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永
柴雨葳
+7 位作者
常磊
王泽义
李亚珍
马菊花
徐文杰
刘晓峰
柴娜英
黄彩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6,共12页
于2020—2022年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秸秆带状覆盖3行(SM3)、秸秆带状覆盖4行(SM4)、秸秆带状覆盖5行(SM5)与地膜覆盖(PM)4个处理,以露地不覆盖(CK)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
于2020—2022年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秸秆带状覆盖3行(SM3)、秸秆带状覆盖4行(SM4)、秸秆带状覆盖5行(SM5)与地膜覆盖(PM)4个处理,以露地不覆盖(CK)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以及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冬小麦拔节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平均生长速率和最大相对生长速率;秸秆带状覆盖处理生育期天数、快速生长阶段表现为延长,PM处理则相反。覆盖措施促进了干物质在穗轴+颖壳中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贡献率,处理间表现为PM>SM5>SM3>SM4。与CK相比,两个生长季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增产1.94%~18.43%,SM5处理产量最高;PM处理增产18.47%~27.28%。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产投比显著高于PM处理,且SM5处理纯收益最高,较CK增加989.81~1351.69 CNY·hm^(-2)。综上,覆盖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和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其中秸秆带状覆盖5行措施增产、增收综合效果最优,是西北旱地小麦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冬小麦
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
产量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玉凤
李庆
+4 位作者
张翼飞
付健
薛盈文
郭伟
杨克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理相比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受降雨量影响各耕作处理表现不同,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505.3 mm),隔行深松、深松、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处理蓄水量分别提高3.67、2.87、2.23、2.68 mm;2019年(生育期降雨量833.6 mm),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低,表现为浅翻>深翻>旋耕>隔行深松>深松。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呈“S”型曲线,各处理表现为深松>隔行深松>深翻>浅翻>旋耕,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深松处理平均比旋耕提前5 d到达干物质最快积累时间。4种耕作方式与旋耕相比均能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LAI,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干物质运转
水分利用率
产量
原文传递
播期与播种方式的不同配套对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刘小丽
王凯
+6 位作者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8,共7页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播种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干物质累积运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永
柴雨葳
常磊
王泽义
李亚珍
马菊花
徐文杰
刘晓峰
柴娜英
黄彩霞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水务局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水电工程系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380)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85)。
文摘
于2020—2022年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秸秆带状覆盖3行(SM3)、秸秆带状覆盖4行(SM4)、秸秆带状覆盖5行(SM5)与地膜覆盖(PM)4个处理,以露地不覆盖(CK)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以及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冬小麦拔节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平均生长速率和最大相对生长速率;秸秆带状覆盖处理生育期天数、快速生长阶段表现为延长,PM处理则相反。覆盖措施促进了干物质在穗轴+颖壳中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贡献率,处理间表现为PM>SM5>SM3>SM4。与CK相比,两个生长季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增产1.94%~18.43%,SM5处理产量最高;PM处理增产18.47%~27.28%。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产投比显著高于PM处理,且SM5处理纯收益最高,较CK增加989.81~1351.69 CNY·hm^(-2)。综上,覆盖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和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其中秸秆带状覆盖5行措施增产、增收综合效果最优,是西北旱地小麦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栽培模式。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冬小麦
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
产量
LOGISTIC模型
Keywords
straw
strip
mulching
winter
whea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and
operation
yield
Logistic
model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玉凤
李庆
张翼飞
付健
薛盈文
郭伟
杨克军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0502)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
文摘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理相比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受降雨量影响各耕作处理表现不同,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505.3 mm),隔行深松、深松、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处理蓄水量分别提高3.67、2.87、2.23、2.68 mm;2019年(生育期降雨量833.6 mm),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低,表现为浅翻>深翻>旋耕>隔行深松>深松。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呈“S”型曲线,各处理表现为深松>隔行深松>深翻>浅翻>旋耕,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深松处理平均比旋耕提前5 d到达干物质最快积累时间。4种耕作方式与旋耕相比均能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LAI,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干物质运转
水分利用率
产量
Keywords
Maize
Farming
method
dry
matter
ope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Yield
分类号
S513.04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播期与播种方式的不同配套对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23B04-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11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01-24)
山西农业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112124)
文摘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播种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干物质累积运转
Keywords
dry
land
winter
wheat
Sowing
method
Agronomic
traits
Yiel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operation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杨永
柴雨葳
常磊
王泽义
李亚珍
马菊花
徐文杰
刘晓峰
柴娜英
黄彩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影响
王玉凤
李庆
张翼飞
付健
薛盈文
郭伟
杨克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3
播期与播种方式的不同配套对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