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梦的奇观缔造: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
1
作者 唐子文 李瑞阳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所参与的电影实践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尽管达利主要是作为编剧的身份参与到电影实践中去,但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对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远不逊于同时代任何一位重要导演。梳理达利...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所参与的电影实践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尽管达利主要是作为编剧的身份参与到电影实践中去,但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对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远不逊于同时代任何一位重要导演。梳理达利的电影实践过程,总结达利电影实践中所表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反艺术”美学倾向,探寻电影中梦的表达方式与艺术价值,见出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独特位置及其留下的“电影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瓦多·达利 超现实主义电影 反艺术 梦与现实
下载PDF
纯净与复杂的对话 天津团泊湖国际网球中心设计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汤朔宁 程东伟 《时代建筑》 2013年第3期132-137,共6页
文章介绍了天津团泊湖网球中心项目通过纯粹几何形体单体间的倾斜变化充分表现出体育运动的动态和建筑物的静态间的激情与碰撞。"纯;争"与"复杂"是一组不变的二元对立,充斥着该项目设计的每个环节。而建筑设计的过... 文章介绍了天津团泊湖网球中心项目通过纯粹几何形体单体间的倾斜变化充分表现出体育运动的动态和建筑物的静态间的激情与碰撞。"纯;争"与"复杂"是一组不变的二元对立,充斥着该项目设计的每个环节。而建筑设计的过程也更像是在纯净的梦想和复杂的现实条件中不断挣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想与现实 纯净与复杂 建筑气质
下载PDF
简析《喜福会》中美文化的撞击与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89年她发表处女作《喜福会》后即享誉美国文坛。母女矛盾的产生和最终冰释是小说《喜福会》的重要情节,凸显了撞击与交流的中美方文化,交织与融合的梦幻和现实。
关键词 谭恩美 《喜福会》 母女矛盾 中美文化 梦幻和现实
下载PDF
《黄泥街》在日本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柳慕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4,共5页
残雪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受到国外批评界广泛关注的作家之一,其中残雪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尤为值得关注。上世纪80年代起,残雪的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和研究就有一定的规模。2008年日本研究者成立了日本唯一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的"残... 残雪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受到国外批评界广泛关注的作家之一,其中残雪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尤为值得关注。上世纪80年代起,残雪的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和研究就有一定的规模。2008年日本研究者成立了日本唯一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的"残雪研究会"。1991年《黄泥街》在日本翻译出版,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黄泥街》的翻译者近藤直子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在日本的残雪研究中很有代表性。其中对于"被否定的黄泥街"、"梦与现实"和"语言的可疑性"等几个方面,更能反映日本对残雪研究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假黄泥街 梦与现实 王子光事件 语言的可疑性
下载PDF
超现实主义与威廉·S·默温的诗意世界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文芳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威廉·S·默温是美国当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之一,其创作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使读者能够从多个维度观测其作品。虽然默温并非是公认的超现实主义者,但诗人的某些创作主张及不少诗歌作品都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一方面... 威廉·S·默温是美国当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之一,其创作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使读者能够从多个维度观测其作品。虽然默温并非是公认的超现实主义者,但诗人的某些创作主张及不少诗歌作品都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一方面,诗人在访谈中暗示了无意识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并在诗歌中探讨了创作与无意识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在不少诗歌中呈现出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场景,深入探索无意识领域;诗人还运用简约但灵动的意象,构建起一个充满神秘的诗意世界,试图在诗歌世界里使现实与梦境、客观与主观、意识与无意识达成和解,由此,深化了与生命、反战以及生态相关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 无意识 梦幻与现实 意象
下载PDF
非传统叙事中的虚实构建——对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解读
6
作者 蔡珍椽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大卫·林奇作为好莱坞体制内的鬼才导演,新世纪伊始拍摄了一部关于“梦”的电影——《穆赫兰道》。电影中碎片化的叙事顺序,错位的人物关系和富有深意的符号学指向共同建构出美国好莱坞之梦,表现出导演对精神分析学的深度理解与解构... 大卫·林奇作为好莱坞体制内的鬼才导演,新世纪伊始拍摄了一部关于“梦”的电影——《穆赫兰道》。电影中碎片化的叙事顺序,错位的人物关系和富有深意的符号学指向共同建构出美国好莱坞之梦,表现出导演对精神分析学的深度理解与解构,并最终以影像语言投射出对社会忧思的集体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大卫·林奇 梦与现实 叙事
下载PDF
数字化语境下的中国观念摄影
7
作者 王震 朝克图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11期75-77,共3页
文章系统的研究了观念摄影在我国当下的表现,结合着已经到来的数字摄影,梳理了使用数字相机拍摄到运用电脑技术加工再到传播的数字化的创作与传播形态,阐述了中国观念摄影在当下的创作手法,指出了中国观念摄影创作无法回避变化中的中国... 文章系统的研究了观念摄影在我国当下的表现,结合着已经到来的数字摄影,梳理了使用数字相机拍摄到运用电脑技术加工再到传播的数字化的创作与传播形态,阐述了中国观念摄影在当下的创作手法,指出了中国观念摄影创作无法回避变化中的中国这一现实,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观念摄影 理想与现实
原文传递
生与死的共存 梦幻与现实的冲突——曼斯菲尔德《园会》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阚鸿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本文通过对英国文学家曼斯菲尔德《园会》的解读、分析 ,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平淡无奇的日常琐事 ,艺术地再现了“梦想与现实相冲突”
关键词 <园会>解读 梦幻 现实
下载PDF
梦与醒的通路:苏轼的“应梦”叙事与记忆改写
9
作者 周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通过联想建立起的抽象对应关系,苏轼寻找到梦境与现实相互转化的现实依据,为“人生如梦”命题提供理性解释路径的同时,也使其“应梦”故事的书写,形成了以抽象关系而非具象的图像对应为核心的固定叙述模式。当梦境经过了较长时间而转化... 通过联想建立起的抽象对应关系,苏轼寻找到梦境与现实相互转化的现实依据,为“人生如梦”命题提供理性解释路径的同时,也使其“应梦”故事的书写,形成了以抽象关系而非具象的图像对应为核心的固定叙述模式。当梦境经过了较长时间而转化为记忆时,梦醒转化的现实逻辑也促使苏轼在保留抽象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梦境记忆的改写。出于对风格、主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统一性与自我形象塑造等现实层面的考量,苏轼对梦境记忆的改写也呈现出作为书写策略的面相。苏轼“应梦”故事的书写显示出作为文学作品的记忆书写所处的过去、当下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复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应梦 梦醒转化 记忆改写 形象塑造
下载PDF
梦与现实的融合——米兰·昆德拉解读卡夫卡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克 《天中学刊》 2004年第3期78-82,共5页
米兰·昆德拉对人们对于卡夫卡小说的美学价值的误解有着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卡夫卡已经开始实现“梦与现实的融合”。卡夫卡的小说既是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凝视,同时又伴随着最无拘束的想象,代表着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卡夫卡 梦与现实的融合
下载PDF
论《三梦记》主题思想及其价值
11
作者 周承铭 《唐都学刊》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三梦记》所写故事皆有虚构成分,内容是否真实不能用以证明作者究竟为谁的问题;三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通盘考虑、系统研究、全面评价。《三梦记》是以论点为框架,以故事为佐证,夹议夹叙,结构独特的一篇富有哲思的小说体。梦与现... 《三梦记》所写故事皆有虚构成分,内容是否真实不能用以证明作者究竟为谁的问题;三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通盘考虑、系统研究、全面评价。《三梦记》是以论点为框架,以故事为佐证,夹议夹叙,结构独特的一篇富有哲思的小说体。梦与现实关系是其叙事核心与主线,揭示梦反映现实的功能、作用与机制是其思想主题。《三梦记》是唐代小说中唯一关注和思考梦现象本身的小说,是系统揭示梦境功能作用的小说,也是唯一没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纪梦涉梦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行简 《三梦记》 梦境 梦与现实关系 主题思想及价值
下载PDF
梦与现实之间——关于《今昔物语集》中的梦故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3-175,共3页
笔者从文学渊源和故事内容上对《今昔物语集》的梦故事进行了研究。首先与中国《三宝感应要略录》中的原型做出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了同样是梦中长出双翼的梦却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内在原因;从两者梦所反映出的不同关注点,总结中日文化... 笔者从文学渊源和故事内容上对《今昔物语集》的梦故事进行了研究。首先与中国《三宝感应要略录》中的原型做出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了同样是梦中长出双翼的梦却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内在原因;从两者梦所反映出的不同关注点,总结中日文化上对于叙事方面的不同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昔物语集》 时间 空间 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