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9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型和分布 被引量:116
1
作者 张严峻 张俊彦 +3 位作者 梅玲玲 王志刚 朱敏 王赞信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82-684,共3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方法。初步研究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PCR扩增经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SEA-SEJ,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结果: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PCR检...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方法。初步研究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PCR扩增经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SEA-SEJ,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结果: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PCR检测方法。从生牛奶中分离的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到SEA-SED和SEG-SEJ基因,没有检测到SEE基因。毒素基因携带率为65.5%,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毒素基因的菌株占37.9%。有SEA基因的占51.7%,含其它传统的毒素基因类型SEB、SEC、SED和SEE基因的菌株只占17.2%,携带新发现的毒素基因SEG、SEH、SEI和SEJ的菌株占41.4%。结论:建立的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基因的方法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型和分布的研究。研究表明,生牛奶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毒率高,而且携带新发现的肠毒素基因的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PCR检测方法 PCR扩增 基因携带率 SeA基因 生牛奶 分布状况 分离鉴定 电泳检测 基因类型 基因分型 e基因 步研究 菌株 SeB SeC SeD SeG 带毒率 新发
下载PDF
我国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环宇 付士红 +6 位作者 李晓宇 宋宏 闵继光 邓娟 杨益良 Ichiro Kurane 梁国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3-849,共7页
目的 对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鉴定 ,了解病毒E基因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  2 0 0 1年在上海市采集蚊虫标本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到 7株病毒。进行病毒一般生物学鉴定 ,对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约 2 0 0 0nt进行了扩增、... 目的 对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鉴定 ,了解病毒E基因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  2 0 0 1年在上海市采集蚊虫标本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到 7株病毒。进行病毒一般生物学鉴定 ,对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约 2 0 0 0nt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应用ClustalX软件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 ,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分析。结果  7株病毒可以引起BHK 2 1细胞规律病变 ,病变时间为 6 0h。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后 72h死亡。所有新分离病毒与标准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反应。用病毒PrM区段 (4 5 6~ 6 95位核苷酸 )进行的基因分型分析 ,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以减毒活疫苗株SA14 14 2为标准 ,对 7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 ,7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 97.7%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 99.2 %以上 ;7株病毒与疫苗株SA14 14 2核苷酸差异在 12 .2 %左右 ,氨基酸差异在 2 .8%~ 3.2 %之间 ,共有 14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2 0 0 1年在上海采集的蚊虫中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e基因 首次 SA14-14-2 分离 蚊虫 基因分型 种系发生 氨基酸序列 碱基配对
原文传递
玉米C_4型pep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小麦的转基因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绪清 张晓东 +3 位作者 梁荣奇 张立全 杨凤萍 曹鸣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976-1982,共7页
通过LA-PCR方法,从玉米材料中获得了完整的C4型pepc基因.与GenBank中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8.96%,mRNA同源性达99.38%... 通过LA-PCR方法,从玉米材料中获得了完整的C4型pepc基因.与GenBank中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8.96%,mRNA同源性达99.38%,蛋白质的氧基酸推测序列同源性为99.38%,在DNA水平,两者之间有49处碱基差异,18处发生在内含子区,18处发生在外显子处.在mRNA水平,两者之间有15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在蛋白质水平上仅导致了4个非连续排列的氨基酸差异,进一步构建了该基因包括5’启动子、3’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在内的完整序列(6.7kb)和以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表达载体pBAC214(12kb).通过PDS1000/He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该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植株.对转基因小麦进行Southern鉴定,结果表明来自玉米的pepc基因完全整合到了小麦基因组中.通过对转基因小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小麦中获得了正确的转录、剪接和翻译.通过对转基因小麦叶片中PEPC酶活性的初步测定,发现部分转基因植株叶片中PEPC酶活性提高了3~5倍,与玉米叶片中的PEPC酶活性相当,对转基因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发现部分转基因植株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并且气孔的开放程度与叶片中的PEPC活性紧密相关,说明完整的玉米C4型pepc基因在小麦中可以正确表达,并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小麦 叶片 基因植株 酶活性 BAR基因 光合生理指标 c基因 e基因 启动子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调查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海燕 台运春 +2 位作者 陆惠玲 刘超 陈先勤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 调查10071名中国汉族无关个体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类型及其频率,并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汉族群体资料进行统计比较。方法 应用PowerPlex^(TM)16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10071份中国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DNA进行15个STR基因... 目的 调查10071名中国汉族无关个体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类型及其频率,并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汉族群体资料进行统计比较。方法 应用PowerPlex^(TM)16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10071份中国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DNA进行15个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用ABI 377或3100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型,统计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结果 15个STR基因座共发现226个等位基因,频率在0.0001~0.5512;除D8S1179基因座外,其它基因座均发现稀有等位基因,数目1~7个不等,共34个。在中国汉族人群,稀有D21S1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32.1和36.2,D18S5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5.2和17.2,Penta E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5.2、17.4、18.4、19.4、26和27,D7S820基因座的等位基因9.2、10.1、11.1和15,Penta D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8、19和20,TPOX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4,FG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3,以及较常见但欧洲稀有的D21S1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30.3和D7S820基因座的等位基因9.1和9.2等均为首次报道。结论 大样本基因频率调查有利于观察STR基因座的稀有等位基因;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频率 STR基因 调查 中国汉族人群 基因频率 常见 e基因 汉族群体 复合扩增 TPOX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7
5
作者 于春梅 刁有祥 +5 位作者 唐熠 崔京腾 高绪慧 张颖 鞠小军 武利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492-4500,共9页
【目的】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技术建立一种相对定量检测坦布苏病毒的方法。【方法】针对坦布苏病毒NS5、E基因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同时设计1对扩增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将PCR扩增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 【目的】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技术建立一种相对定量检测坦布苏病毒的方法。【方法】针对坦布苏病毒NS5、E基因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同时设计1对扩增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将PCR扩增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纯化后,倍比稀释作为质控样品,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中NS5、E基因及内参基因β-actin标准曲线的构建,并进行反应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2值均在0.99以上,检测极限约为1.0E+01拷贝数质粒DNA;特异性结果表明只能检测到坦布苏病毒的扩增曲线;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用已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3次重复检测,病毒RNA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坦布苏病毒NS5、E基因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为养鸭场诊断和监测坦布苏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NS5基因 e基因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相对定量
下载PDF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流行的病原体来源及分子进化特点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前方 崔国辉 +5 位作者 方丹云 晏辉钧 周俊梅 司露露 吴德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病原体,从分子进化方向分析其来源和遗传进化特点,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从中分离培养...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病原体,从分子进化方向分析其来源和遗传进化特点,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从中分离培养登革病毒并进行型别鉴定。采用RT-PCR和测序技术获取病毒的E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贝叶斯进化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分离培养与鉴定了40株登革病毒1型(DENV-1)病毒,获得了这40株分离株的完整E基因序列和其中6株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E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0株分离株中有16株为基因Ⅰ型,24株为基因Ⅴ型。16株基因Ⅰ型毒株中有14株与2013年广州市和2013年新加坡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相似度为99.6%~99.9%,另2株基因Ⅰ型毒株则与2013年马来西亚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度为99.7%。24株基因Ⅴ型毒株均与2009年孟加拉、广州市和2013年不丹流行的毒株同源性高,核苷酸相似度为99.0%~99.9%。对6株病毒全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中5株病毒与2013年广州市和中山市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相似度为99.6%~99.8%,另一株病毒则与2002年的缅甸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度为98.8%。对E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与2013年广东省的流行代表株比较,2014年广东省分离株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3个(S88V,E203G,T275R)位于EⅡ区的毒力位点区域,1个(S305P)位于EⅢ区的毒力位点区域。【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的病原体主要为DENV-1,且至少有2种基因型同时在流行;其可能来源于2013年广东省流行的毒株,也可能来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毒株,其中2013年广东省流行的毒株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提示须加强对本地毒株及传播媒介的监测和研究,以便了解登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e基因 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贝叶斯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严菊英 卢亦愚 +6 位作者 翁景清 茅海燕 冯燕 史雯 徐昌平 李婵 谢荣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9-344,共6页
2004年浙江省慈溪市发生了由输入病例引起的登革热暴发,共报告病例113例。为查明病因,从分子水平分析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对疑似患者血清测定了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并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同时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 2004年浙江省慈溪市发生了由输入病例引起的登革热暴发,共报告病例113例。为查明病因,从分子水平分析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对疑似患者血清测定了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并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同时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和NS1基因后又分别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毒株进行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及登革I型病毒核酸;从18份疑似患者血清中分离到10株登革I型病毒;浙江登革I型分离株(ZJ/07/04)与登革I型夏威夷株、广东株和泰国株的E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3%、98.8%和99.2%,而与登革Ⅱ、Ⅲ、Ⅳ型毒株相同区域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8.3%、77.5%和62.8%。基因进化树显示浙江省登革病毒分离株与泰国株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证实该次疫情的病因为由泰国输入的登革I型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 登革Ⅰ型 e基因 NS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登革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多样性及溯源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冯云 张海林 +7 位作者 潘虹 范建华 刘永华 李鸿斌 尹小雄 朱进 李华昌 黄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 阐明2013-2015年云南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流行株的血清型、基因型及传播来源.方法 从云南省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提取病毒核酸,通过RT-PCR扩增DEN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基因序列,采用Clustal X、DNAStar和... 目的 阐明2013-2015年云南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流行株的血清型、基因型及传播来源.方法 从云南省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提取病毒核酸,通过RT-PCR扩增DEN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基因序列,采用Clustal X、DNAStar和MEGA5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了2013-2015年云南省40株DENV的E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15株属于DENV血清型1型(DENV-1),其中14株(瑞丽市11株,临沧市1株,昆明市2株)为基因Ⅰ型(Genotype-Ⅰ,G-Ⅰ),1株(昆明)为G-V;22株属DENV血清型2型(DENV-2),其中瑞丽市10株为G-Ⅰ,西双版纳12株为G-Ⅳ;2株(西双版纳)属DENV血清型3型(DENV-3)的G-Ⅱ;1株(瑞丽市)属DENV血清型4型(DENV4)的G-Ⅰ,这些基因型均是东南亚地区的优势基因型.所有云南株DENV均与缅甸、老挝和泰国等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13-2015年云南省存在DENV四种血清型及其多种基因型的流行.云南省登革热的传播来源主要为相邻的东南亚国家.应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e基因 血清型 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11年登革病毒流行状况及E基因进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力云 曹毅敏 +4 位作者 许杨 景钦隆 曹庆 狄飚 杨智聪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了解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新分离毒株的E基因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确定血清型,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新分离毒株的E基因序列,利用Mega4.... 目的了解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新分离毒株的E基因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确定血清型,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新分离毒株的E基因序列,利用Mega4.0软件分析。结果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发病高峰在9—11月。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登革热病毒1、2、4型,分离出5株登革热1型毒株。在基因型上,4株属于亚洲型,1株属于美N/非洲型。结论广州市登革病毒与东南亚地区的毒株有较高同源性,且存在登革热暴发的潜在风险,该病毒在广州市可能已出现本地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e基因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猪源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E基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浩 张建武 袁世山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6-482,共7页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猪流产胎儿病料中的乙型脑炎病毒(JEV),并对阳性病料做病毒分离与纯化。通过空斑减数试验测定了分离株和JEV P3株的中和指数。对分离株的pr M-E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将推导的E蛋白序列与GenBan...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猪流产胎儿病料中的乙型脑炎病毒(JEV),并对阳性病料做病毒分离与纯化。通过空斑减数试验测定了分离株和JEV P3株的中和指数。对分离株的pr M-E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将推导的E蛋白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JEV毒株的E蛋白序列做比较分析。以E基因序列为基础,绘制进化树。结果显示,在检测的9份病料中有3份呈JEV阳性,并分离出1株JEV,命名为HEN0701。经测定,P3株的中和指数为12,分离株的中和指数为2。pr M与E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与P3和Beijing-1株的同源性较低,最高仅为87.7%;而与JEV/sw/Mie/40/2004、KV1899、SH17 M-07和YN79-Bao83株的同源性较高,最低为96.6%。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属基因Ⅰ型。E蛋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基因Ⅰ型JEV的E蛋白序列高度同源,且与SH-53、JEV/sw/Mie/40/2004和VN22/Viet Nam/2002/swine blood株的E蛋白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基因Ⅲ型JEV的E蛋白序列存在4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e基因 基因Ⅰ型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DNA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大伟 李国新 +3 位作者 李雪松 姬希文 李云章 李泽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目前,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为研究DTMU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DTMUV的E基因插入pCAGGS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E。将pCAGGS-E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目前,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为研究DTMU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DTMUV的E基因插入pCAGGS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E。将pCAGGS-E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检测到了E蛋白的特异性表达。将pCAGGS-E用脂质体包裹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及免疫时间的延长,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逐渐升高。本研究证明,编码E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为DTMUV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DNA疫苗 e基因
下载PDF
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志强 吕斌 +2 位作者 邹立君 尚学兰 周宜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 研究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 4 (TLR4 )Asp2 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ASPCR) 限制酶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检测TLR4Asp2 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所有的 2 5 3例... 目的 研究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 4 (TLR4 )Asp2 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ASPCR) 限制酶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检测TLR4Asp2 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所有的 2 5 3例中国湖北人群样本中 ,没有检测到TLR4Asp2 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存在。 结论 TLR4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 ,与白种人相比 ,中国湖北人群的TLR4Asp2 99Gly和Thr399Ile的基因多态性非常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 TLR4基因 e基因 TOLL样受体4 基因多态性 罕见 白种人 片断长度 RFLP 限制酶
下载PDF
中国分离乙脑病毒与灭活疫苗株(P3株)E基因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环宇 梁国栋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分析我国近年来从蚊虫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乙脑病毒与灭活疫苗株(P3株)之间在E基因区段核苷酸及氨基酸差异。方法 从GenBank中获取相应乙脑病毒株E基因区段核苷酸序列,通过Clustal X(1.8)、DNASTAR、GENEDOC(3.2)等生物学... 目的 分析我国近年来从蚊虫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乙脑病毒与灭活疫苗株(P3株)之间在E基因区段核苷酸及氨基酸差异。方法 从GenBank中获取相应乙脑病毒株E基因区段核苷酸序列,通过Clustal X(1.8)、DNASTAR、GENEDOC(3.2)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P3株与福建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8.3%-98.5%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2%-98.6%之间;P3株与上海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88.0%-88.5%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0%-98.4%之间。E基因区段500个氨基酸中P3株与所有新分离乙脑病毒株之间共存在19个位点的差异,其中在E-76、E-306、E-408处所有新分离毒株与P3株存在共同的差异;在E-160、E-487处福建分离株与P3株存在共同差异;上海分离株与P3株在E-129、E-222、E-227、E-366存在共同差异。结论 上海蚊虫中分离的Ⅰ型乙脑病毒和福建省脑炎患者中分离的Ⅲ型乙脑病毒与P3株在E基因的部分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但均不处在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e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的STS检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世华 何中虎 +2 位作者 夏兰芹 王洪刚 张庆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97-1803,共7页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采用单籽粒硬度仪(SKCS)和STS标记对春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和品系55份进行了籽粒硬度和Puroindoline等位变异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全国春麦品种61.8%为硬质类型,混合和软质品种频率较低,分别为25.5%和12.7%,S...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采用单籽粒硬度仪(SKCS)和STS标记对春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和品系55份进行了籽粒硬度和Puroindoline等位变异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全国春麦品种61.8%为硬质类型,混合和软质品种频率较低,分别为25.5%和12.7%,SKCS硬度指数分布范围为11~84。共检测到6种Puroindoline基因类型,其中Pinb-D1b 分布范围最广,出现在29个品种(系)中;Pina-D1b有2份,Pinb-D1a为7份,Pinb-D1c、Pinb-D1d和Pinb-D1e分别为1、13和3份。Pinb-D1a(野生型)硬度低于突变型,差异达1%显著水平,Pinb-D1b和Pina-D1d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硬度 等位变异 春小麦品种 种籽 中国春 STS标记 春麦区 e基因 突变型 检测
下载PDF
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反硝化相关基因结构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燕永亮 杨剑 +9 位作者 陈立宏 杨帆 董杰 薛颖 徐星晔 朱雅芳 姚志健 林敏 王忆平 金奇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6-253,共8页
在A1501株的基因组上鉴定了4个反硝化相关的基因簇:nar,nir,nor和nos,共40个基因,基因的转录产物与其他种群中物质运输、基因调控以及还原酶类蛋白高度同源.nir,nor和nos基因簇在染色体上位置靠近,与nar基因簇相隔较远.与其他反硝化细... 在A1501株的基因组上鉴定了4个反硝化相关的基因簇:nar,nir,nor和nos,共40个基因,基因的转录产物与其他种群中物质运输、基因调控以及还原酶类蛋白高度同源.nir,nor和nos基因簇在染色体上位置靠近,与nar基因簇相隔较远.与其他反硝化细菌比对的结果表明,A1501株中的40个反硝化基因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反硝化催化系统.在A1501株中,该系统有以下特点:(ⅰ)nar基因簇中,narK基因只发现一个拷贝.(ⅱ)在narK与narG之间有一个narM基因.(ⅲ)在narX,narL基因的下游鉴定了两个基因dnrE和orf1,其中dnrE基因是一个属于FNR家族的转录因子.(ⅳ)A1501株中nir基因有16个,是所有已知反硝化细菌nir基因数量最多的.(ⅴ)在A1501株中,同时也是在假单胞杆菌属中首次报道norR基因.(ⅵ)nos基因簇相对保守,无论在基因组成还是排列方式与参照的菌株都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析 基因结构 相关 反硝化细菌 基因组成 基因 假单胞杆菌 nar nir nor 物质运输 转录产物 基因调控 催化系统 转录因子 基因数量 排列方式 nos 染色体 M基因 L基因 r基因 FNR e基因 dnt R基因 鉴定 种群 蛋白
原文传递
核果类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晓流 束怀瑞 陈学森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5-764,共10页
综述了核果类果树甜樱桃(PrunusaviumL.)、杏(P.armeniacaL.)、扁桃(P.dulcis(Mill.)D.A.Webb)和梅(P.mumeSieb)等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S-RNase基因(S基因)和SLF基因(S-locusF-box基因,或称SFB基因),S基因在杂交后代群体... 综述了核果类果树甜樱桃(PrunusaviumL.)、杏(P.armeniacaL.)、扁桃(P.dulcis(Mill.)D.A.Webb)和梅(P.mumeSieb)等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S-RNase基因(S基因)和SLF基因(S-locusF-box基因,或称SFB基因),S基因在杂交后代群体中的遗传规律,利用S基因的遗传特性选育自交亲和品种和确定S基因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以及自交亲和机制的几种可能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果类果树 自交不亲和性 杂交后代 扁桃 甜樱桃 遗传特性 选育 S基因 研究进展 e基因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兆平 霍勇 +5 位作者 李建平 薛琳 赵春玉 洪秀梅 黄爱群 高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 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重要因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是介导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紧密黏附的重要黏附分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ICAM 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 目的 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重要因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是介导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紧密黏附的重要黏附分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ICAM 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 12 4例 ,同时收集传统危险因素、手术相关因素信息。应用PCR RFLP方法确定ICAM 1K4 6 9E基因型。结果 入选的 12 4例患者中再狭窄者 72例 ,无再狭窄者 5 2例 ;12 4例中ICAM 1K4 6 9E基因型频率为 :KK纯合子 5 0 8% ,EE纯合子 7 3% ,EK杂合子 4 1 9%。再狭窄患者中KK纯合子和E等位基因携带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5 8 3%、4 1 7% ;无再狭窄患者中二者的频率分别为 4 0 4 %、5 9 6 %。二者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9)。调整混杂因素后显著性差异更为明显 ,KK纯合子OR值为 2 6 ,95 %可信区间为 1 2~ 5 8(P =0 0 18)。危险因素分层发现在肥胖 (体重指数≥ 2 7)、高脂血症患者KK纯合子的再狭窄危险更高 ,OR值分别为 9 3、3 7(P值均小于 0 0 5 )。结论 ICAM 14 6 9KK纯合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危险性较高 ,且在肥胖或高脂血症患者中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患者 冠状动脉支架 ICAM-1 纯合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e基因 汉族人群 多态性 PCR
原文传递
4株广西鸭源坦布苏病毒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婷婷 谢芝勋 +6 位作者 谢丽基 刘加波 范晴 庞耀珊 罗思思 邓显文 谢志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6期31-35,共5页
本实验经尿囊腔接种方式从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分离到4株广西鸭源坦布苏病毒。采集4羽病鸭的卵泡膜和输卵管无菌处理后接种SPF鸡胚和健康鸭胚。收获24h后死亡的鸡胚和鸭胚的尿囊液。所分离到的病毒经传4代后,鸡胚和鸭胚的死亡时间集中在9... 本实验经尿囊腔接种方式从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分离到4株广西鸭源坦布苏病毒。采集4羽病鸭的卵泡膜和输卵管无菌处理后接种SPF鸡胚和健康鸭胚。收获24h后死亡的鸡胚和鸭胚的尿囊液。所分离到的病毒经传4代后,鸡胚和鸭胚的死亡时间集中在90~110h之间。根据GENBANK已有的坦布苏病毒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结果收获的尿囊液RT-PCR产物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并且排除其他引起鸭产蛋下降的病毒。参照文献用另外一对引物扩增出坦布苏病毒的部分E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后,这4株鸭源坦布苏病毒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2%~99.9%,与中国其他坦布苏病毒分离株的相似性介于95.8%-97.64%,与马来西亚分离株sitiawan株和MM1775株相似性介于86.4%~87.6%。绘制系统进化树发现,这4个分离株处于一个独立的小分支,说明广西的鸭源坦布苏病毒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坦布苏病毒 病毒分离 e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建华 陈艳萍 +1 位作者 张跃中 陈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9,共7页
以16个引进和自选的常规玉米自交系及其ae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测定了自交系本身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简单回交转育成的品种ae基因能显著提高其直链淀粉含量,但只有ae基因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仅为50%左右,缺乏商... 以16个引进和自选的常规玉米自交系及其ae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测定了自交系本身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简单回交转育成的品种ae基因能显著提高其直链淀粉含量,但只有ae基因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仅为50%左右,缺乏商业应用价值。遗传背景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加性效应,注重正向修饰基因的积聚,通过轮回选择等手段提高育种群体直链淀粉含量,是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突变基因 遗传效应 ae 直链淀粉含量 商业应用价值 近等基因 玉米自交系 非加性效应 高直链淀粉 基础材料 杂交组合 遗传背景 修饰基因 育种群体 轮回选择 玉米育种 e基因 组配 育成 回交 籽粒
下载PDF
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E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新伟 蒋力云 +5 位作者 伍业健 罗雷 何丽娟 刘于飞 李向忠 王玉林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21-523,532,共4页
目的测定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9份标本中38份... 目的测定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9份标本中38份病毒分离培养阳性,获得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6/1707的E基因序列,其同源性与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的流行株接近,但与广州市2002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2/281较远。结论广州市2006年流行的登革病毒属输入性,但与2002年流行的登革病毒有不同的输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e基因 序列测定 系统发生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