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预防性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胡霞敏 周密妹 +2 位作者 胡先敏 王君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缺血前给予丹参酮ⅡA8,16,32mg·kg-1,灌胃7d,末次给药1h后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缺血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用TTC染色法、...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缺血前给予丹参酮ⅡA8,16,32mg·kg-1,灌胃7d,末次给药1h后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缺血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用TTC染色法、伊文思兰法(EB)测定脑梗死范围及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分别用放免、酶免、Westernblot法测定大脑缺血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血清白介素-8(IL-8)的含量及血管内皮粘附分子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E-selectin(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能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降低脑内TNF-α、MPO的活性及血清IL-8含量,同时,减少ICAM-1、E-selectin的表达(P<0·05或P<0·01vs模型组)。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介质释放、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白介-8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粘附分子 e-选择素 脑缺血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朝红 刘志红 +2 位作者 余晨 季大玺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1-406,464,共7页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脓毒症 (sepsi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12例SIRS患者原发病均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其中 5例有明确的感染证据 (sepsis组 ) ,5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脓毒症 (sepsi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12例SIRS患者原发病均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其中 5例有明确的感染证据 (sepsis组 ) ,5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3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行CBP治疗 72h ,在治疗 0 ,2 ,12 ,2 4 ,4 8,72h时留取血样 10ml。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中E selectin、血栓调节蛋白 (sTM)水平。二室弥散系统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系统和Fluo 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 ,测定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  结果 :CBP治疗前sepsis患者E 选择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14 8 1± 110 6 ) μg/Lvs (5 1 5± 15 1) μg/L ,P <0 0 5 ],出现ARDS并发症的患者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189 4± 94 2 ) μg/L ,P <0 0 1],无感染的SIRS患者也有增高的趋势[(10 8 2± 10 0 3) μg/L],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经过CBP治疗 ,各组患者E 选择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出现休克并发症的患者sTM水平明显升高 [(13 3± 4 4 ) μg/Lvs (5 2± 3 0 ) μg/L ,P <0 0 1],而其他患者 ,如ARDS患者中均未有sTM水平的升高。休克患者经过CBP治疗可明显降低循环中sTM水平 (7 2± 1 7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内皮细胞 急性重症胰腺炎 e-选择素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炎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大春 朱峻 +4 位作者 周兴文 张鑫 王卫红 张继红 曾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 选择素 (SES)、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 4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2 4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2 0例和对照组 2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 选择素 (SES)、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 4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2 4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2 0例和对照组 2 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水平 ,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 ,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AMI组、UAP组及SAP组的SE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②AMI组、UA组SES及CRP水平与SAP组相比 ,其值明显增加 ;AMI组和UAP组SES水平相近 ,AMI组CRP高于UA组 ;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SES、CRP的含量高于单支病变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 ,SES、CRP升高越明显。结论 :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入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诊断 检测 炎性标志物 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文传递
E-选择素及其配体sLeX在肝癌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宝华 陈汉 +2 位作者 姚晓平 丛文铭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 探讨E 选择素 (E selectin)及其配体sLeX(sialylLewisX)在肝癌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人肝癌细胞系SMMU 772 1、PLC/PRF/5及HepGII中sLeX的定量表达 ;应用同一组织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检测了E sel... 目的 探讨E 选择素 (E selectin)及其配体sLeX(sialylLewisX)在肝癌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人肝癌细胞系SMMU 772 1、PLC/PRF/5及HepGII中sLeX的定量表达 ;应用同一组织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检测了E selectin及其配体sLeX在 2 8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比较了E 选择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E 选择素在癌旁血管内皮中的阳性率为 6 7 9% (19/2 8) ,E 选择素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有无包膜、AFP值、病理分级等无显著相关 ,而与癌栓及卫星灶的出现显著相关 (P <0 0 5 ) ;sleX在SMMU 772 1、PLC/PRF/5及HepGII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 0 3%、6 3 35 %及 97 2 9% ;sLeX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癌灶边缘 ,侵袭性肝癌组织 ,癌栓中肝癌细胞的阳性表达更高。 结论 E selectin及其配体sLeX与肝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e-选择素 配体sLeX
原文传递
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E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岳增辉 严洁 +2 位作者 常小荣 沈菁 曹湘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血脂康)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反应性损伤法,建立兔HLP合并AS模型。聚合...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血脂康)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反应性损伤法,建立兔HLP合并AS模型。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因子E选择素(E-sel)的基因表达。结果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及药物组均使兔HLP合并AS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E-sel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隔药饼灸对兔HLP合并AS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e-选择素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在局部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郝延磊 蒲传强 +2 位作者 朱克 张凤英 刘洁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 (E selectin)在局部脑缺血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尼龙线栓堵大鼠大脑中动脉 ,造成局部持续脑缺血模型 ,用RT PCR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持续缺血后不同时间点ICAM 1和E selecti...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 (E selectin)在局部脑缺血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尼龙线栓堵大鼠大脑中动脉 ,造成局部持续脑缺血模型 ,用RT PCR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持续缺血后不同时间点ICAM 1和E selectin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及手术组非缺血侧大脑皮层未见ICAM 1和E selectinmRNA的表达。持续脑缺血后 1h ,手术组缺血侧大脑皮层ICAM 1和E selectinmRNA的表达量开始升高 ;缺血后 6h ,ICAM 1mRNA的上调达高峰 ,且持续至缺血后 48h。而E selectinmRNA的上调在缺血后 12h达高峰。结论 ICAM 1和E selectin参与了持续局部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两者协同发挥作用 ,在白细胞进入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间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内皮细胞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E选择素、P选择素、SICAM-1、SVCAM-1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立新 李美 张素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E -选择素、P- 选择素、SICAM- 1、SVCAM -1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44患者,对照组服用冠心病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E -选择素、P- 选择素、SICAM- 1、SVCAM -1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44患者,对照组服用冠心病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清E 选择素、P -选择素、SICAM- 1、SVCAM -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也缩短,患者血清E- 选择素、P- 选择素、SICAM -1SVCAM-1明显下降。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M-1 SVCAM-1 老年冠心病患者 e-选择素 麝香保心丸 血清 P选择素 P-选择素 发作持续时间 血管内皮细胞 治疗组 治疗药物 治疗前后 发作次数 保护作用 对照组 心绞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E-选择素血清水平及其G98T、S128R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艳 韦叶生 +2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晓艳 黄从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E 选择素 (E selectin)基因第 2外显子G98T和第 4外显子S12 8R多态性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 ,以及对血清E 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2 38例CHD...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E 选择素 (E selectin)基因第 2外显子G98T和第 4外显子S12 8R多态性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 ,以及对血清E 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2 38例CHD患者和 199例健康人作对照者的E selectin基因多态性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CHD患者和对照者血清E selectin水平。结果 E selectin基因S12 8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SR基因型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SS基因型的 2 16 2倍 (OR =2 16 2 ,95 %CI:1 0 73~ 4 35 9) ,SR基因型携带者的E selectin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S基因型(4 2 9± 8 1比 35 7± 7 7,P <0 0 1)。E selectinG98T各基因型分布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 selectinS12 8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联 ,并可影响血清E selectin水平 ,R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E selectin基因G98T多态性在冠心病发病中可能不起直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e-选择素 血清 G98T S128R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锁荣 孙志坚 +3 位作者 马志俊 张东军 蒋安平 任金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轻症组19例,重症组16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轻症组19例,重症组16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FN-γ、TNF-α、IL-18、IL-2、IL-4、IL-10等细胞因子,并同期检测PLT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TNF-α、IL-1β、IFN-γ、IL-2、E-选择素、L-选择素和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4、TGF-β1则显著降低,血清IL-10增幅比IFN-γ低,以致IFN-γ/IL-10比值显著增高;TNF-α、IFN-γ与BUN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PLT变化趋势相反。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过程中存在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失衡,这种失控性炎症反应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主要机制。合理补液、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尽快恢复促炎与抗炎的平衡,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细胞因子类 e-选择素 L-选择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E-选择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付丽梅 孙青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E-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自1985年发现E-选择素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现就E-选择素的结构、表达、调节的论述以及近年的E-选择素功能、E-选择素与疾病相关性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e-选择素 结构 功能 疾病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槐卿 陈友琴 +3 位作者 张文胜 刘肖珩 雷松 毛咏秋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 研究 H2 O2 影响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H2 O2(2 5 0 μmol/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s)表面粘附分子 ICAM- 1、VCAM- 1、E- selectin表达影响的时程变化 ,和不同浓度 H2 O2 (5 0... 目的 研究 H2 O2 影响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H2 O2(2 5 0 μmol/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s)表面粘附分子 ICAM- 1、VCAM- 1、E- selectin表达影响的时程变化 ,和不同浓度 H2 O2 (5 0、15 0、2 5 0、35 0、45 0 μmol/L )作用下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ICAM- 1、VCAM- 1、E- selectin表达的变化。结果  1用浓度为 2 5 0 μmol/L 的 H2 O2 处理内皮细胞 ,三种粘附分子表达的时间过程不完全相同 ,I-CAM- 1表达持续上调 ,VCAM- 1表达在 3小时达到峰值 ,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E- selectin表达在 3小时才开始显著上调 ,5小时达到峰值 ,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2用不同浓度的 H2 O2 处理内皮细胞 3小时后 ,介导三种粘附分子表达达到峰值的浓度不完全相同。ICAM- 1和 VCAM- 1表达在浓度为 2 5 0 μmol/L 时达到峰值 ,而 E- selectin表达的峰值在浓度为 35 0 μmol/L 时 ,当浓度继续增高时 ,其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H2 O2 能引起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上调 ,在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H2 O2 可能通过激活粘附分子的表达而加重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过氧化氢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对多项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任建平 王天轶 +2 位作者 王乐 高秀华 刘晓景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7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探究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对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E-选择素和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慢阻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治疗,慢阻肺组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Bi PAP无创呼吸... 目的探究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对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E-选择素和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慢阻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治疗,慢阻肺组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E-选择素及D-二聚体的浓度并比较,分析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慢阻肺组的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下降,慢阻肺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有一定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细胞间粘附分子-1、E-选择素、D-二聚体的浓度并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D-二聚体
下载PDF
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LPS诱导内皮细胞分泌NO、E-selectin和IL-8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屹屹 穆祥 胡元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拟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8种药物,继续培养21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NO、E-selectin和I... 拟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8种药物,继续培养21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NO、E-selectin和IL-8的含量。结果显示,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素高剂量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的NO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素中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秦皮乙素高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白头翁汤高剂量组和药根碱高剂量组的E-selectin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和药根碱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秦皮乙素高剂量组的IL-8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秦皮甲素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秦皮乙素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可在由NO、E-selectin和IL-8介导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过程中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内毒 一氧化氮 e-选择素 白介-8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 被引量:19
14
作者 苏敏 钟翠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tin阳性反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测定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结果ICAM-1、VCAM-1、E-selec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膜及外膜内,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增多(P<0.01);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明显降低(P<0.01);I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VCAM-1及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11,r=0.718,P<0.01),V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结论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TNF-α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基因转录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蓓 朱海燕 +3 位作者 高永红 徐冰 朱陵群 陈立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63-265,共3页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产生黏附作用,在前炎症因子刺激后,两者黏附增加,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伤害。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前期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对心肌缺血再灌...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产生黏附作用,在前炎症因子刺激后,两者黏附增加,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伤害。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前期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P-选择素 e-选择素 p38 MAPK TNF-Α
下载PDF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韦叶生 李艳 +2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晓艳 黄从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1-653,共3页
目的 探讨 E-选择素 ( E- selectin)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PCR- RFL P)技术检测 8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 98例正常对照者 E-选择素基因... 目的 探讨 E-选择素 ( E- selectin)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PCR- RFL P)技术检测 8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 98例正常对照者 E-选择素基因型 ,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型 AA、AC频率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86 .2 %、1 3.8%和 94 .9%、5.1 % ;等位基因 A、C频率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3.1 %、6 .9%和 97.4 %、2 .6 %。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 ,AC基因型患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是 AA基因型 2 .976倍 ( OR=2 .976 ,95% CI:1 .0 0 4~ 8.82 2 )。结论  E-选择素 A56 1 C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有相关性 ,C等位基因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e-选择素 A561C基因多态性 危险因 UA 老年人 遗传学
下载PDF
丹皮酚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高脂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晓慧 牛成伟 +1 位作者 曹凯 徐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κB抑制蛋白α(IκB-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能使高脂损伤的HUVECs存活率增加,形态趋于正常;降低NF-κB p65 mRNA的表达,提高IκB-α的表达;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论:丹皮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通路,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这可能是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高脂血清 脐静脉内皮细胞 NF—κB 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下载PDF
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与冠心病 被引量:14
18
作者 饶丹 姜红 曾秋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冠心病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等,它们介导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间的起始黏附,促进血液循环中... 冠心病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等,它们介导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间的起始黏附,促进血液循环中白细胞、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引起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细胞黏附分子 内皮细胞分泌 炎症反应 血小板黏附 高发病率 血液循环 血管内皮 血栓形成 白细胞 病死率 冠心痛
下载PDF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卢琳 朱春梅 姚海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对重症MPP的早期临床识别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87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 目的探讨血清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对重症MPP的早期临床识别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87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入组患儿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7.62±2.02)岁。重症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6.97±2.41)岁。测定2组患儿血清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对2组患儿血清E-选择素、P-选择素和相关炎症反应指标进行比较,并与重症MPP行相关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患儿住院时间[(8.46±2.53)d比(5.19±1.20)d,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23.05±37.05)mg/L比(15.06±13.79)mg/L,P=0.001]、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42.50±186.00)U/L比(284.44±64.82)U/L,P<0.001]、降钙素原(PCT)水平[(0.19±0.26)μg/L比(0.15±0.14)μg/L,P=0.012]、铁蛋白(SF)[(197.33±429.43)μg/L比(124.60±66.30)μg/L,P<0.001]、D-二聚体[(539.00±576.00)μg/L比(226.00±170.50)μg/L,P<0.001]、E-选择素[(2.36±4.22)μg/L比(0.86±0.20)μg/L,P<0.001]和P-选择素水平[(4.15±4.40)μg/L比(1.72±1.22)μg/L,P<0.001]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P、LDH、SF、D-二聚体、E-选择素、P-选择素与重症MPP相关(均P<0.05),而WBC、PCT、ESR与重症MPP无相关性。CRP、LDH、SF、D-二聚体、E-选择素、P-选择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其中,E-选择素的曲线下面积最大,P-选择素次之,均>0.8。结论重症MPP患儿可能存在机体过度炎症反应,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该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对重症MPP早期识别有较好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e-选择素 P-选择素 过度炎症反应 儿童
原文传递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军 李静 王宗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6-898,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联合口服非洛地平和单纯口服非洛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E-选择素(Es)、诱导型一氧化...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联合口服非洛地平和单纯口服非洛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E-选择素(E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压,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药物组的73.3%(22/30);两组治疗后血浆Es、iNO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其中针药组血浆Es较药物组下降明显(P<0.01);针药组治疗后血浆eNOS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针刺降压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恢复Es、iNOS、eNOS的正常表达水平,最终达到调节血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针刺 e-选择素 一氧化氮合酶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