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9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云才 史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8,共8页
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商业化为主的"四化"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影响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保护继承与创新发展、地方性与国际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作用过程下不同的空... 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商业化为主的"四化"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影响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保护继承与创新发展、地方性与国际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作用过程下不同的空间特征和不同的形成机理。本文立足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建立,提出了过滤与分离、适度与协调、保护与维护、培育与参与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地域 文化景观 现代化 空间特征 动态机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城镇化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傅小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寒偏远 ,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城镇发展缓慢 ,至1952年青藏高原全境解放时其城镇发展水平很低。其后四十多年来 ,青藏高原城镇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具独... 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寒偏远 ,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城镇发展缓慢 ,至1952年青藏高原全境解放时其城镇发展水平很低。其后四十多年来 ,青藏高原城镇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具独特性 ,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独具特色。高原城镇发展表现为总体落后 ,局部发展加速。城镇化现状特征表现为城镇数量少 ,规模小 ,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空间上集中在河谷地区 ,呈沿交通线分布格局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设施落后 ,职能单一 ,缺乏吸引与辐射能力 ,城镇间经济联系弱 ,未能形成高原城镇体系。高原城镇化主要动力是自上而下型的政府投资拉动 ,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投资主体 ,城镇化动力正向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城镇化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高建华 李军 +3 位作者 王珍岩 汪亚平 白凤龙 程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8,共9页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量和埋藏通量逐年减小之外,Cr、Ni、Zn、Cd、Pb、As和Hg的浓度和埋藏通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重到严重,其中西水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最高,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粒度控制效应不是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Cu和其他几种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来源;最大浑浊带独特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中水道重金属(除Cu外)的高值分布区和最大浑浊带内的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对应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动力机制 最大浑浊带 鸭绿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及动力机制 被引量:37
4
作者 程佳佳 王成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6-1270,共15页
港口体系的发展对区域发展乃至国土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是港口地理的研究核心,而区域性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是港口体系理论的内涵提升。选取珠江三角洲的31个港口为样本,以1970-2013年为研究时段,采用集装箱港口数... 港口体系的发展对区域发展乃至国土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是港口地理的研究核心,而区域性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是港口体系理论的内涵提升。选取珠江三角洲的31个港口为样本,以1970-2013年为研究时段,采用集装箱港口数量、吞吐量等长时间序列数据,刻画了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的总体发展与集散趋势,分析了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过程,重点凝练演绎其演化模型,并揭示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过程呈现集中化和分散化两种发展趋势,并经历了特点各异与格局明显不同的5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原始单核结构→孤立双核结构→极核枢纽结构→双核枢纽结构→多核发展结构"的演化模型;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是在众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港口集装箱化"的演化过程,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产业、技术条件、港航市场、政策和制度等,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该研究有助于完善港口体系的演化模型理论,并能为珠江三角洲的港口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集装箱港口体系 演化规律 发展模式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柏道远 钟响 +3 位作者 贾朋远 熊雄 黄文义 姜文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5年第4期321-343,共23页
雪峰造山带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呈自南往北由NNE-NE-E W 向的弧形展布.笔者近几年来在区域地质调査和有关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方面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新... 雪峰造山带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呈自南往北由NNE-NE-E W 向的弧形展布.笔者近几年来在区域地质调査和有关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方面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新的认识或进展.(1)于雪峰造山带中段东部地区发现新的变形类型即大型膝褶带;造山带南段-中段在加里东期和早中生代均在NW-N W W 向挤压下发生过显著的构造变形和隆升;溆浦-靖州断裂东、西两侧分别为区域雪峰推覆构造的根带和中带,变形强度以该断裂为界东强西弱;南段-中段东部在加里东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均具有背冲构造样式,但早中生代背冲构造的中轴相对加里东期向西迁移20?25km 以上.雪峰造山带北段西部也具背冲构造样式,加里东期逆冲推覆强度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中段,暗示加里东运动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为S N 向.(2)前人于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厘定的多个“飞来峰”实为与逆冲断裂和正断裂有关的断夹块.(3)沅麻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区域NW- N W W 向挤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S N 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NWW-近E W 向挤压、早白垩世区域NW-S E 向伸展、晚白垩世S N 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 E 向挤压以及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 W 向挤压等7 期构造事件,其中多数事件在靖州盆地断裂与节理变形中同样得到反映.(4)详细的构造解析确证湘东南印支运动挤压应力方向为N W W 向、构造线走向为N N E 向,否定了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提出的该地区S N 向挤压观点.(5)湘中盆地西部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为自北西向南东逆冲,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自南东向北西逆冲;盆地西部向SE逆冲主要与雪峰造山带东缘向SE逆冲以及城步-新化岩石圈断裂向西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造山带及邻区 构造变形 动力机制 新元古代 钦杭结合带 花岗岩 加里东运动 中生代盆地性质
下载PDF
第四纪洞庭盆地构造性质及动力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5 位作者 王先辉 马铁球 周柯军 彭云益 李纲 陈渡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30,共14页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地貌、沉积和断裂构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厘定洞庭盆地构造活动特征暨构造性质,并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具断陷性质,具体表现在:①在边界正...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地貌、沉积和断裂构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厘定洞庭盆地构造活动特征暨构造性质,并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具断陷性质,具体表现在:①在边界正断裂控制下盆地及其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充填厚度较大的河、湖相沉积;②临澧次级凹陷发育典型封闭性断陷湖盆沉积;③NNE向、NW向、EW向、SN向等多组方向控盆断裂的发育指示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具坳陷性质,主要表现在:①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与周缘隆起区发生较大幅度的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同时产生构造掀斜与褶皱变形;②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分析提出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机制: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盆地的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中更新世晚期盆地构造抬升、掀斜和褶皱变形与深部迁出物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盆地坳陷沉降与区域挤压应力下的坳陷或拱坳变形有关,可能同时伴有NE向的深部物质流动与拉张;不同级次和不同规模范围的深部物质迁移运动,造成了第四纪洞庭盆地与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叠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洞庭盆地 断陷盆地 坳陷盆地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第四纪洞庭盆地赤山隆起与安乡凹陷升降运动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23
7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5 位作者 周柯军 陈渡平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5-658,共14页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井资料,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南部赤山隆起及其西侧安乡凹陷的沉积和地貌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二者的升降过程。赤山隆起为居于洞庭盆地南部的小型抬升断块,主要受东、西边界正断裂所控制,长约18 km,宽4~5 km。隆起...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井资料,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南部赤山隆起及其西侧安乡凹陷的沉积和地貌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二者的升降过程。赤山隆起为居于洞庭盆地南部的小型抬升断块,主要受东、西边界正断裂所控制,长约18 km,宽4~5 km。隆起内早更新世汨罗组和中更新世新开铺组、白沙井组组成多级阶地。安乡凹陷内充填200~300 m厚的河流和湖泊相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全新世湖积、冲积等。地貌与沉积特征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赤山隆起总体表现出抬升期与稳定期交替的脉动式抬升,而安乡凹陷则表现出缓慢与快速沉降交替的幕式沉降特征;前者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后者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二者因区域构造反转而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晚更新世—全新世安乡凹陷在拗陷背景下接受沉积。上述第四纪早期赤山隆起脉动式抬升与安乡凹陷幕式沉降的对应关系,为洞庭盆地与周边隆起的盆—山耦合过程提供了约束,同时暗示盆地断陷活动可能与地幔上隆导致中地壳物质自凹陷向周边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赤山隆起 安乡凹陷 抬升 沉降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柏道远 王先辉 +5 位作者 李长安 马铁球 陈渡平 周柯军 彭云益 李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盆地及次...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盆地及次级凹陷边界受NNE、NW、EW和SN向等4组正断裂控制;②各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接受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凹陷内部或中央而远离边界断裂;断裂上盘局部可具明显沉降;③随着盆地逐渐扩张,断陷活动向东、西边缘迁移;④盆地断陷活动具幕式特征,总体可分为为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早—中期等3个裂陷幕;⑤盆地北面的华容隆起具明显构造沉降,盆地周缘其它隆起及盆地内部的赤山隆起具有脉动式抬升;⑥赤山隆起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安乡凹陷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处于坳陷阶段,其中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在盆地东缘和西缘产生倾向盆地的构造掀斜,局部第四系变形形成褶皱;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主体产生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盆地周缘部分地区存在小幅度抬升。上述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特征可以通过盆地及周缘深部物质迁移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洞庭盆地 断陷 坳陷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燕 张成虎 王雪萍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共7页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网络理财超市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整体经济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载体。在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制度调整和组织创新四力驱动理论框架下,对互联...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网络理财超市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整体经济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载体。在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制度调整和组织创新四力驱动理论框架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路径进行解析,总结了典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结构与特征,指明了移动化、电商化、自金融将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普惠 动力机制 健康发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以环青海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丁生喜 王晓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通过调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的多元性、独特性:特色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牧民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就业现状、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意愿是该区域城镇化的新动... 通过调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的多元性、独特性:特色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牧民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就业现状、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意愿是该区域城镇化的新动因;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城镇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对该地区城镇化发展也有特殊要求。结合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开发的环境分析,阐明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针对特有的城镇化动力机制,提出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动力机制 开发环境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湘东北湘阴凹陷控盆断裂特征、盆地性质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柏道远 刘波 +4 位作者 倪艳军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0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相连接。公田断裂为正断裂,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为右旋平移正断裂,忠防断裂为左行平移正断裂;公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均经历了自韧性→脆性的转变过程。凹陷内部发育NE^NNE向小型同成盆正断裂。上述信息表明:①湘阴凹陷为箕状断陷盆地;②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的拉张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区域N(N)E向左旋走滑应力场对凹陷北段有一定影响;③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属横向调整断裂;④凹陷发展及其沉积充填,与南东面幕阜山隆起的抬升与剥蚀(包括沉积剥蚀和构造剥蚀)相耦合。结合区域资料,讨论认为湘阴凹陷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受本地区特有的地幔上隆深部构造背景与中国东南部区域张性构造环境的双重制约,并以前者为主;凹陷走向主要受区域NNE向左行走滑应力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古近纪 湘阴凹陷 断裂特征 盆地性质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5 位作者 王先辉 周柯军 马铁球 彭云益 李纲 陈渡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1-427,共17页
第四纪华容隆起位于江汉—洞庭盆地中部。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华容隆起及周缘地貌、第四纪断裂和沉积进行调查,恢复华容隆起构造升降特征与过程,进而探讨华容隆起的成因及其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 第四纪华容隆起位于江汉—洞庭盆地中部。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华容隆起及周缘地貌、第四纪断裂和沉积进行调查,恢复华容隆起构造升降特征与过程,进而探讨华容隆起的成因及其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华容隆起与周缘凹陷一道沉降,同时前者受周边正断裂控制相对后者有抬升,中更新世晚期一道抬升,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稳定或弱沉降。第四纪期间华容隆起总体表现为明显的构造沉降。以上表明第四纪华容隆起主要由前第四纪盆—山地貌分异造成,其次与第四纪期间相对周缘凹陷抬升有关。上述地质特征以及区域第四纪地质资料,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为断陷盆地,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转变为坳陷盆地。就华容隆起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1)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2)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3)江汉—洞庭盆地的整体性沉降导致盆地中部的华容隆起以沉降为主;华容隆起特殊的地壳物质结构可能导致深部物质更难向外迁移,使其相对周缘凹陷有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华容隆起 构造升降 隆起成因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安寅 孟祥贵 王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2-224,228,共4页
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高校实验室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成了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题。现从可持续发展的... 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高校实验室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成了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题。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及内部动力机制的分析,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十二五"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整体实现高校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动力机制 创新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齐岳山断裂东侧盆山过渡带褶皱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柏道远 熊雄 +2 位作者 杨俊 钟响 姜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8-1021,共14页
雪峰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盆山过渡带以齐岳山断裂为界,分为西部的隔档式褶皱带和东部的隔槽式褶皱带。对盆山过渡带内褶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以"雪峰西推模型"影响最大并广为研究者接受。该模型认为盖层... 雪峰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盆山过渡带以齐岳山断裂为界,分为西部的隔档式褶皱带和东部的隔槽式褶皱带。对盆山过渡带内褶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以"雪峰西推模型"影响最大并广为研究者接受。该模型认为盖层(南华系及以上地层)在雪峰造山带推覆体的推动下向NW发生多层次拆离推覆及递进挤压而形成隔槽式与隔档式褶皱。本文通过实测构造剖面、地球物理剖面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选择桑植-石门复向斜和沿河地区褶皱对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的褶皱变形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解剖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桑植-石门复向斜内褶皱具"复杂褶皱"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中三叠世后期印支运动;沿河地区褶皱为典型隔槽式褶皱,主要与早燕山运动NWW向挤压有关;(2)褶皱主要受区域挤压体制下包括褶皱基底和盖层在内的原地岩层体的整体水平收缩及其导生的冲断、滑脱作用所控制,其中桑植-石门复向斜内褶皱基底变形主要以逆冲断裂为主,沿河地区褶皱基底变形则以滑脱背斜为主;(3)区域挤压下整体水平收缩变形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雪峰西推模型不能解释的若干重要地质事实,包括褶皱轴面和逆冲断裂无向东或南东倾斜极性、雪峰造山带未发生向西侧褶皱带的大规模推覆、盆山过渡带具大幅度整体性构造抬升等,同时也不存在雪峰西推模型中地质剖面无法平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槽式褶皱 复杂褶皱 变形机制 盆山过渡带 齐岳山断裂
下载PDF
CPM领导理论三因素动力机制的情境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柳士顺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5,共10页
CPM领导理论认为,中国领导行为的评价模式由目标达成、团体维系和个人品德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2×2×2完全随机设计的情境模拟实验,探讨了CPM领导行为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动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领导行为三因素分别... CPM领导理论认为,中国领导行为的评价模式由目标达成、团体维系和个人品德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2×2×2完全随机设计的情境模拟实验,探讨了CPM领导行为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动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领导行为三因素分别对下属的追随意愿、上司承诺、工作动机和领导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对下属行为态度产生影响时,个人品德的影响作用最大;(3)在目标达成和团体维系影响下属行为态度的过程中,个人品德发挥着增强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验证了CPM领导理论的动力学原理,并为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和任用标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M领导理论 情境模拟实验 动力机制 增强型调节效应
下载PDF
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演进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秀敏 吴晓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共7页
图们江地区作为跨国经济合作区,具有不同于一般区域的空间结构演进规律。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贸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总体特征、演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图们江地区作为跨国经济合作区,具有不同于一般区域的空间结构演进规律。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贸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总体特征、演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与优化的对策,旨在促进图们江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空间结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总体特征 演进机制 调控对策 图们江地区
下载PDF
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省 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9,共5页
从系统运行角度可将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划分为生成机制、发展机制和演进机制。动力生成可分为标识、聚集和黏着3个阶段,动力发展可分为流动、溢出和涌现3个阶段,动力演进可分为锁定、内卷和涨落3个阶段。在一个周期内,对城市创新系... 从系统运行角度可将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划分为生成机制、发展机制和演进机制。动力生成可分为标识、聚集和黏着3个阶段,动力发展可分为流动、溢出和涌现3个阶段,动力演进可分为锁定、内卷和涨落3个阶段。在一个周期内,对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机制进行拟合,可以得到一条类似于三角函数COS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系统 动力机制 生成机制 发展机制 演进机制
下载PDF
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彭兵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研究是对笔者2011年提出的语言立方体假说的扩展,即语言主观意义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多维、立体、渐进的过程,体现在3方面:(1)系统意义向语言使用意义的转变机制;(2)说话人表达意义向听话人理解意义的转变机制;(3... 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研究是对笔者2011年提出的语言立方体假说的扩展,即语言主观意义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多维、立体、渐进的过程,体现在3方面:(1)系统意义向语言使用意义的转变机制;(2)说话人表达意义向听话人理解意义的转变机制;(3)命题意义向非命题意义的转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主观意义 动态机制
原文传递
克拉通盆地类型及成因机制综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波 钱祥麟 王英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8,共6页
克拉通盆地是指发育于稳定大陆板块范围内的沉降区。其形成机制包括:拉伸减薄机制、热收缩沉降机制和弯曲变形机制。由纯剪切机制及简单剪切机制引起的大陆岩石圈减薄分别形成内克拉通裂谷盆地和内克拉通拆离盆地;热收缩机制形成内克... 克拉通盆地是指发育于稳定大陆板块范围内的沉降区。其形成机制包括:拉伸减薄机制、热收缩沉降机制和弯曲变形机制。由纯剪切机制及简单剪切机制引起的大陆岩石圈减薄分别形成内克拉通裂谷盆地和内克拉通拆离盆地;热收缩机制形成内克拉通凹陷盆地;由变形弯曲机制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发育于克拉通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类型 动力学机制 盆地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以广平推覆构造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珍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闽西南地区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存在拆离和逆冲推覆构造2种基本类型。广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是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的组成部分,属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和演化受闽西南地区乃至福建和整个华南地区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的制约。广... 闽西南地区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存在拆离和逆冲推覆构造2种基本类型。广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是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的组成部分,属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和演化受闽西南地区乃至福建和整个华南地区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的制约。广平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海西期的陆内裂陷阶段(D3-P2),早印支期的伸展滑脱—挤压变形滑动构造阶段(T1-2),晚印支期向斜构造发育阶段(T3),早燕山早期裂陷和晚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J1-2),晚燕山早期隆升造山剥蚀和晚期差异沉降阶段(J3-K)以及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阶段(E-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动力学机制 闽西南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