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荡妇到贞女:论电视剧《梦华录》对元杂剧《救风尘》的改编
1
作者 周宏亮 《媒介批评》 2023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梦华录》是由杨阳导演,刘亦菲和陈晓领衔主演的古装偶像剧,一经推出,便引起热议。该剧自称改编自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以下简称《救风尘》)。从该剧人物的名字来看,赵盼儿、宋引章和周舍等角色的确是照搬... 《梦华录》是由杨阳导演,刘亦菲和陈晓领衔主演的古装偶像剧,一经推出,便引起热议。该剧自称改编自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以下简称《救风尘》)。从该剧人物的名字来看,赵盼儿、宋引章和周舍等角色的确是照搬和借用自关汉卿的代表作。然而《梦华录》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却和《救风尘》南辕北辙。本文基于详实的中外文史料,通过分析《梦华录》的电视改编,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和历史文献考证法的研究路径,试图解释关汉卿为何以妓女为主角。《梦华录》为何将故事背景挪移到宋代并更改赵盼儿的身份?由宋入元,我国底层女性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华录》 网络电视剧 戏曲改编 元杂剧 新媒介文艺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媒介转换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淑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意味着传播信息的媒介已经从小说转换为戏剧,而戏剧强大的传播功能,对于普及作为经典的鲁迅小说自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关于如何改编,本文认为,戏剧改编在信息传播上越接近鲁迅小说原作,越有助于传承经典本色...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意味着传播信息的媒介已经从小说转换为戏剧,而戏剧强大的传播功能,对于普及作为经典的鲁迅小说自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关于如何改编,本文认为,戏剧改编在信息传播上越接近鲁迅小说原作,越有助于传承经典本色。鲁迅生前不仅赞成其作品被改编,而且深切希望能够将其作品真正传递到广大民众的心中,使大家都能从中得以深刻反省。因此,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原作为基础,尊重原作。戏剧改编在演绎鲁迅小说上尽管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从以往丰富的改编实践来看,成绩还是十分可观的,这些可观的成绩说明,只要尊重原作且发挥戏剧的特长,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就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戏剧改编 传播
下载PDF
黄梅戏《无事生非》对莎剧的移植与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云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黄梅戏《无事生非》在情节、主题、形式,乃至细节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皆有相通之处,但其在关键情节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与莎剧的差别恰好体现着中西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异。黄梅戏《无事生非》对莎剧的成功移植体现着中国... 黄梅戏《无事生非》在情节、主题、形式,乃至细节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皆有相通之处,但其在关键情节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与莎剧的差别恰好体现着中西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异。黄梅戏《无事生非》对莎剧的成功移植体现着中国传统戏曲改编他国经典戏剧的可能性,这一实践为戏剧改编带来很多启示:故事仍是改编中必须要重视的要素;改编有自身需要遵循的原则,其要负起文脉留存、文化传播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黄梅戏 《无事生非》 戏剧来源 移植 改编
原文传递
基于观众接受的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本体透视
4
作者 孙淑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8-36,共9页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如果与原著相比较,都会存有因改动而与原著之意不符之处,从而引发批评和争议。但是,不少改编因其所具有的戏剧艺术强烈的感染力和直接的审美效果而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作品所引起的强烈反响说明...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如果与原著相比较,都会存有因改动而与原著之意不符之处,从而引发批评和争议。但是,不少改编因其所具有的戏剧艺术强烈的感染力和直接的审美效果而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作品所引起的强烈反响说明了观众对名著改编的内在需求。就戏剧改编的本体而言,观众的喜爱、欢迎和认可是衡量改编成功的重要因素。艺术媒介的不同使小说与戏剧具有相异的艺术特性。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改编,还应该从被改编成的艺术样式的审美特点去衡量一部改编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之所以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归根结底在于改编者将鲁迅小说舞台化过程中以观众接受为核心的制约因素所形成的改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戏剧改编 观众
下载PDF
于黑暗世界透出一抹亮色——从鲁迅的小说《明天》到李时建的戏剧《小夜曲》
5
作者 胡斌 张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李时建以《明天》为蓝本的剧作《小夜曲》鲜为人知,是被学界长期忽视了的鲁迅小说改编本。作为“黑暗中的独行者”,鲁迅创作《明天》意在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吃人本质。“喜剧圣手”李时建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借助保留人物些许人性,... 李时建以《明天》为蓝本的剧作《小夜曲》鲜为人知,是被学界长期忽视了的鲁迅小说改编本。作为“黑暗中的独行者”,鲁迅创作《明天》意在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吃人本质。“喜剧圣手”李时建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借助保留人物些许人性,设置单四嫂子与宝儿相见的白日梦,增添舞台喜剧效果等艺术手法,为原本的黑暗世界涂抹了一丝亮色。这样的“柔化”处理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原著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力度,因而作品的意蕴也不及原著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李时建 《小夜曲》 戏剧改编
下载PDF
加缪对福克纳《修女安魂曲》的改编
6
作者 李方木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4,共8页
加缪对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修女安魂曲》进行了创新性改编。他删除了原作中的三篇序言性长文,将两位女性人物坦普尔和南茜悲剧命运淡化处理,强调坦普尔丈夫的困境,把他塑造为西西弗式的现代悲剧英雄形象。加缪... 加缪对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修女安魂曲》进行了创新性改编。他删除了原作中的三篇序言性长文,将两位女性人物坦普尔和南茜悲剧命运淡化处理,强调坦普尔丈夫的困境,把他塑造为西西弗式的现代悲剧英雄形象。加缪对福克纳的改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作的叙事形式,主旨却是殊途同归,再度升华了原作的人道主义关怀。加缪的福克纳改编是对同时代作家的隐形借力,是个人创作理念的去个性化表达,福克纳也得以实现了跨媒介、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福克纳 《修女安魂曲》 戏剧改编
下载PDF
《十五贯》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7
作者 丛海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自《十五贯》产生以来,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清至民国时期,《十五贯》研究实现了从零散式曲话点评到专题性分析的转变。20世纪五十年代昆剧改编的成功,激活了《十五贯》的全面讨论。八十年代以来,排除政治影响后的文... 自《十五贯》产生以来,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清至民国时期,《十五贯》研究实现了从零散式曲话点评到专题性分析的转变。20世纪五十年代昆剧改编的成功,激活了《十五贯》的全面讨论。八十年代以来,排除政治影响后的文本研究变得更加科学理性。但必须看到,《十五贯》研究还存在学术成果的重复性,新方法论研究的缺陷性,文学批评存在失实的现象,过于关注昆曲《十五贯》的改编而忽视其他剧种的改编接受以及文献整理上对民间抄本、宝卷及地方剧本的忽视等诸多问题,需要再作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研究 曲话点评 昆曲改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