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铁流花路站超大断面暗挖工法优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尚友磊 谭准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7-185,共9页
特大跨度超大断面地铁车站通常采用侧洞法、中洞法或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其开挖导洞多,施工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文章以广州地铁11号线流花路车站为工程背景,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对大断面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工法进行了优化,并采用Mid... 特大跨度超大断面地铁车站通常采用侧洞法、中洞法或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其开挖导洞多,施工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文章以广州地铁11号线流花路车站为工程背景,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对大断面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工法进行了优化,并采用Midas-GTS对优化工法的安全性及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法对缩短施工工期有利,结构沉降及隆起量均满足要求,其施工安全性和结构可靠性均能得到保证;同时应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现场监测,注意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地铁车站 侧洞法 中洞法 双侧壁导坑法 PBA工法 优化
下载PDF
不同偏压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力学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聂建春 郑文博 袁成海 《隧道建设》 2012年第3期315-322,共8页
大断面隧道穿越地势起伏的地层环境时,地层偏压情况往往不同,在不同的偏压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控制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改进台阶法、交叉中隔壁(CRD)法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偏压情况下的大... 大断面隧道穿越地势起伏的地层环境时,地层偏压情况往往不同,在不同的偏压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控制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改进台阶法、交叉中隔壁(CRD)法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偏压情况下的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中的位移控制效果与支护承载情况。结果表明:当地表倾角为0~10°时,宜采用改进台阶法;当地表倾角为10~20°时,优先选择改进台阶法,同时应加强支护并及时监测;当地表倾角为20~30°时,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偏压浅埋 双侧壁导坑法 台阶法 CRD法 改进的台阶法 施工方法优化 施工力学分析
下载PDF
软弱地层浅埋大跨隧道跳仓法拆撑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鑫 王文娟 +2 位作者 李清菲 冯世杰 吴琦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对于在软弱、破碎、富水地层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修筑的暗挖大跨隧道,跳仓法施工依赖于初期支护的“棚护效应”维持拆撑后大跨结构的稳定性,常常面临拆撑步距小、风险高、效率低、代价大的困境,一旦拆撑方案采取不当,极易造成塌方安全事... 对于在软弱、破碎、富水地层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修筑的暗挖大跨隧道,跳仓法施工依赖于初期支护的“棚护效应”维持拆撑后大跨结构的稳定性,常常面临拆撑步距小、风险高、效率低、代价大的困境,一旦拆撑方案采取不当,极易造成塌方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以青岛地铁4号线错埠岭站为依托工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论证了拆撑后初期支护“空间棚护效应”主要由“横向成拱效应”和“纵向成梁效应”组成,二者共同维持大跨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确定了合理、安全、高效、快速的拆撑分区长度与隔仓分区长度,分别为L=9 m、S=18 m,并顺利通过了现场施工的检验。结果表明:软弱地层大跨隧道采用“隔二拆一、先内部后洞口”的拆撑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结构 双侧壁导坑法 跳仓法 空间效应 拆撑分区 隔仓分区 拱部沉降
下载PDF
公路大跨度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凯 《隧道建设》 2007年第4期65-68,共4页
结合京珠国道主干线广州东段龙头山隧道施工,重点介绍了隧道开挖采用的双侧壁导坑法、洞口边仰坡的超前支护管棚施作,边仰坡的开挖及其开挖方法,洞身的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以及支护工艺和相应的辅助措施等,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 公路大跨度隧道 管棚 双侧壁导坑法 开挖 初期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