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接受·扬弃·创造——《窦娥冤》与《金锁记》戏曲艺术经验传承比较研究 |
母进炎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6
|
|
2
|
元杂剧《窦娥冤》与明传奇《金锁记》的主题比较 |
郝青云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3
|
中国古代公案戏中的法律文化解读——以《窦娥冤》为视角 |
蒲方合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1 |
2
|
|
4
|
《窦娥冤》中赛卢医形象简论 |
王士君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5
|
粤剧《六月雪》改编中的广府文化精神 |
邓晓君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6
|
一波三折 余势未了——浅析《窦娥冤》第四折 |
黄艳燕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7
|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 |
易延友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8
|
翻译美学视域下的元杂剧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窦娥冤》为例 |
郭洁
董晓波
|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誓愿情节版本差异中窦娥之“冤”的另一重可能 |
范德怡
吴巧玲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窦娥冤》 |
成娟
刘善堂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1
|
世间两种《窦娥冤》——《窦娥冤》版本比较 |
邓晓东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略论《窦娥冤》的明代接受 |
郑艳玲
纪紫玉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3
|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
李清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浅析元杂剧《窦娥冤》的民俗审美特征 |
何瑞芳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5
|
以“冤”解读《窦娥冤》 |
黄丽峰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3 |
2
|
|
16
|
戏影晏然——新版蒲剧电影《窦娥冤》审美探微 |
李小刚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22 |
0 |
|
17
|
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谈《窦娥冤》的人物塑造 |
戴红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8
|
对女性贞节的关注与期望——从戏剧冲突的设置看《窦娥冤》的创作意图 |
邱守仪
|
《武夷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9
|
从雪冤结局的处理看窦娥悲剧的道德属性 |
徐芳芳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