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科鬼臼亚科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 被引量:46
1
作者 马绍宾 胡志浩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植物地理学资料为主,综合植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及解剖学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现代地理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系统发育的影响,指出:①我国是鬼臼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鬼臼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 以植物地理学资料为主,综合植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及解剖学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现代地理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系统发育的影响,指出:①我国是鬼臼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鬼臼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是由于第三纪以来替代分布和长期隔离的结果;②在鬼臼亚科植物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原始,它通过两条方向演化,一是保持其原来的异花授粉方向演化为足叶草属,另一方向是转向自花授粉,自山荷叶属演化为八角莲属,然后再演化为桃儿七属;③桃儿七属与足叶草属不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它们在形态上的相似只是平行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科 鬼臼亚科 系统发育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湖北八角莲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苏应娟 刘启宏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湖北八角莲属(Dysosma)4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采用薄层扫描和排序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六角莲(D.pleiantha)与八角莲(D.versipellis...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湖北八角莲属(Dysosma)4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采用薄层扫描和排序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六角莲(D.pleiantha)与八角莲(D.versipellis)、小八角莲(D.difformis)、乌云伞(D.lichuanensis)的亲缘关系较远,小八角莲(D.difformis)、八角莲(D.versipellis)与乌云伞(D.lichuanensis)亲缘关系较近,同时还为乌云伞(D.lichuanensis)作为一个独立种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属 过氧化物 同功酶 分析
下载PDF
小檗科鬼臼亚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绍宾 胡志浩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325-330,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十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ZA型。本文报道的桃儿七及八角莲的核...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十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ZA型。本文报道的桃儿七及八角莲的核型与前人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前者为:K(2n)=12=6m(4SAT)+2sm+2st+2t,2B型,后者为K(2n)=12=8m(2SAT)+2st(2SAT)+2t,为2A型。本文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4个属共7种植物的核型,结果是该类植物的核型极为相似,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8条m或sm,2条st以及2条t染色体组成。核型的相似性反映了这类植物的亲缘关系,这4个属的植物是一个自然类群。但随着系统发育,核型的不对称性有所增加,其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对称,八角莲属居中,桃儿七属与足叶草属最不对称。笔者认为,核型上的高度相似是该类植物在系统发育上不发达,属内种类稀少,通常为寡种属或单种属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科 鬼臼亚科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前景 被引量:20
4
作者 邱荷香 邱英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1-93,共3页
八角莲属植物含有木脂素、鬼臼脂素等物质,鬼臼脂素是合成抗癌药的前导物,八角莲不仅是名贵药材,也是宝贵的观赏植物资源。近年,由于人类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其野生资源量已十分有限。因此对八角莲进行保护生物学、组培技术和栽培技术... 八角莲属植物含有木脂素、鬼臼脂素等物质,鬼臼脂素是合成抗癌药的前导物,八角莲不仅是名贵药材,也是宝贵的观赏植物资源。近年,由于人类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其野生资源量已十分有限。因此对八角莲进行保护生物学、组培技术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八角莲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 八角莲 研究进展 开发利用 保护生物学 组培技术 小檗科
下载PDF
峨眉山八角莲属植物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庄平 吴荭 +2 位作者 邬家林 梁开和 周凤鸣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对蛾眉山八角莲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蛾眉山八角莲属植物5种1变种,原始及变异类型分布集中;②种间垂直替代现象明显,对于阴湿环境及肥沃、酸性、多砾质土壤环境反应出一定程度的共同要求;③不... 本文对蛾眉山八角莲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蛾眉山八角莲属植物5种1变种,原始及变异类型分布集中;②种间垂直替代现象明显,对于阴湿环境及肥沃、酸性、多砾质土壤环境反应出一定程度的共同要求;③不同种类在生长节律、特性、花粉育性、花粉发芽条件以及自然繁殖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④人工根插繁殖可提高本属植物的繁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属 生物学特性 生态 小檗科
下载PDF
云南八角莲和广西八角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6
作者 殷梦龙 陈仲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6-37,共2页
从云南八角莲和广西八角莲中共分离并鉴定了二个蒽醌,十个芳基四氢萘木脂素及这十个木脂紫的HPLC条件和保留时间。
关键词 八角莲 蒽醌 鬼臼苦素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湖北产八角莲属3种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应娟 刘启宏 程莲艮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报道了湖北产八角莲属(Dysosma)3种植物八角莲(D.versipellis)、小八角莲(D.difformis)和乌云伞(D.lichuanensis)的根、根茎、茎和叶的显微构造特点。茎部构造不同于一般双子叶... 报道了湖北产八角莲属(Dysosma)3种植物八角莲(D.versipellis)、小八角莲(D.difformis)和乌云伞(D.lichuanensis)的根、根茎、茎和叶的显微构造特点。茎部构造不同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茎,近皮层有8─22个大小不等外韧维管束排列成环状,而髓内又有3─6个内轮维管束。整个茎轮廓类似于单子叶植物的散生维管柱(中柱)。根、根茎及叶的构造类似于一般双子叶植物。本研究为开发和利用湖北产八角莲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属 根茎 解剖学
下载PDF
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木脂素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敏 施大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用二次展开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了鬼臼毒素类木脂素在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的存在,并用变色酸比色法分析了其总木脂素的含量,为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根茎、根、茎叶中皆含有多种鬼臼... 用二次展开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了鬼臼毒素类木脂素在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的存在,并用变色酸比色法分析了其总木脂素的含量,为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根茎、根、茎叶中皆含有多种鬼臼毒素类木脂素成分,其总木脂素含量可高达2%~7%。不同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商品八角莲总木脂素含量则与产地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脂素 八角莲 含量 鬼臼毒素 薄层层析法 分析 比色法 近缘植物 根茎 茎叶
下载PDF
湖北八角莲属植物叶表皮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苏应娟 刘启宏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385-386,共2页
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属(Dysosma)为我国特有属植物,全国共有7个种,多分布在亚热带区域。湖北有4个种,其中一个为内定种,民间大多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抗毒蛇咬伤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属植物有抗癌活性,特别是用于治疗... 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属(Dysosma)为我国特有属植物,全国共有7个种,多分布在亚热带区域。湖北有4个种,其中一个为内定种,民间大多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抗毒蛇咬伤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属植物有抗癌活性,特别是用于治疗食道癌、子宫癌。近20年来,叶表皮性状用于种间或属间分类及系统关系的探讨,对科以上分类单元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八角莲属的某些种叶片形态很相似,在无花的情况下很难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属 叶表皮 气孔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黎 涂自良 +2 位作者 陈吉炎 方建敏 张幼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08-2209,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 siltm C_(18)柱;流动相: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0nnl。结果鬼臼毒素在0.04769~0.4769mg/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 siltm C_(18)柱;流动相: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0nnl。结果鬼臼毒素在0.04769~0.4769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1.71%(n=5)。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八角莲 鬼臼毒素
下载PDF
八角莲及其近缘属植物叶表面的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敏 施大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51-456,共6页
目的:以扫描电镜观察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叶表面特征,用于鉴定。方法:对7种八角莲属植物及2种近缘植物的叶表面特征,以电镜扫描方法进行观察。结果:9种植物上下表皮的电镜扫描特征均不同,并列出检索表及照片。
关键词 八角莲属 叶表面特征 电镜
下载PDF
湖北产八角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应娟 刘启宏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湖北产八角莲属(Dysosma)4种植物八角莲(D.versipellis)、六角莲(D.pleiantha)、小八角莲(D.difformis)和乌云伞(D.lichuanensi...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湖北产八角莲属(Dysosma)4种植物八角莲(D.versipellis)、六角莲(D.pleiantha)、小八角莲(D.difformis)和乌云伞(D.lichuanensis)的花粉作了比较观察,找出了它们的鉴别特征,为该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属 花粉 形态 小襞科
下载PDF
湖北八角莲属(小檗科)一新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重 苏应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报道湖北省利川县小檗科八角莲属的一种新——利川八角莲
关键词 八角莲属 利川八角莲 小檗科 湖北
下载PDF
HPLC比较不同产地生药八角莲中鬼臼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昌钱 杨淑贞 +1 位作者 单文 周长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59-66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和4’-去甲鬼臼毒素含量。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K2HPO4(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7nm,柱温25℃。结果鬼臼毒素的线性范...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和4’-去甲鬼臼毒素含量。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K2HPO4(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7nm,柱温25℃。结果鬼臼毒素的线性范围20~400ng,r=0.9999,回收率100.4%,RSD=1.2%;4’-去甲鬼臼毒素的线性范围2~20ng,r=0.9998,回收率101.6%,RSD=2.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不同地域的生药八角莲中鬼臼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鬼臼毒素 4’-去甲鬼臼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八角莲洗液制备及其杀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铁一 杨适 罗禹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制备八角莲洗液,并了解其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提取八角莲总黄酮和总木脂素,制成八角莲洗液。对其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毒性试验、真菌杀灭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稳定性实验进行观察。结果用该产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制备八角莲洗液,并了解其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提取八角莲总黄酮和总木脂素,制成八角莲洗液。对其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毒性试验、真菌杀灭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稳定性实验进行观察。结果用该产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min,杀灭率均达到1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min,平均杀灭率为93.35%。对家兔阴道黏膜无刺激性。产品经36℃放置90d后,杀灭效果几乎不变。结论八角莲洗液有杀菌作用,对试验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鬼臼毒素 山奈酚 杀菌
下载PDF
八角莲属植物根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践 张秀丽 +1 位作者 孙成仁 徐益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17-420,共4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八角莲属七种植物根的解剖构造进行观察研究,其中西藏八角莲、广西八角莲和贵州八角莲是首次报道.结果表明:皮层薄壁细胞有草酸钙晶体、淀粉粒等后含物,内皮层明显,维管束类型为四原型、五原型或六原型,部分种类髓...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八角莲属七种植物根的解剖构造进行观察研究,其中西藏八角莲、广西八角莲和贵州八角莲是首次报道.结果表明:皮层薄壁细胞有草酸钙晶体、淀粉粒等后含物,内皮层明显,维管束类型为四原型、五原型或六原型,部分种类髓具木纤维结构,壁强烈增厚,木质化.通过对比观察,我们认为八角莲属植物根的解剖结构比较稳定,可以作为该属的分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属 比较解剖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and quality markers prediction analysis of Dysosma versipellis
17
作者 Yuan-Hui Guo Peng Lu +4 位作者 Jia-Xing He Bao-Nan Ma Ebuka-Olisaemeka Nwafor Wen-Xin Wang Chuan-Xin Liu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3年第3期36-50,共15页
Dysosma versipellis is the rhizome of Bajiaolian in Berberaceae.It is a unique medicinal plant in China and it was the first to be recorded in Shennong’s Classic of Materia Medica(unknown author,25–220 C.E.).It has ... Dysosma versipellis is the rhizome of Bajiaolian in Berberaceae.It is a unique medicinal plant in China and it was the first to be recorded in Shennong’s Classic of Materia Medica(unknown author,25–220 C.E.).It has complex chemical components as well as complex,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 are extensive.Ba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Dysosma versipellis were summarized.Combined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quality mark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phytogenetics and the source pathway of specific chemical constituents,traditional medicinal properties,traditional efficacy,chemical composition measurability,blood components,and pharmacokinetic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Dysosma versipel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osma versipellis lignans FLAVONOID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oxicological effect quality marker podophyllotoxin KAEMPFEROL QUERCETIN
下载PDF
八角莲新品种——红花八角莲
18
作者 龚洵 潘跃芝 尹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3-503,C004,共2页
红花八角莲系从以川八角莲为母本、八角莲为父本的杂交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具大型盾状叶 ,花期 2~ 4月 ,未成熟果为绿色 ,成熟时由蓝色变为红色 ;适合盆栽和庭院栽培 ,供观叶、观花和观果。
关键词 八角莲 新品种 红花八角莲 父本 杂交群体 选育 特征特性 盆栽 庭院栽培 药用植物 观果植物
下载PDF
黔产八角莲属药材总黄酮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19
作者 万明香 张丽艳 何顺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黔产八角莲属药材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四份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根、茎和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黔产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川八角莲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4%;... 目的:研究黔产八角莲属药材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四份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根、茎和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黔产八角莲属药材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川八角莲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4%;贵州八角莲次之;八角莲样品的最低,仅有1.03%;八角莲属药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根>叶>茎。结论:川八角莲根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研究结果为川八角莲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八角莲属 种质资源 总黄酮含量
下载PDF
四川省八角莲属药用植物资源
20
作者 张虹 罗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 1991年第3期88-90,共3页
八角莲属(Dysosma R.E.Woodson)为我国小科植物所特有的属,共7种。四川省为主产区,有6个种。本文对四川省的6种八角莲属植物的产地、生境、主要化学成份、药用部位及功效进行了整理。绘制了四川省本属植物水平分布图,编写了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八角莲 药用植物 小檗科 抗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