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育患者精子DNA链损伤类型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魏任雄 陈建伟 +2 位作者 黄纪红 张晓霞 崔云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4-609,共6页
目的:观察精子DNA单、双链损伤(SSB、DSB)在男性不育中的特征,探讨DSB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为男性不育的诊疗提供新的观察指标与思路。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60例以及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的健康男性3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精子DNA单、双链损伤(SSB、DSB)在男性不育中的特征,探讨DSB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为男性不育的诊疗提供新的观察指标与思路。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60例以及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的健康男性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精子DNA损伤及精液主要参数的差异。精子浓度及活力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精子存活率分析采用低渗膨胀试验,精子形态采用Diff-Quik染色法,精子DNA损伤采用双尾彗星实验。结果:双尾彗星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共有9种彗星模型。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指数(DFI)为(33.8±13.1)%,单链损伤指数(SSB-DFI)为(19.2±11.4)%、SSB占所有损伤精子的比率(SSB-DFI/DFI)为(56.8±32.4)%,双链损伤指数(DSB-DFI)为(23.9±13.4)%、DSB占所有损伤精子的比率(DSB-DFI/DFI)为(70.8±19.5)%;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6.3±7.9)%、(14.9±7.6)%、(91.4±27.8)%、(6.1±2.7)%、(37.4±11.3)%)],SSB-DFI无显著性差异(P>0.05),DSB-DFI、DFI和DSB-DFI/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SSB-DFI/DFI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1)。绘制ROC曲线,DSB-DFI/DFI、DSB-DFI及DFI诊断男性不育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9.5%、15.85%和18.65%,ROCAUC、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69,98.3%,90.0%)、(0.912,86.7%,80.0%)、(0.861,90.0%,70.0%)。不育组精子SSB-DFI及SSB-DFI/DFI与精液常规参数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DFI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存活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精子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精子DSB-DFI及DSB-DFI/DFI与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影响男性不育的DAN损伤因素可能是DSB,而与SSB相关性不大,精子DNA链的损伤类型对男性生殖能力的评估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dna链损伤类型 精子dna单链损伤 精子dna双链损伤 双尾彗星试验
下载PDF
Ku蛋白在肿瘤DNA损伤修复中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晶晶 徐祖敏 余忠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Ku蛋白是由Ku70和Ku80 2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结构,因对DNA末端的识别保护作用、对整个非同源末端修复复合体的成核作用而成为非同源末端修复途径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决定了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基因组的稳态依赖于有效DNA修复机制... Ku蛋白是由Ku70和Ku80 2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结构,因对DNA末端的识别保护作用、对整个非同源末端修复复合体的成核作用而成为非同源末端修复途径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决定了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基因组的稳态依赖于有效DNA修复机制,未被有效修复的DNA损伤是基因突变和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目前,有关Ku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多种观点。本文就Ku蛋白的特点及其在肿瘤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蛋白 细胞凋亡 dna双链断裂 非同源重组连接
原文传递
Genome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for targeted genetic modification in plants
3
作者 Wei Tang Anna Y. T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75-887,共13页
Well-established targeted technologies to engi- neer genomes such as zinc-finger nuclease-based editing (ZFN),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based editing (TALEN), and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 Well-established targeted technologies to engi- neer genomes such as zinc-finger nuclease-based editing (ZFN),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based editing (TALEN), and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associated protein system-based editing (CRISPR/Cas) are proving to advance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numerous plant species. Compared with systems using ZFNs and TALENs, the most recently developed CRISPR/Cas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due to its use of an RNA-guided nuclease to generate double-strand DNA breaks. To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technologies, we provide here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se systems, highligh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summarize research advances made with these technologies in model and crop plants, and discuss their applications in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Such targeted approaches for genetically modifying plants will benefi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stranded dna break Genomeediting CRISPR system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effector nucleases Zinc-finger nucleases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激活iNOS表达对DNA的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勇亚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在转基因小鼠中,研究丙肝病毒(HCV)核心蛋白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对DNA的损伤作用。方法:携带HCV cDNA的质粒载体pSG-1/HCV显微注射入C57小鼠受精卵。取12月龄小鼠肝组织标本,RT-PCR和W estern印迹检测HCV和iNOS的... 目的:在转基因小鼠中,研究丙肝病毒(HCV)核心蛋白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对DNA的损伤作用。方法:携带HCV cDNA的质粒载体pSG-1/HCV显微注射入C57小鼠受精卵。取12月龄小鼠肝组织标本,RT-PCR和W estern印迹检测HCV和iNOS的表达水平。尾静脉注射小分子RNA干扰片段作为实验组,PBS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小鼠的iNOS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体内NO的含量。通过连接反应介导的PCR(LM-PCR)方法,评价iNOS和NO水平变化对DNA双链断裂(DSB)的影响。结果:在转基因小鼠的肝脏中,有HCV和iNOS的特异性高表达,NO含量和DSB水平也远高于未转染HCV基因的正常小鼠。经RNA干扰作用6 d后,实验组小鼠的iNOS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非常明显的下降(P<0.01);同时NO含量也下降(P<0.01),DSB现象基本消失。结论:HCV核心蛋白在肝细胞中能激活iNOS的表达,诱导生成NO,进而引发DSB现象,造成对基因组DNA的损伤。RNA干扰可以有效逆转HCV对iNOS基因的激活,对于治疗和预防HCV患者发生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病毒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dna损伤 dna双链断裂 RNA干扰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诊断超声对人体宫内绒毛细胞DNA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彩凤 张蕴 李旭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将60名早期孕妇随机分成照射组(用B型超声诊断仪照射宫内孕囊10分钟)与对照组(未经照射),均行人工流产取绒毛组织.以碱性解链作用与羟基磷灰石层析分离绒毛细胞单链、双链DNA,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结果表明,照射组... 将60名早期孕妇随机分成照射组(用B型超声诊断仪照射宫内孕囊10分钟)与对照组(未经照射),均行人工流产取绒毛组织.以碱性解链作用与羟基磷灰石层析分离绒毛细胞单链、双链DNA,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结果表明,照射组与对照组间,绒毛细胞单链、双链DNA量及百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该实验用诊断超声未引起绒毛细胞DNA单链、双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宫内绒毛 超声 dna单链 dna双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