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33
1
作者 顾晨桃 王爱忠 +1 位作者 单宇 江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05%,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e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95%可信区间为0.393%~0.477%.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何睿林 刘雅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778-780,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后遗症,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因其机制复杂,其治疗仍是疼痛医学的一个挑战。本文综合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介绍了PHN的药物治疗、周围神经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后遗症,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因其机制复杂,其治疗仍是疼痛医学的一个挑战。本文综合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介绍了PHN的药物治疗、周围神经刺激、神经阻滞疗法以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 药物治疗 周围神经刺激 神经阻滞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0.2%罗哌卡因用于患者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姚玉笙 陈彦青 +1 位作者 戴东升 林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确定0.2%罗哌卡因用于患者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量效关系.方法 拟行SGB的偏头痛患者75例,年龄23 ~ 55岁,体重指数22 ~ 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5),在超声引导下行SGB时R1组、R... 目的 确定0.2%罗哌卡因用于患者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量效关系.方法 拟行SGB的偏头痛患者75例,年龄23 ~ 55岁,体重指数22 ~ 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5),在超声引导下行SGB时R1组、R2组、R3组、R4组和R5组分别注射0.2%罗哌卡因1、2、3、4、5 ml.以出现同侧霍纳综合征作为SGB成功的标准.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50%和95%患者SGB的有效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0.2%罗哌卡因用于患者超声引导SGB的ED50为2.2 ml(95%CI 1.9~ 2.5 ml),ED95为3.2 ml(95% CI 2.8 ~4.1ml).结论 0.2%罗哌卡因用于患者超声引导SGB的ED50和ED95分别为2.2、3.2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超声检查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不同容量0.25%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手外伤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小民 王金保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0.25%布比卡因在小儿手外伤手术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择期在腋路臂丛麻醉下行手外伤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0.25%左旋布比卡因0.35 ml/kg组...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0.25%布比卡因在小儿手外伤手术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择期在腋路臂丛麻醉下行手外伤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0.25%左旋布比卡因0.35 ml/kg组、0.30 ml/kg组、0.25 ml/kg组和0.20 ml/kg组,每组30例。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入室靶控输注丙泊酚,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行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4组各神经分支(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分别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0.35、0.30、0.25、0.20 ml/kg,术中根据阻滞效果追加氯胺酮。观察各组神经阻滞效果、持续时间、全麻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4组阻滞时所需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30 min后0.35、0.30、0.25 ml/kg组各神经支配区阻滞效果近似(P〉0.05),与上述3组比较,0.2 ml/kg组术中需追加氯胺酮患儿比例最高、术后阻滞效果持续的时间最短、阻滞效果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剂量为0.25~0.35 ml/kg的0.25%布比卡因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手损伤 儿童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神经阻滞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戈晓东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59-762,共4页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在临床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 42例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加药物治疗组(B组)。A组常规治疗用药:缓释曲马多50 mg,每12 h口服1次,甲钴胺0.5 mg,每8 ...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在临床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 42例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加药物治疗组(B组)。A组常规治疗用药:缓释曲马多50 mg,每12 h口服1次,甲钴胺0.5 mg,每8 h口服1次,腺苷钴胺1 mg,每24 h肌注1次。B组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皮肤疱疹和疼痛部位,确定其相应的支配神经给予药物阻滞;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腺苷钴胺1mg+倍他米松注射液7 mg+0.9%生理盐水至15 ml,每2周1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及8周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8周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VAS评分下降缓慢,8周时才降至3分以下;而B组在治疗后第1周VAS评分即降至3分以下,且治疗后1~8周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治疗后第1周PSQI评分就开始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用神经阻滞可以缩短带状疱疹神经痛和疼痛症状解除的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 联合
下载PDF
模型化研究药物小分子阻滞细胞周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凡 张菁菁 +1 位作者 赵新军 蒋中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共8页
基于扩散动力学与细胞信号传导动力学,研究药物小分子对细胞周期的阻滞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药物小分子穿越细胞膜输运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对细胞周期的阻滞效应.研究发现,穿越细胞膜内层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将会在很... 基于扩散动力学与细胞信号传导动力学,研究药物小分子对细胞周期的阻滞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药物小分子穿越细胞膜输运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对细胞周期的阻滞效应.研究发现,穿越细胞膜内层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药物分子对相关的靶向基因、蛋白的阻滞功效.细胞膜对药物分子的输运特性,是影响药物分子阻滞细胞周期的关键因素.另外,药物分子的降解程度,将会改变药物分子与靶向基因、蛋白作用时间,进而改变对相关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效应.通过对模型中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我们确认了药物分子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过程的多种因素对细胞周期的抑制效应.本文理论结果符合模拟、实验观测,进一步深刻揭示了药物小分子阻滞细胞周期的物理机制,可为设计确切的疗法药物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 阻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侧入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惠华 周雁 李世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3-795,共3页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足踝手术患者23例,性别不限,年龄19—20岁,体重52-90kg,ASA分级I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足踝手术患者23例,性别不限,年龄19—20岁,体重52-90kg,ASA分级I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8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量2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0.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0.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侧入路胴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CI为13.0(11.3~14.9)ml。结论0.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3.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坐骨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氟在药物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桑鹏 邹建卫 +1 位作者 许林 黄光东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含氟化合物在近年来上市药物中占据相当比重。药物化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有机化合物中选择性地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可对其生物效应带来微妙的变化。本文从电子效应、代谢阻碍效应、亲脂性效应和立体效应4个方面对氟在药物设计与开发... 含氟化合物在近年来上市药物中占据相当比重。药物化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有机化合物中选择性地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可对其生物效应带来微妙的变化。本文从电子效应、代谢阻碍效应、亲脂性效应和立体效应4个方面对氟在药物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电子效应 立体效应 代谢阻碍 亲脂性
原文传递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杨韵锋 甘庆阳 +2 位作者 吴玲艳 杨猛 潘延斌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头颈段、胸椎段及腰骶段)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严重疼痛、头晕、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ZAP患者的疼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脊柱调整 药物疗法 神经阻滞 疗效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颈脊神经后支松懈联合药物阻滞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随随 熊小辉 李俊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61-362,共2页
目的观察颈脊神经后支松懈联合药物阻滞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药物阻滞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颈脊神经后支松懈联合药物阻滞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药物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脊神经后支松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肩肿胀/功能障碍受限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 d、7 d、30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颈肩肿胀/功能障碍受限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vs.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脊神经后支松懈联合药物阻滞能够有效缓解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的颈肩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神经后支松懈 药物阻滞 慢性颈肩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Effective background infusion rate of ropivacaine 0.2% for patient-controlle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analgesia after rotator cuff repair surgery 被引量:3
11
作者 Wei Yue Li Min Rong Yulan Guo Xiang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4119-4123,共5页
Background Continuous interscalene nerve block (CISB)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shoulder surgery with prolonged severe pain.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 Background Continuous interscalene nerve block (CISB)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shoulder surgery with prolonged severe pain.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inimum effective background infusion rate and the effective background infusion rate of ropivacaine 0.2% for CISB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surgery in 95% of patients.Methods Patients scheduled fo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from December 2011 to May 2012.Preoperatively,an interscalene catheter (ISC) was plac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and nerve stimulation in each patient.Consecutively,30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nerve block were included.A continuous infusion of ropivacaine 0.2% with a 5 ml patient-controlled bolus available hourly was started at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after completion of surgery.The initial background infusion rate was 6 ml/h,which was subsequently varied for each consecutive pati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the previous one.The minimum effective background rate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Dixon and Massey up-and-down method.The effective background rate in 95% of patients was calculated using isotonic analysis.Results The minimum effective background rate based on the Dixon and Massey up-and-down method was 2.8 ml/h (95% CI,2.3-3.3 ml/h).The effective background rate in 95% of patients calculated with the isoton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4.4 ml/h (95% CI,3.8-6.5 ml/h).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background rate for patient-controlle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analgesia after shoulder surgery in 50% and 95% of the patients was 2.8 and 4.4 ml/h,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IVACAINE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drug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采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霞 关宇健 +2 位作者 何志权 邹亿城 李绮君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采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n=31)与研...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采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n=31)与研究组(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n=3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统计临床效果。结果:在NRS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治疗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的效果理想,对于疼痛具有缓解作用,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的药效学
13
作者 朱勇全 张雯欣 霍树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神经(PENG)阻滞的药效学。方法择期行髋部手术全麻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抬髋15°时VAS评分>4分。麻醉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PENG阻滞,定位成...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神经(PENG)阻滞的药效学。方法择期行髋部手术全麻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抬髋15°时VAS评分>4分。麻醉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PENG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初始容量为15 ml,容量梯度为1.2 ml,注药后30 min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若VAS评分≤3分,视为阻滞有效,下一例患者降低一个容量梯度,否则升高一个容量梯度,直到获得7个有效-无效交叉波形。采用probit法计算0.375%罗哌卡因用于PENG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EV_(50))、95%有效容量(EV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PENG阻滞的EV_(50)及其95%CI为11.36(9.41~12.64)ml,EV_(95)及其95%CI为14.19(12.80~25.07)ml。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的EV_(50)为11.36 ml,EV_(95)为14.19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酰胺类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筋膜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炜 费勇 +2 位作者 姚明 黄冰 邓甲甲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确定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在CT引导下行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患者100例,年龄39~89岁,性别不限,体重37~64 kg,VAS评分≥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目的确定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在CT引导下行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患者100例,年龄39~89岁,性别不限,体重37~64 kg,VAS评分≥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不同剂量无水乙醇+碘海醇混合液组(R1-5组)。CT引导下经T12-L1椎间隙左、右穿刺,针尖分别抵达膈脚外腹主动脉旁及膈脚内。两侧分别注入含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0.4 ml)的1%盐酸利多卡因2 ml,CT示药液已会师包绕腹主动脉后20 min时,两侧分别注入无水乙醇8 ml(R1组)、10 ml(R2组)、12 ml(R3组)、14 ml(R4组)、16 ml(R5组)和碘海醇(碘海醇与无水乙醇1∶5)的混合液。阻滞有效定义为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后10 min时,上腹部疼痛VAS评分≤3分,且收缩压较术前降低20%以上。采用Probit法计算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ED50及其95%CI为11.937(10.959~12.939)ml,ED95及其95%CI为19.665(17.448~24.212)ml。结论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ED50和ED95分别为11.937和19.66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疼痛 顽固性 腹腔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基于区块链的药品溯源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兰 陈敏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解决目前药品溯源体系存在参与方众多且分散、数据和信息整合困难等问题。方法:运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和时间戳技术将药品完整的过程数据展现给各环节参与方,并提供从任意一个节点向前和向后追溯的权力,设计... 目的:解决目前药品溯源体系存在参与方众多且分散、数据和信息整合困难等问题。方法:运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和时间戳技术将药品完整的过程数据展现给各环节参与方,并提供从任意一个节点向前和向后追溯的权力,设计基于区块链的药品溯源系统。结果:对药品从制造、运输、销售到最后使用环节信息进行完整溯源,以便当药品发生安全问题时能及时追溯到责任方,改善了传统溯源方式。结论:基于区块链的药品溯源系统在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上能有效改善现有药品行业的安全性及可追溯性较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溯源 区块链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长来 张英鸽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5期726-728,共3页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具有载药能力强、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主动靶向性和被动靶向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具有载药能力强、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主动靶向性和被动靶向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质,及其作为脂质体、胶束、微球等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聚乙二醇-聚乳酸 嵌段共聚物 靶向性: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Temperature-Induced Transformation from Large Compound Vesicles to Worm-like Aggregates by ABC Triblock Copolymer 被引量:1
17
作者 Yupeng Wu Yangchun Tao +5 位作者 Kuan Cai Siwei Liu Yi Zhang Zhenguo Chi Jiarui Xu Yen We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38-1346,共9页
Two triblock polymers, tetraaniline-block-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block-poly(hydroxyethyl acrylate) (TA-b-PNIPAM-b-PHEA) and TA-b-PHEA-b-PNIPAM, were synthesized with unambiguous structure by a two step met... Two triblock polymers, tetraaniline-block-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block-poly(hydroxyethyl acrylate) (TA-b-PNIPAM-b-PHEA) and TA-b-PHEA-b-PNIPAM, were synthesized with unambiguous structure by a two step method. The difference of these two diblock polymers is the connection order of carboxyl group to block, e.g., carboxyl group to PNIPAM block for PNIPAM-b-PHEA and to PHEA block for PHEA-b-PNIPAM. Secondly, block tetraaniline was linked to the diblock polymer through amidation to yield the corresponding triblock copolymer. Both of them have almost the identical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e connection order of each block in the triblock polymers. When they were self-assembled at 45℃ in a suitable solution, both of their aggregates have spherical shape with slight defects on their surface with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400 nm. However, when their aggregate dispersion was cooled down to 20 ℃, only TA-b-PHEA-b-PNIPAM's morphology changed, forming worm-like aggregates with the diameter of about 100-200 nm transformed from spherical ag- gregates. Both amphiphilic property and position of each block in this triblock copolymer are very essential for this morphology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worm-like aggregates presented here by our group have hollow structure in- side, its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ies for doxorubicin were evaluated. Drug releas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along with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rearrangement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structure caused morphology change in aggregate, thus accelerating the speed of drug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m-like aggregates SELF-ASSEMBLY block copolymers large compound vesicles drug release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硬膜外阻滞时的量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新波 窦兴葵 +2 位作者 孙臻 陈建春 胡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06-1907,1910,共3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镇静入睡的量效作用。方法 82例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神经阻滞下(穿刺间隙L2-3,药物为1.00%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分为1组(n=19)、2组(n=22)、3组...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镇静入睡的量效作用。方法 82例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神经阻滞下(穿刺间隙L2-3,药物为1.00%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分为1组(n=19)、2组(n=22)、3组(n=20)、4组(n=21),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7、0.8、0.9、1.0μg/kg负荷剂量,每组在30min内泵完,然后改为0.7、0.8、0.9、1.0μg·kg^-1·h^-1的速度持续剂量泵入,如4个组中有患者在不到30min就入睡停止负荷剂量转为该组的持续剂量泵入,手术结束包扎创面时停药。记录30min内患者是否入睡和右美托咪定泵入后的10、30、60、90min 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采用Probit法计算右美托咪定50%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及95%CI。结果右美托咪定的ED50和ED95分别为0.65μg/kg(95%CI:0.36-0.73μg/kg)、1.00μg/kg(95%CI:0.90-1.74μg/kg),它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结论虽然右美托咪定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但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下静脉给药患者可安静入睡,未出现不适及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右美托咪定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药品采购数据共享平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芬 许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21年第3期66-70,113,共6页
目前医院药品采购存在采购渠道复杂、药品采购市场秩序混乱、缺乏有效市场监管等问题。为了提升药品采购管理水平,更好地进行药品采购信息交流和共享,确保合理采购,保证药品质量。为此,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共识机... 目前医院药品采购存在采购渠道复杂、药品采购市场秩序混乱、缺乏有效市场监管等问题。为了提升药品采购管理水平,更好地进行药品采购信息交流和共享,确保合理采购,保证药品质量。为此,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共识机制、规则全透明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药品采购数据共享平台。通过验证账本、账户管理实现了药品采购数据共享,构建了一种可信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采购 市场监管 区块链 数据共享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中用异丙酚镇静目标控制输注系统的性能及测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启波 刘荣 +1 位作者 招伟贤 刘辉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时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系统的性能。方法  12例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择期手术病人 ,选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目标血药浓度设定范围 1.5~ 3.0mg·L-1,由麻醉医师根据镇静需...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时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系统的性能。方法  12例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择期手术病人 ,选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目标血药浓度设定范围 1.5~ 3.0mg·L-1,由麻醉医师根据镇静需要调整目标浓度 ,每一病例的目标浓度可调整 1~ 2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计算偏离性、不准确度等性能评价指标 ,分析系统性能。结果 多数实测血药浓度低于预计浓度 ,偏离性 (MDPE)为 - 16 .14%。偏离性和不准确度与硬膜外阻滞范围无相关性。结论 采用Marsh参数作目标控制镇静 ,血浆异丙酚目标浓度与实测浓度的偏离性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计算机辅助 药代动力学 异丙酚 镇静 硬膜外麻醉 目标控制输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