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CT双能量成像在肺内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性结节等不同肺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规体检或CT检查收治的疑似肺内实性结节患者9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组...目的探讨CT双能量成像在肺内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性结节等不同肺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规体检或CT检查收治的疑似肺内实性结节患者9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组(n=42)、结核组(n=33)、炎性结节组(n=20),所有患者均行CT双能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评估患者CT影像形态学特征(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同时测量比较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arterial phase,NICAP)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venous phase,NICVP)、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分析比较三组肺结节病变间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评价CT影像特征、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兼备诊断肺实性结节的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症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三组肺结节病变的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等CT征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结节多呈血管受累、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呈毛刺/分叶状、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不均匀;结核组结节多呈病灶钙化、结节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上叶、强化不均匀;炎性结节组结节多呈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均匀。三组肺结节病变的NICAP、NICVP、K_(40~100keVap).、K_(40~100keVv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炎性结节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结核组的顺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AP、NICVP、K_(40~100keVap).、K_(40~100keVvp).均可用于鉴别诊断炎性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核(P<0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CT双能量成像在肺内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性结节等不同肺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规体检或CT检查收治的疑似肺内实性结节患者9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组(n=42)、结核组(n=33)、炎性结节组(n=20),所有患者均行CT双能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评估患者CT影像形态学特征(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同时测量比较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arterial phase,NICAP)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venous phase,NICVP)、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分析比较三组肺结节病变间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评价CT影像特征、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兼备诊断肺实性结节的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症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三组肺结节病变的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等CT征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结节多呈血管受累、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呈毛刺/分叶状、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不均匀;结核组结节多呈病灶钙化、结节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上叶、强化不均匀;炎性结节组结节多呈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均匀。三组肺结节病变的NICAP、NICVP、K_(40~100keVap).、K_(40~100keVv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炎性结节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结核组的顺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AP、NICVP、K_(40~100keVap).、K_(40~100keVvp).均可用于鉴别诊断炎性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核(P<0
文摘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