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均玲 黄勃 梁志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2,共6页
2012年2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滩涂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中有六大类小型底栖动物,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海螨。在种类组成上,自由生活线虫为优势类群,在4个采样站位中,分别占小型底... 2012年2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滩涂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中有六大类小型底栖动物,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海螨。在种类组成上,自由生活线虫为优势类群,在4个采样站位中,分别占小型底栖动物总数量的95.30%,97.02%,96.45%,90.53%。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为(1 082.23±563.76)个/(10cm2),总生物量为(764.06±511.63)μg/(10cm2)。4个采样站位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0.17、0.20、0.45,平均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3、0.09、0.10、0.23。最小显著极差法(LSR)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4个采样点小型底栖动物差异明显。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数量之比(N/C)显示东寨港红树林受到了有机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1605年琼山强地震导致的同震海岸快速下沉、可能紧随的海啸及其证据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起浩 《华南地震》 2006年第1期17-27,共11页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2级强地震导致琼州海峡东南侧与琼北陆地相连的海底及与海相连的琼北东部一些沿岸陆地大面积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为陆地的东寨港、北创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区大面积陆陷成海。这是一次生源地在与海相连的海岸带的同震海岸下沉。推断了这次地震海啸;比较了这次陆陷成海地震海啸与生源地在近海和大洋海底的地震海啸的异同;也与北美西海岸生源地在太平洋板块斜插在北美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消减带的海岸同震下沉及海啸比较了异同。最后还提出,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灾害应从根本上区别通常所说的震陷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史料记载 海底废墟 陆陷成海 地震地貌 东寨港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与滩涂养殖容量的研究 I.潮间带表层底栖动物数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勃 张本 +2 位作者 陆健健 欧宗东 邢增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于2000年1~3月 ,对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 ,初步分析了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密度等生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0.38g/m2,栖息密度... 于2000年1~3月 ,对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 ,初步分析了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密度等生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0.38g/m2,栖息密度为80.53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区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滩涂养殖容量
下载PDF
黑脸琵鹭在海南岛的越冬地及其保护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2 位作者 刘冬平 楚国忠 Mike Kilburn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只,约占全球越冬种群数量的5%以上,这是继香港和台湾等地之后黑脸琵鹭在中国的又一重要越冬地。调查结果表明: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湿地滩涂的围垦、海产品挖采和非法猎捕。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分别在2个新发现地建立保护机构,并对越冬地周围的村民进行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以加强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东寨港 后水湾 北黎湾 海南岛
下载PDF
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永姑 刘均玲 +2 位作者 袁超 赵爽 王永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1-688,共8页
于2015-04月(春季)、2015-06(夏季)、2015-10(秋季)、2016-01(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 于2015-04月(春季)、2015-06(夏季)、2015-10(秋季)、2016-01(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线虫类、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涡虫类、轮虫类、海螨类。其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线虫平均丰度分别为(192.11±97.87),(203±73.03),(156.25±54.53),(136.74±53.02)ind·10 cm^-2;桡足类平均丰度分别为(7.68±4.28),(1.14±0.95),(4.43±5.61),(1.99±1.32)ind·10 cm^-2;多毛类为(1.37±1.17),(0.44±0.47),(0.21±0.24),(0.62±0.71)ind·10 cm^-2寡毛类为:(1.30±0.86),(1.35±1.07),(1.27±1.10),(1.46±0.98)ind·10 cm^-2。四季中线虫均为优势类群,占94.78%~98.25%,各采样点线虫丰度百分比差别不大,桡足类在春季最大(3.79%),夏季最小(0.55%)。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龙尾、长宁尾所对区域及靠近内陆的采样点区域。对不同季节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进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夏季与秋、冬季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季节不同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进行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夏季与秋、冬季线虫类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桡足类丰度夏、冬季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秋、冬季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毛类丰度春、夏、秋、冬四季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寡毛类丰度不同季节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季节分布 小型底栖动物 东寨港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以东寨港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管敏琳 娄小丹 楼华敏 《能源环境保护》 2018年第4期46-50,共5页
以东寨港20个采样站位的土壤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总磷(TP)、总氮(TN)、总有机碳(TOC)、石油类以及Hg、Cu、Pb、Zn、Cd、Cr、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土壤沉积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单因子污染... 以东寨港20个采样站位的土壤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总磷(TP)、总氮(TN)、总有机碳(TOC)、石油类以及Hg、Cu、Pb、Zn、Cd、Cr、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土壤沉积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对该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单因子污染指数(P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的最大值分别为6.44和212.85,平均Pi、ERI值也较高,分别为1.494、114.66,反映出研究区将达到中等污染程度;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Hg>Cd>As>Cu>Cr>Pb>Zn,反映出研究区受Hg和Cd元素污染为主。建议该区域重视重金属Hg和Cd元素的污染治理,避免东寨港沉积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下载PDF
琼北大地震发震断裂与东寨港海下村庄地震遗址
7
作者 时丕龙 付碧宏 +4 位作者 杜杰 王心源 骆磊 刘德成 姜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3-206,共4页
1605年7月13日晚9时至11时,海南北部发生了迄今华南地区毁坏性最严重的大地震--琼北大地震,也是中国地震史上惟一导致陆地陷没成海的大地震。震中位于琼山区演丰塔市(北纬20°,东经110.5°),震源深度15 km。此次地震造成陆陷成... 1605年7月13日晚9时至11时,海南北部发生了迄今华南地区毁坏性最严重的大地震--琼北大地震,也是中国地震史上惟一导致陆地陷没成海的大地震。震中位于琼山区演丰塔市(北纬20°,东经110.5°),震源深度15 km。此次地震造成陆陷成海的部分达百余平方公里,包括72个村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北大地震 地震断层 东寨港 无人机遥感
下载PDF
东寨港湾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 叶长青 +3 位作者 朱丽蓉 李昂 梁栩 邹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6,共7页
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构建海南岛东寨港湾区InVEST模型,分析1990—2018年4期湾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①1990—2018年湾区土地利用发生较... 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构建海南岛东寨港湾区InVEST模型,分析1990—2018年4期湾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①1990—2018年湾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草地、耕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减少17%、5%和9%;而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了179%和59%。②29年来产水服务功能增强,其中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产水总量分别为14.01×10^(8)、22.17×10^(8)、27.01×10^(8)、16.42×10^(8) m^(3),空间呈北部增强,中部偏东地区减弱的格局差异;水质净化功能呈现总氮减弱总磷增强,总氮输出量分别为587.8、589.3、590.2、591.9 t,总磷输出量分别为51.78、51.54、50.32、50.04 t,空间呈北部明显衰减;生境质量功能总体衰减,北部明显衰减,西部及西北部略有衰减趋势。③北部和西部建设用地扩张和林地面积减少会增强产水功能,但削弱了水质净化和生境质量服务功能。应注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控制北部沿海建设用地规模,注重林地保护,维持湾区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湾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