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environment of entry driven along gob-side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incorporating the angle of break 被引量:9
1
作者 Guorui Feng Pengfe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189-196,共8页
Angle of break(AOB)is the acute angle created by the coal seam bedding plane and caving line formed by roof strata movement after extraction of a longwall panel.I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tress redistribution ... Angle of break(AOB)is the acute angle created by the coal seam bedding plane and caving line formed by roof strata movement after extraction of a longwall panel.I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tress redistribution both in the gob and abutment.Through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s up to now,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 or an AOB of 90°was used,which however,is not realistic.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numerical modelling incorporating the AOB against Zhenchengdi Coal Mine.The AOB was obtained through cross-measure boreholes.Hoek-Brown constitutiv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rock masses.Double-yield constitutive model,which was best fitted by Salamon's model,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gob.The results show that a‘‘/\shape"shear failure zone develops around the gob.The shear failure in the floor along the panel edge is due to opposite shear of rock mass on two sides of the caving line,and the number of yielded zones within the gob floor close to the gob edge is smaller.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entry was determined to be driven under the gob edge employing splitlevel longwall panel layout(SLPL).The other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LPL shows that stress around the god-side entry is much smaller than pre-mining stress,and the area of intact rock mass at the elevating section is larger than conventional layout.Numerical modelling was then validated by field ob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ENVIRONMENT ANGLE of BREAK Gob-side Numerical simulation double-yield
下载PDF
硫肥对双低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庆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7-67,共11页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缺硫土壤上进行了硫、氮不同水平组合对双低油菜(Canola)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施用硫肥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及含油量。低硫(S_(10))或无硫(So)条件下,一定量的氮肥(N_(80))可提高子粒内的含硫量,但高...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缺硫土壤上进行了硫、氮不同水平组合对双低油菜(Canola)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施用硫肥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及含油量。低硫(S_(10))或无硫(So)条件下,一定量的氮肥(N_(80))可提高子粒内的含硫量,但高硫条件下,高量氮肥则降低含硫量。植株体内的含硫量随生育进程趋于降低。施硫处理在抽苔期出现一吸硫高峰,而对照呈指数下降;但在开花期与角果充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氮肥对生长前期(莲座期与抽苔期)植株(茎、叶)含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中、后期(开花、角果充实期),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高量氮肥(N_(160))会降低子粒内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施硫,特别是在高施硫量条件下,其含量则明显增加,但仍远低于子粒硫代葡萄糖甙40μmol/g的标准,因而不会影响脱油饼粕的饲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硫肥 产量 品质 油菜
下载PDF
高堆石坝瞬变-流变参数三维全过程联合反演方法及变形预测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刚 常晓林 +1 位作者 周伟 花俊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89-1895,共7页
利用反演分析得到的参数进行高面板坝的应力、变形分析来预测长期变形。由于堆石坝的施工过程和变形机制比较复杂,很难将瞬时变形和流变变形分开,因此,有必要对静力本构模型参数和流变模型参数进行综合反演。利用实测位移资料,以对堆石... 利用反演分析得到的参数进行高面板坝的应力、变形分析来预测长期变形。由于堆石坝的施工过程和变形机制比较复杂,很难将瞬时变形和流变变形分开,因此,有必要对静力本构模型参数和流变模型参数进行综合反演。利用实测位移资料,以对堆石坝变形较敏感的静力本构模型和流变模型参数为待反演参数,采用基于粒子迁徙的粒子群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参数反演平台,该方法克服了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收敛的缺点,采用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来描述模型参数和位移之间的映射关系,节省了参数反演的计算时间。对水布垭高面板坝的反演结果表明,基于反演参数的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坝体变形在合理范围以内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参数反演 变形预测 改进粒群算法 RBF神经网络 双屈服面模型
下载PDF
矸石变形非线性及其对岩层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查剑锋 郭广礼 +1 位作者 刘元旭 吴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1-1075,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矸石充填体变形非线性特征对岩层移动的影响,比较了双屈服模型和弹性模型在开采沉陷动、静态规律以及覆岩破坏等方面模拟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充分采动后,采用弹性模型和双屈服模型模拟地表沉陷基本一...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矸石充填体变形非线性特征对岩层移动的影响,比较了双屈服模型和弹性模型在开采沉陷动、静态规律以及覆岩破坏等方面模拟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充分采动后,采用弹性模型和双屈服模型模拟地表沉陷基本一致;在非充分采动模拟过程中,采用弹性模型和双屈服模型在模拟地表移动与变形极值、下沉速度、移动盆地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变形 岩层移动 数值模拟 双屈服模型
下载PDF
深部厚硬顶板下充填面留巷大变形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18
5
作者 苗凯军 屠世浩 +1 位作者 刘迅 纪欣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2-1241,共10页
为控制深部充填开采的沿空留巷大变形,以山东某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充填工作面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沿空留巷大变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厚硬顶板下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结合等价采高... 为控制深部充填开采的沿空留巷大变形,以山东某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充填工作面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沿空留巷大变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厚硬顶板下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结合等价采高原理得出了厚硬顶板充填面充实率与留巷顶板下沉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留巷大变形的控制对策:优先加强留巷侧采空区充填;提高矸石墙强度;优化矸石墙支护参数。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了在不同的采空区充实率、留巷侧加强充填段长度、矸石墙强度、矸石墙支护让压距离下的巷道变形控制效果。选取不同工程条件下的留巷区域进行巷道位移观测,实测结果表明,在充实率较高的留巷区域,采取合理的让压支护方式可有效控制留巷围岩大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充实率较高的情况下,厚硬顶板整体向采空区侧发生回转,实测顶板下沉量与所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充实率是影响留巷大变形的主要因素,随着采空区充实率增大,采场的矿压显现强度明显弱化,留巷顶板的下沉量明显减小;采取适当的留巷侧加强充填措施,可在充填矸石量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留巷顶板下沉;提高矸石墙强度、选择合理的矸石墙支护让压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矸石墙的侧向大变形。尚需开发高强度、低成本、易施工的混凝土材料作为巷旁支护体,研究工作面单侧加强充填的矸石物流、工作面设备配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硬顶板 充填开采 沿空留巷大变形 双区服模型 FLAC^(3D)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汤军 黄山 +2 位作者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6-1001,共6页
明确不同机械土壤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深翻耕与农户浅旋耕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连续翻耕对水稻的生物量、产量以及产量... 明确不同机械土壤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深翻耕与农户浅旋耕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连续翻耕对水稻的生物量、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翻耕降低了抽穗后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SPAD值),特别是早稻,但对早晚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并无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翻耕有降低早稻植株氮素含量的趋势,而晚稻趋势不明显。翻耕显著提高了下层(10~20 cm)水稻根系的质量及其比例。但这种对水稻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并未带来地上部生物量或产量的提升。因此,在本试验点翻耕和旋耕之间机插双季水稻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翻耕 机插秧 双季稻 产量
下载PDF
切顶条件下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承载特征及合理宽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超 刘少伟 +3 位作者 张小东 张英 姜彦军 李永恩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超前工作面致裂顶板卸压配合巷旁充填的留巷方式,是解决综放工作面留巷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巷旁充填体参数合理化设计是该留巷方式成功的关键。构建切顶高度范围内采空区等效承载本构关系,推导切顶条件下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支护阻力表达... 超前工作面致裂顶板卸压配合巷旁充填的留巷方式,是解决综放工作面留巷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巷旁充填体参数合理化设计是该留巷方式成功的关键。构建切顶高度范围内采空区等效承载本构关系,推导切顶条件下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支护阻力表达式,结合赵家寨矿12209工作面沿空留巷的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充填体合理宽度和变形量范围。基于对切顶高度范围内采空区承载本构关系的数值反演,揭示充填体承载特征并确定充填体合理宽度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断裂岩层与矸石经历由接触到逐渐压实的过程中,采空区压缩位移不断增大,充填体支护作用不断减小;理论计算得到充填体最小宽度为1.95 m;随着工作面推进,充填体承载力呈先急剧增长、再快速增长、最后稳定3个阶段变化,并与采空区矸石承载特征保持协调关系;确定赵家寨矿12209综放工作面充填体合理宽度为2.2 m,工程实践表明,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好,实现了对该类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协同控制 承载特征 双屈服模型 参数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Salamon模型的采空区冒落矸石加载机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猛 李文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井工开采煤矿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问题时,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加载机理、合理本构模型及输入参数困扰着很多学者,直接影响着数值模型的输出结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研究了工作面回采后直接顶岩块垮落、堆积、密实...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井工开采煤矿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问题时,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加载机理、合理本构模型及输入参数困扰着很多学者,直接影响着数值模型的输出结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研究了工作面回采后直接顶岩块垮落、堆积、密实的过程,提出了冒落矸石在压缩前期应变迅速增加、后期杨氏模量和应力迅速增加的加载机理;同时基于Salamon和Terzaghi采空区理论模型优缺点的分析,指出Salamon模型应用范围更广,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里的双屈服本构模型模拟了采空区冒落矸石的特殊加载机理,工程实例分析揭示了所建立的数值计算采空区模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与理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型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加载机理 Salamon模型 采空区模型 双屈服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三种本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红艳 白长青 +1 位作者 王文进 余梁蜀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9-715,共7页
针对土石坝静力分析中常见的三种本构模型,即Duncan E-μ、Duncan E-B和双屈服面模型是。以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心墙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和过渡料、混凝土基础间的接触关系,采用接触单元模拟... 针对土石坝静力分析中常见的三种本构模型,即Duncan E-μ、Duncan E-B和双屈服面模型是。以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心墙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和过渡料、混凝土基础间的接触关系,采用接触单元模拟相互间的变形和应力协调,对心墙和坝体的变形和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坝体应力,三种模型计算结果无论是极值还是分布都比较一致。对坝体和心墙变形,三种模型的沉降量分布是一致的,但Duncan E-μ和E-B模型求得的最大沉降量更接近实际观测值;在心墙应力分析中,双屈服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均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沥青混凝土心墙 本构模型 Duncan模型 双屈服面模型
下载PDF
高孔隙率Al_2O_3微孔陶瓷压剪冲击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松林 刘永贵 +2 位作者 王道荣 谭子翰 郑航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2-670,共9页
基于一级压剪轻气炮,对高孔隙率Al2O3微孔陶瓷(孔隙率47%-50%)进行冲击速度为68-201 m/s、倾斜角为0-15°的平板撞击实验,研究了相关的动态压缩及剪切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材料的气孔为直径小于5 μm的微孔,其压缩过程是一个... 基于一级压剪轻气炮,对高孔隙率Al2O3微孔陶瓷(孔隙率47%-50%)进行冲击速度为68-201 m/s、倾斜角为0-15°的平板撞击实验,研究了相关的动态压缩及剪切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材料的气孔为直径小于5 μm的微孔,其压缩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均匀发展的过程,并没有孔洞崩塌现象发生;其剪切行为表现出脆性材料的一般特性。基于Hoek-Brown准则和帽盖模型,建立了孔隙介质动态破坏模型和动态双重屈服面模型。结合压剪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了此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压剪复合加载 动态剪切 孔隙介质 双重动态屈服模型
原文传递
胶结砂砾石坝坝料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敏敏 李文伟 +2 位作者 向欣 郭兴文 蔡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4,共9页
【目的】为了准确预测不同胶结材料用量及围压下胶结砂砾石料的应力变形特征,【方法】采用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广义塑性位势理论框架下,依据胶结砂砾石料力学特性三轴试验结果,构建了新的剪切屈服函数和体积屈服函数... 【目的】为了准确预测不同胶结材料用量及围压下胶结砂砾石料的应力变形特征,【方法】采用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广义塑性位势理论框架下,依据胶结砂砾石料力学特性三轴试验结果,构建了新的剪切屈服函数和体积屈服函数。结合可反映硬化规律的塑性系数以及加卸载准则,建立了一个双屈服面本构模型,随后对比分析胶结材料用量20 kg/m^(3)、60 kg/m^(3)以及100 kg/m^(3)的胶结砂砾石料三轴剪切试验数据及本构模型的计算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抛物线型剪切屈服函数与椭圆型体积屈服函数可很好地反映胶结砂砾石料的剪切变形与体积变形机制。【结论】新的本构模型充分考虑了胶结材料用量、围压对胶结砂砾石料塑性变形、峰值强度、剪胀性等特性的影响;模型参数共有12个确定简单且物理意义明确的参数;该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预测值与相应的三轴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砾石料 胶结材料用量 双屈服面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双剪屈服条件的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强度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星煜 张鹏 +2 位作者 伍颖 喻建胜 吕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提出基于双剪屈服塑性极限条件的管道可靠性爆破压力可靠度模型,在基于剩余强度可靠性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随机参数,即腐蚀深度、腐蚀长度和运行压力的分布情况,通过经典可靠性计算方法、JC法将非正态分布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从而建立... 提出基于双剪屈服塑性极限条件的管道可靠性爆破压力可靠度模型,在基于剩余强度可靠性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随机参数,即腐蚀深度、腐蚀长度和运行压力的分布情况,通过经典可靠性计算方法、JC法将非正态分布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从而建立起基于双剪屈服条件的管道腐蚀可靠性计算模型。通过提取现场实验数据进行验算,其结果表明:双剪屈服强度理论算得的爆破压力更接近实验结果,该方法降低API579的保守性,大大提高了可靠性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管道 双剪屈服塑性极限 剩余强度 可靠性评价
下载PDF
采用修正塑性功硬化参数的双屈服面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险峰 望月秋利 蔡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5-612,共8页
首先对国内外双屈服面模型的发展进行回顾,指出土体模型中双屈服面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以平面应变试验结果为基础,直接推导出双屈服面模型各部分关系式,其中体积屈服面以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硬化函数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剪切... 首先对国内外双屈服面模型的发展进行回顾,指出土体模型中双屈服面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以平面应变试验结果为基础,直接推导出双屈服面模型各部分关系式,其中体积屈服面以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硬化函数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剪切屈服面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满足了其与硬化面关系唯一性的要求,并可反映硬化–软化全过程。为使其能较方便地应用于数值计算方法,推导适用于双屈服面模型的弹塑性刚度矩阵。最后应用该模型对一高填土工程的变形进行计算,比较显示其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双屈服面模型 平面应变试验 塑性功 硬化函数
下载PDF
土石料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算法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岑威钧 陈司宁 +1 位作者 邓同春 熊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2-588,共7页
为了丰富ADINA、ABAQUS和ANSYS等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岩土类材料本构模型,增强软件对某些土工结构的精细模拟计算能力,以土石料沈珠江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为例,详细介绍了模型在商用有限元软件中的二次开发流程,对应力更新算法进行了改... 为了丰富ADINA、ABAQUS和ANSYS等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岩土类材料本构模型,增强软件对某些土工结构的精细模拟计算能力,以土石料沈珠江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为例,详细介绍了模型在商用有限元软件中的二次开发流程,对应力更新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文献中粗粒土三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同时,采用模型面板坝资料进一步验证二次开发流程和算法的准确性,最后进行了某面板堆石坝工程的应用例证.本文所述应力积分算法和开发流程具有通用性,可供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开发双屈服面和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时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 本构积分算法 二次开发 三轴试验 土石坝
下载PDF
基于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的土体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广军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由于常用的邓肯E-μ、E-B模型的经验公式不能同时很好地反映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结果低围压剪胀、高围压剪缩变形特点,邓肯E-μ、E-B模型基于的广义虎克定律不能反映土体剪胀剪缩特性,所以笔者应用笔者发现的三轴剪切体变规律和沈珠江双... 由于常用的邓肯E-μ、E-B模型的经验公式不能同时很好地反映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结果低围压剪胀、高围压剪缩变形特点,邓肯E-μ、E-B模型基于的广义虎克定律不能反映土体剪胀剪缩特性,所以笔者应用笔者发现的三轴剪切体变规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土体的剪胀剪缩特性,能够准确地拟合等围压剪切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预测等应力比路径,等平均主应力路径,等大主应力,小主应力减小路径,小主应力和剪应力同等减小的应力路径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 三轴试验 邓肯模型 体变规律 沈珠江双屈服面理论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双屈服模型的膏体充填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强辉 周华强 +1 位作者 赵才智 常庆粮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52,共3页
通过基于双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膏体材料的充填作用机理和效果,从中分析了材料的性质与地表下沉的关系,以及充填体对开采活动中周围岩体应力的改善情况,总结出充填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并针对实际充填工程提出了提高材料... 通过基于双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膏体材料的充填作用机理和效果,从中分析了材料的性质与地表下沉的关系,以及充填体对开采活动中周围岩体应力的改善情况,总结出充填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并针对实际充填工程提出了提高材料初凝强度、缩短开采与充填时间间隔等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充填材料 双屈服模型 弹性模量
下载PDF
小麦玉米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7
作者 禹鹏 《中国农机装备》 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
小麦和玉米是河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小麦玉米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两种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小... 小麦和玉米是河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小麦玉米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两种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小麦玉米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小麦玉米种植技术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双高产 配套栽培 技术要点
下载PDF
花生大蒜双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品种的筛选与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秋芝 杨中旭 +2 位作者 李彤 商娜 张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41-42,44,共3页
[目的]对最近审定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的4个小花生品种、8个大花生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于鲁西区域土质黏土、土壤肥力较好的种植条件下花生蒜后直播的花生品种。[方法]2013-2014年在聊城市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开展以花育20为对照的... [目的]对最近审定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的4个小花生品种、8个大花生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于鲁西区域土质黏土、土壤肥力较好的种植条件下花生蒜后直播的花生品种。[方法]2013-2014年在聊城市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开展以花育20为对照的小花生品种比较试验、以丰花1号为对照的大花生品种比较试验,对花生品种的生育性状、抗逆性、产量性状、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4个小花生品种生育期均长于对照,抗逆性(旱、涝、倒伏)、单株结果数、单株生产力、产量均好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其他产量性状、抗逆性与对照有一定的差异。8个大花生品种生育期均长于或同于对照,抗逆性(旱、倒伏)、百果重、百仁重均好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其他抗逆性、产量性状、产量水平与对照有一定差异。[结论]小花生品种花育26、花育27和大花生品种花育25、花育28很适于鲁西区域土质黏土、肥力较好的种植条件下花生蒜后直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大蒜 双高产 品种筛选与研究
下载PDF
小麦玉米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新花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8期90-93,共4页
总结了小麦玉米双季产量22 500 kg/hm2以上的配套技术,分析了小麦玉米双高产栽培投入、产出和净收益,统计了检验项目实施以来的土壤肥力变化。证明在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下,科学指导,增加投入,小麦玉米双高产一定能实现。指出因地制宜,合... 总结了小麦玉米双季产量22 500 kg/hm2以上的配套技术,分析了小麦玉米双高产栽培投入、产出和净收益,统计了检验项目实施以来的土壤肥力变化。证明在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下,科学指导,增加投入,小麦玉米双高产一定能实现。指出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一定能实现高产高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双高产 技术
下载PDF
宽幅麦套花生生育特点及麦花两热双高产配套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彦浩 陶寿祥 王才斌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4,共4页
宽幅麦套花生与小麦有较长共生期,其生长发育有前期晚发、后期缓降和中期猛增的特点。生育中期猛增是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此阶段(始花后80天)中所累积的干物质量,占全生育期累积总量的87.6%,是转换成经济产量的基础。在收获前40天内荚果... 宽幅麦套花生与小麦有较长共生期,其生长发育有前期晚发、后期缓降和中期猛增的特点。生育中期猛增是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此阶段(始花后80天)中所累积的干物质量,占全生育期累积总量的87.6%,是转换成经济产量的基础。在收获前40天内荚果增长量,占荚果产量的68.6%。采取用养结合集约耕作施肥一体化;良种配套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改变种植方式发挥边际优势;规范种植;早套覆膜严把播种质量关;根据生长特点加强促保管理等配套技术,实现小麦花生双300—40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产 栽培 小麦 套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