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敏娟 谢敏 +3 位作者 毛君 李红 严文华 陈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检测;采用第1代测序技术、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 目的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检测;采用第1代测序技术、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对患者及其母亲的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1例为第10和11外显子缺失,1例为第16和17外显子重复,4例为点突变。共发现10种变异:C.2776C〉T、c.5475delA、C.6391—6392delCA、IVS64+1G〉A、12.2645A〉G、C.5244G〉A、C.7728T〉C、C.8729A〉T、C.8734A〉G和C.8810G〉A,前4种为可疑致病性变异,后6种为人群中的多态。其中3例为首次发现的新突变(IVS64+1G〉A、C.6391—6392delCA(P.Q2131NfsX3)和P.Q926X(CAG〉TAG)。结论通过第2代测序技术可以在一个反应中准确检测出DMD基因的缺失、重复和点突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基因诊断 第2代测序
原文传递
50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焕铮 徐晨阳 +4 位作者 毛义建 卢金芳 项延包 徐雪琴 唐少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针对50个不同临床背景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家系,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建立DMD/BMD的个体化产前诊断方案,降低DMD/BMD的发病率。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 目的针对50个不同临床背景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家系,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建立DMD/BMD的个体化产前诊断方案,降低DMD/BMD的发病率。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50个DMD/BMD家系先证者进行检测。仅检出单个外显子缺失者采用PCR扩增验证结果准确性;未发现缺失重复者,采用Sanger测序对DMD基因进行测序;检出突变者,对家系女性亲属进行携带者筛查,对怀孕的携带者行绒毛、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所有产前诊断标本进行连锁分析,判断是否携带致病单体型,辅助诊断,确保基因诊断结果的准确可靠。产前诊断标本均做母血污染鉴定。结果50个DMD/BMD家系,23例先证者为DMD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11例为单个外显子的缺失,10例为重复突变,Sanger测序发现5例为外显子编码区的微小突变,1例未查到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突变。50个家系中,有37例孕妇要求产前诊断,其中10例胎儿为男性患者,6例为女性携带者,21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21例胎儿出生后进行肌酸激酶检测,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1例家系先证者为第51外显子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未见异常,胎儿基因型与先证者一致,且先证者与胎儿具有相同单体型。先证者母亲未检出异常,但曾连续生育具有相同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儿,提示可能为DMD基因第51外显子缺失突变的生殖腺嵌合体。结论不同临床背景的孕妇,采用多种检测手段不同方案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DMD/BMD患儿的出生,为临床诊治、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产前诊断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生殖腺嵌合
原文传递
以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媛媛 刘卓 +2 位作者 欧阳胜荣 曹丁丁 吴建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77-1881,共5页
目的分析以血清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探讨转氨酶升高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早期的关系,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 目的分析以血清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探讨转氨酶升高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早期的关系,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以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最终经DMD基因检测或肌活检确诊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血清肌酶、基因分析、肌电图和骨骼肌病理变化等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4例患儿均为男性,无家族史,就诊年龄(3.4±1.2)岁(0.8~6.1岁),87.5%(21/24例)的患儿为2~6岁学龄前儿童。21例(87.5%)患儿在幼儿园体检中发现转氨酶升高,1例因术前查体发现,其余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因该病起病隐匿,从首次发现患儿转氨酶升高到确诊的时间为0.6~20.4个月。16例(66.7%)出现腓肠肌明显肥大,18例(81.8%)表现出轻重不一的运动障碍,如不能双脚跳、易摔跤、上楼困难等。此外,18.2%(4/22例)的患儿具有语言发育迟缓症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120.3~761.7 U/L、83.3~675.5 U/L。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3 940~27 510 U/L)。肌电图检查显示56.5%(13/23例)的患儿呈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18例(75.0%)为DMD基因缺失突变,4例(16.7%)为重复突变,2例(8.3%)基因检测未见异常者行肌肉活检,其病理结果符合肌营养不良样改变,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纤维膜上抗肌萎缩蛋白均缺失。 结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转氨酶升高是早期诊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重要线索。临床遇到持续的转氨酶升高而不能用肝病解释时,应考虑到肌肉病的可能。全面查体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转氨酶 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应用多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的检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文 张成 +5 位作者 谢有梅 陈松林 张为西 卢锡林 姚晓黎 曾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 筛查和确定 Duchenne/ 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家系的女性成员中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者 ,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用 PCR方法对 dystrophin基因第 ... 目的 筛查和确定 Duchenne/ 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家系的女性成员中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者 ,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用 PCR方法对 dystrophin基因第 4 4、4 5、4 9和 5 0内含子以及 5′DMD 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STR)扩增 ,然后进行基因扫描、软件分析 ,对 4个 DMD/ BMD家系中 2 7个成员的这 5个微卫星 DNA位点的多态性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 4个家系 17名女性成员中 (有 1例女性 DMD患者 ) ,系谱和 STR多态性分析结果均符合的 DMD基因肯定携带者有 6名 ;单纯根据 STR多态性连锁分析结果确诊为 DMD基因携带者的女性成员有 5名 ,确诊为正常女性成员有 5名。在这 5个 STR位点中 ,最具多态性的位点是 STR- 4 9,多态性最少的位点是 STR- 5 0。结论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结合基因扫描能快速、准确、客观地检出 Duchen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位点 duchenne/Becket肌营养不良症 携带者 检测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应用多重PCR和MLPA技术检测DMD患者和携带者的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红 丁洁 +4 位作者 王玮 陈瑛 陆伟 邵红 吴柏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首... 目的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多重PCR对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者检测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未查到缺失突变者和可能的携带者采用MLPA检测全部79个外显子是否有缺失或重复突变。对产前诊断病例,用PCR法检测缺失突变,用MLPA法检测重复突变。结果多重PCR对22例患者的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检测,13例有缺失突变。未查到常见缺失突变的9例患者经MLPA检测DMD基因的全部79个外显子,3例为重复突变、1例为单个第18外显子缺失、其他5例未查到缺失和重复突变。16例携带者中,3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检出突变;13例为检测到突变的散发病例患儿的母亲,有8例检测到突变。产前诊断9个胎儿(其中双胎1例),2例胎儿有突变,引产后核实无误;7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现均已分娩。结论多重PCR可检出92.86%的缺失突变并可用于缺失突变的产前诊断,因其简便、可靠、价廉可作为临床上DMD/BMD基因诊断的初选。MLPA可用于多重PCR未检测到缺失突变的患者及携带者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携带者检测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法在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谦 金春莲 +3 位作者 林长坤 崔婉婷 麻宏伟 武盈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由于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建立一种既可以对携带者进行检测又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文章联合应用多重连...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由于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建立一种既可以对携带者进行检测又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文章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为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的方法对26例有高风险再生育患儿的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孕妇通过羊水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26例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羊水标本中有7例诊断为男性患儿,4例诊断为女性携带者。MLPA可以作为筛查DMD基因缺失和重复突变的首选方法。联合应用MLPA和STR连锁分析,可以提高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的产前基因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专家系列建议之六——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张慈柳 +23 位作者 洪思琦 彭镜 姜玉武 吴晔 蒋莉 周水珍 李文辉 朱雯华 陈燕惠 胡君 艾戎 刘艳 韩蕴丽 梁建民 方方 杨欣英 路新国 孙丹 高峰 毛姗姗 禚志红 王华 杨丽芬 潘邹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346,共4页
1概况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p21.2-p21.1上的DMD基因变异导致其编码的Dystrophin蛋白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严重的X连锁隐性遗传肌肉病。依据其疾病发展及临床症状可分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 1概况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p21.2-p21.1上的DMD基因变异导致其编码的Dystrophin蛋白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严重的X连锁隐性遗传肌肉病。依据其疾病发展及临床症状可分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OMIM#310200)以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OMIM#300376)。DMD患儿因Dystrophin蛋白缺失,起病年龄早,四肢呈进行性肌力减退及肌肉萎缩,未经治疗的DMD患儿多在青春期早期失去行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治疗
原文传递
DMD基因c.2622+2T>C导致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
8
作者 张李钰 车凤玉 +3 位作者 王国霞 李本昌 莫丽党芝 杨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可疑位点。针对发现的剪切位点突变构建mini-gene表达载体,采用mRNA体外剪接mini-gene实验验证变异对mRNA剪切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先证者男,双下肢无明显受累,外周血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700-1600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MLPA检测未发现受检者DMD基因存在外显子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DMD基因(NM_004006.2)c.2622+2T>C母源剪切变异。体外mini-gene实验发现该变异影响剪切且产生多种新转录本。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推测受检者为DMD基因剪切变异导致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结论:本研究明确了DMD基因剪切变异为一例DMD患儿致病原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DMD突变谱,证实了DMD基因c.2622+2T>C变异可产生多种转录本导致不同的功能受损,对患者临床表现与基于时空表达相关联,有一定的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 剪切变异 Mini-gene技术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蛋白病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 +8 位作者 中国罕见病联盟 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 河南省医学会遗传医学专科分会 娄桂予 侯巧芳 张玉薇 祁娜 余永国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09-914,共6页
Dystrophin基因的变异可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疾病,包括进行性杜兴(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贝克(贝氏)肌营养不良(BMD)和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遗传学诊断对于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 Dystrophin基因的变异可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疾病,包括进行性杜兴(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贝克(贝氏)肌营养不良(BMD)和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遗传学诊断对于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何合理选择、规范应用各项基因检测技术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本共识经过同行专家的共同探讨,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指南,从遗传学诊断角度,针对dystrophin基因检测技术的选择、检测策略、检测流程等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蛋白病 DYSTROPHIN基因 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 遗传学诊断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定量技术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重复突变及携带状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齐防 陈万金 +3 位作者 王柠 吴志英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8-573,共6页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及BM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探讨MLPA定量技术在本病重复突变及携带者检测中的优势。方法以355例DMD及BMD患者、46名缺失型患者之母和8名重...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及BM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探讨MLPA定量技术在本病重复突变及携带者检测中的优势。方法以355例DMD及BMD患者、46名缺失型患者之母和8名重复型患者之母为研究对象,应用MLPA技术对dystrophin基因全长外显子进行分析,对于单一外显子缺失的样本采用PCR及测序进行验证。结果经MLPA分析,全部355例患者中190例为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患者,在其余非缺失型患者中检测出34例重复型突变。此外,在46名缺失型患者的母亲中发现了28名携带者,在8名重复型患者的母亲中发现了6名携带者,两组患者母亲携带者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测序验证,在1例单一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发现17号外显子存在AGGGAACAGATCCTGGTAAAGCA小片段缺失。结论与传统的定量方法相比,MLPA定量技术可对DMD及BMD患者全长外显子区域同时进行缺失、重复分析,并能对患者家系成员的携带状态进行判定。此外,MLPA检测结果受模板DNA的浓度及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YSTROPHIN基因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定量
原文传递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元 林立 +2 位作者 王军 孔祥东 张思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建立规范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 利用DMD基因内 18个缺失热点的PCR引物 ,6个DMD基因内 (CA)n短重复序列 (STR)引物以及性别决定基因SRY引物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先证者和... 目的 建立规范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 利用DMD基因内 18个缺失热点的PCR引物 ,6个DMD基因内 (CA)n短重复序列 (STR)引物以及性别决定基因SRY引物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先证者和双亲外周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MD基因 ,通过胎儿性别确定、基因缺失检测和基因连锁分析确定胎儿DMD基因状态。结果 在 4例先证者基因缺失家系的产前诊断中 ,2例男胎DMD基因缺失与先证者相同 ,1例女胎为基因缺失携带者 ,1例男胎未发现缺失 ;在 4例有 2个或 2个以上患者且先证者未检出缺失的家系产前诊断中 ,发现获得风险染色体的男胎与女胎各 1例 ,余1例女胎和 1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染色体。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流产胚胎和已出生胎儿DNA分析、DMD临床症状监测得到部分证实。结论 胎儿性别基因诊断、DMD基因缺失检测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检测范围、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 ,能准确地对DMD/BMD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在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异常临床检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飞 孙维 +4 位作者 季星 李西华 刘晓青 蒋雯婷 陶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的阐明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在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异常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探讨MLPA单外显子异常结果的处理方法。方法应用MLPA对70例确诊的Duchenne/Becke... 目的阐明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在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异常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探讨MLPA单外显子异常结果的处理方法。方法应用MLPA对70例确诊的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musculardystrophy,DMD/BMD)患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及扩增的检测。对于单外显子异常结果通过PCR、测序和荧光定量PCR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在70例样本中,MLPA检出外显子缺失42例(60%),其中12例为单一外显子缺失,1例为单一外显子可疑缺失;检出外显子扩增7例(10%),其中2例为单一外显子扩增;21例样本未检出外显子拷贝数异常(30%)。在12例MLPA提示的单一外显子缺失中,11例PCR验证结果与MLPA一致,1例为微缺失突变(c.4470—4471delAA);在1例MI。PA提示单外显子疑似缺失,经测序确定为既往未报道的微缺失突变(c.4746—4747delCT);在2例MLPA提示单一外显子扩增的样本荧光定量PCR结果与MLPA一致。结论MI。PA技术应成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异常的首选检测方法;MLPA提示的单外显子异常结果必须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 DYSTROPHIN基因
原文传递
精准医疗背景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诊断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妍(综述) 王立文 王珺(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30-334,共5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病,包括Duchenne及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两种不同临床类型,迄今为止尚无治愈方法,随着近年来对精准医疗研究的积极响应...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病,包括Duchenne及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两种不同临床类型,迄今为止尚无治愈方法,随着近年来对精准医疗研究的积极响应和发展,基因测序技术等精准诊断的方法在这一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在当前精准医学背景下的诊断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精准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满(综述) 王虹(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763-766,共4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神经肌肉病, 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 基因突变形式多样, 疾病表现轻重不一。该病起病隐匿, 病初仅表现为血清酶学异常, 随着疾病进...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神经肌肉病, 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 基因突变形式多样, 疾病表现轻重不一。该病起病隐匿, 病初仅表现为血清酶学异常, 随着疾病进展, 骨骼肌及心肌等横纹肌细胞被进一步破坏, 逐渐出现步态异常和心肌损害, 最终患儿多死于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 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 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恢复抗肌萎缩蛋白疗法多局限于缓解骨骼肌症状, 对于改善心脏症状十分有限, 该文综述了DMD/BMD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治进展, 以期为临床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心肌损害 扩张型心肌病 治疗
原文传递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视网膜眼电图表型与临床分型及基因型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渝 张成 +3 位作者 盛文利 潘速跃 吴德正 江福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患者视网膜眼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G)表型与临床分型以及基因型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不同基因型的 D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dystrophin)及其同源蛋白... 目的 研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患者视网膜眼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G)表型与临床分型以及基因型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不同基因型的 D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dystrophin)及其同源蛋白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功能 ,揭示 DMD出现 ERG异常的分子机理。方法 用 11对引物对 2 2例临床确诊的 DMD/ BMD患者作三步多重 PCR进行基因缺失分析 ,并行 ERG检查。结果 DMD/ BMD患者 ERG改变与临床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与 DMD/ BMD的基因型有关 ,基因中央区缺失型的 ERG异常率明显高于基因非缺失型。结论  DMD/ BMD的 ERG改变与DMD基因突变位点有关 ,可能 DP2 6 0转录启动子与视网膜电信号的传导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眼电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临床分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一个核心家系DMD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志杰 姜茜 +1 位作者 陈倩 许克铭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对临床诊断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检测,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患儿... 目的对临床诊断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检测,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患儿DMD基因第45外显子存在1个纯合无义突变c.6589A>T(P.Lys2197X),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发现第2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DMD基因的点突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遗传咨询提供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基因诊断 第2代测序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血清酶学与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彩芝 张聪 +1 位作者 李爱国 莫丽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87-3290,共4页
目的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儿的血清酶学与基因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118例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儿进行血清酶学(ALT、AST、LDH、CK、CK-MB、MB、HBDH)与基因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的血清酶学结果... 目的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儿的血清酶学与基因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118例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儿进行血清酶学(ALT、AST、LDH、CK、CK-MB、MB、HBDH)与基因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的血清酶学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均P <0.001),学龄前患儿的CK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学龄期患儿(均P <0.01);118例患儿中DMD基因检测阳性结果 91例,阴性结果患儿中8例接受基因测序检查,其中6例检出突变;CK、CK-MB及两者联合应用时预测患儿基因诊断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9和0.79。结论血清酶学检测对DMD/BMD筛查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可行、依从性好的优点,CK和CK-MB可作为基因诊断预测的指标;而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与未来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血清酶学 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应用不同基因检测方法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的变异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娟 邓艳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991-99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探讨DMD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收集7例无亲缘关系的DMD患者及3例BMD患者的血液,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对患者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分析;对于MLPA检...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探讨DMD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收集7例无亲缘关系的DMD患者及3例BMD患者的血液,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对患者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分析;对于MLPA检测为单个外显子缺失者,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以排除假阳性;对MLPA检测为阴性者,应用外显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特别关注79个外显子及其剪切位点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发现的突变,并利用ACMG评级及生物学危害性预测判定基因变异的危害性。结果MLPA技术检测出8例患者存在DMD基因外显子缺失,且第44~55外显子缺失最常被观察到;外显组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出2例患者存在DMD基因新发点突变。其中一个点突变为错义突变(c.116(exon6)G>T),可能致病,另一个是无义突变,位于非编码区突变c.6832-26(IVS49)G>A,致病性不确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MD基因存在多种基因改变形式;联合使用MLPA、外显组测序和Sanger测序方法是检测DMD基因变异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兴型/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基因 外显组测序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Sanger测序
下载PDF
MLPA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青燕 严提珍 +7 位作者 曾婷 罗世强 唐宁 谭建强 郑敏 崖娇练 李红辉 蔡稔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具有典型表型的22例患者进行DMD基因79个外显子...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具有典型表型的22例患者进行DMD基因79个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缺失/重复突变)检测,同时对部分家系中孕妇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STR毛细管电泳连锁分析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及验证。结果 22例患者中15例为缺失突变,4例为重复突变,3例未见拷贝数变异。14例MLP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母亲中有9例为携带者。产前诊断的7例胎儿中,3例为女性胎儿携带者,3例男性正常胎儿和1例女性正常胎儿。结论 MLPA技术能准确、快速、可靠地检测DMD基因拷贝数变异(缺失或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诊断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1 位作者 陈晋文 吴保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家系进行遗传分析,以提高对DMD/BMD的基因诊断水平及有效的遗传咨询。方法对40例DMD/BMD患者应用18对引物多重PCR技术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诊断,收集完整家系资料进行遗传分... 目的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家系进行遗传分析,以提高对DMD/BMD的基因诊断水平及有效的遗传咨询。方法对40例DMD/BMD患者应用18对引物多重PCR技术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诊断,收集完整家系资料进行遗传分析以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及评估风险。结果40例DMD/BMD患者基因诊断有27例至少存在一个外显子片段缺失(67.5%),13例未检测到缺失(32.5%)。通过对家系的遗传分析判断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多重PCR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可对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对风险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以进行有效的遗传咨询,进而控制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诊断 遗传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