性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方法进行基因检测,使用平皿法检测亚碲酸钾抗性水平。结果在所检测的89株大肠埃希菌O157中,共51株菌携带亚碲酸钾(ter)基因簇:在42株大肠埃希菌O157∶H7中,41株菌具有ter基因簇;6株携带flicH7基因、无动力O157∶NM(non-mobile)都具有ter基因簇;在41株不携带flicH7基因、无动力O157∶NM和O157∶hund(具有动力,无法判定H型别)中仅有4株菌具有ter基因簇。ter基因簇阳性的51株大肠埃希菌O157,其亚碲酸钾抗性水平为64~512μg/ml。ter基因簇阴性菌株共有38株,亚碲酸钾抗性水平大多数介于2~16μg/ml,仅1株为128μg/ml。29株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共有28株具有该基因簇和较高水平的亚碲酸钾抗性。结论食品来源的大肠埃希菌O157具有不同亚碲酸钾抗性水平,高水平的亚碲酸钾抗性与携带亚碲酸钾基因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 亚碲酸钾 最小抑菌浓度 ter基因簇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rod-shaped bacteria on food surface via elastic light scattering
20
作者 Euiwon Bae Huisung Kim +2 位作者 Helen A. McNally Arun K. Bhunia E. Daniel Hirleman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2年第4期344-352,共9页
We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and relate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rod-shaped bacteria on a produce surface using elastic scattering. The theoretical noise was defined as a scattering signal from a rough produce ... We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and relate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rod-shaped bacteria on a produce surface using elastic scattering. The theoretical noise was defined as a scattering signal from a rough produce surface while the signal was defined as a scattering signal from the increasing numbers of rod-shaped bacteria on the produce surface. In this research, we measured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a tomato using BioAFM to provide the quantitative nature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which was, in turn, modeled with the 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 (DDA) for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background scattering signature. Then we included the DDA model of rod-shaped bacteria and calculated the combined elastic scattering signature in the upper hemispherical space with different polarizations, wavelengths, and incident angles. The total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TSC) and partial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PSC) were both computed on six predefined aperture loc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pon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wavelength and incident angle, it was possible to provide the minimum number of bacteria (~32) to provide a differentiable elastic scattering signal from the produc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ttering RoUGHNeSS e. coli o157 FooD SURFACe Diffr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