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吴茱萸配伍后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鲁佳慧 宁德山 +2 位作者 涂瑶生 江滨 曾元儿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考察黄连、吴茱萸两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水提液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83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50种成分。两药... 【目的】考察黄连、吴茱萸两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水提液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83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50种成分。两药配伍后多数低分子量的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部分挥发油含量增幅显著,同时有少数成分存在于单味药水提液中而在共煎液中几乎未能检测到,另有个别成分存在于共煎液中而在单味药水提液中几乎未检测到。【结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发生了增溶作用以及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个别成分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该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药配伍 药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饮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玮 张欢 李秀娟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604-2607,共4页
目的研究现有中药饮片治疗MS的文献,分析目前治疗MS的主选药物,阐明中医对MS病因病机认识和基本治法,从而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2007—2018年期间MS的相关文献,采用Ex... 目的研究现有中药饮片治疗MS的文献,分析目前治疗MS的主选药物,阐明中医对MS病因病机认识和基本治法,从而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2007—2018年期间MS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软件输入并统计描述。结果在治疗MS的中药复方中,涉及109味药物,使用1554药次。对用药频数超过20次以上的2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其中健脾祛湿、活血化瘀药物用药频次居高,消食、清热、祛痰、理气药次之;经关联规则分析,关联性较高药对,主要是泽泻、丹参、山楂与补气、祛湿药的配伍组合。结论代谢综合征常见证候为脾胃气虚、痰湿、气滞、血瘀,用药以健脾补气为主,兼祛湿化痰、理气疏肝、消食助运、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代谢综合征 数据挖掘 药物配伍 关联规则
下载PDF
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穴位给药对体外经皮渗透影响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狄鑫 高远 +3 位作者 吴代敏 许广燕 徐剑 张永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足三里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对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中主要成分-细辛脂素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部分皮肤,以经穴组(足三里)、非经穴组(足三里旁开2 cm处)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足三里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对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中主要成分-细辛脂素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部分皮肤,以经穴组(足三里)、非经穴组(足三里旁开2 cm处)进行分组,并以白芥子单味组、细辛单味组、药对配伍组进行给药剂量分组,总共6组,应用Franz透皮扩散池与UPLC考察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与细辛中细辛脂素的累计释放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率,绘制24 h的Q-t曲线。结果:应用Waters UPLC构建同时检测芥子碱硫氰酸盐与细辛脂素含量测定方法,足三里穴位对白芥子单味药、细辛单味药均具有促渗作用,其累计渗透率高于非穴位组(P<0.05)。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后,细辛对芥子碱硫氰酸盐在非穴位与穴位处均起到了一定促渗作用,白芥子对细辛脂素在穴位处起到一定促渗效果,但在非穴位较不明显。结论:对比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穴位配伍后与非穴位配伍前的累计渗透率发现,穴位给药与细辛透皮促渗具有相互促渗作用,对比细辛中细辛脂素的累计渗透率亦发现相互促渗作用,白芥子与细辛存在互相促渗效果,药对配伍与穴位效应具有协同促渗效果,其作用机制有待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芥子-细辛药对 体外透皮
黄连-苦参不同配比中特征性成分的量-质变化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罗浩睿 庄雪菲 +5 位作者 李曦东 李惠芬 李婷婷 潘林梅 范旻旻 程海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7-3986,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建立药对HPLC特征指纹图谱及其特征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分析9组样品成分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9种配比的黄连-苦参药对共确定16个共有峰,指认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木兰花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共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连-苦参配对后相比黄连药材及苦参药材,特征性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5∶1)时苦参碱、槐定碱、木兰花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4∶1)时,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黄连总生物碱溶出最高;黄连-苦参(1∶1)时苦参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且药根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黄连-苦参(1∶3)时氧化苦参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结论黄连-苦参不同配比时,以特征性成分个数与含量为标示的“质”与配伍用“量”之间的相关差异性较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成分相互促溶作用。苦参中3种成分的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呈现“U”型分布,而黄连中7种成分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与黄连、苦参各药材单提相比,各比例下苦参中总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黄连中总生物碱类成分在黄连-苦参(5∶1)及(4∶1)比例下溶出表现为提升,其他比例表现为降低。药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规律与临床验方中药对的使用配比成正相关。为进一步开展该药对的量-效关联性分析确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临床潜方时确定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苦参 药对配比 量-质关系 指纹图谱 物质基础 苦参碱 槐定碱 氧化苦参碱 木兰花碱 非洲防己碱 表小檗碱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原文传递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5
作者 黄玉普 吴大章 王森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5期I0001-I0005,共5页
目的了解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黄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有关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黄芩的药理活性较广... 目的了解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黄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有关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黄芩的药理活性较广,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和自由基表达、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等机制,起到抗炎、抗氧化、抗结肠癌、抗免疫和保护肾脏的作用。黄芩可与多种药物配伍(如柴胡、黄连、干姜/生姜、大黄等)发挥解热抗炎、保肝利胆、抗癫痫、抗抑郁等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靶点,参与炎性因子的调节、减弱氧化应激反应和降低蛋白表达水平等生物学过程和调节代谢通路来实现。结论黄芩药对研究的方向较单一,配伍使用的体内研究及配伍后的物质基础研究仍较少,后续应更多进行黄芩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以及配伍药对的体内研究和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药理作用 药对 作用机制 进展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配伍抗炎镇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黄兆胜 施旭光 +2 位作者 朱伟 赵珍东 王宗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方中不同药对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及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将该方按药对研究法拆方分组,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模型,以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大鼠蛋清性关节...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方中不同药对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及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将该方按药对研究法拆方分组,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模型,以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等炎症模型,比较不同药对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全方及方中各药对组对二甲苯、蛋清所致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降低腹腔炎症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单味黄芪也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而方中其他药与黄芪配伍后,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强黄芪的药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对 配伍规律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当归-川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对3种血虚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李伟霞 唐于平 +4 位作者 郭建明 黄美艳 李炜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808-1814,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血虚动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的补血作用变化,探讨其配伍组对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溶血法、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法、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3种方法分别复制不同的血虚小鼠模型。检测模...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血虚动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的补血作用变化,探讨其配伍组对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溶血法、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法、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3种方法分别复制不同的血虚小鼠模型。检测模型动物外周血常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红细胞膜ATP酶活力变化。结果:3种血虚模型的以上所有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给药后对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小鼠的大多数指标有显著影响,对乙酰苯肼溶血性血虚小鼠、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性血虚小鼠的个别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模型更适于归芎药对补血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与当归、川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配伍后在外周血指标、免疫器官及能量代谢酶的调节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增强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须相使组成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有效地反应了中药生物效应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中药及方剂复杂物质群的生物效应研究提供借鉴,为以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模式提供示范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血虚 补血
原文传递
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赵杰 余林中 +2 位作者 方芳 徐文杰 罗佳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探讨抗炎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探讨抗炎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抗炎作用;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 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角叉菜胶诱导胸膜炎实验观察抗炎作用,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肺组织TNF-α,IL-1β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抗炎机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可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胸膜炎大鼠胸腔液渗出(P<0.01),抑制渗出液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22.4 g·kg-1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麻黄-甘草药对3个剂量组对淋巴细胞比率没有明显影响;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抑制胸腔液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药对22.4 g·kg-1能抑制肺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1),11.2 g·kg-1能抑制肺组织IL-1β含量升高(P<0.01)。结论:麻黄-甘草药对有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麻黄 甘草 抗炎 角叉菜胶
原文传递
秦艽不同配伍对风湿痹证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3
9
作者 高慧琴 吴国泰 +1 位作者 孙少伯 张志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组,每组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组,每组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组、单味秦艽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防己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羌活组,每组8只。采用佐剂诱导加外界施以"风寒湿"和"风湿热"致病因素制备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大鼠模型,并自造模第1天起各给药组给予制备的相应药液10ml/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5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中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风寒湿痹模型中,秦艽羌活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大鼠的TNF-α、IL-1β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秦艽羌活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大鼠的TNF-α水平低于秦艽防己组(P<0.05或P<0.01)。风湿热痹模型中,秦艽防己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羌活组大鼠的TNF-α、IL-1β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秦艽防己组大鼠的IL-1β水平低于秦艽威灵仙组(P<0.05)。结论秦艽配伍羌活、威灵仙、桑寄生降低风寒湿痹模型大鼠TNF-α、IL-1β水平效果明显,秦艽配伍防己降低风湿热痹模型大鼠TNF-α、IL-1β水平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药对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柴胡-黄芩药对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建婷 王上 +3 位作者 刘松林 王彦春 李家庚 陈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3-1330,共8页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证明其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其抗抑郁症的药理学机制难以明晰。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核心配伍,该研究以柴胡-黄芩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进行...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证明其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其抗抑郁症的药理学机制难以明晰。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核心配伍,该研究以柴胡-黄芩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对柴胡-黄芩药对预测共得到116个活性成分,其中柴胡62个,主要为柴胡皂苷类、酸类、醇类等;黄芩54个,主要为黄酮类和苷类。其抗抑郁作用涉及118个核心靶标,其中包括22个直接靶标,如五羟色胺受体(HTR2C),转录激活因子1,2(ATF1,ATF2),δ型阿片受体(OPRD1),μ型阿片受体(OPRM1),κ型阿片受体(OPRK1),肌醇单磷酸酶1(IMPA1),Toll样受体4(TLR4),组胺H1受体(HRH1),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等;其抗抑郁作用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细胞质、转录调控DNA模板、酶结合、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转导分子、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 药对 机制 整合药理学 抑郁症
原文传递
蒲黄-五灵脂药对在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中的贡献 被引量:34
11
作者 周卫 宿树兰 +2 位作者 刘培 华永庆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9-183,共5页
目的: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 目的: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且可以延长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蒲黄-五灵脂药对在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沉及体外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方面均优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提取物。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且蒲黄五灵脂药对对于全方效应起到主要作用,提示蒲黄-五灵脂药对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味配伍可能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为揭示该药对对全方活血化瘀效应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五灵脂 药对 少腹逐瘀汤 活血化瘀
原文传递
附子药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存艳 魏蔼玲 +3 位作者 刘红梅 袁明昊 叶强 郭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21-5425,共5页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对多种重症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时,既要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其毒副作用。药对配伍则是临床上附子常用的减毒增效的方式,附子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对多种重症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时,既要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其毒副作用。药对配伍则是临床上附子常用的减毒增效的方式,附子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通过对附子文献的阅读,笔者发现对附子药对的文献整理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对附子几种常用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更好得开发利用附子药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药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配伍 减毒增效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常泽 韩振蕴 +7 位作者 曹云松 刚丽丽 田丹枫 高强 张丹丹 林景峰 王育纯 刘甘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0-70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柴胡白芍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柴胡白芍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1的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交集靶点的拓扑属性分析,运用其插件Cluster Maker进行模块化分析,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柴胡白芍的潜在活性成分14个及相应靶点47个,抑郁症相关靶点7678个,交集靶点45个。PPI网络模块化分析结果显示,45个靶点主要分为3个模块,模块一靶点主要参与对雌二醇的反应、对钴离子的反应、神经元凋亡过程的正调控、无配体的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等生物学过程。模块二靶点主要参与腺苷酸环化酶抑制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蛋白、胆碱能突触传递和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发挥抗抑郁作用。KEGG通路分析主要参与了多种疾病通路、突触通路及代谢通路等。结论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其中ACHE、MAOA、SLC6A4、MAOB重要靶点已被证明与抑郁症的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白芍 抑郁症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当归川芎”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袁可欣 谭艺 +4 位作者 张成玲 韦佳慧 戴雪杉 徐晓玉 陈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3,共7页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14个,对应257个靶点,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54个关键靶点,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有34个,涉及113种疾病.关键靶点主要参与155个生物学过程、29个细胞组分和66个分子功能,还参与了Pathways in cancer,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个活性成分与7个靶点对接成功.揭示了“当归-川芎”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潜在治疗的疾病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附子干姜配伍温阳通脉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黎同明 王桂香 +1 位作者 高洁 贝毓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观察附子、干姜配伍的温阳通脉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地松复制大鼠阳虚模型,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阳虚大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局部滴加肾上腺素(Adr)所致微... 目的观察附子、干姜配伍的温阳通脉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地松复制大鼠阳虚模型,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阳虚大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局部滴加肾上腺素(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附子、干姜配伍能提高阳虚大鼠体重、体温,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对抗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结论附子、干姜配伍具有温阳通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配伍 药对
原文传递
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雒明池 梁如 +3 位作者 高树明 高杉 李琳 于春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093-4098,共6页
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以及血浆中cAMP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皮质中的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浆中cAMP水平和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DNF水平的降低。同时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能够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BDNF m RNA的表达。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CUMS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cAMP-CREB-BDNF通路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白芍 药对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抗抑郁 环磷酸腺苷 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瓜蒌薤白药对对大鼠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彬 张世玮 +2 位作者 陆茵 薛普凤 黄小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6-28,共3页
大鼠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瓜蒌薤白药对及单味药瓜蒌均可显著降低 MAP,LVSP,dp/dt-max,Vmax 等心功能指标;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阻止 LVEDP 升高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两方面,药对的整体作用... 大鼠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瓜蒌薤白药对及单味药瓜蒌均可显著降低 MAP,LVSP,dp/dt-max,Vmax 等心功能指标;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阻止 LVEDP 升高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两方面,药对的整体作用明显强于各单味药,体现了配伍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 薤白 药对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中药配伍
下载PDF
“桂枝与白芍”药对入血成分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永财 钱江辉 +1 位作者 王彬辉 沙先谊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 目的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通过各成分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对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由MS和MS/MS结果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4种有机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6种芍药总苷单萜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为明确"桂枝与白芍"药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白芍 药对 UPLC-Q/TOF-MS 入血成分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欧水平 王森 +2 位作者 陈灵 周小爽 杨建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7,共3页
从中成药制剂、现代研究等方面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建议从配伍前后活性成分吸收、代谢等环节,阐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科学内涵,为药对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药对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1 位作者 段金廒 叶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异。结果部分属性组合如热-肺、热-寒、热-苦、热-甘、胃-热等在配伍禁忌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则很低。其他属性组合如肾-肺、心-肺、脾-肺等在配伍禁忌和药对中都出现较多,特异性较差。结论通过挖掘研究,证明在配伍禁忌组合中存在着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组合,与药对存在明显的差异。若用于判别其他可能的配伍禁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药对 性味归经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