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桡动脉入径与腕背支动脉入径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梁燕敏
段舒晨
+4 位作者
李刚
王旭
刘伟
王艳琳
石凤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桡动脉穿刺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TRA组(65例)和DCAA组(63例),TRA组穿刺成功64例(穿刺成功率98.46%);DCAA组穿刺成功56例(穿刺成功率88.89%),最终TRA组纳入64例,DCAA组纳入56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的差异;再将PCI术后患者按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不同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术后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穿刺部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TRA组穿刺时间较DCAA组明显缩短(s:154.95±3.93比168.16±5.24,P<0.05),术后出血时间较DCAA组明显延长(s:278.78±4.53比142.25±1.54,P<0.05)。DCAA组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发生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0.71%(3/28)比0%(0/28),P<0.05〕;TRA组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8.75%(6/32)比3.13%(1/32)、9.38%(3/32)比0%(0/32)、12.50%(4/32)比0%(0/32),均P<0.05〕,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后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DCA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PCI入路方式,为患者和PCI医生提供了其他选择,在患者舒适度方面更有优势。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均有血小板抑制作用,且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替格瑞洛在血肿、桡动脉闭塞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较低,而在出血事件方面,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穿刺
腕背支动脉通路穿刺
硫酸氢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桡动脉入径与腕背支动脉入径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梁燕敏
段舒晨
李刚
王旭
刘伟
王艳琳
石凤霞
机构
沧州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基金
河北省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4106020)。
文摘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桡动脉穿刺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TRA组(65例)和DCAA组(63例),TRA组穿刺成功64例(穿刺成功率98.46%);DCAA组穿刺成功56例(穿刺成功率88.89%),最终TRA组纳入64例,DCAA组纳入56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的差异;再将PCI术后患者按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不同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术后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穿刺部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TRA组穿刺时间较DCAA组明显缩短(s:154.95±3.93比168.16±5.24,P<0.05),术后出血时间较DCAA组明显延长(s:278.78±4.53比142.25±1.54,P<0.05)。DCAA组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发生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0.71%(3/28)比0%(0/28),P<0.05〕;TRA组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8.75%(6/32)比3.13%(1/32)、9.38%(3/32)比0%(0/32)、12.50%(4/32)比0%(0/32),均P<0.05〕,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后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DCA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PCI入路方式,为患者和PCI医生提供了其他选择,在患者舒适度方面更有优势。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均有血小板抑制作用,且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替格瑞洛在血肿、桡动脉闭塞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较低,而在出血事件方面,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无差异。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穿刺
腕背支动脉通路穿刺
硫酸氢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Key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
puncture
dorsal
carpal
artery
puncture
Clopidogrel
bisulfate
sulfate
Ticagrelor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桡动脉入径与腕背支动脉入径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梁燕敏
段舒晨
李刚
王旭
刘伟
王艳琳
石凤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