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偏振雷达对一次水凝物相态演变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程周杰 刘宪勋 朱亚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4-601,共8页
联合利用3 GHz双偏振雷达RHI探测数据和温度廓线数据,建立了云粒子相态反演的模糊逻辑算法,算法采用Beta型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包括:水平反射率因子、线性退偏比、差分反射率及温度0℃,-40℃对应高度,反演出的相态包括毛毛雨、雨、低密度... 联合利用3 GHz双偏振雷达RHI探测数据和温度廓线数据,建立了云粒子相态反演的模糊逻辑算法,算法采用Beta型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包括:水平反射率因子、线性退偏比、差分反射率及温度0℃,-40℃对应高度,反演出的相态包括毛毛雨、雨、低密度干冰晶、高密度干冰晶、湿冰晶、干霰、湿霰、小冰雹、大冰雹、雨夹雪和液态云滴等11种,并利用雷达的连续探测数据对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中水凝物相态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初始阶段层状云相态呈现分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高密度干冰晶、湿冰晶和液态云滴;初始阶段云体中的回波大值区核心区域为大的冰相粒子,其余部分为液态粒子;在初始到成熟阶段演变中,回波大值区上部液态粒子逐步向冰相转化;消散阶段云中零度层亮带逐步消失,零度层以上云粒子结构呈现高密度干冰晶包裹湿冰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模糊逻辑 水凝物相态反演 层状云降水过程 水凝物相态演变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极端降水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娄小芬 马昊 +2 位作者 黄旋旋 刘汉华 彭霞云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8,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0.25°×0.25°)、FY-2G卫星的黑体亮度温度(TBB)、双偏振雷达、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9年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极端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奇马”引发的浙江特大暴雨过程是一...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0.25°×0.25°)、FY-2G卫星的黑体亮度温度(TBB)、双偏振雷达、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9年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极端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奇马”引发的浙江特大暴雨过程是一次深厚台风本体降水,具有范围广、总量大、局地雨强极端的特点,山脉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显著。(2)台风登陆前后850 hPa水汽通量、850 hPa辐合和200 hPa辐散都超过气候平均值3~4个标准差,异常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输送为此次极端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物理量的异常度可作为判断极端降水的重要因子。(3)活跃的西南季风和副高南部的偏东急流为“利奇马”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925 hPa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域与暴雨落区的形态和位置对应较好,且辐合强度的变化对降水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登陆前后台风中心密闭云区范围大、结构紧实,其中有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强烈发展且移动缓慢,是浙江东部沿海地区产生极端降水的主要原因。基于双偏振雷达的降水估测产品在短临预报中参考价值高。(5)中层的弱干冷空气和低层的强暖湿气流促进了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发展和维持,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地形的强迫抬升下不断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产生“列车效应”,是此次过程中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极端降水 标准化异常度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CINRAD/SA雷达双偏振升级数据质量分析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东明 张羽 +1 位作者 傅佩玲 李怀宇 《气象科技》 2019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广州CINRAD/SA雷达完成双偏振升级改造后,本文评估分析了其探测灵敏度、地物抑制能力以及差分反射率ZDR,差分相移Φ_(DP)、差分相移率K_(DP)及相关系数的数据质量,结果表明:双偏振升级后雷达灵敏度与升级前基本一致,地物杂波抑制效果有... 广州CINRAD/SA雷达完成双偏振升级改造后,本文评估分析了其探测灵敏度、地物抑制能力以及差分反射率ZDR,差分相移Φ_(DP)、差分相移率K_(DP)及相关系数的数据质量,结果表明:双偏振升级后雷达灵敏度与升级前基本一致,地物杂波抑制效果有明显改善;ZDR系统偏差变化稳定,随Z的增长趋势与经验值一致,测量误差不超过0.2dB;Φ_(DP)的初始相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K_(DP)对强降水敏感,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能够很好地区分气象和非气象回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天气雷达 质量评估 灵敏度 差分反射率 差分相移率 相关系数
下载PDF
黄南C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在泽曲镇短时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宋仙芳 王敏 +2 位作者 陈晶 郭安欣 任强 《青海科技》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2022年6月21日傍晚,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局地强降水出现在泽曲镇夸日龙村,6小时累计降水量达51 mm,最大小时雨强达34.2 mm。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及黄南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 2022年6月21日傍晚,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局地强降水出现在泽曲镇夸日龙村,6小时累计降水量达51 mm,最大小时雨强达34.2 mm。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及黄南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此次高原汛期局地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西南暖湿气流背景下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局地暴雨天气。(2)FY-4A显示降水发生时受厚冰云覆盖,云顶气压明显下降,云顶高度较高。(3)从雷达回波来看,泽曲镇地区回波强度达到60 dBZ左右,云顶高度达12 km,垂直液态水含量达到17 kg/m^(2),表明对流云不仅发展旺盛,且水汽含量大。从偏振参量来看,大的Zc对应大的ZDR及KDP,表明对流单体中含有大量大雨滴,大量大雨滴短时间内降落极易产生短时强降水。双偏振定量降水估计产品OHP(169)对于降水落区及量级预估均比单偏振产品更准。分析结果可为类似的极端强降水精细化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黄南地区 双偏振雷达 中尺度
下载PDF
模糊逻辑法在双线偏振雷达识别降水粒子相态中的研究 被引量:87
5
作者 曹俊武 刘黎平 葛润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7-836,共10页
根据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散射和空间取向等特征建立了基本形式为不对称的T型函数的模糊逻辑识别的隶属函数,完善了该识别方法的流程,并利用美国KOUN雷达的观测资料,详细讨论了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识别降水粒子相态的方法,并对其在... 根据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散射和空间取向等特征建立了基本形式为不对称的T型函数的模糊逻辑识别的隶属函数,完善了该识别方法的流程,并利用美国KOUN雷达的观测资料,详细讨论了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识别降水粒子相态的方法,并对其在实际业务运用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分析,作者认为:(1)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双线偏振雷达测量到的偏振参数,可以识别降水区域的降水粒子相态,反映降水区域的相态结构,识别的结果基本合理,但还需要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2)从实际资料的分析结果来看,虽然利用模糊逻辑法识别降水粒子相态得到的结果比较粗,没有明确的数据特征值,但是它基本上能反映各种降水粒子的相态结构,其识别的结果对目前日常的天气预报参考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来说还是符合可用的。为中国国内未来的双线偏振雷达业务运行提供参考和帮助。(3)根据有限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水区域中出现60dBZ以上的回波强度,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冰雹,还有可能是大粒子的液态降水。综合考虑双线偏振雷达的测量参数,可以得到更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双线偏振雷达 降水粒子的相态结构 隶属函数
下载PDF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不同衰减订正方法对比及其对降水估测影响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胡志群 刘黎平 +1 位作者 楚荣忠 金荣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文中分析了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衰减订正各种方法的特点,考虑到差传播相移率(KDP)作为衰减订正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及由于KDP值较小,数据质量不稳定,往往导致订正误差较大,因此提出了同时利用水平反射率因子ZH与KDP进行衰减订正的ZH-KDP综... 文中分析了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衰减订正各种方法的特点,考虑到差传播相移率(KDP)作为衰减订正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及由于KDP值较小,数据质量不稳定,往往导致订正误差较大,因此提出了同时利用水平反射率因子ZH与KDP进行衰减订正的ZH-KDP综合法。基于同样的考虑,在随后利用ZH、KDP进行降水估测时,提出了ZH-KDP-R综合估测方法。利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研制3.2cm波长同时收发式多普勒偏振天气雷达过程中,2005年8月在平凉外场试验取得的一批观测资料,对提出的衰减订正综合法及降水估测综合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ZH-KDP综合法对ZH、ZDR有稳定的订正效果,并且订正速度快,能够达到实时运行的要求。2005年8月11日15:08:03—22:05:46,间隔5—12min不等,雷达开机取得了连续的观测资料,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ZH-KDP-R综合估测法比单因子KDP-R法、Z-R关系法,适用估测的降水强度变化范围广,与自动雨量记的观测结果较为吻合。Z-R关系法中,利用订正后的ZH值,比利用订正前的ZH值,降水估测值与雨量记实测值的误差明显减小,说明衰减订正后的雷达数据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衰减订正 降水估测
下载PDF
双线偏振雷达判别降水粒子类型技术及其检验 被引量:45
7
作者 曹俊武 刘黎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降水粒子相态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双线偏振雷达的应用需求,建立了一套利用双线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识别降水粒子类型的识别模式,并根据美国KOUN雷达观测资料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验证,同时检验了模式中的几个偏振参数...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降水粒子相态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双线偏振雷达的应用需求,建立了一套利用双线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识别降水粒子类型的识别模式,并根据美国KOUN雷达观测资料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验证,同时检验了模式中的几个偏振参数: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传播相移KDP、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回波功率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对不同降水粒子的识别效果。通过分析认为:利用该识别模式得到的结果基本合理,可以反映降水区域内降水粒子的相态结构,但还需要对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识别各类降水粒子方面,ZDR的效果要高于KDP和ρHV(0),在缺乏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ZH和ZDR配对识别的结果作为真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雷达 差分反射率因子ZDR 降水粒子类型 识别效果
下载PDF
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电磁波衰减对冰雹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马建立 苏德斌 +1 位作者 金永利 李睿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利用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2009年4-10月降雨的ZH-ZDR统计分布,得到基于ZH-ZDR分布的冰雹识别参量(HDR)表达式。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经过雨区导致的衰减会使HDR识别冰雹不准确,需要进行衰减订正。文中利用差分相移(DP)订正了HDR表达式中经... 利用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2009年4-10月降雨的ZH-ZDR统计分布,得到基于ZH-ZDR分布的冰雹识别参量(HDR)表达式。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经过雨区导致的衰减会使HDR识别冰雹不准确,需要进行衰减订正。文中利用差分相移(DP)订正了HDR表达式中经过雨区衰减的反射率(ZH)和差分反射率(ZDR)。个例分析表明,经雨区衰减订正后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回波与北京南郊观象台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零度层之下,HDR>0的区域能有效地反映出地面降雹情况;在零度层之上,HDR>0的区域可能是冰雹或湿霰,订正后HDR判别冰雹的虚警率有可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 冰雹识别 衰减订正
下载PDF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杜牧云 刘黎平 +1 位作者 胡志群 杨川 《暴雨灾害》 2011年第4期328-334,共7页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其探测资料质量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统计分析降水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与信噪比...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其探测资料质量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统计分析降水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与信噪比SNR的关系,以及系统初始相位的稳定性,反射率因子ZH分别与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差传播相移率KDP资料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及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在信噪比小于15 dB时受噪声影响较大,资料变得不可信;距离雷达3 km以内的偏振参量不稳定,资料不可用。系统初始相位在观测过程中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利用垂直扫描数据进行系统误差订正后的ZDR资料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粒子的实际情况,而对差传播相移ΦDP分类处理后拟合的差传播相移率KDP资料也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 资料质量 差分反射率因子 差传播相移 差传播相移率
下载PDF
基于X波段双偏振雷达对雷暴单体中水成物粒子演变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晓敏 周筠珺 +2 位作者 肖辉 伍魏 翟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6-1263,共18页
为了解雷暴单体内部水成物粒子分布结构及演变过程,综合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参量及环境温度参数,结合小波去噪和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资料预处理后,基于模糊逻辑算法对北京一个结构演变相对完整的典型雷暴单体内水成物粒子分布随时间... 为了解雷暴单体内部水成物粒子分布结构及演变过程,综合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参量及环境温度参数,结合小波去噪和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资料预处理后,基于模糊逻辑算法对北京一个结构演变相对完整的典型雷暴单体内水成物粒子分布随时间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按雷暴单体的宏观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分为发展、成熟和消散阶段。三个阶段中单体平均高度分别为11、12、10 km;回波强度最大可达40~45 d BZ、大于50 d BZ和40~45 d BZ;霰粒子占各自阶段单体内所有粒子百分比分别为2%、12%和1%。(2)各阶段主要微物理过程及演变特征是:发展阶段,单体0°C层以下由暖云过程主导,毛毛雨占5%,雨滴占24%;少量液态粒子上升至0°C层以上与冰晶反应生成1%干霰,冷云过程较弱。成熟阶段,相较发展阶段0°C层以下毛毛雨减少约2个百分点,雨滴增多约2个百分点,粒子碰并加强,暖云过程增强;较多液态粒子上升至0°C层以上,约有4%的雨滴与5%的冰晶通过凇附作用生成7%的霰,冷云过程增强。消散阶段,下层液态粒子难以上升至0°C层以上形成初始冰晶,使暖云及冷云过程都减弱,0°C层以下毛毛雨相较成熟阶段平均增多约1个百分点,粒子碰并减弱;0°C层以上冰晶消耗减少2个百分点,霰生成减少5个百分点。(3)基于雷暴单体内各类水成物粒子分布、演变及其动力场背景特征建立了雷暴单体演变过程微物理模型。本文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典型雷暴单体内部水成物粒子分布和微物理过程的认识,可以为雷暴天气的预警和预报提供必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 模糊逻辑算法 水成物粒子 雷暴单体
下载PDF
线性规划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差分传播相移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建立 陈明轩 +1 位作者 李思腾 仰美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528,共13页
对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而言,差分传播相移(φDP)数据质量是影响雷达应用的关键因素,需要开展其数据的质量控制。首先利用相关系数(ρHV),差分反射率(ZDR)纹理和差分传播相移纹理特征信息剔除非气象回波,然后采用一种新的方法—... 对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而言,差分传播相移(φDP)数据质量是影响雷达应用的关键因素,需要开展其数据的质量控制。首先利用相关系数(ρHV),差分反射率(ZDR)纹理和差分传播相移纹理特征信息剔除非气象回波,然后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线性规划来开展差分传播相移的数据质量控制。比较分析了雷达原始差分传播相移数据经过3、5、7点不同平滑点数对线性规划结果的影响,分析数据表明不同平滑点数对线性规划结果几乎无影响。将线性规划方法应用到北京组网的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差分传播相移数据质量控制上,结果表明,差分传播相移经过线性规划后,可以有效提升其数据质量,表现在:(1)差分传播相移具有累积递增属性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DP)的非负属性,与差分传播相移和差分传播相移率应该具备的物理属性一致;(2)可以有效剔除因冰雹等大粒子产生的后向差分传播相移(δ)对差分传播相移的影响,提升其计算差分传播相移率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规划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差分传播相移数据质量控制
下载PDF
JOPLE算法结合双偏振雷达在不同降水过程中的测雨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玉芳 陈耀登 +2 位作者 DAVID Gochist KYOKO Ikeada 叶金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1-367,共7页
JOPLE(Joint Polarization Experiment)算法是反演降水的一种合成算法,适用于偏振雷达。基于雨量站的测雨数据,对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2008年8月9日强降雨和2009年7月3日有冰雹降水的过程进行对比,分析CHILL双偏振雷达结合JPOLE算法的... JOPLE(Joint Polarization Experiment)算法是反演降水的一种合成算法,适用于偏振雷达。基于雨量站的测雨数据,对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2008年8月9日强降雨和2009年7月3日有冰雹降水的过程进行对比,分析CHILL双偏振雷达结合JPOLE算法的测雨模式(简称RZK)与其他三种基于不同R(Z)关系的CHILL(简称RZDG、RZ88)、NEXRAD雷达测雨模式(简称KFTG)的测雨结果统计特征及测雨效果。结果表明:在强降雨过程中,RZK正确估测降雨位置525个,降雨量高估1 mm,测雨数据与雨量站测雨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1,误报率低,测雨精度比其他模式好;在有冰雹的降雨过程中,RZK正确估测降雨位置604个,降雨量高估8 mm,测雨数据与雨量站测雨数据相关系数为0.71,与RZDG模式的测雨精度相当,但其FAR(虚假警报率)、CSI(临界成功指数)和H-K(汉森-奎伯斯技能得分)的STDEV值比其他模式的大;在两场降水中,四种测雨模式计算得到降雨数据的FAR值都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降雨估测 CHILL双偏振雷达 JPOLE算法 MET模型
下载PDF
降水粒子空间取向对双线偏振雷达观测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志群 刘黎平 肖艳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2-366,共5页
该文从降水粒子散射和衰减理论出发,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雷达波束通过均匀雨区时,双发双收偏振模式与单发单收偏振模式下,水平、垂直偏振波之间的耦合关系,比较了两种收发模式下,由于雨滴倾斜引起的水平反射率因子ZH及其误差ΔZH,... 该文从降水粒子散射和衰减理论出发,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雷达波束通过均匀雨区时,双发双收偏振模式与单发单收偏振模式下,水平、垂直偏振波之间的耦合关系,比较了两种收发模式下,由于雨滴倾斜引起的水平反射率因子ZH及其误差Δ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及其误差ΔZDR,差传播相移ΦDP、差传播相移率KDP及其在不同偏振模式下的差异ΔKDP随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因实际大气中雨滴倾斜角较小,雨滴倾斜引起的模式间ZH,ZDP的差别不大;而受雨滴倾斜影响,单发单收模式的KDP要大于双发双收模式。该文还提出了ZH,ZDR真值的两种定义方式,分别为考虑与未考虑雨滴倾斜对散射效果的影响。未考虑雨滴倾斜的真值代表了雨滴实际的微物理结构,剔除了传播效应的影响,更能精确反映雨滴的实际大小,在定量估测降水等雷达资料的应用中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因此以未考虑雨滴倾斜作为ZH,ZDR真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粒子空间取向 双线偏振雷达 收发模式
下载PDF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反射率不同衰减订正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晗 史朝 滕玉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63-366,共4页
X波段雷达的强衰减一直是影响其探测精度及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目的在寻找最优的衰减订正的方法,实现对X波段雷达数据的实时衰减订正。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16年5月在佛山南海外场试验取得的一批观测资料,对国... X波段雷达的强衰减一直是影响其探测精度及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目的在寻找最优的衰减订正的方法,实现对X波段雷达数据的实时衰减订正。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16年5月在佛山南海外场试验取得的一批观测资料,对国内外已有的一些订正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检验。为检验订正效果,将同一时间的广州的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作为标准,为更好地比较,将广州的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和插值处理,从而得到与佛山雷达数据相对应的仰角,方位角,距离库的反射率值,分析订正效果。选取一个径向的反射率值进行订正前后的数据定量分析,并且与坐标转换后的广州S波段雷达同一个径向的反射率值进行横向比较。主要选取ZH订正法、KDP订正法、"ZPHI"降水廓线订正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KDP订正法、"ZPHI"订正法在订正效果上比较好,优于ZH订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衰减订正 反射率 差分传播相移 坐标转换
下载PDF
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差分相移率自适应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管理 戴建华 +1 位作者 徐继业 尹春光 《暴雨灾害》 2019年第6期668-675,共8页
业务用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受地物干扰和非均匀充塞(简称NBF,下同)影响会造成定量估测降水等方面的应用误差。该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计算差分相移率的方法,即对差分相位数据退相位折叠处理后,针对是否非NBF径向,分别利用信噪比和相关系数... 业务用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受地物干扰和非均匀充塞(简称NBF,下同)影响会造成定量估测降水等方面的应用误差。该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计算差分相移率的方法,即对差分相位数据退相位折叠处理后,针对是否非NBF径向,分别利用信噪比和相关系数进行气象和非气象回波的识别并订正NBF径向相关系数。再对径向差分相位进行9阶和25阶平滑滤波。最终通过反射率和订正后的相关系数选择9点或25点最小二乘法(LS)计算差分相移率。其结果表明:差分相位折叠是影响差分相位数据质量及后续差分相移率计算的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区分NBF径向中的气象和非气象回波;NBF径向相关系数的订正方法能够改善NBF径向相关系数低估的问题;9阶和25阶滤波窗的选用在差分相位曲线适度平滑的基础上,保留正确的变化趋势;同时9点和25点LS的自适应选取,保证了差分相移率的最终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的相位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非均匀充塞 差分相位 差分相移率 自适应计算
下载PDF
一次华南超级单体风暴的S波段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洪 吴乃庚 +1 位作者 万齐林 詹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3,共12页
利用珠海与澳门共建的中国首部S波段业务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发生在珠海附近的一次典型华南春季冷锋触发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表明,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和低... 利用珠海与澳门共建的中国首部S波段业务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发生在珠海附近的一次典型华南春季冷锋触发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表明,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和低空切变线附近,中等对流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为1300 J/kg)和较强风垂直切变(0—6 km风矢量差为20 m/s)环境中。环境总理查逊数为18,与中纬度典型超级单体的生成环境接近,风暴相对螺旋度为2.9 s^(-1)。偏振观测分析表明,大雹粒子的翻滚使冰雹区具有水平反射率因子高(>50 dBz)、差分反射率低(-1—0.5 dB)的特点;雨和冰相粒子的混合导致了相关系数的下降(小于0.9);比差分相位观测对冰雹并不敏感(比差分相位与水平反射率因子的线性拟合率仅为0.05)。在混合相粒子和液相粒子的共同作用下,融化层附近存在差分反射率增大、相关系数减小的现象。风暴侧前方下沉气流偏东侧边界(水平反射率因子梯度高值区)存在一条"差分反射率弧"(差分反射率高值区),主要由大雨滴构成,粒子分选机制合理解释了其形成原因。同时,相对较大的环境风使差分反射率弧更加远离(相对北美观测事实)风暴主体。风暴水平反射率因子中心附近存在"差分反射率柱",与大雨滴被上升气流(连续分布的正径向风)带入高层冻结且失去取向稳定而导致差分反射率值迅速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超级单体 冰雹 差分反射率特征
下载PDF
CINRAD/SAD双偏振雷达非降水回波识别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林 李峰 +1 位作者 吴蕾 孙康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35,共12页
双偏振雷达观测特征参量(如相关系数、差分反射率等)能有效抑制地物、超折射、电磁干扰、海浪和晴空等非降水回波。在上海南汇WSR-88D双偏振雷达非降水回波识别算法基础上,对我国升级布网且纳入业务运行的CINRAD/SAD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 双偏振雷达观测特征参量(如相关系数、差分反射率等)能有效抑制地物、超折射、电磁干扰、海浪和晴空等非降水回波。在上海南汇WSR-88D双偏振雷达非降水回波识别算法基础上,对我国升级布网且纳入业务运行的CINRAD/SAD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算法测试、算法模块适应性改进,利用江苏、广东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冰雹、融化层、台风降水及各种杂波个例进行算法检验评估,并在组网拼图中展示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总体上算法对非降水回波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2%,降水回波的误判率为2.6%。但对夏秋季节夜晚的大面积晴空回波算法识别准确率低于90%,有待尝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非降水回波 质量控制 组网拼图
下载PDF
热带地区雹暴的闪电活动-动力-微物理特征研究
18
作者 李哲 张廷龙 +6 位作者 郑栋 崔学林 余海 甘志强 高涛 鲍敏 周方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11-3326,共16页
基于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 对海南岛2021年6月24日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云内动力与微物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 该雹暴闪电活动以云闪为主, 占总闪的85.38%.降雹前发生的地闪... 基于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 对海南岛2021年6月24日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云内动力与微物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 该雹暴闪电活动以云闪为主, 占总闪的85.38%.降雹前发生的地闪以正地闪为主, 在降雹前25 min内, 正地闪频数占总地闪频数的60%, 高于一般雷暴正地闪活动比例.在雹暴成熟阶段, 上升气流出现两次增强, 而闪电频数的增加均滞后于上升气流增强的时段, 同时, 闪电频数的增加也可能与对流单体的合并有关.结合模糊逻辑判断法对云内降水粒子的识别, 计算了总闪与冰相粒子的相关系数, 其中霰和冰晶粒子与总闪相关性较高, 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83.根据闪电辐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推测该雹暴降雹前为反三极性电荷结构, 正电荷区位于约7~9.5 km(~-10 ℃至-2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三维闪电定位 双偏振雷达 降水粒子识别
下载PDF
中国首批双偏振天气雷达标定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泽勇 周钦强 +2 位作者 步志超 陈玉宝 杜云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198-11204,共7页
中国很多新一代天气雷达正在或已经进行了双偏振升级改造,双偏振雷达将在未来业务应用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而雷达标定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其应用效益。以中国首批业务化双偏振天气雷达(广州、阳江、韶关、梅州、厦门)开展双偏振技术试验的标... 中国很多新一代天气雷达正在或已经进行了双偏振升级改造,双偏振雷达将在未来业务应用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而雷达标定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其应用效益。以中国首批业务化双偏振天气雷达(广州、阳江、韶关、梅州、厦门)开展双偏振技术试验的标定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机内标定、接收链路标定、全链路标定及旋转关节标定共4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机内标定和接收链路标定基本满足技术要求,但部分雷达受到不定期的外界电磁干扰,影响了噪声系数的标定,需进一步净化电磁环境;全链路标定结果表明,5部雷达系统ZDR误差分别为:-0.38、0、0.38、0.44、-1.38 dB,系统误差整体偏大,这与基层雷达台站缺乏实时有效的监测方法有关;旋转关节标定表明,由旋转关节引入的一致性偏差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对差分反射率和差分传播相移的测量结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旋转关节的磨损,需要对其影响进行长期跟踪检测。这些结果可为后续双偏振雷达升级改造、运行评估及制定双偏振雷达业务化标定流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一致性 标定 接收机 旋转关节 全链路
下载PDF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杜牧云 刘黎平 +1 位作者 胡志群 杨川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CPDRW)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大范围层状云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了该设备改造后探测资料质量的改进情况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同时利用模糊逻...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CPDRW)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大范围层状云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了该设备改造后探测资料质量的改进情况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同时利用模糊逻辑法结合地物的常规特性和偏振特性,建立了一种运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识别地物及地物与降水混合回波的方法,并利用该雷达的观测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最后统计分析了降水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_(HV)(0))与信噪比的关系,以及系统初始相位的稳定性及降水资料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参量的基础上添加偏振参量并采用模糊逻辑法构建的综合识别模式和常规识别模式都能较好地识别地物,但综合识别模式明显改善了常规识别模式0速度区过度识别的问题,且在地物与降水回波混合的情况下叠加混合回波识别模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雷达改造前,Z_(DR)及ρ_(HV)(0)在信噪比小于25 dB时受噪声影响很大,测量值存在较大误差,资料变得不可信;通过这次的升级改造,其信噪比探测阈值由25 dB降低到15 dB。系统初始相位比改造前更加稳定,随仰角和时间的波动性更小。利用垂直扫描数据进行系统误差订正后的Z_(DR)资料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粒子的实际情况,Z_(DR)随信噪比的变化较之改造前更加平稳,而对差传播相移Φ_(DP)进行分类处理后拟合的差传播相移率K_(DP)资料也与实际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 资料质量分析 地物识别 差分反射率因子 差传播相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