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 被引量:127
1
作者 王未来 吴建平 +1 位作者 房立华 来贵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42-3051,共10页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后16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于27.11°N,103.35°E,震源深度约15 km;地震序列主要呈"L"形优势分布,分为SSE向和近EW向两支,并均呈现近垂直的...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后16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于27.11°N,103.35°E,震源深度约15 km;地震序列主要呈"L"形优势分布,分为SSE向和近EW向两支,并均呈现近垂直的震源分布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走滑型,并存在两个不同方向的破裂面.虽然此次地震发生于NE向昭通断裂及其反冲断裂(龙树断裂、大岩洞断裂)附近,但这些断裂均为逆冲型断裂,被排除了作为发震断裂的可能性;鲁甸地震发生在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断裂的交汇部位,SSE向破裂分支与包谷垴断裂的方向一致,近EW向破裂分支与小河断裂南端的走向一致.鲁甸地震可能已将包谷垴断裂和小河断裂在深部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Ms6.5地震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下载PDF
Re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M_S7.0 Sichuan Lu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85
2
作者 FANG LiHua WU JianPing +4 位作者 WANG WeiLai Lü ZuoYong WANG ChangZai YANG Ting CAI Y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8期3451-3459,共9页
The mainshock of April 20,2013 Sichuan Lushan MS7.0 earthquake was relocated using a 3-D velocity model.Double difference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elocate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Lushan earthquake.The locations of 24... The mainshock of April 20,2013 Sichuan Lushan MS7.0 earthquake was relocated using a 3-D velocity model.Double difference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elocate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Lushan earthquake.The locations of 2405 aftershocks were determined.The location errors in E-W,N-S and U-D direction were 0.30,0.29 and 0.59 km on average,respectively.The 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is 102.983°E,30.291°N and the focal depth is 17.6 km.The relo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s spread approximately 35 km in length and 16 km in width.The dominant distribution of the focal depth ranges from 10 to 20 km.A few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hallow crust.Focal depth profiles show fault planes dip to the northwest,manifested itself as a listric thrust fault.The dip angle is steep in the shallow crust and gentle in the deep crust.Although the epicenters of aftershocks distributed mainly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Shuangshi-Dachuan fault,the seismogenic fault may be a blind thrust fault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Shuangshi-Dachuan fault.Earthquake reloc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southeastward tilt aftershock belt intersecting with the seismogenic fault with y-shape.We speculate it is a back thrust fault that often appears in a thrust fault system.Lushan earthquake triggered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back thrust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序列 地震发生 庐山 主震 四川 逆冲断层系统 显示故障 震源深度
原文传递
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 被引量:78
3
作者 房立华 吴建平 +6 位作者 苏金蓉 王毛毛 蒋策 范莉苹 王未来 王长在 谭夏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9-662,共14页
采用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定位方法,测定了九寨沟M_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震中为103.806°E,33.201°N,震源深度为20.4 km.使用最近一个强震台(51JZB)的S-P到时差,估算了主震初始破裂点的深度不浅于14.3 km.利用流动观测获得定位... 采用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定位方法,测定了九寨沟M_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震中为103.806°E,33.201°N,震源深度为20.4 km.使用最近一个强震台(51JZB)的S-P到时差,估算了主震初始破裂点的深度不浅于14.3 km.利用流动观测获得定位精度较高的余震,对早期余震位置进行校正,并采用双差方法对震后一个月的余震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3030个地震的位置.余震呈北西西向的条带状分布,长约42 km,余震北临塔藏断裂,南接虎牙断裂北端.主震位于余震带的中央,其两侧各有长约20 km的余震带,西北侧有一长约5 km的余震稀疏段.西北段余震深度较浅,余震带宽度约6 km;东南段余震深度较深,余震带较窄,约4 km.余震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在4~20 km之间.发震断层倾角较陡,平均值约为84°.断层倾向和倾角沿走向方向有明显变化,断层在浅部向西南倾斜,深部略向北东倾斜.主震初始破裂点深度大于矩心深度和余震平均深度,地震破裂由深向浅传播.余震沿断层走向有明显的时空扩展特征,震源区可能存在余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深度 发震断层
原文传递
近台资料对近震相对定位算法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天中 武巴特尔 +1 位作者 黄媛 蒋长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3-1130,共8页
从地震定位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认为近台资料可用于双差定位算法,但不能用于其他相对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应用近台资料时,双差法有可能给出一定精度的地震绝对位置.但仅采用近台资料时,相对位置的误差会比使用... 从地震定位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认为近台资料可用于双差定位算法,但不能用于其他相对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应用近台资料时,双差法有可能给出一定精度的地震绝对位置.但仅采用近台资料时,相对位置的误差会比使用远台资料时有所增加.近台和远台资料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得到较为精确的定位结果.当震源深度远小于震中距时,如果没有深度震相的参与,只能得到误差较小的震中相对分布,深度的相对位置仍有较大的误差.对2003年新疆伽师地震余震序列中部分余震的重新定位试验,验证了近台资料对双差定位算法的上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对定位 双差法 近台 绝对定位
下载PDF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与余震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初探 被引量:42
5
作者 苏金蓉 郑钰 +2 位作者 杨建思 陈天长 吴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36-2644,共9页
使用汇集在四川台网中心的固定台站、震后架设的流动台站、周边水库台站等震中距150km以内的震相数据,选用分层速度模型,对芦山7.0级地震及震后9天内的余震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给出了芦山7.0级地震的发震时刻为2013-04-20 08... 使用汇集在四川台网中心的固定台站、震后架设的流动台站、周边水库台站等震中距150km以内的震相数据,选用分层速度模型,对芦山7.0级地震及震后9天内的余震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给出了芦山7.0级地震的发震时刻为2013-04-20 08∶02∶46.8,震中位置30.278°N,102.989°E,震源深度16.67km,给出了3324次余震的双差定位结果,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主破裂长度约40km,下倾宽度约20km,破裂视面积约800km2,主破裂沿南西走向,倾角约40°.余震震源优势深度为10~22km.余震沿南西走向,主要集中于大邑—名山断裂上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双差定位 震源位置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重庆荣昌诱发地震区精细速度结构及2010年M_L5.1地震序列精确定位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小龙 马胜利 +7 位作者 雷兴林 郭欣 王强 余国政 勾宪斌 桑原保人 今西和俊 蒋霞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根据重庆市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荣昌地区的精细一维速度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9月10日重庆荣昌M_L5.1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结果表明,地震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提高,震中分布... 根据重庆市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荣昌地区的精细一维速度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9月10日重庆荣昌M_L5.1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结果表明,地震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提高,震中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更加清晰。多数地震集中在主要断层附近并呈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2km附近,与主要储藏层及注水井深度吻合,初步认为该地震序列为注水活动所诱发的构造地震活动。文中获得的精准的速度结构及地震空间分布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震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注水诱发地震的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地震 速度结构 接收函数反演 双差定位 荣昌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缘地震重定位及拉张盆地过渡区的地震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妍 吴建平 +2 位作者 房立华 王未来 黄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9-1090,共12页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东缘地区(34°N-41°N,110°E-115°E)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定位后,定位精度得到改善,震中分布更加集中.鄂尔多斯东缘拉张盆地内部震源深度较浅,大...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东缘地区(34°N-41°N,110°E-115°E)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定位后,定位精度得到改善,震中分布更加集中.鄂尔多斯东缘拉张盆地内部震源深度较浅,大多小于13km,向盆地两端震源深度有加深的趋势,特别是太原盆地北端,临汾盆地北端,以及运城与临汾盆地之间的峨眉台地,震源深度可达20~25km左右.我们认为盆地内部地壳减薄,上地幔上隆,热作用导致地壳内部脆性层减薄,致使最大震源深度变浅;盆地之间的横向隆起区受区域应力场挤压剪切作用以及盆地内部上地幔上拱产生的水平向挤压力作用等,在横向隆起区与盆地接触带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地震的发生,由于受脆性层厚度变化等的影响,在盆地向横向隆起区过渡部位出现震源深度加深的现象.鄂尔多斯东北缘地区地震分布弥散、震源深度相对较浅,可能与源自地幔的大范围深部热作用以及地壳脆性层厚度减薄有关.根据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部分盆地内部的断层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地震定位 鄂尔多斯东缘 山西断陷盆地 震源深度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精定位和发震构造初探 被引量:12
8
作者 尹欣欣 王维欢 +2 位作者 蔡润 邓津 马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4-839,共6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为探究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余震分布特征,选取2021年5月1日—6月3日青海测震台网观测到的33°~36°N,97°~99.5°E空间范围内的地震观测报告,利用双差精定位方法进...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为探究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余震分布特征,选取2021年5月1日—6月3日青海测震台网观测到的33°~36°N,97°~99.5°E空间范围内的地震观测报告,利用双差精定位方法进行双差精定位处理。重定位后整体残差平均减小了0.23,深度在5~25 km间随机分布。根据地震迁移方向和震区地质构造,认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玛多—甘德东段受主震触发影响爆发一系列小震,两条断裂之间可能因为本次地震产生一定联系。本次地震产生新的断裂,突破了两条断裂之前的空区,连接到玛多—甘德断层,使两条断层交叉相连,形成新的断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7.4级地震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昆仑山口—江错断裂 玛多—甘德断裂
下载PDF
盐城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恩惠 张广伟 +1 位作者 谢卓娟 吕悦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1-466,共6页
采用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发生在盐城及邻近地区2010次地震事件被141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7136条P波和24943条S波到时资料,运用双差定位法对这些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1417次小震的定位结果.分析表明,重新定位后的结果相... 采用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发生在盐城及邻近地区2010次地震事件被141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7136条P波和24943条S波到时资料,运用双差定位法对这些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1417次小震的定位结果.分析表明,重新定位后的结果相比原始定位的精度有很大改善,建湖震群更加集中于洪泽-沟墩断裂带附近;东台地区的陈家堡-小海断裂带上小震成带分布;射阳地区存在NWW向的断层,此断层可能是区域背景应力场产生的.苏北-滨海断裂活动性最强,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建湖-射阳地区的小震震源深度有显著差异,该区可能存在横向不均匀性.研究区内重新定位后小震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 km的范围内,说明盐城及邻近地区地震基本都发生在中上地壳.本文结果对于认识盐城及邻近地区发震断层及深部构造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盐城地区 地震构造
原文传递
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翟亮 张晓东 王伟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4-328,I0001,共16页
为确定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发震时刻至2017年10月震源区所发生的余震进行了精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使用GPAT方法反演得到了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 为确定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发震时刻至2017年10月震源区所发生的余震进行了精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使用GPAT方法反演得到了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两者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精定位后主震位于(44.27°N,82.85°E),震源深度为17 km;主震最佳双力偶解对应的节面Ⅰ的走向为260°、倾角为51°、滑动角为84°,节面Ⅱ的走向为89.5°、倾角为39.4°、滑动角为97.4°;余震序列位于主震东侧,并向东展布约30 km,在3-18 km深度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优势方向为近EW向,次优势方向为SW向。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是一次逆冲型地震,通过反演得到的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与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相一致。结合余震震中分布、主震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震源区的地质构造,本文推断近EW走向具有逆冲性质的库松木楔克山前断裂为精河主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地震 发震构造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及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博 高原 马延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6-1020,共15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地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24日)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331个地震重新定位结果,主震震源位置为(99.869°E,25.689°...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地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24日)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331个地震重新定位结果,主震震源位置为(99.869°E,25.689°N,8.8 km).利用远场Rayleigh面波振幅的频谱陷波相,通过理论地震图的波形拟合,测定了主震震源深度为7.5 km.由于使用了远场数据,基本避免了区域速度模型对深度定位产生的影响,确定的震源深度准确度优于传统的走时定位.本文使用云南省区域地震台网波形数据,对主震及29个M_(L)3.5以上余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反演结果表明,主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震源机制为节面I走向143°/倾角80°/滑动角-165°,节面II走向50°/倾角75°/滑动角-10°,矩震级为M_(W)6.0.根据余震序列分布情况,推断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利用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力轴数据,反演得到震源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NS向(7°).本文研究表明,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主压应力方向与上地壳各向异性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双差定位 发震断裂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面波振幅谱 应力
下载PDF
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方斌 曲均浩 +2 位作者 李亚军 范晓易 苗庆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6-1099,共14页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乳山台阵记录到的M_L≥1.0的1 418个地震事件(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重新定位,利用P波初动和CAP方法对研究区内M_L≥1.5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震源机制解资料进行应力张量反演,从而分析乳山地区应力...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乳山台阵记录到的M_L≥1.0的1 418个地震事件(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重新定位,利用P波初动和CAP方法对研究区内M_L≥1.5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震源机制解资料进行应力张量反演,从而分析乳山地区应力状态以及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乳山地震序列沿NWW-SEE向展布,形成长约4km、宽约3km的矩形活动带;2)推测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走向为NWW-SEE、近直立、以走滑运动为主兼具一定逆倾滑分量;3)采用自助线性应力反演(LSIB)方法得到乳山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为25°,倾角10°;中等应力方向为286°,倾角45°;主张应力方向为125°,倾角43°;4)乳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平稳状态,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与震源参数一致性空间分布关系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下载PDF
2021年云南双柏M_(S)5.1地震序列的快速检测与精定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诗荣 杨婷 +3 位作者 张红才 范莉苹 秦敏 房立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520,共6页
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发生M_(S)5.1地震,6月28日又发生M_(L)4.6地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检测算法,对主震及其后20 d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并开展了震相关联、地震绝对定位、震级测定和精定位研究,获得了此次地震的完整序列目录。共... 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发生M_(S)5.1地震,6月28日又发生M_(L)4.6地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检测算法,对主震及其后20 d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并开展了震相关联、地震绝对定位、震级测定和精定位研究,获得了此次地震的完整序列目录。共检测到1713个地震,比人工多检测出623个地震,震级分布范围为M_(L)-0.8~5.1。研究表明:双柏M_(S)5.1地震和M_(L)4.6地震的余震整体呈NNE向分布,两个地震的发震断层较陡,近直立分布。发震断层北东侧浅、西南侧深,且断层面较窄。M_(L)4.6地震的余震整体位于M_(S)5.1地震余震序列的底部,显示2个地震可能是独立的事件。分析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楚雄—建水断裂西南侧的一条隐伏走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地震 深度学习 地震检测 双差定位 发震断层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微震检测与构造分析
14
作者 马胜男 李红谊 +2 位作者 黄雅芬 马玉虎 马建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本文整理了一套包括微震检测、地震去噪、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的构建高精度地震目录数据的处理流程。收集了青海省内东昆仑断裂带东段20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8年的连续地震数据,并应用该流程进行微震检测、去噪和定位。首先,从... 本文整理了一套包括微震检测、地震去噪、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的构建高精度地震目录数据的处理流程。收集了青海省内东昆仑断裂带东段20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8年的连续地震数据,并应用该流程进行微震检测、去噪和定位。首先,从台网中心提供的3198个地震事件目录中筛选出1200个信噪比高且震相较为明显的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利用基于图像处理器加速的模板匹配定位方法(GPU-M&L)进行遗漏地震的检测与识别,然后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波形去噪方法进行去噪处理,再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震相拾取技术和双差定位方法对去噪后的地震事件进行震相拾取和定位。使用GPU-M&L共检测出13318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4.2倍;去噪后得到7514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2.3倍,完备震级从台网目录的ML 1.5降低至ML 0.9。定位后共获得7247个地震事件,精定位结果显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地震以中小震为主,在空间上呈窄条带状或簇状分布,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深度为0~15 km;在101°E附近地震的空间展布发生变化,主要沿阿万仓断裂带向东南展布;在玛沁-玛曲段可能存在地震空区。本研究的微震结果为研究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地震活动性、发震断层的深部构造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微震检测 匹配定位技术 地震去噪 双差定位
下载PDF
福建仙游震群的应力场及其成因分析
15
作者 余海琳 万永革 +2 位作者 崔华伟 王晓山 黄少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19,共20页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福建仙游地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群进行重定位,并采用P波初动的方法求解出该震群的159个震源机制解,显示该震群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与背景构造应力场表现明显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福建仙游地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群进行重定位,并采用P波初动的方法求解出该震群的159个震源机制解,显示该震群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与背景构造应力场表现明显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究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将得到的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分区域和分深度求解应力场,结果显示:金钟水库的东南部附近应力方向更远离背景构造应力方向,并且应力形因子小于0.5,中间轴呈现为拉张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场的方向也更接近背景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此外,根据前人研究推断该区域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在深部的低角度俯冲挤压导致浅部张开,应力呈现为东西向拉张所致。在上述两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经震源机制解反演出的应力场结果与背景应力场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断层面拟合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空段的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焱羚 梁春涛 +3 位作者 吴晶 王朝亮 刘志强 江宁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3-1196,共14页
2016年12月—2018年4月间布设于汶川、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段的密集监测台阵(LmsSGA)提供了密集的观测数据.通过拾取地震走时、初始定位,计算地方震级,得到了完备性震级为0级的地震目录.更加完备的地震目录为地震空段及周围地震活动的时... 2016年12月—2018年4月间布设于汶川、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段的密集监测台阵(LmsSGA)提供了密集的观测数据.通过拾取地震走时、初始定位,计算地方震级,得到了完备性震级为0级的地震目录.更加完备的地震目录为地震空段及周围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孕震风险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深度为5~20 km的孕震层内.地震活动频繁的汶川、芦山主震区,震源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其早期余震相似,说明两次大地震的区域仍处于缓慢的应力调整阶段.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受宝兴、彭灌杂岩阻挡,在两个杂岩体西北侧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性分布显示汶川—茂县、映秀—北川断裂上存在一个清晰的长约30 km,宽约20 km的地震活动“空白”区域,与其下方因部分熔融而产生的低速体分布一致,我们推测熔融体的加温作用是导致空段内极低的地震活动性的主要原因.监测时段内仍观测到降雨变化率和地震数量呈反相关关系,再次证实了汶川—芦山地震间地震空段及邻区内季节性降雨对地震活动性存在一定调节作用.综合分析S波速度模型、历史强震活动及b值,我们推断地震空段东部的彭灌断裂中段及周围部分隐伏断层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空段 双差定位 震源时空分布 地震风险
下载PDF
2008年西藏当雄6.6级地震精确定位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锦瑞 沈小七 +2 位作者 李佳辑 米玛次仁 罗炬 《山西地震》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得到1 461个地震的定位结果。发现,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的分布更加集中,且明显呈NS向条带状分布,与该区域的活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精确定位后的断层走向和震源机制解的...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得到1 461个地震的定位结果。发现,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的分布更加集中,且明显呈NS向条带状分布,与该区域的活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精确定位后的断层走向和震源机制解的走向也吻合。对该序列的b值随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认为西藏该地区的地壳分层应分为4~5层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当雄6.6级地震 B值 双差定位
下载PDF
长岛附近地区小震精定位及地震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亚军 李永红 +3 位作者 胡旭辉 许萍 李瑞红 石玉燕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2期22-26,共5页
对长岛附近地区(N35.8°~38.7°,E119.4°~122.9°)2000年以来数字记录的中小地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重新定位结果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双差定位后的地震与断层关系更为密切;中小地震深度具有分区差异,... 对长岛附近地区(N35.8°~38.7°,E119.4°~122.9°)2000年以来数字记录的中小地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重新定位结果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双差定位后的地震与断层关系更为密切;中小地震深度具有分区差异,长岛附近较浅(平均6km),1548年7级震源区附近较深(平均13km)。结合长岛附近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活动性参数时序变化,综合分析长岛附近地区的地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趋势 双差定位 长岛附近地区
下载PDF
1927年古浪8级大震区小震重新定位及问题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宗明 刘白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2-697,共6页
联合利用甘肃及周边测震台网记录的古浪及周边地区4 592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古浪震源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后发现,皇城—双塔断裂带东、西两段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运动性质,西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地震主... 联合利用甘肃及周边测震台网记录的古浪及周边地区4 592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古浪震源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后发现,皇城—双塔断裂带东、西两段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运动性质,西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的下盘;而东段地震却主要发生在上盘,断层活动以局部拉张为主。还首次发现在皇城—双塔断裂带的中段与主破裂呈垂直方向存在一条主震发生时新产生的共轭断层,基于小震的断层面参数反演显示该断裂是一高倾角运动性质以右旋为主兼具正断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浪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 皇城—双塔断裂
下载PDF
福建仙游震群重定位及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双龙 李强 +2 位作者 邱毅 廖丽霞 陈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3期67-71,共5页
使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利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2010年8月—2013年12月福建仙游地区震群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讨论仙游震群序列的变化特征。定位结果显示,仙游震群序列主要围绕金钟水库蓄水区周缘活动,震源位置和深度表现... 使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利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2010年8月—2013年12月福建仙游地区震群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讨论仙游震群序列的变化特征。定位结果显示,仙游震群序列主要围绕金钟水库蓄水区周缘活动,震源位置和深度表现出一定时空阶段性分布特征,并具有一定水库地震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游地震 双差定位法 震群序列 重新定位 震源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