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坪坦河流域侗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采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黎 余凌云 邱大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对通道坪坦河流域主要侗族聚落景观进行研究,通过聚落空间布局形态、标志性建筑物、主体公共建筑、民居建筑以及其他景观要素等识别性要素对侗族聚落景观基因特征进行了识别与数字采集研究,侗族聚落的空间形态以中心...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对通道坪坦河流域主要侗族聚落景观进行研究,通过聚落空间布局形态、标志性建筑物、主体公共建筑、民居建筑以及其他景观要素等识别性要素对侗族聚落景观基因特征进行了识别与数字采集研究,侗族聚落的空间形态以中心空间为主要识别特征,标志性建筑物主要是鼓楼,主体公共建筑则包括风雨桥、寨门、戏台、萨坛等。这些景观基因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共性与稳定性,同时受到聚落自身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景观基因也表现出差异性。传统聚落主要景观基因的提取,对于分析坪坦河流域侗族聚落景观的文化特征,识别与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景观基因,进一步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侗族传统聚落 坪坦河流域 基因识别
下载PDF
保山市东河流域生态修复空间识别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雅婷 李勇 +2 位作者 胡春明 马文敏 李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为了识别保山市东河流域林草生态系统不同的修复需求,探究其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以东河流域的林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生态系统压力、生态退化情况、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方面建立指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河... 为了识别保山市东河流域林草生态系统不同的修复需求,探究其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以东河流域的林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生态系统压力、生态退化情况、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方面建立指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河流域一般修复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优先修复区;以林地生态状况优于草地为特征,由东河干流两侧的中心城区至外围山区林地的生态状况逐渐向好,生态修复需求度逐渐降低;修复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驱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水源涵养服务 生态系统质量 东河流域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毛泽东与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1-67,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数十次到淮河流域的城市、农村进行考察和调研,对淮河流域经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宝贵建议,这些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于促进淮河流域发展的殷切希望。淮河是淮域人民的母亲河,也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数十次到淮河流域的城市、农村进行考察和调研,对淮河流域经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宝贵建议,这些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于促进淮河流域发展的殷切希望。淮河是淮域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全国的第三大河。在毛泽东的号召之下,建国之初流域各省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淮工程;同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包括流域在内的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对流域农村发展过程中"左"倾现象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警惕,对农村责任田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毛泽东在流域徐州、许昌、郑州、合肥等地视察时强调建设工业的重要性,并对淮域社办工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建国后的淮河流域经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淮河流域 水利 农业 工业
下载PDF
朝阳县东山上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被引量:4
4
作者 金海东 《广西水利水电》 201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针对辽宁省朝阳县东山上沟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问题,指出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介绍了耕地保土、沟壑拦蓄、荒山林草和封育自修等4个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措施与实施过程。实施后,水土保持效果效益显著。
关键词 东山上沟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资兴小东江流域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江超 李玉娟 +5 位作者 张之怡 程庆 刘华武 任桓毅 刘瑶 王岐本 《湘南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9-23,共5页
文章选取小东江流域4个样点随机取样,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点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并分析,研究了东江湖区小东江流域细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差异性.与Greengenes数据库的比对结果显示:4个样点共检测到细菌... 文章选取小东江流域4个样点随机取样,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点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并分析,研究了东江湖区小东江流域细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差异性.与Greengenes数据库的比对结果显示:4个样点共检测到细菌类群44个门、135个纲、396个目、749个科、1469个属;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主导地位,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杆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Ar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4个样点优势菌属为Arenimonas、Pelomonas、Rhodobacter、Deinococcus、Bacillus、Tumebacillus、MND1、Flavobacterium等,其中Pelomonas、Deinococcus等菌属在水体净化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聚类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个不同样点的细菌菌群结构呈现较大差异性.研究阐述了东江湖小东江流域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利于东江湖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助于东江湖流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湖 小东江流域 高通量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