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近距离煤层群采动力学行为探索 被引量:42
1
作者 彭高友 高明忠 +6 位作者 吕有厂 张瑞皋 谢晶 刘强 何志强 陆彤 杨本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71-1980,共10页
我国深部近距离煤层群赋存开采比重大,采动力学机理不清,导致开采效率低,安全事故频发。深部煤岩体所表现出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特征较浅部有着本质差异,尤其在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临近工作面扰动影响将导致更加复杂的采... 我国深部近距离煤层群赋存开采比重大,采动力学机理不清,导致开采效率低,安全事故频发。深部煤岩体所表现出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特征较浅部有着本质差异,尤其在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临近工作面扰动影响将导致更加复杂的采动应力重分布过程。针对深部近距离煤层群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依托平煤十二矿己14和己15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工程实践,在己15-31030工作面进风巷内开展了巷道收敛变形、锚索应力现场原位监测试验,理论计算了近距离煤层群底板破坏范围并推导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公式,初步揭示了深部近距离煤层群采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己14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理论值约21.24~30.88m,上覆煤层采动影响导致本煤层采场边界改变,巷道顶底板及左右帮收敛量约400mm,巷道收敛变形量随采煤工作面推进呈现阶梯式缓慢增长与指数式快速增长两阶段模式,其中指数式快速增长阶段为巷道变形的主要阶段;锚索应力随采煤工作面推进呈现“近线性增长—跃阶式降低”两阶段演化模式,顶板锚索应力平均变化率、峰值应力均显著高于巷帮相应参数,巷道顶板采动效应较巷帮更为明显;锚索应力峰值点滞后最大收敛变形位置约40m,采动影响时效相比单一煤层开采大幅延长约35m,采动应力变化率及其峰值分别降低约53.5%,24.5%,己15煤层采动影响范围约105m;巷道围岩变形速率与距采煤工作面距离呈现反比例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得出深部近距离煤层群距采煤工作面不同距离处围岩变形速度预测公式,并对比现场原位监测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深部近距离煤层群的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预测、巷道支护及采矿技术优化等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深部开采 采动效应 巷道变形 下行开采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吕兆海 赵长红 +3 位作者 岳晓军 李立波 靳华 朱海鱼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22,32,共6页
为得到清水营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破断顶板层结构的形成、运动规律及能量演化特征,结合矿井地质资料,构建二维物理相似模型试验平台,基于全站仪、千分表、热红外成像等技术进行综合监测,并对破断顶板层结构形成的诱因及其扩展发... 为得到清水营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破断顶板层结构的形成、运动规律及能量演化特征,结合矿井地质资料,构建二维物理相似模型试验平台,基于全站仪、千分表、热红外成像等技术进行综合监测,并对破断顶板层结构形成的诱因及其扩展发育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得出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过程中,二煤开采对其底板的破坏深度达10.05 m;三煤开采对上覆破断岩层造成二次扰动,覆岩整体下沉量为0.39 m,破断顶板层发育高度达到21.9 m;提出破断顶板层结构扰动下支架载荷由静态载荷与动态载荷构成,为保证工作面支护强度,需提高支架的工作阻力和初撑力;针对松散破断顶板层可采取工作面挂网作人工假顶、预注水泥砂浆固化顶板等方式提高顶板结构的完整性和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煤层 下行开采 近距离煤层 破断顶板层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覆岩运移特征试验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力 杨科 +1 位作者 闫书缘 许鸣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8-1163,共6页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多次开采对覆岩运移的影响,根据潘二煤矿近距离煤层群(8、7、6、5煤)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开展了下行开采覆岩运移特征研究。分析得出了多次开采覆岩变形、破坏及运移规律,近距离煤层群多次开采...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多次开采对覆岩运移的影响,根据潘二煤矿近距离煤层群(8、7、6、5煤)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开展了下行开采覆岩运移特征研究。分析得出了多次开采覆岩变形、破坏及运移规律,近距离煤层群多次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相似。随着开采次数增多,覆岩下沉系数呈线性递减。多次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至连通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关系与开采厚度、开采次数、层间距及层间岩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覆岩运移的多次演化叠加不仅是影响顶板来压和控制、瓦斯抽采布置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采动应力演化致灾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下行开采 覆岩运移 下沉系数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邓雪杰 殷伟 +1 位作者 张强 安百富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27,共4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相似模拟的研究方法,以木瓜煤矿西二盘区煤层赋存特征为原型,以实验室测得的煤层及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为基础,在实验室模拟下行开采近距离煤层,得出了近距离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特征和矿...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相似模拟的研究方法,以木瓜煤矿西二盘区煤层赋存特征为原型,以实验室测得的煤层及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为基础,在实验室模拟下行开采近距离煤层,得出了近距离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主要表现为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压力大,来压周期性不明显及垮落角大于上层煤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相似模拟 矿压显现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青云 谭云 黄庆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2,共4页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位煤层巷道合理位置,通过建立力学计算模型,推导出底板岩层内应力分量。并结合吴官屯煤业开采实际条件,计算得出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状况。结果表明:底板中垂直应力在水平及垂直方向最大影响范围分别达...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位煤层巷道合理位置,通过建立力学计算模型,推导出底板岩层内应力分量。并结合吴官屯煤业开采实际条件,计算得出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状况。结果表明:底板中垂直应力在水平及垂直方向最大影响范围分别达到31m和55m,水平应力在水平及垂直方向最大影响范围分别达到37m和12m,剪切应力在煤柱中心位置下方为0,应力峰值点出现在煤柱边缘,峰值为5.5MPa,该研究可为合理布置下位巷道位置和支护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 煤层群 下行开采 底板应力
下载PDF
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力学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玉诚 孙恒虎 刘文永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4期1-3,7,共4页
在分析研究下向进路结构和受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下向进路开采进路结构受力模型是“两侧弹性基础之上的板结构力学模型”.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推导出假顶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下沉曲线方程,为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假顶结构参数设计的实践... 在分析研究下向进路结构和受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下向进路开采进路结构受力模型是“两侧弹性基础之上的板结构力学模型”.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推导出假顶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下沉曲线方程,为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假顶结构参数设计的实践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进路 充填采矿 力学模型 假顶 采矿
下载PDF
破碎围岩矿体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贾珍 原少洁 张贵银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某金矿L1-2~#矿体16中段-0204-1~#采场围岩破碎,结构稳定性较差,采场地压管理困难。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保证采场作业安全,拟采用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取代原有的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通过对充填材料试验研究,确... 某金矿L1-2~#矿体16中段-0204-1~#采场围岩破碎,结构稳定性较差,采场地压管理困难。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保证采场作业安全,拟采用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取代原有的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通过对充填材料试验研究,确定充填料浆配比为水泥∶尾砂∶碎石=1∶6∶10,料浆质量分数为76%时,充填体强度在4.0~6.4MPa之间,达到了预期效果。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的应用提高了矿石回采率,保障了采场作业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下向进路 充填开采 材料配比
原文传递
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超前弱化技术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英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5,100,共7页
为解决煤层群下行开采时上覆煤柱给下伏煤层带来的顶板管理安全隐患,以榆家梁煤矿43202、432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超前弱化技术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卸压弱化;阐述了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的基本原理和压裂钻孔... 为解决煤层群下行开采时上覆煤柱给下伏煤层带来的顶板管理安全隐患,以榆家梁煤矿43202、432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超前弱化技术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卸压弱化;阐述了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的基本原理和压裂钻孔的布置原则,根据经验公式优选了压裂层位并对压裂钻孔的布置及压裂参数等进行了设计,利用压裂曲线图和压裂后工作面的矿压观测数据。对压裂成果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超前弱化技术,钻孔压裂突破点明显,工作面来压步距较小,达到了预期的卸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下行开采 上覆煤柱 顶板管理 水力压裂 定向长钻孔
下载PDF
近距离下行逐层开采底板应变时空差异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洛锋 曹树刚 +2 位作者 李国栋 李勇 李奇贤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7-1004,1013,共9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逐层开采条件下底板裂隙岩体的应力-应变演化过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结合渝阳煤矿M7、M8煤层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一次采动与二次采动条件下煤层群底板应变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逐层开采条件下底板裂隙岩体的应力-应变演化过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结合渝阳煤矿M7、M8煤层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一次采动与二次采动条件下煤层群底板应变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研究表明:一次采动条件下,距开切眼较近(减压区范围)与较远的底板岩层分别经历"低应力压缩-卸压膨胀-膨胀稳定"与"高应力压缩-卸压膨胀-重新压实"两个不同应变演化过程。空间上,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层应变变化量经历由"S"形向"驼峰"状分布曲线过渡的演化过程;二次采动条件下,距开切眼较近位置未出现低应力压缩过程,而是直接出现卸压膨胀然后趋于稳定。空间上,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层应变变化量经历由拱形分布曲线向"S"形分布曲线过渡的演化过程。两次采动底板各点所经历的应变变化量峰值自开切眼分别呈现"递增"和"∧"形分布。这说明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过程中,覆岩采空区压实和膨胀区均参与底板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应变数值和变化规律与上覆岩层压实范围、原始压力载荷基数、空间边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底板应变演化 时空差异性
原文传递
突出煤层群多次采动对底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正凯 程志恒 +3 位作者 刘彦青 王宏冰 杨鹏 孙福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3,共8页
为揭示突出煤层群多次采动对底抽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的影响,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沙曲二矿3、4、5号煤层下行开采过程中底抽巷顶板煤岩层卸压特征和围岩塑形区扩展特征,并现场实测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研究表明:3号煤层采动引起底抽... 为揭示突出煤层群多次采动对底抽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的影响,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沙曲二矿3、4、5号煤层下行开采过程中底抽巷顶板煤岩层卸压特征和围岩塑形区扩展特征,并现场实测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研究表明:3号煤层采动引起底抽巷顶板煤岩层卸压程度达59%以上,卸压作用最为显著,对钻孔瓦斯抽采浓度与抽采纯量的提升幅度最大;随着采动叠加作用影响,卸压程度减小,提升幅度也减小;4号煤层开采期间底抽巷顶板围岩塑性区范围扩张达到3.1 m,超过钻孔封孔长度,钻孔瓦斯混量开始逐渐增大,随采动次数增加,顶板围岩塑性区范围进一步扩展,钻孔瓦斯混量呈现逐步增大趋势;多次采动作用下钻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和抽采纯量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下行开采 穿层钻孔 卸压瓦斯 抽采效率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松峰 陈军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了研究极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开采后应力、采空区对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根据塑性理论计算采空区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及范围,最大破坏深度达9.2 m,破坏范围为20.5 m。通过FLAC^(3D)... 为了研究极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开采后应力、采空区对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根据塑性理论计算采空区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及范围,最大破坏深度达9.2 m,破坏范围为20.5 m。通过FLAC^(3D)数值软件模拟分析了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得出距离底板不同深度的应力集中程度,以及下位煤层巷道与上方煤柱边缘合理的平面距离。现场巷道为弧顶直墙形,采用“U型钢拱形支架+锚杆索+注浆”联合支护方式。矿压观测结果表明,掘进期间两帮位移量近250 mm,顶板下沉量在80 mm左右,底鼓量约为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应力分布 围岩控制 支护技术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行跨煤柱开采巷道的合理布局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泓博 张勇 庞义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为了探究遗留区段煤柱对下伏回采巷道布局的影响,以煤峪口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判别底板应力增高区,采用理论解析、编程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开采阶段底板应力增高区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宽度、埋深... 为了探究遗留区段煤柱对下伏回采巷道布局的影响,以煤峪口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判别底板应力增高区,采用理论解析、编程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开采阶段底板应力增高区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宽度、埋深、煤柱边缘至峰值区的距离及其垂直应力峰值控制着应力增高区的发育,采空区应力恢复特征对应力增高区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比各模拟方案中煤柱-巷道错距与应力增高区对下煤层的影响范围峰值,并结合采空区应力逐渐恢复及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区域化特征,认为煤柱-巷道错距10~15 m为优选区间.选择12 m错距进行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遗留区段煤柱 采空区应力恢复 煤柱底板高应力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克军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0期74-75,共2页
为有效应用煤层开采技术,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介绍了近距离煤层的特点和影响煤层开采安全性的因素,分析了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内错式、重叠式、外错式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内错式布置回采巷道具体位置的... 为有效应用煤层开采技术,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介绍了近距离煤层的特点和影响煤层开采安全性的因素,分析了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内错式、重叠式、外错式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内错式布置回采巷道具体位置的确定方法和原则。应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提高巷道布设的科学性,确保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为煤矿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巷道布置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群下行开采底板破坏机理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孔祥勇 杨科 陆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94-400,共7页
为保证本煤层正常回采以及下部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须对采动底板破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淮南某矿大倾角大埋深厚煤层开采为背景,建立了底板破坏力学模型,分别从沿走向和沿倾向的理论公式得出各自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再比对结果确定整个... 为保证本煤层正常回采以及下部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须对采动底板破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淮南某矿大倾角大埋深厚煤层开采为背景,建立了底板破坏力学模型,分别从沿走向和沿倾向的理论公式得出各自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再比对结果确定整个工作面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以及最大破坏深度出现的位置。通过在底板不同层位铺设测线,得到回采时垂直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峰值大小曲线。将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底板破坏过程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峰值出现部位。其研究结果对于大倾角近距离煤层群的安全回采以及大倾角大埋深厚煤层底板承压水采煤工作面制定防治水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近距离煤层群 下行开采 底板破坏深度 应力分布规律
下载PDF
高应力下顶板充填体破断机理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晓军 相有兵 +1 位作者 贾群燕 赵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0,共4页
下向分层进路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顶板为胶结充填体,深部高应力下回采,顶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回采过程的安全。判别顶板的稳定性是安全回采的前提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等试验手段判别了顶板充填体的破坏机理... 下向分层进路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顶板为胶结充填体,深部高应力下回采,顶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回采过程的安全。判别顶板的稳定性是安全回采的前提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等试验手段判别了顶板充填体的破坏机理,提出了充填体破坏形式及预防顶板破坏的合理布筋方式,确保了回采过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进路 胶结充填体 破断机理 相似模拟 安全回采
下载PDF
大倾角双斜工作面俯采段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志江 张益东 +4 位作者 程敬义 张弛 王晓溪 金志远 温耀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54,共4页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分析研究了大倾角双斜工作面俯采段矿压显现规律及其与工作面俯角的相关性等问题。结果表明,大倾角俯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较为特殊,表现出周期来压步距相对较长,支护阻力沿工作面倾向呈现两种不同的...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分析研究了大倾角双斜工作面俯采段矿压显现规律及其与工作面俯角的相关性等问题。结果表明,大倾角俯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较为特殊,表现出周期来压步距相对较长,支护阻力沿工作面倾向呈现两种不同的分布特征,随着工作面俯角增大支护阻力显著降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双斜工作面 综采 俯采 矿压显现 MATLAB软件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下行开采工作面围岩应力分析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永前 朱春伟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4期122-125,131,共5页
针对某矿大倾角近距离煤层群的开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5煤开采后、其下部4煤工作面空间位置不同时开采采场围岩应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4煤工作面位于5煤采空区斜上方时最利于4煤的安全开采,提出并实施了采空区下大倾角工... 针对某矿大倾角近距离煤层群的开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5煤开采后、其下部4煤工作面空间位置不同时开采采场围岩应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4煤工作面位于5煤采空区斜上方时最利于4煤的安全开采,提出并实施了采空区下大倾角工作面开采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有效保证了4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下行开采 围岩应力 数值模拟 近距离煤层
下载PDF
复杂地貌下行式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灿灿 吕义清 +1 位作者 刘志辉 郑劭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7-242,共6页
为了研究复杂地貌条件下下行式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山西某煤矿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含复杂地貌的三维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地表在8^#煤和11^#煤下行式重复采动作用下地表的移动变形特征... 为了研究复杂地貌条件下下行式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山西某煤矿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含复杂地貌的三维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地表在8^#煤和11^#煤下行式重复采动作用下地表的移动变形特征以及地表坡体失稳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由于8^#煤层覆岩厚度较小,8^#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方部分区域断裂带直达地表;8^#煤层底板破坏带深度达16.08 m,对11^#煤顶板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11^#煤开采时仍能形成稳定顶板;8^#煤和11^#采动下地表最大下沉值分别为1.331、1.626 m,地表沉陷范围呈现以采空区为中心的近椭圆形,重复采动下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变化较小;地表移动变形受到地形的影响,在陡坡地带地表沉陷范围和水平位移均明显增大;地表坡体坡脚处发生剪应力集中,坡体后缘受到拉应力作用,在降雨和震动作用下,坡体易发生破坏形成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貌 下行式开采 三维数值模型 FLAC^3D 覆岩破坏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深埋矿体开采顺序浅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炜 陈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3,共4页
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转移,出现的地压问题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冒顶、片帮及岩爆等。针对出现的这类问题,对深埋矿体的阶段开采顺序进行了研究,利用2D-σ程序对2种不同的阶段开采顺序进行了模拟,对其应力场及位移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 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转移,出现的地压问题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冒顶、片帮及岩爆等。针对出现的这类问题,对深埋矿体的阶段开采顺序进行了研究,利用2D-σ程序对2种不同的阶段开采顺序进行了模拟,对其应力场及位移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上行式开采顺序,可以较好地改善应力及位移状态,减弱矿山深部开采出现的冒顶及片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式开采 下行式开采 应力 位移
下载PDF
厚煤层下行式分层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秀艳 刘启蒙 李鹏飞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65,共3页
以潘北矿11113工作面开采为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3#煤下行式分层开采的底板破坏特征。结果表明:3#煤底板破坏深度为17.2~18.5 m,存在底板灰岩突水可能性,应注意底板疏水降压与加固。
关键词 下行式开采 相似材料模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