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st-Holding Capacity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of Plant Species Growing in an Around Opencast Mining Area of Bundelkhand Region of Uttar Pradesh, India
1
作者 Priyanka Singh Amit Pa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8期677-698,共22页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a total of 50 available plant species to assess their dust-capturing capacity and biochemical performances in and around open cast granite mine areas of Jhansi district and Bu...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a total of 50 available plant species to assess their dust-capturing capacity and biochemical performances in and around open cast granite mine areas of Jhansi district and Bundelkhand University campus treated as control site. Plant species existing under a polluted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may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ly resistant species and recommended for green belt design in mining areas, especially to cope with dust pollution. Results showed the pollution level, especially of mining-originated dust particles holding capacity of leave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Total Chlorophyll, Protein and Carotenoid) of existing plant species both from mining areas as well as from Bundelkhand University campus.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s, Tectona grandis L., Ficus hispida L., Calotropis procera Aiton., Butea monosperma Lam. and Ficus benghalensis L., etc. are highly tolerant species while Ficus infectoria L.,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Ipomoea purpurea L., Allianthus excelsa Roxb. and Bauhinia variegata L. are intermediate tolerant species. T. grandis had shown the highest dust-holding capacity (2.566 ± 0.0004 mg/cm2) whereas Albizia procera (0.018 ± 0.0002 mg/cm2) was found to be the lowest dust-holding capacity. Our findings also showed that the T. grandis and F. hispida have significant dust deposition with minimal effect of dust on their leaf chlorophyll (17.447 ± 0.019 mg/g and 14.703 ± 0.201 mg/g), protein (0.699 ± 0.001 mg/g and 0.604 ± 0.002 mg/g) and carotenoid (0.372 ± 0.003 mg/g and 0.354 ± 0.003 mg/g) content respectively among all selected plant species.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plant species with high tolerance to high dust-holding capacity on their leaf surfaces are preferable for green corridors as open cast granite mine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delkhand Region Biochemical Changes dust-holding Capacity Chlorophyll Content Open Cast Granite Mining
下载PDF
以济南市绿地为例谈城市绿地的“景观+滞尘”模式
2
作者 吕桂菊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期217-218,共2页
通过整合"济南常用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研究"内容,将绿地的景观性与滞尘效果相结合,分析了城市绿地设计形式的参数和滞尘效应的关系,并探讨了绿地"景观+滞尘"模式的植物结构,有利于发挥绿地的环保作用。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 滞尘 植物类型
下载PDF
金属多孔纤维毡气体过滤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金妹 皮艳霞 +1 位作者 李程 谈萍 《过滤与分离》 CAS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通过测试不同孔径纤维毡滤材的过滤效率、初阻力和容尘量,分析了孔径对这三种性能的影响,主要从纤维毡的孔径特点上分析了滤料对粉尘的拦截机理;另外,测试了同种样品在不同流量下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分析了气体流量对过滤效率和阻力... 通过测试不同孔径纤维毡滤材的过滤效率、初阻力和容尘量,分析了孔径对这三种性能的影响,主要从纤维毡的孔径特点上分析了滤料对粉尘的拦截机理;另外,测试了同种样品在不同流量下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分析了气体流量对过滤效率和阻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气体流量大小对颗粒运动方向所产生的。同种样品在粉尘浓度不变,流量较小时,在0.2—0.3μm颗粒段,粒径越大效率越低;同样在粉尘浓度和流量不变,样品孔径较大时,也存在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数效率 初阻力 容尘量 孔径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0种灌木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生宇 谷峰 +3 位作者 邱永志 靳正忠 李应罡 高晓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通过全株光合器官取样,利用质量差减法,对塔中植物园10种灌木的滞尘能力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①植物光合器官滞尘量与所处环境条件有关,在沙漠地区同种植物光合器官滞尘量大于沙漠以外区域。②梭梭和沙拐枣的光合器官退化为同化枝... 通过全株光合器官取样,利用质量差减法,对塔中植物园10种灌木的滞尘能力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①植物光合器官滞尘量与所处环境条件有关,在沙漠地区同种植物光合器官滞尘量大于沙漠以外区域。②梭梭和沙拐枣的光合器官退化为同化枝,形态类似针叶树种的针叶,但尚有极度退化的叶片,其滞尘量大于其他区域针叶树种;与沙拐枣相比,梭梭同化枝节间距较短,叶片数量相对较多,因此梭梭的滞尘能力大于沙拐枣。③柽柳属植物虽然叶片也极度退化,但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被覆绒毛、分泌盐分等特性,而且树冠光合器官密度大,具有很强的滞尘能力,光合器官滞尘量大于梭梭和沙拐枣,也大于阔叶灌木和阔叶乔木;由于光合器官表面滞尘特性、叶片数量以及树冠光合器官密度的差异,柽柳属植物光合器官滞尘能力也存在种间差异。④全植株光合器官滞尘量、单位重量光合器官滞尘量、单位表面积光合器官滞尘量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植物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而单位树冠体积的光合器官滞尘量则可较全面地反映植物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以单位体积树冠空间光合器官滞尘量为评价指标,10种灌木光合器官滞尘能力的排序为:甘蒙柽柳>长穗柽柳>华北柽柳>紫杆柽柳>刚毛柽柳>多花柽柳>多枝柽柳>沙生柽柳>梭梭>头状沙拐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树冠 光合器官 滞尘能力 密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广州市12种垂直绿化植物光合特性及滞尘能力研究
5
作者 王芙蓉 伍祖莹 +5 位作者 陈平 许铭宇 崔宝萱 邢浙文 罗威 张钊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筛选光合特性和滞尘能力较强的垂直绿化植物,以广州市12种垂直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与生理参数,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和微孔滤膜法测定植物滞尘能力。结果表明,鸭脚木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净光... 为筛选光合特性和滞尘能力较强的垂直绿化植物,以广州市12种垂直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与生理参数,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和微孔滤膜法测定植物滞尘能力。结果表明,鸭脚木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净光合速率(P_(n))最高,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吊兰BS(花城汇北区样地)Chlorophytum comosum等蒸腾速率(Tr)较低,耗水量低,抗性强;除了红花檵木和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接近阳生植物,其余植物LCP均接近阴生植物。花叶青木Aucuba japonica、吊兰BS滞尘量最大,对比两个样地的吊兰和鸭脚木得出,同一植物在不同生境的滞尘存在明显差异,随污染程度的增加滞尘量具有明显增幅;12种垂直绿化植物的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大小为:花叶青木>吊兰>鸭脚木BS>花叶鸭脚木Schefflera actinopylla>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绿萝Epipremnum aureum>鸭脚木SQ(高德置地广场样地)>白脉椒草Peperomia tetragona>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红花檵木>巢蕨Asplenium nidus>吊兰SQ。对比SQ和BS包含的相同植物:吊兰BS的TSP、干重滞尘量、PM_(>10)、PM_(10)和PM_(2.5)分别是吊兰SQ的8.93、3.24、7.65、15.99倍,鸭脚木BS和鸭脚木SQ的TSP、干重滞尘量、PM_(>10)、PM_(10)和PM_(2.5)的比例为:2.16、1.43、0.67、5.35、9.74。在进行城市垂直绿化建设时,花叶青木、吊兰、鸭脚木和花叶鸭脚木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绿化 光合特性 日动态 滞尘能力 粒径
下载PDF
郑州市典型道路绿化带滞尘能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本彩 高喜荣 李志超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对道路绿化林带内的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不同,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是迎春、金钟、枇杷和棣棠,较差的是白蜡和栾树。单株植物滞尘量较大的是白蜡、红叶李、垂柳和枇杷,较差的是棣棠和金钟。单株植物滞尘... 对道路绿化林带内的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不同,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是迎春、金钟、枇杷和棣棠,较差的是白蜡和栾树。单株植物滞尘量较大的是白蜡、红叶李、垂柳和枇杷,较差的是棣棠和金钟。单株植物滞尘量表现为乔木大于灌木。由于绿化林带植物配置的不同,绿化林带的滞尘总量也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道路绿化林带 滞尘能力
下载PDF
新型驻电极空气净化装置容尘性能模拟研究
7
作者 熊文浪 张万毅 +2 位作者 林忠平 朱卫东 段海宁 《暖通空调》 2018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该新型净化装置由驻电极集尘模块和针尖放电模块组成,空气中的颗粒物荷电后在集尘通道中被捕集。利用多物理场数值分析软件COMSOL模拟了集尘通道内的流场、静电场、粒子迁移轨迹。结果表明:容尘不改变流场,但改变静电场的分布;容尘后电... 该新型净化装置由驻电极集尘模块和针尖放电模块组成,空气中的颗粒物荷电后在集尘通道中被捕集。利用多物理场数值分析软件COMSOL模拟了集尘通道内的流场、静电场、粒子迁移轨迹。结果表明:容尘不改变流场,但改变静电场的分布;容尘后电荷不断累积在集尘极板表面,形成反电场并减弱原有场强,从而削弱对粒子的捕集能力,造成装置的一次通过效率下降;在大多数容尘时间内,模拟得到的净化效率与实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电极空气净化装置 集尘通道 数值模拟 容尘性能 粒子捕集
下载PDF
褶型筒式过滤器阻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维浪 林忠平 +2 位作者 张晓磊 陆涛 陈伟忠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与传统的袋式过滤器相比,筒式过滤器采用高密度的V型褶结构,增加了过滤面积,降低滤纸的过滤风速,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滤纸阻力,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筒式过滤器的阻力。但是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筒式过滤器的滤纸褶密度增大,也必然导... 与传统的袋式过滤器相比,筒式过滤器采用高密度的V型褶结构,增加了过滤面积,降低滤纸的过滤风速,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滤纸阻力,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筒式过滤器的阻力。但是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筒式过滤器的滤纸褶密度增大,也必然导致滤纸褶间距减小,因而会使得气流在褶通道内部发生紊乱现象,造成气流分布不均匀,这样不仅增大了滤纸褶通道内部的摩擦阻力,还减小了筒式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同时试验研究还发现,随着过滤器容尘量增加,部分过滤通道发生堵塞现象,气流更加紊乱,有效过滤面积进一步减小,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筒式过滤器单位面积容尘量远远低于滤纸的单位面积容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式过滤器 滤纸 褶密度 过滤面积 阻力 容尘量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少宁 王燕 +3 位作者 商建东 鲁绍伟 潘青华 张玉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7,共6页
采用自然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空气负离子、吸滞污染物、消减噪音、滞尘等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园林植物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变化明显,随海... 采用自然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空气负离子、吸滞污染物、消减噪音、滞尘等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园林植物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变化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呈单峰变化形式,并与温度、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②不同树种对污染物吸滞能力差异显著,不同树种叶片中污染元素含量的总体排序基本一致,即S>Cl>Zn>Cu>Cr>Pb>As>Hg>Cd。③林木叶片的滞尘能力(干质量滞尘量)大小顺序为:紫叶小檗>国槐>扶芳藤>小叶黄杨>卫矛>油松>侧柏>杨树;梨>桃>杏>苹果>樱桃。④三环、四环和五环路林带分别以10、150和50m处减噪能力最强,减噪率分别为8.39%、5.81%和6.91%,各环路林带的减噪能力与距离之间存在良好的立方函数关系,回归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生态服务功能 空气负离子 吸滞污染物 减弱噪音 滞尘
下载PDF
超细无碱玻纤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幺 赵宝宝 钱晓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59-3665,共7页
袋式除尘是一种高效的除尘技术,对PM_(2.5)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但是其运行阻力较大,因此,研发高效、低阻过滤材料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耐高温的PPS纤维针刺布为上下层,超细无碱玻纤为中间层,经过超声波粘合或线缝合技术制... 袋式除尘是一种高效的除尘技术,对PM_(2.5)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但是其运行阻力较大,因此,研发高效、低阻过滤材料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耐高温的PPS纤维针刺布为上下层,超细无碱玻纤为中间层,经过超声波粘合或线缝合技术制备了多层复合过滤材料,研究了滤料在容尘状态下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以及孔径变化。结果表明,该复合滤料的初始阻力低于150 Pa,容尘后对0.2~2μm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80%以上;随着粉尘的沉积,滤料的过滤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对1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99.99%以上,对最易透过粒径(MPPS)的过滤效率达95%以上;过滤前后,滤料的孔径分布发生了变化,过滤后滤料出现了1~5μm的孔径分布。该复合滤料在工业高温粉尘过滤中将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无碱玻纤 复合滤料 过滤 容尘 超声波粘合 线缝合
原文传递
口罩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过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倪冰选 张鹏 +2 位作者 朱锐钿 高晓艳 王向钦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5年第5期72-75,共4页
采用盐性气溶胶颗粒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容尘实验,研究了不同气体流量、滤料层数、过滤时间对PP熔喷非织造布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层熔喷非织造布,气体流量为30 L/min时,初始阻力为37.4 Pa,初始过滤效率为97.86%;... 采用盐性气溶胶颗粒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容尘实验,研究了不同气体流量、滤料层数、过滤时间对PP熔喷非织造布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层熔喷非织造布,气体流量为30 L/min时,初始阻力为37.4 Pa,初始过滤效率为97.86%;气体流量为85 L/min时,初始阻力为112.2 Pa,初始过滤效率为90.69%;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PP熔喷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呈现近似线性下降的趋势,而过滤阻力则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当气体流量为30,85 L/min,采样时间为4 s时,随着叠加层数的增加,其过滤效率的差异越来越小,过滤阻力差异越来越大,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对于单层熔喷非织造布,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过滤效率和阻力增加,但过滤效率的增长趋势呈先急后缓,而过滤阻力则呈先缓后急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熔喷非织造布 口罩 过滤性能 气体流量 容尘实验
下载PDF
银川市几种针叶绿化树种的春季滞尘能力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丽华 赖生渭 石常凯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对银川市西夏区的四个针叶树种在三个不同粉尘污染区的春季滞尘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尘效应;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树种的滞尘能力与降尘环境、滞尘时间等因素有关;随着时... 对银川市西夏区的四个针叶树种在三个不同粉尘污染区的春季滞尘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尘效应;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树种的滞尘能力与降尘环境、滞尘时间等因素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四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的滞尘能力呈增大趋势;几种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侧柏>白皮松>桧柏>云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能力 绿化树种 针叶树种 银川市 污染区 滞尘效应 粉尘 白皮松
下载PDF
道路绿化树种滞尘的季节效应与叶片特征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路艳 卞贵建 季洪亮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以潍坊市9种道路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季节、累积时间、道路交通环境对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影响,建立树种综合滞尘效应量化模型,探讨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结果表明:9种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叶片滞尘量随累积时间增加... 以潍坊市9种道路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季节、累积时间、道路交通环境对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影响,建立树种综合滞尘效应量化模型,探讨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结果表明:9种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叶片滞尘量随累积时间增加,20 d后增量减慢趋向平缓,拟合了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累积滞尘时间的二次曲线方程函数;树种滞尘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变化规律为春季>秋季>夏季,与潍坊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树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环境基本一致,表现为宝通街>潍安路>北海路>樱前街。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树种综合滞尘能力,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滞尘能力最强,五角枫滞尘能力最弱,筛选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作为潍坊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量 季节效应 道路绿化 量化模型 叶片特征
下载PDF
双层复合空气滤纸容尘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齐 刘文 陈雪峰 《纸和造纸》 2016年第6期36-40,共5页
复合空气滤纸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其过滤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容尘量和过滤阻力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制备不同的双层复合空气滤纸,在控制滤纸总定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各层定量和孔隙率对双层复合空气滤纸容尘量的影响。... 复合空气滤纸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其过滤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容尘量和过滤阻力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制备不同的双层复合空气滤纸,在控制滤纸总定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各层定量和孔隙率对双层复合空气滤纸容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预过滤层的定量下降,精滤层的定量增加时,复合空气滤纸的容尘量呈下降趋势,而过滤效率基本不变;当预过滤层与精滤层的定量比为3:1时,复合空气滤纸的容尘量达到71 g·m^(-2);此外,预过滤层的孔隙率对复合空气滤纸的容尘量影响较大,当精滤层一定时,预过滤层的孔隙率越大,复合空气滤纸的容尘量越高,过滤阻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复合 空气滤纸 容尘量 过滤性能
原文传递
空气过滤用高容尘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朝军 刘俊杰 +3 位作者 丁伊可 马少锋 张秀琴 张建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的容尘性能,拓展ePTFE膜复合材料在净化领域的应用,通过将不同厚度、不同纤维直径以及驻极处理后的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作为容尘层与ePTFE膜复合制备ePTF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容尘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 为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的容尘性能,拓展ePTFE膜复合材料在净化领域的应用,通过将不同厚度、不同纤维直径以及驻极处理后的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作为容尘层与ePTFE膜复合制备ePTF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容尘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容尘量随容尘层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容尘层厚度为0.45 m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达到6.37 g/m^(2),较ePTFE膜提高了266%;复合材料的容尘量随容尘层纤维直径的减小呈增加趋势,容尘层纤维直径为1.462μ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达7.96 g/m^(2),较ePTFE膜提高了357%;驻极处理后,容尘层纤维直径为3.611μ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较驻极处理前提高了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玻璃纤维滤纸 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 容尘量 空气过滤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Electrospun PVDF Nanofiber Composite Filter Mediu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ir Filtration 被引量:5
16
作者 Qi Du Na Wang +3 位作者 Wen Liu XueFeng Chen Yue Xu Ying Wan 《Paper And Biomaterials》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Nanofibrous media with both high particle interception efficiency and robust air permeability has broa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areas including individu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gover... Nanofibrous media with both high particle interception efficiency and robust air permeability has broa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areas including individu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owever, producing such filtration media has proven to be extremely challenging. Here we reported an approach to preparing and fabricating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nanofiber composite filter medium composed of 2D PVDF nanofiber nets and a stable substrate via onestep electrospinning for effective air filtration. PVDF nanofibers ar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With the combined properties of ultrasmall diameter, high porosity, and a bonded scaffold, the resulting PVDF nanofiber composite filter medium exhibits a robust high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99.901%(equivalent to an F9 rating) for 0.4 mm particles and a long service life (a large dust holding capacity of 36 g/m^2) for ultrafine airborne particles based on the sieving principle and surface filtration behavior. 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PVDF nanofibers medium would not only make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air filtration, but als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nanofiber structur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INNING FILTRATION efficiency NANOFIBER dust holding capacity air FILTRATION
下载PDF
微纳米纤维复合滤纸的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娇 王迪 +3 位作者 孙召霞 曾靖山 唐敏 胡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4,共8页
为了探究复合滤纸不同复合方式的性能差异,本研究对两种初始过滤效率接近的复合滤纸进行了效率特征曲线、容尘量和反吹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复合滤纸最易穿透粒径为150 nm,熔喷复合滤纸最易穿透粒径为200 nm。相同条件下加载A... 为了探究复合滤纸不同复合方式的性能差异,本研究对两种初始过滤效率接近的复合滤纸进行了效率特征曲线、容尘量和反吹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复合滤纸最易穿透粒径为150 nm,熔喷复合滤纸最易穿透粒径为200 nm。相同条件下加载A2细灰时,熔喷复合滤纸的阻力增加速率小于静电纺丝复合滤纸;加载油灰混合颗粒时,熔喷复合滤纸的阻力增加速率明显小于静电纺丝复合滤纸,达到终止阻力时熔喷复合滤纸的容尘量为30.1 g/m^(2),是静电纺丝复合滤纸(9.1g/m^(2))的3.3倍。经过反吹测试循环10次后,熔喷复合滤纸的剥离率由90.7%降到54.0%,静电纺丝复合滤纸的剥离率由91.1%降到62.6%。超细层结构疏松有利于提高滤纸容尘量,结构致密则具有更好的反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过滤 复合滤纸 容尘量 反吹性能 微纳米纤维
下载PDF
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的制备与空气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兆麟 王欣 张威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7,共5页
探讨PA6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采用静电喷网技术构筑PA6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研究了溶液质量分数和BaCl2添加量对纤维膜形貌结构、过滤效率及阻力压降的影响,并与PA6纳米级纤维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PA6溶液... 探讨PA6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采用静电喷网技术构筑PA6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研究了溶液质量分数和BaCl2添加量对纤维膜形貌结构、过滤效率及阻力压降的影响,并与PA6纳米级纤维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PA6溶液质量分数的提高或BaCl2含量的增加,蛛网覆盖率先上升后下降,过滤效率和阻力压降均逐渐降低;PA6溶液质量分数15%、BaCl2含量1%时,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的过滤品质因子最高;纳米级蛛网纤维膜的表面过滤方式使其容尘量大于纳米级纤维膜,且可重复利用性良好。认为:高蛛网覆盖率和稳定的三维曲孔空腔结构是纳米级蛛网纤维膜具有高滤效、低压阻和大容尘量的关键,可应用于空气过滤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网 纳米级蛛网 结构调控 品质因子 容尘量 表面过滤
下载PDF
两种超细纤维复合空气过滤纸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家喜 梁云 +1 位作者 唐敏 孙召霞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7年第2期8-14,18,共8页
由于超细纤维可以显著提高过滤效率,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细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在性能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对静电纺复合和造纸湿法复合这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细纤维复合空气过滤纸进行结... 由于超细纤维可以显著提高过滤效率,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细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在性能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对静电纺复合和造纸湿法复合这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细纤维复合空气过滤纸进行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细纤维复合空气过滤纸的初始过滤效率非常接近,静电纺复合滤纸的透气度为243mm/s,比造纸湿法复合滤纸的高近1倍;静电纺复合滤纸的容尘量为82g/m^2,造纸湿法复合滤纸的容尘量比其高14g/m^2;经过10次反吹清灰循环,静电纺复合滤纸的粉尘剥离率由91.6%降低为71.9%,造纸湿法复合滤纸的由67.4%降为38.8%,静电纺复合滤纸的反吹清灰性能比造纸湿法复合滤纸的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静电纺复合滤纸 造纸湿法复合滤纸 容尘量 反吹清灰
下载PDF
天然气滤芯性能试验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昱威 李方俊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2856-2858,2868,共4页
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为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天然气管道中的污染物杂质会对天然气管线及仪表设备等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天然气滤芯是去除天然气污染物的主要元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管道与设备的稳... 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为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天然气管道中的污染物杂质会对天然气管线及仪表设备等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天然气滤芯是去除天然气污染物的主要元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管道与设备的稳定运行。研究了现有天然气滤芯性能试验方法,在分析滤芯实际工作条件与运行状况的情况下,提出将容尘效率测试加入到天然气滤芯性能测试中,并给出了新的天然气滤芯测试方法和流程。该方法更能体现天然气滤芯在实际工况下的过滤效率,对天然气滤芯测试和新型天然气滤芯的研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滤芯 天然气净化 滤芯性能测试方法 容尘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