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动机、事件影响以及相互关系的特点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展 杨波 刘思卿 《心理研究》 2011年第3期67-71,共5页
以199名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的海洛因成瘾者为被试,探讨强戒人员的戒毒动机和事件影响的特点。研究使用改变准备度与治疗迫切性评估量表(SOCRATES)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以问卷形式对被试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强戒... 以199名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的海洛因成瘾者为被试,探讨强戒人员的戒毒动机和事件影响的特点。研究使用改变准备度与治疗迫切性评估量表(SOCRATES)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以问卷形式对被试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强戒人员在戒毒动机总分上差异显著;不同婚姻状况的强戒人员在矛盾情绪这一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教育程度在事件影响的唤醒维度上差异显著;事件影响总分和戒毒动机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基本结论是,女性强戒人员的戒毒动机水平比男性高;已婚有子女者相对于单身者有更高的戒毒动机;强戒人员受创伤事件的影响越深,其戒毒动机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戒人员 戒毒动机 事件影响
下载PDF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情感缺失与重构—以再社会化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芳 刘神毅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49-353,共5页
实现戒毒人员顺利再社会化是戒毒事业的难点与关键。再社会化障碍的实质就是重新违法犯罪或复吸。情感缺失是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再社会化障碍的心理动因,社会支持系统破损是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情感缺失的重要因素。探究这些导致情... 实现戒毒人员顺利再社会化是戒毒事业的难点与关键。再社会化障碍的实质就是重新违法犯罪或复吸。情感缺失是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再社会化障碍的心理动因,社会支持系统破损是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情感缺失的重要因素。探究这些导致情感缺失的因素,寻求情感重构的途径与方式,对于重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健康的心理结构,促进戒毒康复,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有极大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再社会化 情感缺失 社会支持系统
原文传递
125例强制戒毒人员HIV抗体检测结果及对HIV感染态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松菊 杜新忠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对HIV感染态度,探讨吸毒人群中HIV感染人员的干预策略。方法对125例强制戒毒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组织强制戒毒人员对HIV感染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5例强制戒毒人员中有5例HIV抗体阳性...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对HIV感染态度,探讨吸毒人群中HIV感染人员的干预策略。方法对125例强制戒毒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组织强制戒毒人员对HIV感染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5例强制戒毒人员中有5例HIV抗体阳性(占4.00%),32.80%的吸毒人员对艾滋病感染有恐惧、忧虑;如被告知感染HIV,34.40%的人选择怕拖累家人,不想回家;怕被周围人嫌弃的达60.00%。结论关注已经感染HIV的吸毒人员强制戒毒期满后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强制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管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戒毒人员 HIV/AIDS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对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的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庞瑜 周强 +3 位作者 陈扬 庄梦迪 罗品超 郑希付 《心理研究》 2018年第3期235-242,共8页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戒毒人员的自我接纳以及改善应对方式方面的有效性,研究在持续2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接纳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各37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测试,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戒毒人员的自我接纳以及改善应对方式方面的有效性,研究在持续2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接纳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各37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测试,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团体心理辅导对成员自我接纳的影响显著(t=6.250,p<0.05),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因子方面。相对干预前,实验组的自我评价水平显著提高(t=7.410,p<0.01),由干预前显著低于控制组到干预后自我评价水平高于控制组(t=2.833,p<0.01);(2)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组成员在应对方式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退避的逐渐弱化(干预前:实验组高于控制组t=0.730,p>0.05;干预后:实验组显著小于控制组t=-2.200,p<0.05)以及解决问题、求助的逐渐强化过程(实验组解决问题干预前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后得分t=-4.22,p<0.05;控制组解决问题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求助干预前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后得分t=-5.89,p<0.05;控制组求助得分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男性 强制戒毒人员 自我接纳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在强戒人员康复期作用的反思
5
作者 周薇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5期142-143,共2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高效和深入。团体心理辅导在戒毒人员心理康复工作中也越来...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高效和深入。团体心理辅导在戒毒人员心理康复工作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团体辅导实施、经验总结和建议三方面反思了我国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情况,为以后强制戒毒心瘾戒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强戒人员 反思
下载PDF
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雅娟 卫晓丽 +5 位作者 马超锋 刘继峰 赵晓红 李海潮 郑海潮 李一为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认知状况和既往检测信息,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2月采用固定场所定期调查方法对西安市强制戒毒所内收戒人员进行艾滋病认知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戒毒者... 目的了解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认知状况和既往检测信息,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2月采用固定场所定期调查方法对西安市强制戒毒所内收戒人员进行艾滋病认知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戒毒者采用相同问卷进行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并对调查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戒毒人员2267和1734名。只有26.2%的吸毒者知道那里可以做HIV检测,不到10%(8.7%)的吸毒者最近一年中做过艾滋病检测。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认识明显提高,回答正确率均有上升;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有所转变,对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从82.6%提高到90.3%;对不共用注射器能预防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从81.5%提高到96.7%;干预后,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65.9%提高到80.4%。结论在强制戒毒所这一收戒、管理吸毒人员的专门场所对收戒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正确认知率普遍提高。为了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传播,除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知晓率外,应该在健康教育干预中宣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促使更多的吸毒者主动检测,从而更有利于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戒毒人员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孤独感和家庭环境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肖聪阁 施娟娟 +2 位作者 陈宗阳 李菊英 吴萌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940-943,共4页
目的研究孤独感和家庭环境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9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162名非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于非吸毒人员,孤独感和... 目的研究孤独感和家庭环境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9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162名非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于非吸毒人员,孤独感和家庭环境与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控能力较低,强烈的孤独感和不良的家庭环境是低自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孤独感 家庭环境 自我控制
下载PDF
女强戒人员入所适应不良与矫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慧 李桂群 +4 位作者 刘颖 徐继芹 彭冠娟 赵曼丽 李瑾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3-56,共4页
探究女强戒人员(即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适应状况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据此实施相应矫治方法。文章采用自编单条目入所适应状况问卷、应对方式问卷、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60名女强戒人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女强戒人员中有55%... 探究女强戒人员(即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适应状况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据此实施相应矫治方法。文章采用自编单条目入所适应状况问卷、应对方式问卷、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60名女强戒人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女强戒人员中有55%入所适应困难、31.7%适应非常困难、13.3%适应较好;入所适应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人格差异显著。课题组采取加强入所教育、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多种技术弥补人格缺陷等措施,发现女强戒人员适应状况有明显改善,适应较好率达9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强戒人员 入所适应不良 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