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春背景下长穗偃麦草抗赤霉病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士强 黄泽峰 +4 位作者 张勇 葛江燕 朱雪 高勇 陈建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9-845,共7页
长穗偃麦草具有良好的赤霉病抗性,是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深入研究长穗偃麦草的赤霉病抗性并对其抗性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连续两年两地于开花期通过单花滴注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置换系等31份材料... 长穗偃麦草具有良好的赤霉病抗性,是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深入研究长穗偃麦草的赤霉病抗性并对其抗性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连续两年两地于开花期通过单花滴注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置换系等31份材料进行穗部接种,21d后调查发病情况;同时调查了各材料的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的赤霉病抗性主效基因定位于1E和7E染色体,其中7E染色体的短臂具有良好的赤霉病抗性,2E和4E染色体具有微效抗性基因,而3E、5E和6E可能存在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2n=14 ee) 赤霉病 e基因组
下载PDF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Five Basic Genomes St, E, A, B and D in Triticeae Revealed by Genomic Southern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Zhao Liu Dayong Li Xueyong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1080-1086,共7页
The St and E are two important basic genomes in the perennial tribe Triticeae (Poaceae). They exist in many perennial species and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 B and D genomes of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The St and E are two important basic genomes in the perennial tribe Triticeae (Poaceae). They exist in many perennial species and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 B and D genomes of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enomic Southern hybridization and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o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genomes (St and E) and the three basic genomes (A, B and D) of T. aestivum. The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outhern hybridization suggested that both St and E genomes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 genome, then the A genome, and relatively distant to the B genome. GISH analysis using St and E genomic DNA as probes further confirmed the conclusion. St and E are the two basic genomes of Thinopyrum ponticum (StStE^eE^bE^x) and Th. intermedium (StE^eE^b), two perennial species successfully used in wheat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a possible answer as to why most of the spontaneous wheat-Thinopyrum translocations and substitutions usually happen in the D genome, some in the A genome and rarely in the B genome. This would develop further use of alien species for wheat improvement, especially those containing St or E in their genome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genome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perennial Triticeae St genome wheat
原文传递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朝晖 刘少翔 +3 位作者 张兰萍 逯成芳 孙善澄 刘广田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3-5,共3页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E组染色体是组成偃麦草属(Thinopyrum)多倍体物种的基本染色体组,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人们已从多方面解读了E组染色体与小麦及其他近缘种属的遗传进化关系。综述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E组染色体是组成偃麦草属(Thinopyrum)多倍体物种的基本染色体组,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人们已从多方面解读了E组染色体与小麦及其他近缘种属的遗传进化关系。综述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与比萨偃麦草和小麦的亲缘关系、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和高分子量谷蛋白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e组染色体 小麦 生化标记 分子标记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rkers specific for E genome of Thinopyrum
4
作者 Wenping GONG Ling RAN Guangrong LI Jianping ZHOU Cheng LIU Zujun YANG 《Frontiers in Bi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51-459,共9页
Species containing E genome of Thinopyrum offered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esirable characters for wheat improvement. However, E genome specific marker was rar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 Species containing E genome of Thinopyrum offered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esirable characters for wheat improvement. However, E genome specific marker was rar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report was to develop and identify 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s that can be used in detecting E chromosome in wheat background for breeding purpose. Total 280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primers were amplified for seeking of E genome specific fragments by using the genomic DNA of Thinopyrum elongatum and wheat controls as templates. As a result, six RAPD fragments specific for E genome were found and cloned, and then were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s. The usability of these markers was validated using a number of E- genome-containing species and wheat as controls. These markers were subsequently located on E chromosomes using specific PCR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SCAR markers developed in this research could be used in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of wheat breeding with Thinopyrum ehromatin introgre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opyrum Trititrigia e genome SCAR markers FISH
原文传递
广东流行的三株登革1型病毒包膜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小东 刘建伟 +4 位作者 方美玉 蒋廉华 任瑞文 洪文艳 程刚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流行期间分离的三株登革1型病毒(DV1)的结构蛋白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了解各流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来源.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的结构蛋白E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JM109...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流行期间分离的三株登革1型病毒(DV1)的结构蛋白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了解各流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来源.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的结构蛋白E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JM109宿主菌,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应用计算机软件与国内外参考及流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3株DV1病毒E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1%~98%之间,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4%~99%之间.GD23/95与A88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5%(98%),与其他株的同源性相对较低,2株属同一基因型;GD14/97和GD05/99与Cambodia共享序列非常接近,3株同属另一基因型.结论广东省1997、1999和1995年流行的登革热可能来自境外不同的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包膜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我国3株登革2型病毒E基因序列测定及毒力基因位点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卫 胡志君 +5 位作者 杨敬 杨佩英 秦鄂德 于曼 段鸿元 欧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测定我国 3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E基因序列并找到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基因位点。方法 运用RT -PCR法测定我国 3株登革病毒的E基因序列。结果 DEN2 - 0 4、43、44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在 95 %以... 目的 测定我国 3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E基因序列并找到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基因位点。方法 运用RT -PCR法测定我国 3株登革病毒的E基因序列。结果 DEN2 - 0 4、43、44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在 95 %以上 ,DEN2 - 0 4与DEN2 - 43、44共有 4个氨基酸差异引起极性或电荷的变化。结论 E6 4、E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e基因序列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猕猴血清抗-HEV ORF2和ORF3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庄辉 李凡 +2 位作者 朱永红 朱万孚 郭晓霞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应用人工合成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组开放读码框架2(ORF2)和3(ORF3)两段多肽,分别建立了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85份实验感染HEV的猕猴和143份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病人血清,结果两组抗-HEV... 应用人工合成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组开放读码框架2(ORF2)和3(ORF3)两段多肽,分别建立了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85份实验感染HEV的猕猴和143份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病人血清,结果两组抗-HEVORF2阳性率分别为70.89%和68.53%,均显著高于抗-HEVORF3(分别为40.03%和57.34%),且前者阳转时间较早,持续阳性时间也较长。虽然多数(97.3%)抗-HEVORF3阳性血清,抗-HEVORF2也为阳性,但有少数血清(2.7%)抗-HEVORF2为阴性。上述结果提示,HEV基因组ORF2和ORF3编码的蛋白含有不同的抗原表位,可引起宿主不同的免疫反应。因此,在制备抗-HEVEIA试剂时,应联合应用ORF2和ORF3多肽,以提高其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eLISA 基因 抗体
原文传递
亚洲戊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的变异 被引量:6
8
作者 毕胜利 庄辉 刘崇柏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了解戊型肝炎病毒的变异。方法用双脱氧法对亚洲主要戊型肝炎流行国家的戊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区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cDNA序列确定了其氨基酸的序列。结果证明亚洲国家包括印度、缅甸、中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流行的戊型肝... 目的了解戊型肝炎病毒的变异。方法用双脱氧法对亚洲主要戊型肝炎流行国家的戊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区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cDNA序列确定了其氨基酸的序列。结果证明亚洲国家包括印度、缅甸、中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流行的戊型肝炎病毒在基因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均有变化,核苷酸变化幅度在5%以内。氨基酸在测定的区域内未发现变异,与美洲发现的墨西哥株相比,亚洲株拟来自同一个祖先,基因和氨基酸水平的变化仅属基因漂移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漂移 结构蛋白 变异
原文传递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基因组序列形成核小体能力的预测
9
作者 陈冰 任松叶 +1 位作者 赵秀娟 蔡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7,300,共5页
以大肠杆菌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基于体外组装的核小体序列中k-mers频数信息,采用多样性增量结合二次判别算法对核心DNA和连接DNA进行分类预测,整体准确率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83.08%和0.619.对大肠杆菌、酵母和人类基因组中核小体定位序列... 以大肠杆菌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基于体外组装的核小体序列中k-mers频数信息,采用多样性增量结合二次判别算法对核心DNA和连接DNA进行分类预测,整体准确率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83.08%和0.619.对大肠杆菌、酵母和人类基因组中核小体定位序列与缺失序列中偏好的k-mer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核小体缺失序列更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基因组 核小体定位 k-mers频数 多样性增量 二次判别
下载PDF
Beaglf犬选择素E基因组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立新 石应康 +4 位作者 董力 张戈 武辉 李幼平 程述森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 选择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 ,在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 BEAGL E犬选择素 E基因组 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方法 采用分段 PCR的方法 ,经过 PCR扩增、T载体克隆、序列... 目的 选择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 ,在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 BEAGL E犬选择素 E基因组 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方法 采用分段 PCR的方法 ,经过 PCR扩增、T载体克隆、序列分析、基因拼接及同源性比较等实验步骤。结果 首次获得了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架的 Beagle犬 E- selectin基因组序列 ,通过对其基因结构和同源性比较分析 ,证明该基因在人、猪、犬各种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 由于验证了选择素 E基因在种间的高度同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素e 基因组DNA 序列分析 比格尔犬 PCR 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