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成像联合DCE-MRI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瑞华 宗志恩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 分析双能量CT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6例结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双能量CT成像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肠癌病理T、N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能量C... 目的 分析双能量CT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6例结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双能量CT成像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肠癌病理T、N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能量CT成像、DCE-MRI及两者联合术前评估结肠癌T、N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76例结肠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评估T1期10例,T2期15例,T3期28例,T4期23例;N0期38例,N1期26例,N2期12例。双能量CT成像术前评估结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一般(kappa=0.689,P<0.05);DCE-MRI术前评估结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一般(kappa=0.726,P<0.05);双能量CT成像联合DCE-MRI术前评估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好(kappa=0.871,P<0.05)。双能量CT成像术前评估结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一般(kappa=0.689,P<0.05);DCE-MRI术前评估结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一般(kappa=0.726,P<0.05)。双能量CT成像联合DCE-MRI术前评估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好(kappa=0.871,P<0.05)。结论 双能量CT成像及DCE-MRI在结肠癌术前分期评估中均有一定价值,但两者联合可提高评估一致性,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双能量ct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术前评估
下载PDF
CT能量成像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5
2
作者 肖圣详 吴国兵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CT能量成像是当前的热点话题。本文阐述了CT能量成像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当前应用于市场上的CT能量成像技术情况,对未来CT能量成像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双能量ct成像 能谱 光子ct
下载PDF
双能量CT定量参数预测实性肺腺癌气道播散 被引量:4
3
作者 尹柯 巴文娟 +2 位作者 陶俊利 申丽丽 张久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观察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实性肺腺癌气道播散(STAS)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实性肺腺癌患者的DECT及病理学资料,评估其STAS状态(阳性或阴性);对比STAS阳性、阴性实性肺腺癌CT表现(最大径、周围不... 目的观察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实性肺腺癌气道播散(STAS)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实性肺腺癌患者的DECT及病理学资料,评估其STAS状态(阳性或阴性);对比STAS阳性、阴性实性肺腺癌CT表现(最大径、周围不透明影、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DECT定量参数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ECT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ECT定量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的效能,并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实性肺腺癌STA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52例中,25例STAS阳性,27例STAS阴性,其间病灶CT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CT定量参数中的动脉期碘浓度(IC_(A))、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_(A))及静脉期碘浓度(IC_(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_(A)、NIC_(A)及IC_(V)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的AUC为0.82、0.83及0.73;IC_(A)和NIC_(A)均为实性肺腺癌STAS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AUC为0.89。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有效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双能量成像 气道播散
下载PDF
基于参考组分的双能CT成像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杰 陈平 +1 位作者 潘晋孝 李毅红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1期61-69,共9页
双能CT材料分解对了解物质内部材料分布有重要作用,常规CT所使用的X射线能谱分布未知,无法根据能量信息获得材料衰减系数,并且连续能谱投影与单能重建算法不匹配,导致重建图像衰减系数和材料理论衰减系数之间存在误差,分解结果不准确。... 双能CT材料分解对了解物质内部材料分布有重要作用,常规CT所使用的X射线能谱分布未知,无法根据能量信息获得材料衰减系数,并且连续能谱投影与单能重建算法不匹配,导致重建图像衰减系数和材料理论衰减系数之间存在误差,分解结果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参考组分获得等效能量信息,进而获得材料的单能衰减系数,并且引入邻域空间欧式距离容差对材料分解模型中的材料组成进行约束,欧氏距离容差根据参考组分重建图像获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常规CT投影系统的基础上,对检测物体中各材料进行准确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成像 材料分解 参考组分 组分表征
下载PDF
双能量CT成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NSE在鉴别中央型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宋芹霞 陈志萍 王祥发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增强碘指标[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鉴别中央型肺腺癌(central lung adenocarcinoma,...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增强碘指标[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鉴别中央型肺腺癌(central lung adenocarcinoma,CLAC)与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未经治疗且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行DECT检查,增强扫描用碘佛醇320 mgI/ml作为对比剂,测量DECT碘图相关定量参数。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YFRA21-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NSE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ECT成像参数联合CEA、CYFRA21-1、NSE对CLAC与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CLAC组的CEA、CYFRA21-1均大于SCLC组,SCLC组NSE水平大于CLAC组,CLAC组IC、NIC、k高于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IC、NIC、k、CEA、CYFRA21-1、NSE单独与六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772、0.722、0.655、0.760、0.758、0.753、0.948,六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均高于单独诊断。6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5 mg/ml、0.14、1.70、22.5 ng/ml、6.19 ng/ml、21.37 ng/ml。结论:DE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血清CEA、CYFRA21-1、NSE可提高诊断CLAC与SCLC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成像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肺腺癌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双能量CT成像技术及其标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非 蔡婧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9期10-15,共6页
围绕双能量CT成像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介绍了双能量CT成像的实现方法,对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分技委和国内外成像设备评价标准进行了总结,从常规CT成像到双能CT成像,最后对提出的双能量CT成像评价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实验。双能量CT成像评... 围绕双能量CT成像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介绍了双能量CT成像的实现方法,对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分技委和国内外成像设备评价标准进行了总结,从常规CT成像到双能CT成像,最后对提出的双能量CT成像评价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实验。双能量CT成像评价标准研究为该类医疗器械的研发、检验和评审等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保障了医患的用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评价标准 双能量ct成像 成像设备 常规ct成像
下载PDF
肌骨超声与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7
作者 王晓锋 季春香 黄碧霞 《智慧健康》 2023年第7期6-9,共4页
目的 对比肌骨超声与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1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A组(n=54)及B组(n=50)。A组采取肌骨超声诊断,B组采取CT双能量成像诊... 目的 对比肌骨超声与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1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A组(n=54)及B组(n=50)。A组采取肌骨超声诊断,B组采取CT双能量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病变(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检出率。结果 A组共检查69个肿痛关节,B组共检查65个肿痛关节,其中A组金标准确诊病变关节数为65个,B组为59个。A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65%、96.92%及75.00%,B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5%、96.61%及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侵蚀、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检出率分别为43.48%、42.03%及63.32%,B组骨侵蚀、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检出率分别为41.54%、40.00%及29.23%,A、B两组在骨侵蚀、关节积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滑膜增生检出率明显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骨超声与CT双能量成像均能够对痛风性关节炎做出有效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灵敏度。然而肌骨超声在滑膜增生检出率上明显要优于CT双能成像,体现出了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ct双能量成像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双能CT影像学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胡伟 盛兆国 +1 位作者 李正腾 张奉海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双能CT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后4周以双能CT扫描检查方式获得常规CT图像和CT双能碘... 目的:双能CT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后4周以双能CT扫描检查方式获得常规CT图像和CT双能碘图。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CT检查方式对肝癌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患者术后残留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CT双能碘图的碘浓度值(IC)、标准碘浓度值(NIC),判断其残留病灶活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能CT检测HCC术后残留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能CT诊断HCC术后残留病灶的AUC为0.861,大于常规CT的0.658。HCC术后残留活性病灶的IC、NIC值高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影像学用于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残留病灶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其IC值与NIC值在判断病灶活性程度上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双能ct影像学 常规ct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残留病灶活性
下载PDF
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肺结节不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陈延帆 吴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7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CT双能量成像在肺内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性结节等不同肺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规体检或CT检查收治的疑似肺内实性结节患者9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组... 目的探讨CT双能量成像在肺内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性结节等不同肺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规体检或CT检查收治的疑似肺内实性结节患者9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组(n=42)、结核组(n=33)、炎性结节组(n=20),所有患者均行CT双能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评估患者CT影像形态学特征(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同时测量比较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arterial phase,NICAP)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venous phase,NICVP)、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分析比较三组肺结节病变间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评价CT影像特征、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兼备诊断肺实性结节的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症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三组肺结节病变的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等CT征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结节多呈血管受累、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呈毛刺/分叶状、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不均匀;结核组结节多呈病灶钙化、结节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上叶、强化不均匀;炎性结节组结节多呈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均匀。三组肺结节病变的NICAP、NICVP、K_(40~100keVap).、K_(40~100keVv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炎性结节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结核组的顺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AP、NICVP、K_(40~100keVap).、K_(40~100keVvp).均可用于鉴别诊断炎性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核(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双能量成像 肺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结核 炎症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对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诊断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真真 耿云平 +2 位作者 尤国庆 米玉霞 李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在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能CT检查,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MVD值患者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能谱曲线的斜率,分析其与... 目的探讨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在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能CT检查,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MVD值患者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能谱曲线的斜率,分析其与MVD值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对进展期胃癌脉管浸润及预后的诊断评估价值。结果高MVD组IC、nIC值及斜率大于低MVD组(P<0.05);IC、nIC值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脉管浸润组IC、nIC值及斜率大于非浸润组(P<0.05)。IC、nIC值及斜率诊断进展期胃癌脉管浸润的AUC大于0.7;死亡组IC、nIC值及斜率大于生存组(P<0.05)。IC、nIC值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大于0.7。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IC、nIC值与脉管生成相关,且对进展期胃癌脉管浸润及预后具有诊断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影像组学 进展期胃癌 脉管生成 脉管浸润 预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铁浓度成像技术在肝铁过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红 林慧敏 +2 位作者 李若坤 徐欣欣 严福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评估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技术虚拟铁浓度(VIC)成像应用于肝铁定量及分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右旋糖酐铁构建肝铁过载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行CT扫描和VIC图像重建,解剖取肝脏组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 目的:评估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技术虚拟铁浓度(VIC)成像应用于肝铁定量及分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右旋糖酐铁构建肝铁过载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行CT扫描和VIC图像重建,解剖取肝脏组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定量肝铁浓度(LIC)并作为金标准。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VIC图像上勾画ROI并测量CT值,结果的可靠性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采用Bland-Altman比较两种方法定量LIC的一致性。根据临床铁过载治疗的分级阅值,结合ROC曲线和约登指数确定肝铁分级的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用AUC评估分级效能。结果:ICP-LIC范围为0.32~39.21mg/g,CT值测量结果可靠(Kappa值=-0.001,P=0.807)。给药剂量和CT-VIC均与ICP-LIC有很高的相关性(ρ分别为0.91和0.98,P均小于0.0001)。VIC成像与ICP法对肝铁定量的结果一致(H0平均值=0,P=0.9859)。肝铁过载分级(1.8,3.2,7.0和15.0mg/g)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65、41.45.47.05和73.40HU,各分级的AUC均超过0.95,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3%和100%、90.9%和100%、97.2%和93.5%、100%和97.4%。结论: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技术虚拟铁浓度成像能够精准定量肝铁浓度,同时还可对肝铁过载程度准确分级,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成像 虚拟铁浓度 肝铁浓度:三物质分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段艳峰 李炜 +2 位作者 杨威 郭龙宇 王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 关节炎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下载PDF
双能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力 金梅 +4 位作者 沈剑 林奕军 高振兴 王开乐 陈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成像 痛风 尿酸 尿酸盐结晶
下载PDF
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凯敏 杜希剑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常规CTA检查以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42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治...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常规CTA检查以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42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种影像学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在成像图像质量对比中,常规CTA扫描时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92.86%(39/42),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88.1%(37/4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图像减影时间分别是(8.54±0.43)mSv、(76.13±5.47)s、(27.59±3.52)s,相比采用常规CTA检查的(11.38±0.78)mSv、(97.07±9.67)s、(48.14±5.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复查中,可以采取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方便放射科医师读片,同时相比常规的CTA技术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以及更短的扫描时间,对患者的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双源ct成像 双能量 脑血管病 介入 术后复查
下载PDF
双能量CT预测下咽鳞状细胞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15
作者 应海峰 陈炜越 +3 位作者 李程超 夏水伟 卢陈英 纪建松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预测下咽鳞状细胞癌(HPSC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c N0期HPSCC患者89例,根据颈淋巴结清扫结果,分为有OLNM组和无OLN...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预测下咽鳞状细胞癌(HPSC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c N0期HPSCC患者89例,根据颈淋巴结清扫结果,分为有OLNM组和无OLNM组。在动、静脉双能量CT图像上测量病灶在40、50、60、70 ke V时的CT值(表示为CT_(40ke V)、CT_(50ke V)、CT_(60ke V)、CT_(70ke V))、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_(Hu));同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c N0期HPSCC患者OLNM的潜在影响因素,随后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别建立临床模型、双能量CT模型和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根据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LNM组动脉期CT_(40ke V)、CT_(50ke V)、CT_(60ke V)、IC、NIC、Zeff和λ_(Hu)均高于无OLNM组(均P<0.05)。经LASSO筛选获得6个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分化程度、浸润深度、CT_(40ke V)、NIC、Zeff、λ_(Hu)。ROC曲线分析显示,临床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733、87.88%、46.43%、56.27%;双能量CT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16、81.82%、73.21%、76.18%;列线图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91、81.82%、82.14%、82.02%。结论:双能量CT动脉期多个参数对HPSCC患者OLNM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进一步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癌 鳞状细胞癌 双能量ct成像 隐匿性淋巴结
下载PDF
3.0 T盆腔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王二君 林涛 杜灵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33-2037,共5页
目的 探讨3.0 T盆腔磁共振(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0 T盆腔MRI及增... 目的 探讨3.0 T盆腔磁共振(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0 T盆腔MRI及增强CT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对结直肠肿瘤单独、联合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分析其对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中,阳性72例,经3.0 T盆腔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60例,经增强CT成像结果显示,阳性58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1例;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联合检查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灵敏度为94.44%、准确度为94.93%,高于单独3.0 T盆腔MRI(灵敏度80.56%、准确度88.41%)及增强CT成像(灵敏度76.39%、准确度85.51%),漏诊率为5.56%,低于单独3.0 T盆腔MRI漏诊率(19.44%)及增强CT成像漏诊率(23.61%)(P<0.05);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及联合诊断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18、0.772、0.923(P<0.05)。结论 3.0 T盆腔MRI联合增强CT成像可用于结直肠肿瘤诊断中,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评估临床分期提供方案,以制定后续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盆腔磁共振 增强ct成像 结直肠肿瘤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对比剂外渗与出血的早期鉴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晓清 梁汉欢 +4 位作者 黄丹丹 黄汉宁 邓灵波 谢婷婷 成官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外渗或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术后,1小时内利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行头颅CT扫描...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外渗或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术后,1小时内利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行头颅CT扫描,以术后24至72小时的影像学随访检查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双能量CT成像鉴别介入术后出血及对比剂外渗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准确率;并比较双能量CT成像技术与常规CT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165例患者中,双能量CT诊断单纯对比剂外渗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2.38%、误诊率7.62%、漏诊率0、阳性预测值88.24%、阴性预测值100%、诊断准确率95.15%;双能CT诊断对比剂外渗合并出血的敏感性77.14%、特异性99.23%、误诊率0.07%、漏诊率22.86%、阳性预测值96.43%、阴性预测值94.16%、诊断准确率94.55%。颅脑双能量CT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0.85±0.09m Sv明显低于常规CT平扫1.9±0.27m Sv,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1小时内行双能量CT扫描对鉴别颅内出血或对比剂外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平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成像 缺血性卒中 颅内出血 对比剂外渗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劲松 赵志伟 盛练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3期126-126,12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A减影检查,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的扫描时间更短、...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A减影检查,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的扫描时间更短、图像减影时间更短、辐射剂量更低(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的检查中具有较大价值,可有效缩短扫描时间与图像减影时间,且辐射剂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脑血管 检查
下载PDF
基于双能量CT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列线图预测喉鳞状细胞癌的Ki-67表达水平
19
作者 郑彭玮 林桂涵 +3 位作者 陈炜越 陈春妙 应海峰 纪建松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721-72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喉鳞状细胞癌(LSCC)Ki-67表达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SC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96例,采...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喉鳞状细胞癌(LSCC)Ki-67表达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SC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96例,采用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7例)和验证集(29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和Ki-67低表达组。纳入分析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位置、临床T分期、分化程度和CT报告淋巴结状态;双能量CT参数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_(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_(eff))。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LSCC患者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和双能量CT参数的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决策曲线用于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训练集中,CT报告淋巴结状态和分化程度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组LSCC的动脉期NIC、λ_(HU)、nZ_(eff)和静脉期NIC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报告淋巴结阳性(OR=10.219,95%CI=1.591~65.651)、分化程度低(OR=3.555,95%CI=1.165~10.852)、动脉期NIC高(OR=5.592,95%CI=1.583~19.751)和动脉期nZ_(eff)高(OR=9.943,95%CI=1.999~49.450)是预测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和0.87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双能量CT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列线图对LSCC患者Ki-67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鳞状细胞癌 KI-67 双能量ct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改进ASD-NC-POCS方法的显微CT双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阳 连茂森 罗守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2期54-60,共7页
为了提高多能谱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ASD-NC-POCS的收敛速度,以应用于显微CT双能成像,本文对ASD-NC-POCS算法的迭代过程进行了改进,考虑两个能谱下数据的相关性,建立两个基图像更新方程来更新基图像,并将... 为了提高多能谱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ASD-NC-POCS的收敛速度,以应用于显微CT双能成像,本文对ASD-NC-POCS算法的迭代过程进行了改进,考虑两个能谱下数据的相关性,建立两个基图像更新方程来更新基图像,并将算法中代数重建方法替换成有序子集联立代数重建方法。为了验证算法可行性,采用两次连续扫描的方式获取双能数据,在实际显微CT系统上进行了小鼠肺部碘造影剂分离的双能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ASD-NC-POCS算法迭代300次,改进ASD-NC-POCS方法迭代5次就能从小鼠肺部有效分离出碘造影剂,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能有效应用在实际显微CT双能成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NC-POCS方法 显微ct双能成像 算法迭代 碘造影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