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以来云南4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张腾飞 鲁亚斌 +2 位作者 张杰 普贵明 周国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2,共9页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出现的4次强降雪过程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横槽型和北脊南槽型是4次强降雪的主要中高纬环流形势,3次有南支槽配合,1次无南支槽活动,其中2次横槽型造成的强降雪范围广、强度大;4次强降雪过程云南西...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出现的4次强降雪过程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横槽型和北脊南槽型是4次强降雪的主要中高纬环流形势,3次有南支槽配合,1次无南支槽活动,其中2次横槽型造成的强降雪范围广、强度大;4次强降雪过程云南西侧都有充沛的水汽输送,水汽通量增大(即水汽的增加)是云南强降雪的必备条件,强降雪出现在较强水汽通量辐合区中,且落区在辐合中心的偏东一侧、θse线陡立区附近以及暖湿不稳定区域;强降雪在多普勒雷达上显示为20-30 dBz左右的层状云回波,对流层中下层的高空冷暖平流和高空西南急流是有南支槽影响的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大尺度特征,而低层偏东急流是无南支槽影响的强降雪的主要特征,因此高低空急流的形成是强降雪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对比分析 诊断分析 多普勒雷达回波
下载PDF
湖南地区暴雨的分类及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黄小玉 陈媛 +4 位作者 顾松山 周雨华 陈章法 于华英 夏正龙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43,共9页
利用2002—2004年5—7月15次伴有低空急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汛期伴有低空急流的西风带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湖南汛期暴雨可以分成低槽暴雨和切变线暴雨两类,切变线暴雨又可分为冷式切变线暴雨和暖式切变线暴雨;不同... 利用2002—2004年5—7月15次伴有低空急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汛期伴有低空急流的西风带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湖南汛期暴雨可以分成低槽暴雨和切变线暴雨两类,切变线暴雨又可分为冷式切变线暴雨和暖式切变线暴雨;不同类型暴雨的雷达回波结构和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分类 回波特征
下载PDF
一次局地强冰雹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磊 张继韫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4期26-30,共5页
应用阿克苏CINRAD/CC型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7月27日发生在乌什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强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受中低层切变线和辐合线的共同影响;(2)雹云内存在较强的气流辐合和垂直风切变,径... 应用阿克苏CINRAD/CC型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7月27日发生在乌什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强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受中低层切变线和辐合线的共同影响;(2)雹云内存在较强的气流辐合和垂直风切变,径向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区等中尺度强降水特征出现;(3)强雹云的反射率因子可达60 dBz以上,在VCS剖面中前悬回波、回波墙、穹窿等雹云的特征回波明显;(4)VIL、VWP产品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云体发展情况,是判别降雹潜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回波 特征 冰雹
下载PDF
可能降雹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指标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福侠 张守保 +1 位作者 裴宇杰 刘晓霞 《气象科技》 2008年第2期228-232,262,共6页
利用位于河北新乐的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了河北中南部地区2004年的8次冰雹过程,总结了一些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指标。当回波强度大于等于50 dBz,回波顶高大于等于10 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大于等于35 kg/m^2... 利用位于河北新乐的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了河北中南部地区2004年的8次冰雹过程,总结了一些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指标。当回波强度大于等于50 dBz,回波顶高大于等于10 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大于等于35 kg/m^2时容易降雹,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越大,冰雹直径越大。回波发展初期2-3体扫内,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迅速增大,一般每个体扫增加10-30 kg/m^2,这是冰雹独特的特征。冰雹指数为实心正三角时,大多有降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多普勒雷达 回波特征指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与TRMM星载雷达测云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冯锦明 刘黎平 +1 位作者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资料和TRMMPR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 ,分析了Doppler雷达和TRMMPR所测云区在回波结构和回波强度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
关键词 doppler雷达 回波结构 回波强度 青藏高原 三维结构
下载PDF
滇中地区冰雹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周泓 段玮 +1 位作者 赵爽 王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2-1144,共13页
利用雷达数据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滇中地区2006~2011年6次典型降雹过程中的雷达回波和闪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冰雹回波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如弓形回波、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有界(无界)弱回波... 利用雷达数据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滇中地区2006~2011年6次典型降雹过程中的雷达回波和闪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冰雹回波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如弓形回波、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有界(无界)弱回波区、"V"型槽口以及钩状回波等。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雹暴反射率因子强度梯度较大的区域,也就是负地闪密集活跃区或者临近区域。闪电密集区的移动可作为预测冰雹回波移动路径的一个指标。降雹时段是负地闪的活跃期,正地闪出现频率极少,这与我国北方地区冰雹出现时高正地闪频数特征存在明显不同。负地闪每5 min频数峰值的出现时间略超前地面降雹时间5~12 min,可作为滇中出现冰雹的一个参考指标。闪电频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滇中地区冰雹天气的监测、I临近预警以及防雹作业指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地区 冰雹 多普勒雷达 回波特征 闪电活动特征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魏鸣 秦学 +1 位作者 王啸华 蒋维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6-744,共9页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晴空回波 边界层 折射指数 湍流
下载PDF
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暖区暴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傅朝 杨晓军 +1 位作者 周晓军 刘维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5-1103,共9页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强回波一般低于45 dBz,且主要分布于0℃层以下;雷达径向速度反映出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风场辐合结构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有利于强回波及高频次列车效应的产生;γ中尺度涡旋的出现对强降水的临近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多普勒雷达特征 回波 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中气旋结构特征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坤 周仲岛 +1 位作者 潘玉洁 葛文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7-651,共15页
2004年9月10日傍晚,在台湾北部海面大范围中尺度对流雨带中有一钩状回波并伴随中气旋。受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面两个热带低压系统的环流影响,海峡北部海面有一大尺度的风切辐合带,为中气旋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中利用台湾地区北部民... 2004年9月10日傍晚,在台湾北部海面大范围中尺度对流雨带中有一钩状回波并伴随中气旋。受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面两个热带低压系统的环流影响,海峡北部海面有一大尺度的风切辐合带,为中气旋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中利用台湾地区北部民用航空局中正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中气旋特征,结果显示此中气旋由低层形成随后向上发展,最高可达8km以上,内核直径先是低层大中层小,随后中层扩大与低层接近成圆柱状,之后快速减弱,整个过程约2h。进一步用地基雷达风速轨迹显示法(GBVTD)反演中气旋成熟期间的环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分析期间,最大风半径维持在5—6km,且随时间在高度分布由向内倾斜转化为无明显倾斜再到向外倾斜。轴对称径向风先在低层最大风速半径以内有外流,以外有内流,在最大风速半径处为上升运动区并伴随强回波,而在气旋中心附近为下沉运动区。随后气旋中心回波和下沉运动均逐渐增强,同时低层外流增强并扩散至最大风速半径外,相应的上升运动和强回波也移至最大风速半径外。切向风先呈现波数1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风速区位于气旋移动的左侧,且随高度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现象,随后显著增强,分布趋于对称,最大轴对称切向风达20m/s位于约1km高度。此后切向风速逐渐减弱,同时波数1非对称结构又有加强的趋势,最大风速区位于移动方向左前侧。中气旋发展过程和结构同其他地区观测的非超级单体微气旋非常相似,其成熟期环流特征同台风结构也非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心下沉运动及低层外流为降水所造成,且尺度和生命期均远小于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钩状回波 中气旋 地基雷达 风速轨迹 显示法
下载PDF
辽宁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层状云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轶明 班显秀 +5 位作者 刘小东 赵明 李洋 张维全 万绪江 卢秉红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利用500 hPa、850 hPa等常规天气图资料和多普勒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径向速度、风廓线等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1年7月29-31日辽宁省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层状云降水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此次暴雨... 利用500 hPa、850 hPa等常规天气图资料和多普勒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径向速度、风廓线等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1年7月29-31日辽宁省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层状云降水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种雷达产品特征,探讨多种雷达产品对客观反映暴雨天气特征的可参考性,结果表明:此次暴雨降水地点主要发生在暖区、850 hPa切变附近,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从雷达组合反射率图分析,地面大洼-辽中-法库-线有一个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降雨带存在,降雨带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对流性云团产生暴雨,凤城-宽甸-线的降雨中心是由东南部发展的对流云团产生的;回波顶高近似均匀分布,空中液态含水量较小则表明这次过程的层状云降水特征明显;径向速度图表明7月30日20时降水产生时,径向速度出现相对大值区,其内有水汽辐合、质量辐合或较强的上升运动,强回波区域有弱的辐合气流;风廓线图可以看出在主要降雨时段,低层急流特征明显,最大风速可达27.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回波强度 层状云降水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一次致灾冰雹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俊荣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利用石河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脉与平原交界区151团的冰雹等强对流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强风暴前进方向的右侧出... 利用石河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脉与平原交界区151团的冰雹等强对流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强风暴前进方向的右侧出现钩状回波,西北侧呈现出"V"型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超过65 dB 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超过70 kg/m2;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气旋。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30,°属于右移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钩状回波 “V”型缺口 中气旋 多普勒雷达回波
下载PDF
一次弓形回波结构和演变机制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金龙 赵坤 +2 位作者 谢利平 张小玲 杨洪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1-601,共11页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和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对2009年6月3日河南商丘发生的一次弓形回波的结构和演变机制进行细致分析。系统发生前的环境均具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和中等偏弱低空垂直风切变。雷达分析显示,该弓形回波从超级单体开...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和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对2009年6月3日河南商丘发生的一次弓形回波的结构和演变机制进行细致分析。系统发生前的环境均具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和中等偏弱低空垂直风切变。雷达分析显示,该弓形回波从超级单体开始,经过风暴合并发展而成的经典弓形回波结构,生命史约3 h。在超级单体阶段,具有中纬度典型超级单体的低层钩状回波、中层有界弱回波区和中气旋结构。超级单体减弱后,因强降水拖曳和降水蒸发冷却,引起云内强的下沉运动,将云外干冷空气带到云内,形成中层后方入流,并在地面形成强冷池,触发干冷后向入流,回波逐渐演化成为弓形。弓形回波成熟阶段,风暴相对后向入流急流在对流区后部2 km高度加速下沉,系统前沿增强至20 m·s-1。在中层,系统后侧南北两端形成气旋和反气旋涡旋对,此中层涡旋对后向入流强度贡献约20%。在系统前缘低层(1.5 km)、出流边界附近,存在一气旋式涡旋。受后向入流急流和此低层涡旋的共同作用,在顶点附近产生超过32 m·s-1的最大地面相对风速。至减弱期,低层出流扩展至系统前方20 km,截断了低层暖湿入流,使其快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弓形回波 后向入流急流 涡旋
下载PDF
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冰雹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金盈 吕作俊 +1 位作者 闫银霞 王志强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25-27,共3页
利用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冰雹天气时雷达产品的特征,并确定冰雹天气预报指标。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冰雹 回波特征 预报指标
下载PDF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多普勒雷达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俊 《海洋气象学报》 2017年第4期25-33,共9页
利用济南CINRAD/SA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2004—2015年约15万km2区域内发生的148个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简称LMCSs)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主要分析了LMCSs的年和月分布、典型尺度、... 利用济南CINRAD/SA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2004—2015年约15万km2区域内发生的148个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简称LMCSs)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主要分析了LMCSs的年和月分布、典型尺度、典型回波强度的统计特征以及初始回波出现时间、位置、LMCSs持续时间、演变过程回波合并特征、移动速度和方向、发展后期回波演变特征、组织类型等。LMCSs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不同年份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而每年的6月和7月是LMCSs的高发期;80%的LMCSs是大于50 km的中-β尺度,20%属于中-α尺度,成熟期97.3%LMCSs的最大回波强度在55~70 d Bz间;10—22时之间易开始形成LMCSs,14—16时是峰值,凌晨不易形成LMCSs,而LMCSs持续时间在2~18 h之间,6~8 h是峰值;一半的LMCSs在演变过程出现回波合并,合并过程可以分为与孤立对流单体合并、与对流回波群合并和与对流回波带合并三类;地形对LMCSs的触发有重要影响,太行山脉、鲁中山区的北麓和西麓容易触发形成LMCSs。这些研究为认识LMCSs发生、演变、减弱各阶段的特征,进一步提高对LMCSs的实时监测、短时预警水平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多普勒雷达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 回波合并 组织类型
下载PDF
用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资料估测降水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腹广 王芬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286-288,共3页
利用2004年兴义多普勒雷达体扫复合仰角的强度回波资料及自动站雨量资料,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进行降水估测。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气候、距雷达中心距离等3个因素,对下属的8县1市进行降水估测,运用了不同仰角进行多次实验,最后运用最小... 利用2004年兴义多普勒雷达体扫复合仰角的强度回波资料及自动站雨量资料,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进行降水估测。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气候、距雷达中心距离等3个因素,对下属的8县1市进行降水估测,运用了不同仰角进行多次实验,最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该区域的Z-I(反射率因子-降水)关系,选取2005年1-7月的部分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并对降水误差从地理环境、雷达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得出的Z-I适用性较好,准确率较高,为降水估测提供了较可靠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测降水 多普勒雷达 回波强度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云南一次秋季雷暴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腾飞 张杰 尹丽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利用NCEP/NCAR资料、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新一代探测资料对2010年9月21-23日的云南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移的热带低压"凡亚比"为这次雷暴云团发展提供了热带偏东风辐合及低层暖(300~302K)、中层湿... 利用NCEP/NCAR资料、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新一代探测资料对2010年9月21-23日的云南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移的热带低压"凡亚比"为这次雷暴云团发展提供了热带偏东风辐合及低层暖(300~302K)、中层湿(相对湿度≥80%)等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中尺度雷暴云团负闪电占主导地位,发展阶段云顶亮温下降,均为负闪电,负闪电频数高达1 245次.(30min)-1;从成熟阶段到消散阶段,云顶亮温逐渐上升,负闪电逐渐减少,有少量的正闪电出现并逐渐增加。另外,雷暴云团结构和闪电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前部为主对流区而后部为云砧或高云的结构特征,云顶亮温前部较后部低且梯度大。密集负闪电主要出现在云顶亮温≤-60℃附近和前部大的云顶亮温梯度区,稀疏正闪电分散在密集负闪电后部和云团中部。多普勒天气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前部云区表现为具有不均匀结构的中尺度带状回波,后部云区属于无回波区;密集负闪电主要出现在带状回波上强度≥40dBz和顶高≥10km的强回波区内及中尺度不均匀风场附近,且回波强度越强、顶高越高,负闪电越密集;发展后期稀疏的正闪电分散在强回波的后部边缘或者后部弱的对流回波和层状云回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过程 雷达回波 云顶亮温 闪电
下载PDF
大同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淑华 梁进秋 +2 位作者 张小冬 王丽丽 贾利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和大同地区C波段单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VWP产品,对2009年11月9—10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和高低空急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和大同地区C波段单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VWP产品,对2009年11月9—10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和高低空急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因;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雨回波存在相同特点。利用大面积降水的多普勒雷达PPI径向速度零线的朝向、正负速度面积和径向速度值的大小定性判断辐合辐散图像特征与根据零速度线的弯曲程度、一定距离圈上零速度点与雷达中心连线夹角计算出的辐散值相比较,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辐合、辐散快速判断。由重新处理的雷达原始资料求得每30 min的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清楚地展示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直观地反映降水过程中的风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多普勒雷达 回波 PPI基本反射率 径向速度 定性定量分析
下载PDF
“2010·05”湘中突发性强降水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双姿 姚蓉 +5 位作者 刘从省 田泽云 林明丽 刘红武 陈静静 尹忠海 《暴雨灾害》 2010年第4期363-369,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监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5月5日晚至6日湘中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加大的过程,K指数和沙氏指数在暴雨发生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东南急流的建立与强降水发...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监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5月5日晚至6日湘中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加大的过程,K指数和沙氏指数在暴雨发生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东南急流的建立与强降水发生时间几乎同步;雷达产品资料分析表明,强降水发生在风辐合区,地面辐合线和中低层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且位置接近,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强回波带内含有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本次过程中中尺度地面气象监测站逐时气旋性(反气旋)流场、负变压中心与随后的强降水落区或移向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短时强降水的落区、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强降水 多普勒雷达 回波特征
下载PDF
一次飑线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宏 马凤莲 王万筠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3期39-43,共5页
利用承德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等产品,结合环流形势和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承德境内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承德地区飑线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结... 利用承德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等产品,结合环流形势和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承德境内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承德地区飑线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风位于弓形飑线回波的凸起部位。负速度中心值逐渐增大到>27m/s且逐渐靠近雷达,预示大风天气的出现。VIL值的剧减、跃增和持续高的ET与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对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识别和预报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飑线 回波
下载PDF
台风“莫拉菲”暴雨多普勒雷达回波及风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欧坚莲 贾显锋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4期5-9,I0003,共6页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和梧州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7月19-20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典型台风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引导下.台风向偏西方向移动直接影响广西.加上西南季风的叠加作用...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和梧州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7月19-20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典型台风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引导下.台风向偏西方向移动直接影响广西.加上西南季风的叠加作用,造成了广西大范围的台风云系降水。从多普勒反射率因子图上,整个降水雨带为明显的旋转西进过程;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发展,暴雨是长时间维持在其上空的强降雨云带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台风暴雨 回波强度 径向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