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感觉康复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满相 黄任秀 +3 位作者 张靖 蒋蓓 胡怡佳 覃中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本体感觉是人体一种特殊的深感觉,它包含关节运动觉、加速度及位置觉,大脑特定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关节本体感觉信息,并及时调整运动中关节的合理位置、稳定性、姿势及维持平衡能力。目前本体感觉训练已逐步推广、应用于中枢系统损... 本体感觉是人体一种特殊的深感觉,它包含关节运动觉、加速度及位置觉,大脑特定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关节本体感觉信息,并及时调整运动中关节的合理位置、稳定性、姿势及维持平衡能力。目前本体感觉训练已逐步推广、应用于中枢系统损伤、人工关节置换、各种外伤等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及系统康复训练中,其在成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也已经被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本体感觉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康复评估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梦桃 李玉秀 +5 位作者 林卓婷 严晓岚 何月明 刘肖妮 荀静平 邵宝颜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CE),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和北京盖什尔发育量表(Beijing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esell)的发育商(D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GMFC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GMFCS分级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Ⅴ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社会适应、个人-社会、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的D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升幅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能促进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运动、认知功能的提高,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为患儿的家庭康复奠定了一定基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小儿 引导式教育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金容 张峰 +2 位作者 陈福建 廖姣艳 李波 《康复学报》 2017年第2期9-16,21,共9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理期、撤销期样本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推拿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后,2例个案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与音韵障碍相关指标明显提高。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对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音韵障碍 推拿 言语训练 单一被试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春华 范桃林 +3 位作者 周文颖 陈冬冬 徐珑 杨艳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t=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t=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t=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F=7.071、4.787、4.093,P<0.05)。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悬吊运动训练 肌内效贴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满相 张靖 +4 位作者 黄任秀 朱璇 林菲 蔡娟 石玉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 目的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训练的时间内加入振动疗法刺激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进行Gesell测试、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在年龄、性别、智力及粗大运动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GMFM、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Gesell测试大运动改善不明显。结论振动疗法能增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稳定性,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疗法 本体感觉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常州 吴怡圆 +4 位作者 朱海南 潘芳芳 杨琪琪 张静 林飞克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贴扎下的悬吊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PB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总偏移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P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总偏移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作为悬吊训练中的补充手段,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姿势控制能力,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悬吊训练 肌内效贴 姿势控制能力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熊华春 袁素雅 +6 位作者 肖宁 李杨 唐国皓 赵会玲 冯欢欢 孟文彬 芦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DCP)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DCP患儿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干预组、RAGT组、联合干预组, 每组患儿20例。常规干预组仅给...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DCP)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DCP患儿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干预组、RAGT组、联合干预组, 每组患儿20例。常规干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RAG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AGT训练, 联合干预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AGT联合TO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后, 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的D能区(站立位)和E能区(走、跑、跳)评价3组患儿的下肢步行能力。结果治疗12周和24周后, 3组患儿的10MWT、GMFM-88 D和E能区的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 且治疗24周后, 联合干预组10MWT[(0.765±0.105)m/s]、GMFM-88 D能区评分[(32.72±4.00)分]和E能区评分[(42.94±6.22)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干预组和RAGT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AGT联合TOT, 可显著改善DCP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任务导向性训练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秋 虞记华 +3 位作者 李卫平 凌运其 王剑雄 胥方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5±5)Hz组(n=20)及(35±5)Hz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5±5)Hz组额外接受振动频率为(25±5)Hz的WBV,(35±5)Hz组接受(35±5)Hz的WBV,3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儿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to Up and Go Test,TUG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及足印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01);其中(35±5)Hz组BBS评分(F=12.502)、TUGT(F=8.211)、GMFM-88的D区、E区评分(F=12.802、8.505)、跨步长(F=12.279)、步宽(F=13.582)及1 min步行距离(F=12.619)均优于(25±5)Hz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5±5)Hz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BV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改善其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且(35±5)Hz的WBV疗效优于(25±5)Hz的W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全身振动疗法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 步行功能
下载PDF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方芳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158-159,168,共3页
目的探析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 目的探析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MF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评分为(35.05±9.43),对照组GMFM评分为(28.96±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外,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穴位埋线 康复疗法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手眼协调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合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手眼协调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进行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手眼协调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进行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及FMFM(手眼协调E项)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患儿FMQ评分、FMFM(E区)评分随治疗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第二次评估与第一次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评估和第二次评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精细运动及手技巧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手眼协调作业治疗 精细运动 手技巧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郭培坚 林丽莎 +1 位作者 彭桂兰 刘倩楠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期25-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在本科室进行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治...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在本科室进行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GMFM量表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动动型脑瘫 悬吊训练 康复训练 GMFM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观察
12
作者 吴婧 宗洪波 +1 位作者 汪杨 徐冬梅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9期3514-3517,共4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DCP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DCP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GMFM评分、Wee FIM及GDD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GMFM评分、Wee FIM及GDD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可以有效改善DCP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异功散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GMFM量表评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