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及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对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兆申 王雯 +4 位作者 许国铭 宛新建 邹多武 朱爱勇 于凤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7,F004,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3种动物模型: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3种动物模型: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C组)。术后均注射食管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于26 周取出食管进行大体及光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各反流组出现严重食管粘膜损害,病变较对照组明显加重且发生率高,病变严重程度D组> DG组> G组。食管乳头状瘤发生率,D组40.9% ,DG组21.7% ,G组5.6% ,C组0% ,各组之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D组及DG组共发现7 例柱状上皮化生及6 例异型增生,D组发现1 例食管下段腺癌,G,C组未发现此病理改变。结论: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无论单独或混合反流至食管均有加重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作用,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较胃液更强,说明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并发食管肿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食管肿瘤 大鼠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对实验鼠食管的致癌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雯 李兆申 +3 位作者 许国铭 宛新建 段义民 邹多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21-824,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病理学研究及肿瘤相关基因检测探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 2 10只 ,运用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 (G组 )、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D组 )、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病理学研究及肿瘤相关基因检测探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 2 10只 ,运用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 (G组 )、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D组 )、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 (DG组 )及无反流对照组 (C组 )动物模型。术后均注射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 (MANA) ,于不同时期取出食管组织进行形态学研究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5 3、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CDK4 )等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 4周 (未予致癌剂时 )各反流组即出现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 ,病变程度D组 >DG组 >G组 ,C组无异常。随时间延长各组病变逐渐加重。术后 40周D、DG、G组大鼠乳头状瘤发生率分别为 94 7%、95 2 %、70 5 % ,与C组 (38 5 % )相比P值均 <0 0 5 ;D组及DG组共发现 2 4例柱状上皮化生、2 0例异型增生、11例食管癌 ,发生率显著高于G组、C组。D组、DG组大鼠的食管组织中p5 3、cyclinD1、CDK4 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显著高于G组 ,各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胃及十二指肠反流均可损伤食管黏膜 ,并通过改变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而加重对食管的致癌作用 ,其中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肿瘤 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大鼠
原文传递
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伟 奚肇宏 +2 位作者 刘梦茹 邱仁静 田耀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2期13-17,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探讨胆胃方治疗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 目的观察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探讨胆胃方治疗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采用“贲门缝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制备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胆胃方1.46、2.92、5.84 g/ml,西药组予枸橼酸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混合溶液,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按1 ml/100 g剂量灌胃,每日灌胃1次,共4周。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形态及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PAR-2及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洛杉矶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大鼠洛杉矶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及胆胃方中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胆胃方低剂量组比较,胆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结论胆胃方能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损害,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方 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 蛋白酶激活受体-2 E-钙黏蛋白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薇 许乐 石蕾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4周。B组应用熊去氧胆酸0.25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4周。C组应用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4...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4周。B组应用熊去氧胆酸0.25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4周。C组应用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4周。服药1、2、4周时随访,分别观察3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4周后复查内镜、24h食管pH及胆汁监测。结果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1、4周症状积分即显著降低(P<0.01),C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也有降低(P<0.05)。内镜检查:A组治愈率74.2%,有效率96.8%;B组治愈率71.0%,有效率91.9%;C组治愈率46.8%,有效率53.2%。A组、B组及C组治疗后24h食管酸暴露情况均显著改善,但A组在改善酸反流方面更明显(P<0.01);A组、B组治疗后食管胆汁反流均有显著改善,B组改善更明显(P<0.01),C组对胆汁反流的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促动力药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熊去氧胆酸 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多潘立酮
原文传递
食管诱癌过程中不同反流状态对抑癌基因表达蛋白的影响
5
作者 王雯 许国铭 +2 位作者 李兆申 邹多武 满晓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6-218,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组织内抑癌基因表达蛋白的影响 ,从而探讨不同反流状态下食管肿瘤发生的机制。 方法 :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 (G组 )、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D组 )、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 ... 目的 :研究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组织内抑癌基因表达蛋白的影响 ,从而探讨不同反流状态下食管肿瘤发生的机制。 方法 :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 (G组 )、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D组 )、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 )及无反流对照组 (C组 )动物模型。术后均注射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 (MANA) ,于 2 6周取出食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 P5 3,P16 ,P2 1等基因的蛋白表达。 结果 :各反流组大鼠食管上皮细胞中突变型 P5 3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反流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 ;各反流组 P16 ,P2 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 (G组 P16蛋白表达与 C组相比无显著差别 ) ,其中 D组、DG组的表达较 G组更弱 ,D组与 DG组结果相似。突变型 P5 3蛋白的表达与 P16 ,P2 1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6 2及 - 0 .75 ) ,P16蛋白的表达与 P2 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r=0 .5 4)。结论 :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可通过改变抑癌基因的蛋白表达而影响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作用 ,其中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较胃液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食管反流 食管肿瘤 P53 P16 P21 基因表达 抑癌基因
下载PDF
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对p53基因及其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雯 许国铭 李兆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共3页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液食管反流对食管粘膜中 p5 3基因的突变及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制作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的动物模型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反流不同时间食管上皮 p5 3基因的 m RNA和蛋白表达 ;进...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液食管反流对食管粘膜中 p5 3基因的突变及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制作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的动物模型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反流不同时间食管上皮 p5 3基因的 m RNA和蛋白表达 ;进行基因组 DNA抽提 ,用 PCR- SSCP法检测食管组织的 p5 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反流组食管组织中 p5 3基因的蛋白表达和 m 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随病程延长而明显增强。两组均未见 p5 3基因缺失 ,反流组 p5 3突变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4 0周时突变率 (31.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5 .4 % )。结论 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可在 m RNA及蛋白水平改变食管上皮 p5 3基因的表达 ,并增加 p5 3基因的突变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反流 食管 P53 突变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