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的谐音双关 被引量:4
1
作者 孔昭琪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8-42,共5页
 谐音双关是《红楼梦》运用最多的辞格。大自作品的立意、构思、框架结构,小至人物的命运、个性、人品等都运用了大量精彩的谐音双关。谐音双关的成功运用,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含蓄性和幽默感,而且对作品的情节构建、艺术构思和主题表达...  谐音双关是《红楼梦》运用最多的辞格。大自作品的立意、构思、框架结构,小至人物的命运、个性、人品等都运用了大量精彩的谐音双关。谐音双关的成功运用,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含蓄性和幽默感,而且对作品的情节构建、艺术构思和主题表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谐音双关多系人名构成,大都经"脂评"批注,而历来的研究者一般都遵循这些批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谐音双关 辞格 情节 主题 人物 曹雪芹 小说
下载PDF
《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爱情悲剧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莹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85-89,共5页
本文通过对爱米丽亚·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曹雪芹《红楼梦》两部作品爱情悲剧的剖析 ,揭示了产生在不同国度。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红楼梦》 爱情悲剧 比较
下载PDF
《镜花缘》与《红楼梦》才女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阎续瑞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镜花缘》与《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的才女形象,体现出鲜明的才女意识,且其才女意识的基本内涵都是对女子读书的肯定和对女性才学的赞赏。透视两部名著的创造人,李汝珍与曾雪芹的才女意识在写作目的、才女之才的内涵等处... 《镜花缘》与《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的才女形象,体现出鲜明的才女意识,且其才女意识的基本内涵都是对女子读书的肯定和对女性才学的赞赏。透视两部名著的创造人,李汝珍与曾雪芹的才女意识在写作目的、才女之才的内涵等处有着共同特征,并由他们进步的妇女观所决定。但是,由于两人在生活阅历、知识修养、治学兴趣以及对科举制度认识等方面的不同,两部名著所昭示的才女意识在立足点和为女性所设定的读书目的,以及女子才学内涵的侧重点上也存在诸多的差异:《镜花缘》主要表现为其读书吟诗、民间百戏与音韵学知识;《红楼梦》则表现为其诗才、绘画才能以及理家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红楼梦》 李汝珍 曹雪芹 才女意识 女才特征
下载PDF
审美意识与文学翻译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海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审美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是由审美判断力、审美倾向和审美感受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组成。《红楼梦》两英译本的对比,反映了审美意识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提高审美转换的效果,应该从翻译主体的审美判断力、审美倾向、审... 审美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是由审美判断力、审美倾向和审美感受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组成。《红楼梦》两英译本的对比,反映了审美意识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提高审美转换的效果,应该从翻译主体的审美判断力、审美倾向、审美感受三方面,探求在审美意识控制下进行审美转换的有效途径,实现源语审美效果的完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审美转换 《红楼梦》
下载PDF
从《红楼梦》的误译看译者母语在文化传递中的角色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无动于衷,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扭转目前大量误译的尴尬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误译 文化 母语
下载PDF
从《金瓶梅词话》到《红楼梦》——世情小说文化品格的跃升与小说创作的跨越式发展
6
作者 赵兴勤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19,共10页
《金瓶梅词话》与《红楼梦》,均是我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的耀眼奇葩。前者在小说世界所构筑的英雄梦幻、神魔斗法的虚幻图景中异军突起,将笔墨重点放在对离合悲欢、世态炎凉诸最接近世人生活之本真样态的涂抹之上,为人们认识生活之真相、... 《金瓶梅词话》与《红楼梦》,均是我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的耀眼奇葩。前者在小说世界所构筑的英雄梦幻、神魔斗法的虚幻图景中异军突起,将笔墨重点放在对离合悲欢、世态炎凉诸最接近世人生活之本真样态的涂抹之上,为人们认识生活之真相、为后世小说家如何表现生活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通道;后者努力在借鉴别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熔铸个人之风格,"写个个皆知,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壼奥",最终登上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将两书作比较研究,意在追索世情小说发展、演化的轨迹,并力图勾勒出一个大致线索,以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红楼梦
下载PDF
悲凉之雾下的四维精神潜流——《红楼梦》情掠影
7
作者 郭德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2-37,共6页
由于创作主体曹雪芹独特的家世、经历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深湛,使得带有浓重自传色彩的《红楼梦》总体情感意绪呈多向并进发展,构成了作品复杂深厚的情感意蕴。其中弥漫于作品中的匡世济民的补天情结、伤时骂世的不平之气、怀金悼玉的悲悼... 由于创作主体曹雪芹独特的家世、经历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深湛,使得带有浓重自传色彩的《红楼梦》总体情感意绪呈多向并进发展,构成了作品复杂深厚的情感意蕴。其中弥漫于作品中的匡世济民的补天情结、伤时骂世的不平之气、怀金悼玉的悲悼情怀和万境归空的虚无情等为作品的主导情感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情感意蕴 补天情结 不平之气 悲悼情怀 虚无情悰
下载PDF
薛宝钗形象评价摭谈
8
作者 王建萍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读者、评者喜欢置她于林黛玉对立的立场上,把她说成是封建意识的卫道士,说她是处心积虑地谋夺宝二奶奶宝座的人。其实,无论推究作者的构思,还是研析书中的实际描写,薛宝钗始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研究 薛宝钗 形象评价 歧见
下载PDF
论《红楼梦评论》的小说批评特征
9
作者 杨锏 张艳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小说批评专论,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纲领性著作。在小说批评上,它以哲学美学作为批评基础,以中西汇融作为批评手段,以主题精神作为批评对象,以艺术自由作为批评目的,从而树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理论和实践...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小说批评专论,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纲领性著作。在小说批评上,它以哲学美学作为批评基础,以中西汇融作为批评手段,以主题精神作为批评对象,以艺术自由作为批评目的,从而树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理论和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 中国 哲学美学 小说批评 特征 艺术自由
下载PDF
精美 和谐 典雅——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斧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9,共3页
《红楼梦》以高超的手法描绘了贾府众多宴饮。这些描写不仅表现出各种人物的性格,反映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变化,更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其特征可概括为精美、和谐、典雅。
关键词 《红楼梦》 饮食 饮食文化
下载PDF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福根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5-52,共8页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关键词 红楼梦 詈语 詈词
下载PDF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春旻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4-47,共4页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关键词 《红楼梦》 诗性叙事 意象 境界 象征 隐喻 复义 反讽
下载PDF
渺渺青云外,滚滚红尘中——《红楼梦》的两个宗教世界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7,共10页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荒山无稽崖”、“太虚幻境”及相关人物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以“铁槛寺”、“清虚观”及相关人物为代表的流俗世界。这两个世界都与佛、道两教有关。但理想的世界具有“虚”、“雅”、“...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荒山无稽崖”、“太虚幻境”及相关人物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以“铁槛寺”、“清虚观”及相关人物为代表的流俗世界。这两个世界都与佛、道两教有关。但理想的世界具有“虚”、“雅”、“真”的特点,而流俗的世界则显得“实”、“俗”、“假”。这两个世界都是人追求无限性这一内在倾向的外在体现,不过作者对前者表示了赞美与向往,对后者则表示了嘲弄与贬抑。而在理想的世界之中,似乎又更钟意于佛教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宗教 理想世界 流俗世界
下载PDF
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探析《红楼梦》中的仪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海丽 《学术探索》 2007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仪式理论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对于揭密文学之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通过总结《红楼梦》中的五种仪式即通过仪式、超自然能力仪式、丧葬仪式、替罪羊仪式、祭祀仪式,并分析其内在依据,将仪式理论与文学叙事... 仪式理论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对于揭密文学之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通过总结《红楼梦》中的五种仪式即通过仪式、超自然能力仪式、丧葬仪式、替罪羊仪式、祭祀仪式,并分析其内在依据,将仪式理论与文学叙事结合起来,以探讨《红楼梦》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限 交融 《红楼梦》 仪式 人类学
下载PDF
石头的象征和隐喻新解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景河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4期48-51,共4页
《红楼梦》之因由,无非是大荒山下一块娲皇所炼剩石脱胎为贾宝玉而演绎的陈迹故事。石头的入世有无象征和隐喻,历来说法不一。实质是,石头入世象征满洲贵族入关统治中国,隐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不严格自律,难以逃脱逐渐衰微的历史命... 《红楼梦》之因由,无非是大荒山下一块娲皇所炼剩石脱胎为贾宝玉而演绎的陈迹故事。石头的入世有无象征和隐喻,历来说法不一。实质是,石头入世象征满洲贵族入关统治中国,隐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不严格自律,难以逃脱逐渐衰微的历史命运,从而给《红楼梦》的主题、立意、结构、艺术特征、人物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带来新思考。同时,运用基因遗传学说,对曹雪芹“关东情结”和“原型”意象的由来,进行了新的探索,极具探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 象征 隐喻 《红楼梦》 萨满文化 基因误存 曹雪芹 "关东情结" "厚型"意象
下载PDF
《红楼梦》与《红字》中的“红色意象”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殷亚敏 吴文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8-61,共4页
《红楼梦》和《红字》诞生于不同的国度,却都运用了"红色意象"象征的手法。文章试图以美学批评为基本的立场方法,以文化符号学为考察的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作初步的平行研究,以寻求其中含有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并揭示造成... 《红楼梦》和《红字》诞生于不同的国度,却都运用了"红色意象"象征的手法。文章试图以美学批评为基本的立场方法,以文化符号学为考察的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作初步的平行研究,以寻求其中含有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并揭示造成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背后,"红色意象"在东西方隐含的不同的宗教、哲学、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红字 红色意象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情”的文化人格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翟新格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通过情的方式、情的哲学文化内涵、主要是情的文化人格模式的悲剧性之论述 ,领悟《红楼梦》
关键词 《红楼梦》 情的方式 情的哲学文化内涵 情的文化人格模式
下载PDF
论《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文化共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文言笔记和白话长篇的两部代表作品,《世说新语》与《红楼梦》都是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伟大经典,在思想、艺术乃至哲学上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这种渊源形成了某种遥相呼应的文化共性。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空间结...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文言笔记和白话长篇的两部代表作品,《世说新语》与《红楼梦》都是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伟大经典,在思想、艺术乃至哲学上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这种渊源形成了某种遥相呼应的文化共性。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空间结构与大观视角;以人为本与以情为主;艺术精神与形上品格;女性发现与女性崇拜。认识经典的超越性价值,应当具备从人本位、情本体、美本原三个方面阅读作品的能力,在文学鉴赏和研究中,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超越性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红楼梦》 文化共性 超越性价值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悲与美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玉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5-101,共7页
《红楼梦》是从曹雪芹死亡意识中生长出来的文本。他把自魏晋以来中国诗人的生命虚无感推至极限。贾宝玉是典型的诗人 ,也是生命中的沉思者 ,他执著于一种唯美主义的生命态度 ,以美抗拒时间的流逝 ,填补生命的空虚 ,美是其居世的唯一意... 《红楼梦》是从曹雪芹死亡意识中生长出来的文本。他把自魏晋以来中国诗人的生命虚无感推至极限。贾宝玉是典型的诗人 ,也是生命中的沉思者 ,他执著于一种唯美主义的生命态度 ,以美抗拒时间的流逝 ,填补生命的空虚 ,美是其居世的唯一意义 ,一旦识破美的虚幻与瞬间性 ,他必然走出这个劫难的世界 ,重新回到冷漠无情的自然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意识 唯美主义 生命态度 文学评论 小说 曹雪芹
下载PDF
现代“小说话”与《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建构
20
作者 温庆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话” 《红楼梦》 阅读史 经典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