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14个,对应257个靶点,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54个关键靶点,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有34个,涉及113种疾病.关键靶点主要参与155个生物学过程、29个细胞组分和66个分子功能,还参与了Pathways in cancer,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个活性成分与7个靶点对接成功.揭示了“当归-川芎”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潜在治疗的疾病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以及血浆中cAMP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皮质中的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浆中cAMP水平和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DNF水平的降低。同时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能够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BDNF m RNA的表达。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CUMS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cAMP-CREB-BDNF通路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14个,对应257个靶点,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54个关键靶点,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有34个,涉及113种疾病.关键靶点主要参与155个生物学过程、29个细胞组分和66个分子功能,还参与了Pathways in cancer,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个活性成分与7个靶点对接成功.揭示了“当归-川芎”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潜在治疗的疾病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文摘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以及血浆中cAMP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皮质中的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浆中cAMP水平和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DNF水平的降低。同时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能够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BDNF m RNA的表达。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CUMS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cAMP-CREB-BDNF通路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