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期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对剂量分布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学锋 刘桂超 +5 位作者 林力 黄泽黎 黄国森 邹育超 梁少波 苏建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客观评价重新修改IMRT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将24例初诊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局部晚期组(12例)。在放疗至第5周时重新进行CT扫描...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客观评价重新修改IMRT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将24例初诊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局部晚期组(12例)。在放疗至第5周时重新进行CT扫描,重新勾画靶区和OAR,并计算原计划在新CT上的剂量分布结果。分析靶区和OAR解剖体积变化及剂量分布变化,并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放疗前比较,早中期组放疗中颈部阳性淋巴结靶体积( GTVnd )缩小相近( P=0.059),鼻咽大体肿瘤体积( GTVnx )、高危临床靶体积( CTV1)和腮腺体积均明显缩小(P=0.001、0.012、0.002、0.000);局部晚期组放疗中GTVnx、GTVnd、CTV1和腮腺体积均较前明显缩小(P=0.000、0.000、0.003、0.003、0.000)。两组腮腺剂量放疗中均较放疗前升高(P=0.044、0.026、0.033、0.026和P=0.024、0.016、0.030、0.015),局部晚期组还观察到GTVnd剂量升高(P=0.029、0.049)。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推荐在放疗第5周重新CT扫描并重新制定IMRT计划,以保证靶区剂量和保障腮腺安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体积变化 剂量变化
原文传递
图像引导下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膀胱和直肠实际受照剂量评估 被引量:22
2
作者 倪晓雷 陈榕钦 +8 位作者 柏朋刚 陈文娟 翁星 林秀容 李奇欣 戴艺涛 陈开强 陈济鸿 张玮婷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过程中,利用图像引导技术评估膀胱与直肠因平移摆位误差因素对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2~4月的25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宫颈癌病人。在计划CT图像和首次摆位的锥形束CT(CBCT)图像中勾画出膀...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过程中,利用图像引导技术评估膀胱与直肠因平移摆位误差因素对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2~4月的25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宫颈癌病人。在计划CT图像和首次摆位的锥形束CT(CBCT)图像中勾画出膀胱和直肠。然后根据首次摆位误差,对膀胱和直肠在前后、左右、头脚方向上进行相应的平移。分别比较计划设计与加入平移摆位误差下的膀胱和直肠剂量差异,并用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在计划CT与CBCT图像上勾画出的直肠体积为(33.0±16.0)和(21.8±16.5)cm3,膀胱体积为(387.1±222.3)和(227.8±107.3)cm3。在计划CT图像与考虑平移摆位误差的CBCT图像上,直肠的V50为(17.27±13.42)%和(23.9±26.58)%,膀胱的V50为(33.59±12.2)%和(44.27±22.61)%,直肠的最大剂量为(5 324±383)和(5 370±441)c Gy,膀胱的最大剂量为(5 547±365)和(5 513±328)c Gy。直肠和膀胱的V50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 P<0.01;t=-2.98, P<0.01),直肠和膀胱的最大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 P=0.20;t=0.66, P=0.51)。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中,膀胱和直肠在计划CT和首次治疗时的体积与剂量均有较大差异,故应该多次采集图像来评估剂量分布,才能准确评价放射治疗的真正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锥形束CT 图像引导技术 膀胱 直肠 平移摆位误差 剂量变化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中T形口腔固定器的研制及其摆位误差和剂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丘敏敏 徐圆 +2 位作者 钟嘉健 邓永锦 周凌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1期1367-1372,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在鼻咽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以及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热塑膜固定器组,B组为热塑膜联合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组,应用锥形束CT(CBCT)... 目的:探讨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在鼻咽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以及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热塑膜固定器组,B组为热塑膜联合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两组头部和颈部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将误差带入计划系统重新计算模拟计划,得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与原始计划比较。结果:两组平移误差接近,而旋转误差明显减少,其中颈部≤2°的误差,A组在Cor、Sag、Tra方向上分别占88.7%、83.4%、80.5%;B组占98.4%、95.3%、96.9%,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靶区体积剂量百分比,A组的GTVnx-D98%、GTVnd-D98%、CTV1-D95%、CTV2-D95%在±3%内占87.5%、88.3%、98.5%、98.5%,B组占100%、96.8%、100%、100%,B组剂量变化范围明显变小且全部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热塑膜联合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摆位重复性,提高靶区剂量准确性,尤其对于颈部,保障调强放疗的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 摆位误差 剂量学变化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不同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丘敏敏 钟嘉健 +4 位作者 李敏 林泽煌 闵蒙真 肖振华 邓永锦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1期94-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中摆位不同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整体、头部和颈部三种不同配准方式进行配准并获取配准误差;将该结果代入原始治疗计划生成配准误差模拟计划,获取靶区和危及...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中摆位不同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整体、头部和颈部三种不同配准方式进行配准并获取配准误差;将该结果代入原始治疗计划生成配准误差模拟计划,获取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后与原始计划比较,剂量偏差结果以相对偏差值记录。结果20例患者进行了132次CBCT扫描。配准误差方面,整体与头部两种配准方式差异不大,而整体与颈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相对偏差方面,颈部GTVnx-D98%、GTVnd L-D98%、GTVnd R-D98%、PTV1-D95%与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剂量相对偏差值分布频率来看,整体的GTVnx-D98%在±3%的占81.2%,头部占80.3%,颈部占65.9%。颈部的靶区剂量普遍减少,且变化值大,与整体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变化不一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颈部固定效果不佳,采用颈部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偏差影响较大,需要得到重视。在颈部与头部误差较大时,以头部配准误差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配准误差 颈部配准误差 剂量学变化 鼻咽癌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法对鼻咽癌IMRT中剂量分布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波 易俊林 +9 位作者 高黎 黄晓东 罗京伟 曲媛 门阔 章众 王凯 张世平 肖建平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 探讨模拟校位融合(SF)、自动+目视校准融合(AF)和骨性融合(BF)方法对鼻咽癌IMRT中剂量分布变化影响.方法 15例Ⅲ-Ⅳa期采用IMRT的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和放疗20 - 25次时行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将2次图像分别采用3种融合方法... 目的 探讨模拟校位融合(SF)、自动+目视校准融合(AF)和骨性融合(BF)方法对鼻咽癌IMRT中剂量分布变化影响.方法 15例Ⅲ-Ⅳa期采用IMRT的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和放疗20 - 25次时行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将2次图像分别采用3种融合方法进行融合,以放疗前图像治疗中心点在3种融合方法下第2次图像投影点作为重新计算剂量的治疗中心,将原计划分别移植到第2次图像上进行正向计算并形成新的剂量分布.计算3种融合方法融合参数之间的绝对差值平均值,对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SF与AF的平行轴移动绝对差值平均值<0.13 cm、旋转移动角度<0.40°,BF旋转角度>0.71°.3种融合方法对剂量分布变化影响总趋势相似,但BF对颈部的影响较大[GTVnd的D95减少(P=0.039)].BF下脑干Dmax、D1cm3有不变或呈增加趋势,而其他两种融合方法的呈下降趋势.结论 不同融合方法对鼻咽癌IMRT中剂量变化会造成影响,应该关注并说明所使用融合方法.SF与AF剂量变化趋势相似,更接近于实际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图像融合方法 剂量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